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川

金川

金川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工业经济、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6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兵团工运、西藏研究、世纪行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全国贵金属和分散元素矿床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全国第三届有色金属矿床和矿业地质学术会议等;金川的相关文献由401位作者贡献,包括汤中立、焦建刚、闫海卿等。

金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 占比:97.6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2.39%

总计:251篇

金川—发文趋势图

金川

-研究学者

  • 汤中立
  • 焦建刚
  • 闫海卿
  • 高亚林
  • 叶梅
  • 王珉
  • 宋谢炎
  • 徐刚
  • 艾启兴
  • 刘同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琳; 叶戈杨; 关钊; 魏平; 谢红彬
    • 摘要: 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覆盖度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可间接反映矿区植被生态修复效果。本研究基于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提取甘肃省金川矿区植被覆盖度,分析矿区植被景观格局变化,探究矿区植被修复效果,为后续植被恢复与保护及生态修复措施调整提供参考借鉴。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金川矿区植被覆盖度从24.15%提升至30.99%,且高覆盖植被占比逐步上升。(2)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明显改善的区域为北部防护林、中部湿地公园及西南部矿山公园,退化区域为西北部建设用地扩张区域。(3)金川矿区植被覆盖度景观破碎化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有所提升。高覆盖与低覆盖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且集聚性高,呈集中连片分布特征;较高、中等及较低等级植被覆盖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但近5年破碎化速度有所减缓,呈不规则形状零散分布在市区内。今后应继续因地制宜地修复矿区植被,提高植被的自我恢复能力,增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 李生栋; 杨永春; 艾启兴; 达瑞
    • 摘要: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区构造活动频繁且复杂,查明矿区构造规律,是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必经途径之一。文章在充分挖掘区域及以往勘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矿区内成矿后断裂系统--F_(1)断裂系统分析研究,发现F_(1)断层角砾岩呈棱角状,深部产状北倾,断层发育在龙首山岩群一侧,无法仅靠现今的叠置关系解释F_(1)的演化。结合潮水盆地研究成果,总结出F_(1)与潮水盆地同步演化和发展的特征和历程:早-中侏罗世断陷成盆期,F_(1)形成同生正断层,后期受青藏高原隆起产生的水平挤压,改造为左行逆断层;其他断裂构造是F_(1)的派生(次生)断裂,在统一的应力场作用下形成,具内在的成生联系,F_(8)是F_(1)的分支断裂,为“入”字型构造。研究表明,Ⅰ、Ⅱ、Ⅳ矿区地层及岩矿体,浅部主要通过F_(1)反转及次级断裂的形式,由南南西向北北东发生位移,产状由西向东逐渐变缓,岩石完整性受到破坏;深部超基性岩体则基本保持了其原始侵位形态,受影响较小;岩矿体深部连续延伸地段为找矿有利部位,对深部勘查具重要指导意义。
    • 曾现江
    • 摘要: 金川之役结束后,清朝在大小金川实施“改土设屯”,建立起兵民番练四种类型的屯田。改土设屯后的金川地区在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内地化”态势,但原本受到严格限制的屯弁却随着屯番兵的频繁随征而逐渐获得世袭,屯守备不断扩张权力和权势,进而在清末民初控制了番屯各方面权力,因此被普遍视作“土司”。金川番屯“再土司化”的原因与屯制有关,但根源却是清朝统治者的藩部意识,造成行省体制与藩部体制在金川杂糅并存,使得占总人口70%以上的屯兵屯民等移民与屯番屯练因土地资源分配形成的空间区隔被固化,而番屯还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与土司制度相应的社会文化。
    • 李博文; 阳恒; 程少逸; 高志勇; 曹建
    • 摘要: 金川硫化铜镍矿含镁硅酸盐脉石含量高,泥化后通过异相凝聚和机械夹带影响精矿镍、铜金属的富集。相关研究与国外的工业实践证明,酸性介质浮选能促进含镁硅酸盐脉石的分解,显著提升硫化铜镍矿中有用矿物的回收,降低精矿氧化镁含量。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缺乏与酸性介质浮选匹配的药剂体系。对此,以Ni品位0.42%、Cu品位0.32%的金川某生产车间二段浮选给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酸性介质中适合的新型药剂体系,并利用起泡剂测试装置对比分析了不同起泡剂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4的酸性浮选条件下,以异丁基黄原酸钠为捕收剂、Z-200为辅助捕收剂和松油醇为起泡剂,经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和两次扫选,可获得Ni回收率58.92%、Cu回收率45.60%、Ni品位3.54%和Cu品位2.03%的精矿产品。与现场药剂体系相比,精矿Ni、Cu回收率分别提高了7.54、24.40百分点,MgO含量降低了0.94百分点。新药剂体系全面提升了金川硫化铜镍矿资源综合利用率。
    • 高亚林; 和乾元; 李翠平; 王珉; 韩小磊; 马波; 杨志祥
    • 摘要: 由于受到断层、不稳地围岩、地下水和地应力等影响,金川矿区龙首矿西二采区副井井筒在1240~1120 m段发生变形和破裂,严重影响矿山正常安全生产.为研究副井1240~1120 m段井筒破坏机理,从工程地质条件、地应力环境以及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因素对于副井井筒的破裂机理进行分析,认为软弱岩层、断层及膨胀性黏土矿物围岩等工程地质条件是造成副井变形破裂的主要原因;随着井筒深度的增加,井筒附近的地应力不断集中,亦是造成井筒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支护刚度不够、锚杆长度不足等因素也是造成副井变形破裂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井筒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井筒变形破坏过程.
    • 柴克然; 李小霞; 王小亮; 魏学华
    • 摘要: 铜镍矿作为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甘肃金川是我国铜镍矿开采时间较早的矿区,亟待探究甘肃金川铜镍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首先,分析该矿区的成矿背景,对金川矿床进行了解;其次,研究矿区地质特征,初步分析甘肃金川铜镍矿床的形成原因;最后,进一步探究矿床的成因.本文旨在加深甘肃金川铜镍矿区的了解程度,为矿产资源勘查创造理论价值.
    • 姚文君
    • 摘要: 乾隆平定大小金川耗时5年,虽劳民伤财,但最终荡平金川,实行改土归流,保持了金川地区的稳定和统一,促进了民族交流和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金川地区在清朝中央政府直接统治下的封建化进程.而战争得胜归来论功行赏时,部分战功卓越之功臣入绘紫光阁,殊荣备至.通过清宫档案发现,在君臣互动的背景下,紫光阁功臣之拟选过程复杂,且经反复斟酌删改,最终拟定出“众望所归”之人,彰显出清代君臣上下对政务的处理,庭无留事、相得益彰.
    • 王晓霞
    • 摘要: 金川,位于川西北高原、大渡河上游,地方虽然不大,但名气却不小。乾隆年间大小金川之战,耗时之长、耗银之多、伤亡之惨烈,成了清朝历史的转折点。而今,又因一川梨花,引得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今年三月,我作为"多民族作家金川行"的一员,终于有机会踏上了金川之旅。从京城出发,住成都;第二天乘长途大巴车,经汶川、理县、马尔康,十多个小时的车程,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风雪夹杂着细雨,尽管一路美景,但还是感觉有些疲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