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人
西洋人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1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专利文献1198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法音、当代韩国、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等;
西洋人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绛、梁漱溟、王力等。
西洋人
-研究学者
- 杨绛
- 梁漱溟
- 王力
- 罗西
- 刘心武
- 宗白华
- 朱自清
- 李御宁
- 杨继波
- 胡忠良
- 薛翔
- 郭晔旻
- 郭福祥
- 陈丹青
- 马勇
- 丁琼
- 万明
- 了然
- 亦乐
- 仇广纯
- 余凤高
- 余鸿传
- 入江昭
- 内田庆市
- 冯天瑜
- 冷铁铮
- 刘亚轩1
- 刘司卿
- 刘应武
- 刘明东
- 刘明惠
- 刘永伟
- 刘胜利
- 刘达临
- 刘长林
- 剑桦
- 华尚文
- 卓然
- 南无言
- 卫展眉
- 叶炜
- 向卿
- 吕世明
- 吴伯娅
- 吴姝
- 周作人
- 周全华
- 周喜魁
- 周振鹤1
- 唐凯麟
-
-
盐山正纯
-
-
摘要:
近代中国有一种被称作"官话"的语言.本文以近代西洋人所编写的英华·华英辞典以及相关资料为核心资料和考察范围,初步考察了近代西洋人对"官话"的认识及描述演变过程.西洋人在英华·华英辞典言及"官话"概念时,他们的看法基本上极为稳定,并指出了南北之间的差异及其在诸多方言中的地位.到了19世纪末,西洋人明确提出"官话"就是中国的通用语,具有在政治上"南低北高"、在使用人口上"南高北低"的特征.进入20世纪之后,在西洋人的眼中,"官话"已经是中国的标准口头语,他们对南北之间或者地域之间的差异不再给予任何表述.
-
-
日盐山正纯
-
-
摘要:
近代中国有一种被称作“官话”的语言。本文以近代西洋人所编写的英华·华英辞典以及相关资料为核心资料和考察范围,初步考察了近代西洋人对“官话”的认识及描述演变过程。西洋人在英华·华英辞典言及“官话”概念时,他们的看法基本上极为稳定,并指出了南北之间的差异及其在诸多方言中的地位。到了19世纪末,西洋人明确提出“官话”就是中国的通用语,具有在政治上“南低北高”、在使用人口上“南高北低”的特征。进入20世纪之后,在西洋人的眼中,“官话”已经是中国的标准口头语,他们对南北之间或者地域之间的差异不再给予任何表述。
-
-
梁漱溟1
-
-
摘要:
记得辜鸿铭先生在他所作批评东西文化的一本书所谓《春秋大义》里边说到西方人教育的不同。他说:西洋人入学读书所学的一则曰知识,再则曰知识,三则曰知识,中国人入学读书所学的是君子之道。这话说得很有趣,并且多少有些对处。虽然我们从前教人作八股文章算得教人以君子之道否,还是问题;然而那些材料——《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则是讲的君子之道。无论如何,中国人的教育,总可以说是偏乎这么一种意向的。
-
-
-
-
王幼敏1
-
-
摘要: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一七六六年七月十六日,在清代宫廷服务了五十一年的西洋画家郎世宁在北京病逝,享年七十八岁。乾隆皇帝闻奏报,于当日特发上谕,给予优恤:西洋人郎世宁,自康熙年间入值内廷,颇着勤慎,曾赏给三品顶戴,今患病溢逝。念其行走年久,齿近八十,着照戴进贤例,加恩给予侍郎衔,并赏内务府银三百两,料理丧事,以示优恤。
-
-
-
刘亚轩1
-
-
摘要:
曾经有不少西洋人来到中国,他们经历了中国年,并留存下了文字记录。他们时代不同、立场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在中国的境遇不同,使得他们对中国新年的描绘也有所不同,但都共同展现了早期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认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