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江苏省土地学会2014年度学术年会
江苏省土地学会2014年度学术年会

江苏省土地学会2014年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5-02

主办单位:江苏省土地学会

会议文集:江苏省土地学会201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在概述耕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从土地管理机制、土地市场和政策、法规等方面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在耕地的使用、征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机制约束,并从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内在机制和调控机制探讨了如何保护耕地、控制耕地流失以及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 摘要: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土地则是经济建设的最基本的要素,国家必须征收相当一部分土地,作用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其中,征收土地补偿环节是土地征收中最难以调和的部分.但是土地征收补偿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的利益,关系到政府职能转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所以改革的意义重大.作为一个在法治道路上起步较晚的国家,我们土地征收补偿机制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立法和实践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补偿标准不公,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低等等.为此,本人不揣浅陋,对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机制进行初步分析,论述我国征地补偿的现状,探讨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地方政府的有效政策和创新规定,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机制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推进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使用土地的情况时有发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为具有保护有限土地资源,维护有序健康的土地市场秩序且具有法定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权的职能部门,不可避免的直面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国土资源行政违法案件.在行使国土资源处罚的实施过程中,"没收违法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这一处罚规定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本文将以锡山区为例,对"土地行政处罚中依法没收的违法用地上建筑物的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试作粗浅探讨,以求抛砖引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总的来说,被没收违法用地建筑物的处置工作,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和一系列法律关系。当前,急需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加以规范。明确具体部门接收处置被没收违法用地建筑物,规定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做好被没收违法用地建筑物的处置工作。在处置过程中,要坚持政府统筹安排原则、分类处置原则,及时处置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国有资产,防止新的违法用地的发生。
  •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滨湖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用于国家建设,但是土地征收过程中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本文以无锡市滨湖区为例,梳理了滨湖区征地补偿安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地补偿标准较低,征地补偿安置程序欠缺科学透明等,提出为了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社会的稳定,必须积极转变政府服务职能,适度提高失地农民补偿标准,健全和完善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安置政策.
  • 摘要:本报告在分析常州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基础上,从土地制度改革的视角入手,紧密联系常州城乡发展、人地关系实际,从处理好城镇化发展中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农民转为市民和确保农民进城过程中土地财产权利实现的问题切入,深入调研并总结了常州市现阶段农村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三块地"等土地政策改革中的成效、困难和启示,通过农村土地制度历时性演进分析,比较城乡土地制度绩效,并结合省内外其他典型地区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常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为改革与制度设计提供参考.
  • 摘要:土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制度,土地关系是农村最基础的生产关系.土地权益也是农民最大的一块利益,所以土地制度的问题确实牵一发动全身,土地制度的改革确实关系重大.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已构成对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阻碍:在现行城乡土地流转制度下,一方面农民无法取得土地增值收益,缺乏住房购买力,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用地无法向城市快速、自由流转,加剧了土地资源稀缺的局面,间接推高了房价,两方面均对农民市民化产生消极作用,客观上形成了对城镇化进程的阻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比较全面的部署.本文主要研究常熟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突出农业农村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强化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科学规划、创新引领、产业转型、统筹发展,着力推进工业企业向镇级以上工业园区集中为主、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为主、承包地流转以转给集体经济组织为主、经营主体以本地农民为主的"四个为主"的改革目标,并总结分析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进行了初步思考:明确土地产权,完善登记制度,进一步引导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进一步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摘要:现实土地管理工作中,常会面对这样困惑:即人们习惯认为一些看似合理的用地,在执法者看来并不合法,而在一些合乎法律规定的用地,人们却在情感上难以接受或不合理.如何达到既合法又合理的理想管地用地状态,这是摆在全国国土"卫士"面前必须认真考量探讨的重大课题.最近,笔者在查找本市某宗土地行政诉讼案件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理资料,并参阅《最新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全书》、《新技术土地管理法与土地管理实务全书》等相关工具用书时,几乎找不到与以下提到的在土管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土地合法性与合理性内涵、关系、表现、对策等论述.这与土地是人类懒于生存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土地管理急需法理体系的理论支撑不相匹配.为此,本文试论,引起共讨.
  • 摘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要求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区域土地利用战略.本文从区域协调发展和差变化用地政策出发,从土地的资源、资产、资本三个基本要素构建差别土地政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差别化土地政策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针对当前差别化土地政策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差别土地政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需要完善政策调控工具、加强政策配套协调、提高运行效率和完善调控和预警体系入手,充分体现土地政策的区域差别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摘要:城市郊区的土地是土地利用发生转变的地区.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正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快,许多小企业未能集中规划建设,灌溉水系破坏严重,农用地功能显著弱化,农民对土地的劳动投入明显减少,有撂荒、抛荒现象,存在耕地保护管理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何加强并完善城市郊区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城郊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保障城郊用地结构的协调统一和提高城市化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从目前城郊集体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一定的浅析,提出要把好土地规划龙头,合理调控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引导,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化,探索集体土地产权改革,促进集体土地的合理流转,制订具体措施,推进工业企业及农房的集中建设,转变观念,推进土地整理复垦。
  • 摘要:根据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2013年末苏州市建设用地约370万亩,土地开发强度约为28.5%,已接近省政府明确的30%的宜居城市标准.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包括道路、港口码头、管道运输等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其中,交通运输用地作为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仅次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重要占地项目,也是造成和加剧土地供需矛盾的突出原因之一.2013年末全市建设用地中交通运输用地达48万亩,占建设用地的13%,若加上农用地中农村道路,全市交通运输用地为70多万亩,数量更大.本文对我市道路交通用地现状和汽车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我市道路交通的下一步发展作了一些思考.要规划先行,严控道路交通建设用地规模,调整用地标准,节约道路交通建设用地量,提高道路交通效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适度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严肃查处道路交通违法用地。
  • 摘要:随着国家各方面的发展都在迅速的步入快车道的同时,如何确保粮食安全,建立稳定有效的粮食安全体系保障,已成为我国安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时要考虑的一件头等大事.相对应的是需要重视和保护粮食的生产能力,这就使得保护好基本农田成为粮食安全体系中最基本的因素.基本农田是为了满足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最低需求量,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主要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划定的、实行特殊保护的耕地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基本农田作为耕地的精华,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施20多年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等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随着土地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其面临的保护形势越趋严峻,单一、僵化、乏力的保护方式已无法为基本农田提供切实有效的特殊保护,不适应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保护基本农田的方法和措施,如此,才能尽可能保护好我国的基本农田,乃至重要的耕地.
  • 摘要:我国的粮食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加强粮食生产的重要载体.公众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充分体现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代表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正确方向,倒逼行政管理政策制定、实施等过程的透明化,对推进构建新形势下的服务型政府有着积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公众参与的研究,为各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是当前国土管理部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切入点和有力抓手,对推进依法治国理念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领域的落实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大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盐城市和江苏省都有着一定的地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的实际运行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全省乃至全国的缩影。随着公民素质的提升、法制社会理念的进一步渗透,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既有着来自行政管理者自身规范行政行为、提供公共产品内生动力,也会感觉到来自社会层面对行政管理者加快公共产品供给、以法规制度约束公共权力的外在压力,我们有信心公众参与将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民主发展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我国广大农民和其他群体将更加充分地参与到行政管理中去,畅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实现平等的议事协商,督促和监督行政管理机关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产品,推进政治民主化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 摘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当前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守住耕地保护数量和质量红线显得尤为至关重要.笔者以江苏省东台市为例,从耕地保护现状、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难点、建议以及东台市的具体做法入手,探讨沿海平原地区耕地保护工作的思路,建立最严格的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要积极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作用,强化项目建设节约集约用地,大力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严格履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职能。
  •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城镇化发展战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农村宅基地废弃、粗放利用、闲置现象严重,合理整合农村建设用地、建立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机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化背景下亭湖区当前宅基地管理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并对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提出了合理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健全配套机制,政府主动作为,开源节流并举,强化执法监管。
  • 摘要:立足本市集体建设用地现状,重点围绕“城乡土地统筹”这一主线,切实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和规范管理。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有序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促进城乡土地要素交换、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和促进农村土地收益增值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积极开展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路径新探索,力求新成效。以用途管制为基础,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供应管理制度,以市场建设为核心,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操作规范,以土地整治为载体,搭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有效平台,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抓手,切实加强农村土地规范管理。
  • 摘要: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当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服务"三农"、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耕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为完成"十二五"期间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各地正紧锣密鼓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然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毕竟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新工作,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本文以宿城区为例,系统地对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归纳,并深入剖析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健康稳妥地推进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参考.要积极探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产权调整机制或耕地流转机制,创新土地整治机制,凝聚高标准农田建设合力,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创新农田基础设施维护机制。
  • 摘要:研究目的:结合农业土地利用分区,探讨江苏省土地整治模式以及各自的特点.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可以在农业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可以将江苏省土地整治模式分为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农用地整治模式、保护太湖生态环境的农用地整治模式等18种模式.研究结论:江苏省土地整治模式与全省农用地利用分区关系密切,各个模式由所处的地理位置、农业利用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 摘要:城镇存量低效用地的存在导致宝贵的土地资源无法实现其效用和效益的良性循环,也无法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镇逐渐从粗放型的外延式扩张走向集约型的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开展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会大大促进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提高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的新路径,应该是由简单地依赖新增用地的粗放占用,转向存量用地的盘整利用;由粗放低效使用,转向内涵高效挖潜;由行政主导的被动“征地”,转向政策引导的主动“腾地”。在盘活城镇存量土地的过程中,要以推进盘活存量工作为载体,促进城镇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构建政府引导下的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城乡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使许多城市的旧城区陷入了原有城市功能衰退、物质环境老化、历史文化特色消失等重重困境,如何抓住改造契机,让旧城区重现昔日的繁荣已成为研究城市发展的新课题.老镇区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旧城改造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改造模式.落后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需要完善,狭小的居住空间需要提升,需要以旧换新,改善居住环境增加配套设施,满足城市建设的步调.老镇区改造根据镇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对旧有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变,有规划地进行改造建设.
  • 摘要: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006年开展首批试点起,已经过去了8年时间,作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主要手段,现阶段基层是否严格按照政策实施增减挂钩,有无背离当初的设计初衷?本文初步介绍了农村建设用地和挂钩政策的具体内容,多层面指出了现阶段挂钩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当前的形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新街镇近三年来土地整理项目情况,对土地整理的现状、成效、效益进行分析.土地整理是保障农村发展和提高土地利用效能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环境改善和城市合理发展的有效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一项可以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前提下获得巨大的土地利用效益的措施.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民的居住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宅基地管理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农村宅基地建设管理中呈现出诸多问题,如村镇建设规划滞后,建房选址混乱,宅基地面积严重超标和过剩闲置等.这些问题和现象相对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因此,针对此种现象,本文采用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的方法,在分析建湖县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强规划实施力度、完善宅基地管理法律体系、提高公共意识三个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然后对当前宅基地整治模式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整治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国土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土地开发整理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阶段逐层剖析的方法,探讨了整个开发整理的6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提出要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全局性规划,确定优先次序和重点区域,制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中介机构管理,对规划设计单位的成果、实施效果进行核查,人员定期培训,实行淘汰制;对招标单位、监理单位的素质进行核查,制定考核标准,实行淘汰制。提高国土部门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人员素质,公开招聘选拔有业务素质的人才,提高管理能力。加强施工的审计和监督,将政府资金落到实处。
  • 摘要:根据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要求,从"山水田林湖生命共同体"、资源环境承载差异性出发,探索研究基于承载差异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方法.建立建设承载能力和农地保护适宜程度的互斥性矩阵分类,确定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将研究区划分成建设空间优先布局区、建设空间适度增加区、综合统筹区、农地保护区、农地空间优先保护区和生态空间保护区,差别化地引导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目标.
  • 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现行惠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了规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问题,探讨在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和全国土地管理工作调整的新形势下,有效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作用的管理措施.
  • 摘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可以在县(市)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县(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精神提出后,江苏省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明确将试点"多规合一"作为统筹协调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节地水平产出效益双提升、推进的重要抓手.常熟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四规融合统一",旨在解决各种规划之间内容重叠、运作不畅、管理分割、指导混乱等问题,成效初显.今年3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李侃桢厅长在教育实践活动常熟调研中,高度赞扬常熟的"多规融合"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村级集体资产快速增长,但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普遍存在产权模糊、功能退化、机制不活、监督不力,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引发诸多矛盾.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苏南少数地区借鉴广东、浙江等地经验,对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明晰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主体和经营主体,探索了农村集体资产运营的有效形式,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发展壮大,提高农民资产性收入.本文基于对苏州、无锡、南通三市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进展情况的分析,凝练出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做法成效、经验及问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农村投资融资制度和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深化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制度改革,加强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决策、方式以及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 摘要:土地征收是当前社会矛盾的焦点,其根源之一就是农用地征收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没有解决.本文以分析城市边界农用地征收转用增值机理及其收益分配主体为基础,从社会公平的视角,通过理论分析和数理分析,探索增值收益分配的技术思路.探索结论: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建立政府投资建设的设施辐射强度和距离的函数关系,构建设施辐射强度的三维立体模型,可以得到政府出让该地块应分配到的土地增值收益.将政府分配到的土地增值收益从总的土地增值收益中扣除,剩余部分归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所有.
  • 摘要:随着城镇化发展对用地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本文以淮安市为例,通过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研究,优化城乡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探索破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新路径,有效拓展用地空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回落、提质增效的阶段,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适应这一新常态,抓住机遇化解挑战,继续努力探索发展新路.研究表明,与江苏省平均水平相比,盐城市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综合承载力也处于超载状态.为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破解资源与环境约束难题,今后要做好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提质增效升级"、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效益、积极统筹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开发和利用人才红利等工作.
  • 摘要:江阴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在土地开发强度已达40%的严峻形势下,要继续保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走对内挖潜、盘活存量之路.本文分析了我市批而未供土地的现状、产生原因,进而提出盘活批而未供土地的对策和建议.
  • 摘要:目前的经济发展中仍主要关注耕地资源的经济价值,而缺乏对耕地整体价值的认识,这也就导致经济产出相对较低的耕地资源被不断的侵占,而耕地的补偿仅仅针对片面的经济价值进行简单补偿.本文从耕地综合价值进行分析,并以无锡市新区为例对耕地综合价值进行估算,来直观的反应耕地的综合价值体现,来探索耕地补偿的思路和机制,为耕地资源的更好保护和利用提供良好的支撑.
  • 摘要:新形势下,国家将耕地资源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仅仅依靠现有的行政手段,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入经济杠杆等因素进行有效调节.为大力提高耕地保护水平,不断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本文通过对无锡市市区基本农田生态补偿调研思考,对基本农田生态补偿范围、对象、标准、资金筹措、资金拨付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建议,尝试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增加对农业发展区的支持,对因保护基本农田资源而在经济发展上受到限制的集体经济组织和种植户给予一定经济补偿,以期实现基本农田保护方式从政府行政手段到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转变,从基层经济组织和群众被动保护到主动保护的转变.
  • 摘要:农村居住环境相对滞后,公共设施缺乏,没有统一规划的下水道,有的仅有排水沟,但因多年欠整治,可排水性极差或根本无法排水,造成污水横流,垃圾成堆.村镇虽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不完善,又缺乏相应的建设规划,致使土地总体利用效果不好.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原有住房的破旧.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节约集约用地氛围,增强珍惜土地的意识,科学制定规划,镇村应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加强制度管理,使基层职责分明,责任明确,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巡查,严格执法,重在监察,制定优惠政策,用政策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镇区集聚,逐步消化空心村等问题。
  • 摘要:城市化是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相关模型,运用DPS统计软件,选取影响建设用地的9个因素,对促使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增加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影响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科学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国家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政策,要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就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实行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全面理清基本农田保护现状情况,摸清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6月份以来,对苏州市基本农田保护现状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发现,苏州必须在更高层面上重新审视已有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按照布局基本稳定、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进一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 摘要:2013年,扬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25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镇化率达59.98%.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相伴的是,建设用地刚性需求急剧上升,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耕地保护的极限压力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新增建设项目审批的指导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然而,现行规划体制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的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对禁止建设区的划定均存在冲突,导致部分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或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冲突给城市发展战略的落实和日常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削弱了各自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成为冲击、破坏城市整体形态和空间结构的突出因素.本文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数据库,分析扬州市规划冲突情况,为扬州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结合2000-2013年泗洪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系统分析计算泗洪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了泗洪县进入新世纪以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泗洪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增加了★★亿元,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从宏观角度看是可持续发展的,其主要得益于生态退耕还林,为保证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不断改善,生态管理意识需加强,并针对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管理方面的政策和建议.
  • 摘要:江阴人多地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发展必然对土地资源管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多年来,江阴市始终坚持保护与保障并举、节约与集约同抓,建立和完善了"关口前移、堵疏结合、动态巡查、齐抓共管"的执法监察共同责任新机制.本文在总结我市构建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的做法和成效的基础上,对土地执法监管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并对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作出进一步探讨.
  • 摘要:近年来,责令交出土地工作大量增加.2012年,无锡市责令交出土地的件数是0件,2013年是78件.但由于法律法规规定过于原则,又缺乏配套规定,特别是市、县人民法院即将实现省以下垂直管理,如不对责令交出土地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规范自身行为,法院将从严把握责令交地审查标准,责令交出土地途径将难以走通,供地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对责令交地土地工作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全面规范责令交地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责令交出土地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程序, 《行政强制法》、 《土地管理实施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均未详细规定。笔者认为,结合相关规定,土地管理部门做出责令交出土地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关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期限的问题,申请强制执行前必须履行催告程序的问题,法院审查是否需要进行听证的问题,关于先予执行问题,关于“裁执分离”问题。
  •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国务院在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强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要按照"集体所有权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利益不能损"的原则,慎重稳妥地推进.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上半年,常州市土地学会对全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研判.先后组织会员深入辖市(区)、乡镇开展座谈,了解情况,并组织了一次"深化常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学术沙龙,邀请市相关部门和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参与交流研讨.当前全市上下要顺势而为,积极作为,抓好试点,稳妥有序地推进农村集体承包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这"三块地"的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其中很多内容突破了现行法律的规定.本文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差异入手,浅谈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重大利益格局调整,事关全局。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要正确把握现实需求、政策驱动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关系问题。近期看,改革是要突破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政策与法律之间存在着较多的矛盾;长远看,政策引领与法律规定之间又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政策引领为法律制定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从根本来说,改革必须要有法律的支撑和保障,并在法治的框架内巩固改革的成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求对现有法律架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包括物权法、土地管理法、担保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税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面临修改和完善。
  • 摘要:土地执法监察是我国打击土地违法犯罪、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我国土地资源匮乏的基本国情之下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执法体制不顺、部分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已经严重阻碍了当前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本文从当前土地执法监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以上问题从立法方面和执法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完善土地执法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土地执法监察相关对策,希望能促进当前的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 摘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对工业用地有偿使用的形式进行了改革,由过去以协议出让为主,伴有土地使用权出租、作价出资、外商投资企业收取场地使用费等形式,整体转向招拍挂出让方式.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资源紧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大部分工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大大低于现行的土地使用权最高出让年限,土地出让年限与企业生命周期之前的不匹配,是造成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和土地利用低效并存的重要原因.因而,再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情况下,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对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创新土地年期管理,探索土地弹性出让制度,创新土地合同管理,完善弹性年期续期考核制度。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制度中,建议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如何完善工业地价评估机制;二是如何明确规范工业用地使用权出让届满续期、到期地上物补偿等问题;三是如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时动态修订弹性年期标准;四是如何在财政资金上对区县进行支持,保障其征地费用及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发挥区县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五是如何引导金融就够创新贷款品种,满足用地企业在新的出让方式下的贷款需求等。
  • 摘要: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法律法规规定土地使用者必须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土地经济利益的增长,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改变土地用途现象非常突出.而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存在差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追究改变土地用途行为的法律责任中,存在执行不下去的困境.本文试就改变土地用途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后法律责任和处理办法.
  • 摘要: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和繁荣.农业的发展和繁荣不仅仅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休戚相关,与农地制度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先进的农地制度能够大大的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社会才能够稳步和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长三角地区历来就是中国的鱼米之乡,从古至今,经历了多次的土地地理性质的变迁,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着农地制度的变迁.本文就是想透过长三角地区如皋市的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以及新的土地制度改革实践,梳理出该地区农地制度改革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质性作用,为现在的农地制度改革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 摘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一方面要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尽量不被占用或少被占用,另一方面必须保持足够数量的耕地.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严格保护耕地,不是简单地保数量,而是保护优质耕地,保护其粮食生产能力.这让人们深深感到,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首先必须是合法的、合理的、优化的、科学的制度,要加大开发整理力度,优化耕地质量和布局。
  • 摘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昆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保护,准确把握发展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基本原则,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按照"耕地面积不减少、土地用途不改变、耕地质量有提升、农业综合产出有提高"的工作要求,根据《昆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围绕规划先行、构建平台、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政策、资源、环境、区位优势,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强化示范区建设和土地利用管理,着力推进三生(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城乡一体、现代化农业发展,保持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有机统一的良好态势.
  • 摘要:在分析淮安市农村建设用地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对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潜力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了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模式和实施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今后该区域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加快,土地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在利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以江苏大丰为例,对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要严格依照土地利用主要原则合理开发土地,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落实集约用地责任,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土地资源质量。
  • 摘要:为全面摸清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管理,确保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近期,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在全省开展了耕地后备资源和高标准基本农田调查工作.盐城市作为全省后备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有着天然沿海滩涂优势,对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有序开发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本次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和今后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与探讨,要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加强合作、有序开发,吸纳资金,共同开发,优化整合,滚动发展。
  • 摘要:"十三五"时期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取得实质性进展.研究土地利用与碳排放二者的关系,有助于优化用地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对全市"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灰色模型,对宿迁市土地利用结构和碳排放相关指标进行关联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市碳排放量与园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的关联度水平最高(0.787),人均碳排放量与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关联度水平最高(0.836),碳排放强度与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关联度水平最高(0.888).参照国家碳减排目标"比2005年下降'45%'、即年均下降4%"的水平,2020年宿迁市碳排放强度为0.2032t/万元,与其关联度最大用地指标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20年面积为10.0986万ha,比《宿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值低0.278万ha.
  • 摘要:科学界定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剖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构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然后运用特尔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其中社会效益最明显;③要保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科学实施,在法律法规建设、规划设计以及财务审计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应构建一套相对稳定、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同时要加强土地综合整治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项目规划设计的合理性、进一步加强项目中期财务审计工作,避免出现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
  • 摘要:随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颁布实施,各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陆续于2013年编制完成并发布实施.整治规划的实施对今后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坚持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的耕地保护要落实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的目标.而目前的土地整理工作多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土地整理活动对耕地及其所在区域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为此,本文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出发,结合项目实际探讨土地整理项目中融入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技术路线及设计意义.本土地整理项目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在项目区构建了景观生态系统协调有序的空间结构,进行分区设计和景观格局配置,另外根据各区的自身特征,选择或调控个体地段的利用方式方向,形成景观生态系统的不同个体单元模式。结合土地整理、农田水利、道路绿化等工程,进行景观单元设计,增加了景观生态设计措施,保护第一,改造次之,有条件的追加塑造,保证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功能、生物生产功能和文化支持三个基本功能。
  • 摘要:土地整理产业化是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实现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政府资金有限、国家投入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产业化经营为土地整理寻找到一条资金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目前,对土地整理产业化还没有明确而权威的定义,但可概括为:通过土地资源的综合政治和优化配置,实现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促进土地资源产业从前期规划设计、中期项目实施到后期开发建设全过程的一体化,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也就是说,是让土地整理工作形成滚动式发展的一种土地资源产业良性发展机制.
  •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总量锐减.同时由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刚起步,土地整治工作停留在一个相对简单的水平.本文通过对常熟市土地整治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并针对具体问题,结合常熟市实际情况,提出常熟市土地整治的具体对策,为常熟市制定土地整治政策或措施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建议.完善土地整治工作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推行土地综合治理,构建稳定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
  •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在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如皋市土地利用的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也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有土壤要素、土地浪费等方面.从土地资源自然、经济和社会生态安全等方面着手,分析制约如皋土地利用的问题所在,进一步对如皋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提出要努力做到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减轻对土地的污染,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生态安全意识,加大对土地生态建设的投入。
  • 摘要:以江苏省如东县2001年至2013年16个省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分析了者12年以来项目实施现状,阐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2007年前后项目实施改革措施,提出了调整项目实施管理模式,严格项目申报,加强资金管理是县域尺度省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并提出强化制度规范等对策与建议.
  • 摘要: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支撑.在"规划空间紧、用地指标缺、占补压力大"成为土地利用常态的背景下,要实现以较少的土地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就必须要充分释放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加快存量低效用地二次开发.近年来,太仓市积极转变土地利用思路和方式,大力推进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工作,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水平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步提升.
  • 摘要: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人均耕地只有1.39亩,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本文从全县土地资源现状入手,针对经济发展和建设用地中存在的土地后备资源少,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整治难度增大等问题,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达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 摘要: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可有效避免用地空间配置与需求和生产率脱节,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土地资源配置问题引起了学者们广泛关注.在土地配置效率测度方面,学者们采用传统的投入产出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比较优势度、DEA方法等衡量区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在土地配置效率损失原因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产权不明晰、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等原因,土地资源往往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农地和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损失.在土地配置效率能力提升方面,学者们提出了规划调控、培育市场竞争主体、改变政府参与方式、土地发展权跨区转移和交易、不对称补偿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市场等措施.此外,陈梅英等、张鸿辉等从技术和方法上开展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实践研究.总结以上研究可以发现,现有文献鲜有从区域资源禀赋的非均衡视角开展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研究.然而,从资源禀赋角度开展用地配置研究,可为将来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提供参考,为土地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差别化的农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 摘要:"三规合一"是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者进行协调融合的工作,是当前空间规划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兼顾区域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又一重要路径.本文从无锡市"三规"现状出发,分析三者在法律依据、法律地位、技术方法、标准规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以破解差异为主要思路,以无锡市新区为实例,从与经规协调、与土规协调(技术标准和差异分析处理)、三线划定、平台搭建等方面提出"三规合一"的技术解决思路,以期为区域后期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 摘要:城镇化和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是目前全国城市发展的重点,中央也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但在推进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当地发展现状,试着探索能够覆盖全方位的发展模式:归并村落方案设计,地方政府引导并推进建设,重新规划农田布局,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
  • 摘要:2007年以来我国工业用地开始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但是,由于工业用地的特殊性,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形成工业用地市场,通过土地市场配置工业用地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业用地地价基本停留在国家规定的最低出让价水平上.本文试图将工业用地地价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居住用地地价相比较,通过对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7座城市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价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在正常的土地市场环境下,工业与居住用地比价随城市经济状况、时间、区位变化的规律,尝试测算南京市合理的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比价关系,进而为南京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确定、工业用地地价管理提供借鉴及政策建议.
  • 摘要:节约集约用地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缓解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压力的客观要求,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宜兴市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力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转型发展.提出要实行差别化政策,用足用好土地资源,科学合理规划,引导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挖掘存量空间,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强化市场机制,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加强全程监管,严防闲置低效用地产生。
  •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愈演愈烈,环境与发展被提上日程,垃圾直接或间接消耗了大量土地资源,同时带来的土地污染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大量土地用于掩埋垃圾或者被污染无法重复利用.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生活垃圾造成的土地浪费问题,提出通过合理的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来减少土地的无度消耗,进而减少污染,增加城市可利用土地,达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科学建设无害化垃圾焚烧站及配套设施,推行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化多元化,提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城市垃圾处理的参与度,健全城市垃圾处理法律法规,加大垃圾堆放,填埋等土地的重复利用。
  • 摘要:在探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江苏沿海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体承载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的承载指数进行了计算,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了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标加权求和法对总体承载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综合承载指数的表征及其各单项指标的贡献率.评价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南通市、盐城市、连云港市以及其它各县市区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体承载状态水平均处于可载和容量大的级别,没有处于严重超载、超载和满载的地区,承载潜力较大,且3个大市的承载潜力大小排序为:盐城市>南通市>连云港市;除崇川区和海州区人口承载力状态水平处于严重超载状态、连云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状态水平处于超载状态外,江苏沿海地区、南通市、盐城市、连云港市以及其它各县市区的土地开发、经济、人口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状态水平均处于可载和容量大的级别,潜力较大.并就承载力形势提出了政策建议.
  • 摘要:江北地区是新时期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重点,建设江北新区是南京市城市拥江、跨江发展总体战略的具体体现;同时,江北又是南京市生态用地与基本农田的主要分布区,对维护市域生态安全及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区普遍存在建设用地粗放、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在国家级新区建设的背景下,亟需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其合理的发展规模,指导新区理性增长.本研究依据土地承载力理论,采用经济容量法、水环境容量法综合确定江北新区发展的合理用地规模.研究结果能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提供参考.
  •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业设施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提高.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促进设施农用地健康有序发展,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国土资源部与农业部一起出台了《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但在实际操作中,设施农用地的管理依然面临一定的问题,本文以无锡新区为例对设施农用地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设想与建议,以期对设施农用地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完善,要规划先行,合理引导设施农用地布局,创新思路,规范多划基本农田核销报备,规范概念,加强对设施农用地指导,弹性管理,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全程监管,建立共同责任机制。
  • 摘要:本文根据无锡新区近五年的农业用地面积与城市用地动态变化情况,分析了无锡新区城乡用地面积之间的转化,针对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过多、农村居民点用地占用农业用地严重、农业用地面积逐年下降、基本农田建设规划滞后以及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充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加强土地整理力度、保护农业用地、建立农业用地利用预警系统以及合理规划建设用地等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安排全市各业各类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保障土地资源长远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邳州市结合本市实际,对辖区内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增强土地质量,开展农村土地登记证,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健全土地市场机制,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作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
  • 摘要:我国的土地资源匮乏,长期以来土地资源粗放利用,带来发展不可持续,侵占耕地,危害粮食安全进而影响社会安定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决策之间产生博弈均衡.作者发现帕累托最优对这种均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为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当前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实现城乡规划的一体化,降低城市空间扩张的速度,有效利用现有城市空间,探索完善实行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 摘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推动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本文提出了"多规合一"的概念,通过分析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多个规划间的差异,探索了推进"多规合一"的路径和协调策略,探讨规划"一张图"的编制方法:统一规划名称,统一区域定义,统一规划标准,统一规划期限,统一管理程序,统一管理平台,统一规划数据,统一管理规程。
  • 摘要:本文探讨了低效用地的含义和推进区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必要性:1、低效用地的含义;2、推进区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必要性.造成泰兴经济开发区低效工业用地的成因解析:1、过去的区镇的行政架构和政府治理能力的缺陷致使工业用地低效;2、现有的利益分配机制决定了大量工业用地的低效;3、片面追求GDP、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的压力导致工业用地的低效;4、园区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往往造成工业用地的低效.提出了推进区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一)、以产业集聚、转型升级推进区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二)、以挖潜、拓展、盘活等推进区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三)、以加强执法监察推进区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