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
矿区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6766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环境保护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42篇、会议论文102篇、专利文献1822篇;相关期刊1624种,包括地球、矿床地质、金属矿山等;
相关会议76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2015年全国矿山建设年会、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北方七省区煤矿生态修复技术论坛等;矿区的相关文献由11389位作者贡献,包括白中科、李军、张成业等。
矿区
-研究学者
- 白中科
- 李军
- 张成业
- 不公告发明人
- 李全生
- 朱建军
- 杨泽发
- 李志伟
- 黄立明
- 刘伟
- 郭达志
- 严家平
- 李强
- 王强
- 郭俊廷
- 卞正富
- 汪云甲
- 王磊
- 董霁红
- 马万征
- 佘长超
- 李静娴
- 王柳蓉
- 郭肇禄
- 余学祥
- 余贵珍
- 刘小生
- 刘海英
- 张强
- 杨火根
- 汤万金
- 肖梦秋
- 胡俊
- 胡振琪
- 闫旭骞
- 冯冲
- 张浩
- 张涛
- 王勇
- 蔡永兵
- 邓喀中
- 吴立新
- 周大伟
- 方新建
- 杜培军
- 杨涛
- 杨超
- 王鹏
- 范洪冬
- 陈秋计
-
-
刘海梅
-
-
摘要: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矿业恢复和发展面临着极为恶劣的环境。在物质利益激励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矿区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把”运动,以调动工人阶级劳动的积极性。从实际效用来看,这场运动增强了工人的主人翁意识,转变了矿工的劳动态度,使矿工的劳动效率空前提高,从而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于她制定了正确的政策策略,同时,在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之际,能够勇于正视自身问题,始终以生产发展为衡量标准,注意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从而将群众的热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
-
姚梦男;
黄婉玉;
余志;
张军方;
瞿丽雅
-
-
摘要:
为了摸清汞污染矿区总汞及甲基汞在农作物高粱中分布特征,本文对汞污染矿区土壤、高粱各器官中总汞和甲基汞进行定量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总汞和甲基汞含量为182.78~563.99 mg/kg和2.38~7.32μg/kg,均值分别为349.86 mg/kg和4.47μg/kg,土壤存在极度总汞污染和中重度甲基汞污染;研究区域高粱中不同器官总汞和甲基汞含量为:根>叶>壳>茎>粒,茎部表现为近根茎>中间茎>上茎;随着高粱茎高度的增加,总汞和甲基汞传输能力降低;高粱各个器官的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高粱根部总汞和甲基汞含量与土壤及高粱茎中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存在较强相关性,高粱粒中总汞含量为0.03 mg/kg,高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限量值0.02 mg/kg,食用研究区域的高粱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风险。
-
-
石遥;
任军;
覃方;
覃蕊
-
-
摘要:
以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煤矸石堆场自然生长的苔藓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形态分类法对采集的12份苔藓样品鉴定为5科6属7种,其中真藓科(Bryacea)为优势科,双色真藓(Bryum dichotomum)为优势种。展开对苔藓植物及其生长基质8种重金属元素(Mn、Cr、Pb、Ni、Fe、Cd、Zn、Cu)含量测定和分析程序。分析表明,煤矸石堆场多数苔藓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远超其合理范围,各种苔藓植物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存在显著差异。双色真藓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最强,表明双色真藓对煤矸石堆场重金属污染具有指示作用。煤矸石堆场含量最高的是Fe,其次是Mn、Zn,最低的是Cd,煤矸石堆场土壤为复合型重金属污染。依据分析煤矸石堆场中生长的苔藓植物各重金属元素间相关性结果,表明该研究区苔藓植物可同时吸收多种重金属,是煤矸石堆场重金属污染区植被生态恢复、综合整治较理想的植物。
-
-
罗琳;
叶戈杨;
关钊;
魏平;
谢红彬
-
-
摘要:
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覆盖度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可间接反映矿区植被生态修复效果。本研究基于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提取甘肃省金川矿区植被覆盖度,分析矿区植被景观格局变化,探究矿区植被修复效果,为后续植被恢复与保护及生态修复措施调整提供参考借鉴。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金川矿区植被覆盖度从24.15%提升至30.99%,且高覆盖植被占比逐步上升。(2)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明显改善的区域为北部防护林、中部湿地公园及西南部矿山公园,退化区域为西北部建设用地扩张区域。(3)金川矿区植被覆盖度景观破碎化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有所提升。高覆盖与低覆盖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且集聚性高,呈集中连片分布特征;较高、中等及较低等级植被覆盖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但近5年破碎化速度有所减缓,呈不规则形状零散分布在市区内。今后应继续因地制宜地修复矿区植被,提高植被的自我恢复能力,增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
-
王梦;
粟玲;
张继卫;
马伊琍;
何建霄;
麻浩
-
-
摘要:
为了修复哈密大南湖二矿因采矿而破坏的区域,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于2018年在破坏区移栽植物(胡杨、竹柳、红柳、梭梭、枸杞、苜蓿、苏丹草、红豆草),于2019年在移栽植物周围(10 cm处记为A和20 cm处记为B)分别采集0~10 cm(A0—10和B0—10)和10~20 cm(A10—20和B10—20)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含水量、电导率、pH值,分析水盐分布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种植不同植物后,土壤含水量均较原始土壤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A10—20、B0—10、B10—20均以梭梭处理的增幅最大;土壤pH值和电导率均较原始土壤有不同程度的下降,A0—10、A10—20、B0—10、B10—20分别以胡杨、苏丹草、红柳、梭梭处理土壤pH值下降幅度最大,A0—20和B0—20分别以竹柳和苏丹草处理土壤电导率下降幅度最大。综合而言,本试验中的8种植物对采矿而破坏区域的土壤均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
-
颜荣
-
-
摘要:
选取淮北市临涣矿区采煤塌陷湖及周边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水质标识指数对其水质特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淮北矿区塌陷湖及周边河流水质总体上为Ⅲ类水体,其中有机类污染物程度最低,主要污染物为营养盐类,氮的污染程度高于磷的。由于塌陷湖泊相对较为封闭,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周围农田排水,塌陷湖泊氮、磷浓度低于周围河流。因此,塌陷湖的水体可作为农业活动灌溉用水,也可作为工业用水,还可以开发为生态湿地,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
-
-
方林;
吕灯;
徐郅杰
-
-
摘要:
以禹州市梁北矿为研究区,利用2018年11月—2020年6月间35景5 m×20 m分辨率Sentinel-1A数据,采用InSAR技术,利用SBAS(短基线集InSAR)雷达干涉测量方法对梁北矿进行地面沉降信息提取解译,并通过实地调查成果认为,采用InSAR技术适合在矿区开展地表变形监测。
-
-
肖登枝
-
-
摘要:
以漳州台商投资区为实例,系统讲述了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在矿区进行巡查的方法、成果以及优势。对于较难抵达的偏远矿区,无人机能快速高效获得数据,直观反映地势地貌变化情况。采用无人机定期巡查的方式,将获得的周期性数据进行比对,为监察执法人员及时发现违法情况或者易发地质灾害情况提供了依据;对正在进行恢复治理的矿区,也可实时跟进恢复情况。
-
-
-
苏晓云
-
-
摘要:
陷落柱发育区域,物探探测手段受工作面内的陷落柱相互影响,探测精度一直不高,未查明的隐伏陷落柱会对工作面回采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陷落柱发育矿区对陷落柱的发育形态进行精准探测对煤矿安全高效回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阳泉矿区两个工作面的构造探测为例,利用透射槽波地震探测方法在两个工作面进行探测,成功预测了工作面内隐伏构造。结果表明,透射槽波地震探测能够在陷落柱发育矿区准确判断陷落柱的发育形态,精度较高。
-
-
-
TANG Ao;
汤傲;
BIAN Zheng-fu;
卞正富;
LI Xiao-shun;
李效顺;
YAN Qing-wu;
闫庆武
-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不动产高峰论坛暨中国土地科学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研究目的:分析西部矿区土(草)地退化驱动因素及驱动机制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计量经济分析,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理论分析判断,西部矿区土地(草地)退化是区域气候、地貌、地质、水资源、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和矿产开采、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等人为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自然环境变化是其退化的外部条件,人为经济因素往往是驱动其退化的内因;(2)实证结果显示,引起乌海矿区草地退化的前三位驱动因素分别为经济发展与煤炭开采、地区水分条件、地区干旱程度,其弹性系数和影响敏感度分别为-0.138、0.016和-0.017,验证了理论上的分析判断结果;(3)深入分析发现,乌海矿区土地退化对各指标的敏感程度按大小排序依次为地区生产总值(-0.174)、固定资产投资(-0.174)、煤炭开采面积(-0.173)、人口数量(-0.173)、煤炭开采量(-0.158)、日照时数(0.127)、降水量(0.069)、城镇化率(-0.059)、平均相对湿度(-0.043)和年平均气温(0.031).研究结论:矿区土退化防治和生态修复政策创新方向,应该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和限制煤炭开采面积及产量等调控其主导驱动因素,从而扭转矿区土(草)地退化日益严重的态势.
-
-
王京;
林清
-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 2015年
-
摘要:
煤矿开采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矿区地质环境问题,比如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含水层结构破坏等,这些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并破坏耕地和房屋,不同程度地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程度分区评价及其恢复治理己成为当前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河南省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貌景观破坏,含水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本次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在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结合矿山基础数据、井巷建设资料、矿山建设情况进行的。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评估区遭受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危害,其危险性为严重。
-
-
-
陶诗阳;
周永章;
王茂;
刘奇缘
-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 2015年
-
摘要:
矿产即是资源又是污染源,矿床中以微量成分存在的毒害元素大部分未被回收利用.随着矿山的开采,特别是硫化物矿山的开发使多种具有潜在毒性的重金属进入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水体、土壤、大气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在中国,大多数学者主要对大宝山附近流域地区进行环境污染评估,而对于铅(Pb)污染与癌症死亡率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对大研究区域的Pb污染暴露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按照四分位法将Pb污染强度分为高中低三个暴露区,并通过GIS技术利用克里格插值法,研究大宝山地区Pb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004-2005年广东省居民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研究了不同程度Pb长期暴露与中国普通人群癌症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被选取的30个土壤样表层中,Pb浓度范围为4.78-91.82mg/kg。在调查的570151例人口中,发现了806例癌症案例(533例男性,273例女性),年龄标化死亡率(世界)为251.9/10万。无论是在分性别或者不分性别癌症死亡率研究当中,Pb高暴露区的癌症死亡率与Pb中低暴露区癌症死亡率相比,呈现显著性增加。若将低暴露区作为参照区,在不同年龄段中分别进行高中低暴露区内部比对,通过计算标准率比来描述Pb暴露与癌症死亡风险的关系,在高暴露区不分性别的总癌、食道癌、肺癌、胃癌、肝癌中,高Pb暴露与癌症死亡风险的增加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并且分别在男性和女性中死亡率风险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此外,在≥75岁年龄段人群中,全肿瘤、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的死亡率(中国)要远远高出其余三个年龄段(<35,35-54,55-74)。这说明,在不同年龄层中,长期Pb暴露与癌症死亡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本文结合GIS空间建模技术与统计学,根据有限数量数据点来研究污染物的暴露、分布情况与癌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以后评估环境污染高危地区污染范围和癌症风险提供一种新方法。
-
-
张佳莉;
张青伟;
文美兰;
蓝天;
韦选建;
袁和
-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 2015年
-
摘要: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对工业,民用,基础设施的完善要求也日益迫切,建筑、生产等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长期以来的开发建设者为了发展改变矿山的整体生态环境系统,矿山地质灾害日益频发,给人民的经济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我国矿山环境日趋恶化,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治理矿山环境刻不容缓。文章针对矿山环境问题提出以下治理建议:健全矿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针对矿区采矿活动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从不同角度制定切实可靠的法律法规,使保护矿区环境能做到有法可依;完善矿区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强矿区环境监管部门的相互联系,相互交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矿区环境监管部门对矿区环境的充分了解,把对矿区环境的保护不仅仅只局限于文字上,而是切实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杨金燕等,2012);此外,需要加强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高于一切的观念深入人心,切实使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合理的规划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切实的结合起来。最后,要加大对矿区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资金的短缺是制约我国矿山环境修复治理的瓶颈,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修复已被破坏的矿山环境,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来弘扬环保意识,将破坏矿山的行为扼杀在萌芽中;最重要的是制定适宜的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矿山环境修复的制约因素很多,矿山环境修复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结合水文,地理,气候等条件与矿山地质环境相结合,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