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500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03篇、会议论文285篇、专利文献31922篇;相关期刊1154种,包括中国土地科学、山东国土资源、浙江国土资源等;
相关会议134种,包括湖北省土地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2009)等;土地整理的相关文献由603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军、杨庆媛、吴次芳等。
土地整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922篇
占比:86.72%
总计:36810篇
土地整理
-研究学者
- 王军
- 杨庆媛
- 吴次芳
- 王瑷玲
- 魏朝富
- 周寅康
- 喻光明
- 赵庚星
- 金晓斌
- 刘秀华
- 张凤荣
- 刁承泰
- 王秀茹
- 罗明
- 郧文聚
- 陈百明
- 陶文星
- 张敏
- 张正峰
- 张超
- 韩武波
- 高向军
- 白中科
- 胡振琪
- 董利民
- 高明秀
- 付光辉
- 周宝同
- 廖和平
- 王雅鹏
- 谢德体
- 郭义强
- 陈建设
- 龙花楼
- 伍黎芝
- 涂建军
- 王宗龙
- 贾文涛
- 邹凯
- 鲁迪
- 刘友兆
- 吴克宁
- 廖超林
- 徐航建
- 於忠祥
- 王万茂
- 王占岐
- 王晓东
- 鞠正山
- 于庆涛
-
-
-
-
摘要:
记者近日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获悉,今年重庆将新建高标准农田22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10万亩,力争打造一批万亩级、十万亩级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近年来,重庆通过土地整理整治,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98万亩,实现亩均增收近200元。然而,受制于丘陵山区占比高、地块碎片化等自然资源条件,重庆农田建设存在成本高、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
-
-
肖雪
-
-
摘要:
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循合理要求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从而控制土地整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将针对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别概述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对策,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整理之间的关联性,在全面满足环保准则的情况下推进土地整理工作良性开展。
-
-
胡振琪;
张子璇;
孙煌;
李坤;
宋德云;
刘欣
-
-
摘要: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1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土地开发强度与模式、土地整治模式与功能、复垦土壤质量及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与分区模拟、土地利用与覆盖信息提取及基于不同视角的土地信息多尺度动态监测;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开发模式与评估、土地整理区划、土地复垦质量、土地修复材料与方法、景观与可持续土地生态恢复耦合、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信息处理与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结论:2021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土地开发模式、农用地整治、土地复垦质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2年及未来,将在生态文明建设及双碳战略的背景下,重点关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低碳转型、土地复垦理论与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综合整治以及土地信息监测的高精度与多尺度优化等问题。
-
-
傅仕娟
-
-
摘要:
土地整理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在土地整理中涉及到土地开发、土地复垦等多项工作。针对此类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正确认识,同时意识到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应用的重要作用。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具体情况,将测绘技术应用在土地整理规划、土地整理设计以及土地整理施工等环节中,全方位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减少问题的出现。
-
-
赵联盟
-
-
摘要:
现如今,土地在发展与使用的整个过程中,把生态环境效益置于了主要的地位,并逐渐作为土地整理效果分析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与物质基础。从国土资源服务的对象上来看,社会影响因素是首要原因。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性则是开展国土整理工作的重点内涵。
-
-
康英
-
-
摘要:
以喀左县十二德堡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将主要是对相关生产条件如土地综合水平,生产水平和耕地的环境等进行综合利用,从而评估土地肥力。但从耕地质量的角度来看,土地整理主要是用来调整耕地农田环境约束,形成良好的土地使用权。经过土地整理,该区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从而证明该土地整理项目是科学的、可行的。
-
-
夏园
-
-
摘要: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大中型城市内部低效的产业用地二次整理开发,成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以南京市秦淮区为例,在分析研究区域产业用地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用地整理模式的分类,结合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该区域的产业用地土地整理路径优选,并利用模型对典型案例进行评价。
-
-
陈小飞
-
-
摘要:
一、土地整治概念根据2018年发布的《土地整治术语》(TD/T1054-2018),土地整治是指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功能需要,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及相关规划,对未利用、低效和闲置利用、损毁和退化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活动,是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修复的统称。
-
-
陶崟峰
-
-
摘要: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因此开展土地整理对整个农业生产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的土地开发整理水平依旧处于初级的阶段,在土地整理项目规模扩大的同时,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对于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来说,需要从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其原因做好分析,并且提出预防和解决的措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
-
-
-
摘要:
2021年,内蒙古新建成高标准农田460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建设任务。据了解,去年内蒙古自治区先后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双月攻坚”行动和“冬春季土地整理大会战”行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专项攻坚行动,全力以赴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加速跑”。目前,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4585万亩,有效支撑粮食产能430亿斤以上,为保障“十八连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
熊浩;
刘晓妮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在土地资源紧缩的背景下,城市开发对象从增量土地向存量土地转移.存量土地权属复杂、空间碎片化、利益主体多元,传统的土地储备模式往往难以整合土地资源,如何在存量土地上落实城市规划战略、保障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建设成为一个难题.土地整理是存量土地二次开发的关键,土地权属明晰和空间划分合理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存量土地成片连片开发,更好地落实保障公共利益目标.本文希望通过梳理珠三角城市存量土地二次开发中土地整理的实践案例,从目标、机制、绩效三方面详细解析"三旧"改造模式,"土地整备"模式、"土地重划"模式,"国有与集体用地的整体统筹"模式,基于此,提出基于公共利益落实的土地整理模式路径选择和改进建议,以期在土地二次开发中落实整合土地资源、保障公共利益、实现规划目标.
-
-
张然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土地整理和大量劳动力就业转移,给农村地区传统的养老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急需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支援体系.本研究着眼于近郊涉农社区土地整理对老年人安心持续居住的影响,以沈北新区尹家街道为例,调查结果:①基于农用地流转情况,涉农社区可划分为“集体离农型”、“营农收缩型”、“营农稳定/扩张型”3 个类型.居住区域被永久保留的“集体离农型”A1 社区中,②空置房屋的租赁、购买或代管,促进了城市居民、其他涉农社区居民加入到A1 社区的日常生活和管理中,利于老年人构建新的人际关系.③村委会、老年组等居民组织定期开展老年人力所能、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了老年人日常生活.④老年人失去独立生活能力后,搬到子女家或社区外养老机构的情况较多,难以在社区内持续生活下去.结论:①促进空置房屋的再利用,保障社区居民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可以充实老年人的人际关系,形成精神支援.②需逐步增加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失去家庭养老支持的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内持续生活下去.课题展望:掌握各类型社区的具体养老服务需求,明确、强化和补充多层次养老服务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并构建相关理论,是今后亟待开展的课题.
-
-
-
-
-
-
Qiu Zhilong;
邱志龙
- 《湖北省土地学会2016年年会暨第四届土地文化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将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目前对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的研究主要为定性研究,定性研究难以确切反映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不同方面的影响程度.定量研究土地整理生态效益对丰富土地整理理论,科学指导土地整理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试对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后的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计算,选取生态服务功能中的调节服务功能作为研究依据,以净化气体、固碳制氧、温室气体排放、气候调节、涵养水源为评价因子,对气体调节价值、气候调节价值、水文调节价值三方面测算货币化价值,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定量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益.评价结果: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增加,项目生态效益较好.
-
-
原丹妮;
贾宁凤
- 《山西省土地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地矛盾日益显现,需要迫切开展保护耕地,节约利用建设用地的工作.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点闲置率高、布局混乱、扩张无序等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农村土地制度固有的缺陷、政府投资的不合理以及农村社会文化、思想等较为落后等是导致农村居民点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整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提出了对策建议,为进行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