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信息量法

信息量法

信息量法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灾害及其防治、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67141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山地学报、灾害学、工程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2008年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学术讨论会等;信息量法的相关文献由379位作者贡献,包括宁娜、崔鹏、张鹏等。

信息量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7141 占比:99.97%

总计:467258篇

信息量法—发文趋势图

信息量法

-研究学者

  • 宁娜
  • 崔鹏
  • 张鹏
  • 马金珠
  • 权赫春
  • 许强
  • 陈伟
  • 齐识
  • 付鹏伟
  • 何政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信; 阮明; 杨峰; 柳长柱; 杨永鹏
    • 摘要: 海南省昌江县地质灾害的发育受地质环境条件控制和多种外在因素影响.依据昌江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选择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条件和诱发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建立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体系,构建信息量分析模型.通过对各项因子进行量化并使其归一化,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系数,利用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实现对昌江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评价分析.本研究将为昌江县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提供依据.
    • 罗亮; 宋国虎; 唐良琴; 向灵芝; 李小龙; 梁梦辉
    • 摘要: 基于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白龙江流域武都区段共发育329条泥石流沟。根据地形地貌、物质条件、外部激发因素三大孕灾条件,选取高程、坡度、岩性等9个孕灾因子,基于ArcGIS平台,分析研究区内泥石流分布规律,采用信息量法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地形地貌上,研究区泥石流主要分布在1800~3000 m和NDVI值为0.2~0.4的范围内,其优势坡度分布区间为15°~35°。(2)物质条件上,泥石流大量分布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的范围内,且在以千枚岩、板岩为主的软弱-坚硬中厚层-厚层板岩、碎屑岩组区内,与距断层距离呈负相关分布。(3)外部激发因素主要分布在1 h最大降雨量为36~40 mm区域内,与距河流、道路距离呈负相关分布。(4)运用信息量法对泥石流做危险性评价,得到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图,在中度、高度、极高度危险范围内的泥石流面积分别占总泥石流面积的21.77%,32.94%,31.49%,且较高等级危险区主要分布在白龙江的北岸。应用ROC曲线验证评价结果,AUC=0.737,表明评价结果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 王智强
    • 摘要: 分析了深圳市近年来历史发灾点的分布规律。选取了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距离断层的距离、工程地质岩组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影响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分析了深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和危险性指数,开展了危险性区划研究。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基础支撑。
    • 范诗铃; 刘汉湖; 李金豪
    • 摘要: 为了对滑坡、泥石流广为发育的丽江市古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建立坡度、地层岩性、距道路距离等9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信息量模型得到各指标权重值及信息量值,分析发现:研究区内极高危险区面积88.10 km^(2),共发育灾害点66处;高危险区面积356.91 km^(2),共发育灾害点116处;中危险区面积54 km^(2),共发育灾害点54处;低危险区面积260.42 km^(2),共发育灾害点11处.研究结果可为古城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 伍剑波; 孙强; 张泰丽; 朱延辉; 韩帅; 赵阳
    • 摘要: 丽水市位于浙西南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变化大,滑坡灾害发育。以5 m分辨率的DEM为数据源,基于GIS平台的邻域统计分析工具,依次分析了2×2、3×3、4×4、…50×50共49个矩形窗口,发现平均地形起伏度与窗口大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计算出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大小为8100 m^(2)(窗格18×18)。地形起伏度等间距分成9级,采用信息量法、确定性系数法研究分析了丽水市发育的滑坡灾害与地形起伏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滑坡发育与地形起伏度密切相关,丽水地区小起伏度更利于滑坡灾害发育,滑坡易发地形起伏度为15~60 m,滑坡最易发区间为15~30 m。
    • 孙蕊; 丁雨虹; 郭海燕; 徐金霞
    • 摘要: 通过分析四川省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脆弱性,构建了四川省降水诱发型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灾害系统学原理的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法,利用GIS工具完成了四川省降水诱发型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诱发滑坡泥石流前期15 d平均有效雨量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西南部、东南部分地区和攀西地区南部,较小的地区主要位于川西高原和盆地中部。(2)四川盆地北部、西南部和攀西地区东部是降水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最高区域,盆周山区、攀西地区以及阿坝州东部地区孕灾环境敏感性等级在较高及以上,中等以上承灾体脆弱性等级基本位于盆地地区,盆周山区、川西高原及攀西地区脆弱性等级大多在中等以下。(3)风险区划显示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西南部和攀西地区,与四川省滑坡泥石流活动情况一致。
    • 李萍; 李丽慧; 刘昊磾; 祁生文; 邓清海
    • 摘要: 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对当地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澜沧江重大水电工程扰动灾害为例,在遥感解译与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植被归一化指数、距库区距离、工程地质岩组、断裂带密度、年均降雨量、地震峰值加速度9个因素,并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进行危险性评价,然后以人口密度、水电站、道路、土地覆盖类型和GDP为承灾体进行易损性评价,最后将危险性和易损性进行信息融合,构建地质灾害风险性矩阵,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极高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乌弄龙及其上游水电站附近,以及下游库区两岸人类活动相对密集区域,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乌弄龙上游库区两岸以及乌弄龙—托巴水电站全域,在下游零散分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中游高山峡谷段。本次研究较为准确地评估了地质灾害风险性,可为澜沧江流域扰动地质灾害风险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 邓志德; 谢颖诗; 唐波; 梅伟标
    • 摘要: 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地质灾害频率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以广州增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层岩性、降雨、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为评价因子,运用ArcGIS结合信息量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1)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中部的丘陵、台地地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地势地貌与工程地质岩组,而外在原因主要是降雨多、强度大以及人类活动频繁;2)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面积为412.86 km^(2),约占总面积的25.51%;中易发区面积为616.85 km^(2),约占总面积的38.12%;低易发区面积为392.01 km^(2),约占总面积的24.22%;不易发区面积为196.67 km^(2),约占总面积的12.15%。研究结果可为增城区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防治提供依据。
    • 娄海涛; 张淑杞
    • 摘要: 安龙县崩塌地质灾害频发,arcgis软件为确定安龙县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选取河流、断层、斜坡结构、坡度、坡高、地层、矿区、道路、20年一遇降雨及50年一遇降雨共10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法进行崩塌危险性评价,将崩塌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极高危险、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
    • 夏晓琢; 邹嘉琪; 金光日; 权赫春; 林哲浩
    • 摘要: 为探索图们江流域洪水灾害危险性,该研究设计了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的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试验。试验主要包括选取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构建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危险性评价、精度对比分析和评价以及洪水灾害危险性区划制图等。洪水灾害危险性使用8个因子进行研究,包括地形地貌因子(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水文因子(河流缓冲区、河网密度)、土地利用因子、土壤因子和降雨因子。模型的训练和验证采用了156个已发生洪水事件和102个未发生洪水事件的数据,其中,将总数据的70%作为训练数据,30%作为验证数据。结果表明:利用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和随机森林算法获得的洪水灾害区划图中,最危险区域的面积分别为4 311.84,3 980.16和4 311.84 km^(2),每个区域中检测到的洪水灾害点的占比分别为61%、70%和65%,其中,信息量法监测出的最危险区域的面积最小,灾害点百分比最大,说明信息量法的精度优于其它2种方法。该研究可以为受洪水影响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防灾治灾及居民区与生命线工程保护提供数据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