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
袁中道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专利文献155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北方论丛、船山学刊、江汉论坛等;
袁中道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孟祥荣、李健章、赵海涛等。
袁中道
-研究学者
- 孟祥荣
- 李健章
- 赵海涛
- 姚文放
- 彭丽
- 戴红贤
- 李国文
- 李涛
- 王承丹
- 丘振声
- 严雨
- 云淡风轻
- 介子平
- 任红斌
- 党晨阳
- 刘作忠
- 刘健芬
- 刘刚直
- 刘娟
- 刘家骥
- 刘德麟
- 刘心武
- 刘斌
- 刘永良
- 吕文明
- 吕靖雪
- 吴兆路
- 吴功正
- 吴调公
- 吴鹏
- 周先慎
- 周国平
- 周家洪
- 周钧韬
- 唐昌泰
- 姚湘娟
- 孙犁
- 孙绍振
- 孙虎
- 宋红
- 左东岭
- 张之
- 张大威
- 张德建
- 张璞
- 张秋婵
- 徐康
- 徐文
- 戴克俊
- 方子
-
-
无
-
-
摘要:
“三袁传说”是关于晚明著名文学流派“公安派”代表人物——“公安三袁”的传说故事,是历代人民群众根据“三袁”的生平事迹演绎、创造、口头传承下来的,并在湖北省公安县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三袁传说”是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三袁”是指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与兄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石浦;弟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一作少修,并有才名,时称三袁,公安县城西30公里孟溪镇人。
-
-
阮晓佳
-
-
摘要:
当阳玉泉,作为一个城市景观,具有浓厚的佛教和关羽信仰氛围,从自然与人文两个层面构成了当地的整体景观;作为袁中道的居家生活空间,当地的局部景观借由袁中道在景观内的文学活动,构成以袁中道为主体的“场”。当阳玉泉与京城西山玉泉,两处对照,是袁中道居家与居京时期的相互对比,完成了从公共社会空间到个人生存空间的过渡。袁中道以自己的生命历程赋予了当阳玉泉的这一自然人文景观新的意义。
-
-
苏露锋
-
-
摘要: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主张文学应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打破任何束缚,表现自我真实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精神。他自己身体力行,四处游历,登山临水,写了很多著名的散文游记,是重要文学流派“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与哥哥袁宗道和弟弟袁中道一起被称为“三袁”。
-
-
牟洪枢
-
-
摘要:
袁中道一生都处于追求功名和渴望归隐的矛盾之中,得第之后他的仕隐矛盾仍然无法调和,他既怀有儒家建功扬名、忧国忧民之心,也拥有高蹈世外的隐者情怀,因此他只能选择一条折中的道路——吏隐来调节自己,他此时期的诗歌创作正深刻体现着他的思想矛盾。
-
-
郝艳燕
-
-
摘要:
明代中期开始,庄学勃兴,在此思潮之下,公安派代表人物袁中道作《导庄》七篇,借庄子思想对个人思想进行梳理剖析.袁中道以庄子"齐物"观来阐释自己儒释道相融的思想,以庄子"逍遥"论来解说自己的文学观,以庄子"养生"思想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导庄》体现了袁中道对庄学的理解,更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封建文人的处世之道,也贯注着晚明文人对所处时代的反思.
-
-
介子平
-
-
摘要:
眼前景,心中境,平常之事,平常写来,便是文章的至真至净境界。袁中道短文《夜雪》具此意境:“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因情寓景,因景见情,情景交融而描摹入微,与其真率性灵的作文主张无不吻合。声有清浊,言有雅俗,其在清在雅;时有升降,调有古今,其在降在今。
-
-
-
王丽方;
严雨;
刘德麟
-
-
摘要:
《筼筜谷记》记录了晚明湖北袁中道的一座与众不同的私园,本文从古代文字中逐层解析其建筑学的内容.文中意向性地但尽可能逻辑化地呈现了筼筜谷的空间尺度、空间分布、空间围合、空间内容等,将园的形与势对应,进而分析了园中之势的表达手法.
-
-
-
姚湘娟
-
-
摘要:
袁中道《珂雪斋集》对北京西山的书写与描绘涉及了地理、文化、心理三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与解读袁中道对北京西山的多层次描绘,既可得出其对西山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喜爱,也能体会其西山游览途中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袁中道相关研究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