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脑脊液屏障

血-脑脊液屏障

血-脑脊液屏障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1443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北京环境诱变剂学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大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夏季学术交流会、2017年自由基医学与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议等;血-脑脊液屏障的相关文献由37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艳淑、李婧炜、冯佩佩等。

血-脑脊液屏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1443 占比:99.54%

总计:21543篇

血-脑脊液屏障—发文趋势图

血-脑脊液屏障

-研究学者

  • 张艳淑
  • 李婧炜
  • 冯佩佩
  • 刘君丽
  • 敬海明
  • 李永杰
  • 刘羽
  • 刘菲
  • 周伟
  • 唐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健平; 李运曼
    •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是一种调节机体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的蛋白质分子,通过协调多种细胞保护基因,参与抵抗内源性或外源性压力。Nrf2信号通路不仅严格调控机体氧化还原稳态,同时还参与调节机体代谢的多个过程。因此,靶向Nrf2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策略。首先介绍Nrf2和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的结构特征,并简要描述Nrf2通路的激活和调控过程。然后讨论Nrf2通路的病理生理机制、上游调节剂和下游靶点。在此背景下,扩展到Nrf2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的作用,并探讨潜在的治疗方向。
    • 季辉; 门欣怡; 孙倩; 陈荣; 刘晓霞; 张祥建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脑梗死后Sonic Hedgehog (Shh)信号通路对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CFB)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和特异性阻断剂环巴胺组(10mg·kg^(-1))。术后24h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 blot及RT-PCR观察缺血周围区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1 (Gli1)和Claudin-5的表达水平,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范围,评估损伤程度。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及RT-PCR显示脑缺血24 h后与Vehicle组比较,环巴胺组脑梗死大鼠大脑皮质的Gli1和Claudin-5表达水平下降,脑含水量增加,脑梗死范围增大。结论 抑制Shh信号通路加重了BCFB完整性的破坏。Shh信号通路在BCFB结构水平上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该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Claudin-5的表达水平来完成。
    • 胡琼文; 李乐雯; 吴妹; 赖天宝
    • 摘要: 目的 探究Nrf-2/HO-1信号通路调节的Mfsd2a表达在缺血性脑卒中(IS)引起的血-脑脊液屏障(BCFB)破坏中的作用。方法 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脑缺血+BARD组。取非假手术组大鼠,参考Longa法构建IS模型,取脑缺血+BARD组大鼠立即尾静脉注射2.0mg·kg^(-1) BARD。24 h后开展神经功能评估,之后分别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BCFB通透性,脑水肿程度,最后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各个蛋白表达。结果 IS造成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脑组织出现梗死区域,BCFB通透性与脑水肿程度增加。与脑缺血组相比,BARD下调了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少了梗死体积,降低了BCFB通透性与脑水肿程度。分子水平上,BARD治疗进一步激活了Nrf-2/HO-1信号通路,增加了Mfsd2a表达。与此同时,BARD干预逆转了IS造成的BCFB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ZO-1与VEcadherin表达降低。结论 Nrf-2/HO-1信号通路激活介导Mfsd2a表达增加,促进了BCFB修复,减轻了脑水肿与脑梗死,改善了IS大鼠神经功能损伤。
    • 陈亚; 杜克信; 杨磊; 张莉
    • 摘要: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模型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I/R),利多卡因低剂量组(Lidoc-L,5 mg·kg^(-1)),利多卡因中剂量组(Lidoc-M,10 mg·kg^(-1)),利多卡因高剂量组(Lidoc-H,20 mg·kg^(-1))。采用Longa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腹腔注射5 mg·kg^(-1)、10 mg·kg^(-1)、20 mg·kg^(-1)剂量的利多卡因。24h后,所有大鼠开始神经功能评分。以二氧化碳(CO)处死,立即取脑组织检测脑梗死体积,血-脑脊液屏障(BCFB)完整性,脑水肿程度,神经元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Lidoc-L与Lidoc-M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缺血区梗死体积与伊文思蓝含量减少(P<0.05),且脑水肿程度下调(P<0.05)。然而,与Lidoc-M组相比,Lidoc-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缺血区梗死体积与伊文思蓝含量增加(P<0.05);脑水肿程度加剧(P<0.05)。通过TUNEL染色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I/R组相比,Lidoc-L与Lidoc-M组大鼠脑组织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且Claudin-5与ZO-1表达显著升高(P<0.05)。Caspase-3与Bax表达显著减少(P<0.05),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此同时,与Lidoc-M组相比,Lidoc-H组大鼠脑组织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5);Claudin-5与ZO-1表达显著降低(P<0.05);Caspase-3与Bax表达显著增加(P<0.05);Bcl-2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Lidoc-L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包括减少神经元凋亡,增加BCFB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提高BCFB结构与功能完整性,从而减少外周水分子进入脑组织,降低脑梗死体积,最终改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然而,Lidoc-H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没有任何的改善作用。
    • 杨燚; 高雨筱; 温雅; 武鹏; 路帆
    • 摘要: 目的 探讨Apelin/APJ信号系统对脑缺血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电凝烧灼法制备局灶性大脑皮质梗死模型,通过侧脑室注射腺病毒Ad-Apelin或对照病毒Ad-RFP.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sham)组、脑梗死组(MCAO)、Ad-Apelin+脑梗死组(Ad-Apelin)组、Ad-RFP+脑梗死组(Ad-RFP)组.使用神经功能mNSS评分、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qPCR等技术检测Apelin过表达对小鼠神经功能、血-脑脊液屏障、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细胞Notch、VEGF、Ang-Ⅰ/Ⅱ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与Ad-RFP组相比,Ad-Apelin组小鼠mNSS评分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脑组织伊文思兰渗出明显减少.与Ad-RFP组相比,Ad-Apelin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标志物CD105表达上调,血管内皮细胞DLL4、VEGF、VEGFR Ⅱ、Notch1、Ang Ⅰ、Ang Ⅱ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 Apelin过表达后可通过上调Notch、VEGF、Ang-Ⅰ/Ⅱ信号通路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修复及血管新生.
    • 高嘉浩; 韩芳; 金莹莹; 王晓霜; 张家文
    • 摘要: 血脑脊液屏障作为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大脑微环境稳态及人类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具有显著意义。长期以来,血脑屏障被视为脑屏障中最为重要的物质转运屏障。但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研究的逐渐深人,人们发现血脑脊液屏障亦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但是由于目前缺乏有效可视化方法,对血脑脊液屏障在疾病诊疗中作用的了解仍较为有限。本文简介了血脑脊液屏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并进一步对其表面的潜在靶向成像及药物递送途径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脑池显像及脑池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基础。
    • 雷凡; 叶济世; 夏中元
    • 摘要: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ND)是围手术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预后,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有效预防及治疗手段.而外周炎症的始发作用、外周炎症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屏障结构及中枢神经炎症的发生在PND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未来,通过进一步研究中枢神经炎症在PND发生中的作用,能为PND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 高嘉浩; 韩芳; 金莹莹; 王晓霜; 张家文
    • 摘要: 血脑脊液屏障作为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大脑微环境稳态及人类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具有显著意义.长期以来,血脑屏障被视为脑屏障中最为重要的物质转运屏障.但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血脑脊液屏障亦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但是由于目前缺乏有效可视化方法,对血脑脊液屏障在疾病诊疗中作用的了解仍较为有限.本文简介了血脑脊液屏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并进一步对其表面的潜在靶向成像及药物递送途径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脑池显像及脑池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基础.
    • 冯佩佩; 张倩影; 黄炎; 李永杰; 刘坤; 李敏
    • 摘要: 目的 研究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低灌注大鼠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低灌注组和参芎组,每组20只.低灌注组和参芎组结扎颈总动脉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颈总动脉不结扎.参芎组腹腔注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4 mg/kg,假手术组和低灌注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蛋白(SAlb)和脑脊液白蛋白(CAlb)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脉络丛组织ZO-1与Occludin的mRNA;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脉络丛组织ZO-1与Occludin的荧光强度.结果 低灌注组CAlb、脑脊液及血清白蛋白商值(QAlb)高于假手术组,参芎组CAlb、QAlb低于低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灌注组与假手术组S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芎组与低灌注组S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灌注组ZO-1、Occludin mRNA、荧光强度水平低于假手术组,参芎组ZO-1、Occludin mRNA、荧光强度高于低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灌注状态下,大鼠的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增加,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对血-脑脊液屏障有保护作用.
    • 李超; 陈晓姝; 张艳淑
    • 摘要: 中枢神经系统(CNS)受到血脑脊液屏障(BCSFB)的保护,可免受血液中有害物质的侵害.血脑脊液屏障主要由脉络丛(CP)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它将血源性物质与脑脊液分离.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障碍会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并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本文简要综述了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