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犯罪
行政犯罪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1年内共计66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96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山东警察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及惩罚机制的协调学术研讨会等;行政犯罪的相关文献由60位作者贡献,包括关振海、孙晓、王文华等。
行政犯罪
-研究学者
- 关振海
- 孙晓
- 王文华
- 田宏杰
- 高铭暄
- 冯红
- 刘艳红
- 李俊
- 李慧英
- 李文军
- 李晓明
- 王新
- 邱帅萍
- 陈冉
- 陈平
- 于荣胜
- 冀莹
- 刘东生
- 刘宇宙
- 刘莘
- 周舟
- 宣炳昭
- 张冬霞
- 张小霞
- 张心向
- 张旭勇
- 张铧允
- 张阳
- 彭凯
- 徐玲利
- 徐英兰
- 杜立聪
- 杨安
- 杨潍陌
- 沈柳兰
- 洪靓
- 王华婷
- 王泽群
- 田宏杰12
- 童敏
- 米传勇
- 罗猛
- 胡亚斌
- 胡学相
- 苗芃芃
- 董邦俊
- 邱新
- 邹东升
- 郑娟
- 郑齐猛
-
-
彭凯
-
-
摘要: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背景下,公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既是一个需要厘清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实际问题.通过梳理我国《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文,发现衔接公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法律条文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这些模糊性主要体现为就同一行为:可能会分别评价为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关于特定法律术语的规定不够明晰.其消除路径主要是:界定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的规范含义;设定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的制裁方式;确定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的适用原则;对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存在内在张力的法律条文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出台法律解释予以解决.
-
-
周舟
-
-
摘要:
从广义上而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本是独立运行、功能各异的两种执法体制,由于行政犯罪这种特殊犯罪行为的出现,使得二者衔接的实践问题逐渐凸显并且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行政犯罪中所涉及的程序衔接问题,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这一主题下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学界争论不断、实务中处理不好的难题,该问题的研究对于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有着重要意义。行政犯罪中的程序衔接问题主要集中在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案件进行移送这一环节上,具体包括案件移送率低、检察机关对移送程序的监督失效等。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源于刑事优先原则长期以来的指导偏差,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检察机关信息获取渠道的闭塞。因此,应当推动刑事优先原则向全面协调原则进行转换,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制度,改善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方能使得涉嫌犯罪的行政案件从行政领域顺利进入刑事领域,化解行政犯罪中的程序衔接难题。
-
-
刘莘;
陈悦
-
-
摘要:
税务部门对构成犯罪的逃税行为给予行政处罚是实体法规范对行政犯罪责任追究的一种表现形式.行政犯罪行为具有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的双重违法性,法理上需合并处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但合并处罚在形式上也可能表现为一种处罚.如逃税罪中的初犯免责条款(行政责任前置)是适用合并处罚中的一种衔接方法,立法者是从刑法的谦抑性、维护税收管理秩序、违法行为较低的社会危害性和可追偿性三个方面考量而制定的.在维护国家税收征管秩序的目标下,立法与执法还需继续配合:一方面,法律仍需在实践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执法机关也应积极履职,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切实发挥立法规范应有的积极效用.
-
-
杨安
-
-
摘要:
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之间存在着难以厘清界限的灰色地带,引发了行刑衔接中的一系列问题.其产生是根源层面、法规层面、区分标准层面诸多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完善行刑衔接制度,一方面必须恪守行政优先原则,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行刑衔接的问题从本质上讲涉及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博弈,将这一问题上升到政治权力分配的视域予以考量,配合一些技术性措施,才能标本兼治,实现能够有效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严密衔接.
-
-
杨潍陌
-
-
摘要:
当前,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行政认定作为证据大量出现在行政犯罪的诉讼活动中,且直接影响这类犯罪的定罪与量刑.行政认定是否应作为证据适用、作为何种证据适用及审查判断的标准如何,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造成实践中乱象频现,甚至出现以行政认定替代司法认定的倾向,既损害了司法权威,也不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行政处罚——刑事犯罪”相衔接的犯罪二元模式下,行政犯罪在违法性上具有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的双重属性,这决定了行政认定与刑事认定内在的协调统一.然而在行政权注重效率与司法权追求公平的价值冲突下,二者间又存在难以直接转化适用的藩篱.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通过乱象梳理找出症结,理论分析求本探因,域外检视合理借鉴,最终通过对行政认定的理论解构,并借鉴管理学中SIPOC流程管理模型,探求一条行政认定在刑事诉讼中的审查判断之路.
-
-
田宏杰12
-
-
摘要:
引言:行政刑法中国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行政刑法研究自1997年前后悄然传入中国,刑法学界虽时有涉猎关注,尤其是李晓明教授、刘艳红教授和笔者对于行政刑法理论体系建构所作的努力,在丰富和发展行政刑法在中国之研究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尚未形成学术研究思潮;二是尚未形成学术研究共识;三是尚未形成学术理论体系。有鉴于此,在中国刑法学研究40年之际,笔者拟以中国行政刑法20年研究之省思为契机。
-
-
张铧允
-
-
摘要:
行政刑事责任是行为人因行政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特殊责任形式,以行政犯罪为适用前提,以行政刑法为法律依据,本质上是国家对行政犯罪人的双重否定评价,遵循罪责法定原则和罪责均衡原则.这一责任形式与单纯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在各方面均有不同,具有独立的内涵.行政刑事责任是以刑事责任为主、行政责任为辅的责任形式,本质上属于刑事责任的范畴.
-
-
洪靓
-
-
摘要:
我国大气污染采用"立法定性+立法定量=犯罪"的定罪模式,以行政违法性定性,以违法严重性定量.这种定罪模式决定了行刑的紧密衔接,这一衔接还在行政法律中的附属刑法规范中有所体现.大气污染行为的行刑处罚呈现出行政处罚多样化、细致化与刑罚单一化、粗糙化的特点,主要原因在于刑法立法不完善,大多数问题可通过细致刑罚相关规定来解决.在行刑处罚的适用衔接上不存在竞合,而应当明确违法的行政处罚,犯罪的刑罚处罚.
-
-
徐玲利
-
-
摘要:
行政不作为、行政违法作为等不端行为,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犯,政府公信遭受质疑.基于对权力运行特点的反思、对公共利益司法救济必要性的认知,以及对诉讼基本规律的把握,本文拟就行政公益诉讼的运行现状,构建的紧迫性与可行性,以及具体制度设计进行论述.
-
-
邱帅萍
-
-
摘要:
行政犯罪的客观要件要素包括行为、对象、结果、时空以及方法等,数额与因果关系不属于客观要件要素。仅有行为属于必--素,其中持有属于行政犯罪中所特有的行为,它在行为形态上属于作为。选择要素中,结果要素具有鲜明的广泛性与多样性。%The elements of objective aspect of the administrative crime contain behavior, object, result, time-space, measures and so on. Amount and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 are not included. Behavior of only is the necessary element, and the behavior of holding belongs to administrative crime’s peculiar behavior, which is one of active behavior. The element of result is comprehensive and multifar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