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蛋白组

蛋白组

蛋白组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30627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菌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等;蛋白组的相关文献由574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思创、王海云、张立等。

蛋白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0627 占比:99.95%

总计:230737篇

蛋白组—发文趋势图

蛋白组

-研究学者

  • 于思创
  • 王海云
  • 张立
  • 杨晓红
  • 郭寅龙
  • 孙明谦
  • 张勇
  • 曹进
  • 王凯
  • 苗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赛娟
    • 摘要: 信息化时代,各类信息数据海量增长,对医学来说也不例外。当今世界正处在以海量真实世界数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时代,医院诊疗数据和病理及影像等数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此外,包括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蛋白组和代谢组在内的组学技术迅猛发展,促使生物医学领域快速进入“大数据”时代。
    • 王帅; 朱克森; 都二霞
    • 摘要: 作为世界性的卫生害虫,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对环境有惊人的适应性和极强的繁殖力,其强大的繁殖能力以及卵鞘对胚胎发育的有效保护,是其防治困难的内在原因。本研究以美洲大蠊卵鞘为研究对象,利用Label-free定量技术提取前期和中期的美洲大蠊卵鞘蛋白,检验合格后的蛋白溶液通过酶解,液质联用检测技术后,利用MaxQuant软件对下机数据进行蛋白质鉴定和label-free定量分析,对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并讨论不同发育时期美洲大蠊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在美洲大蠊前期和中期卵鞘中共鉴定出754个蛋白,其中总差异蛋白220个,157个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新鲜卵鞘相比,中期卵鞘中表达量上调的蛋白102个,下调的55个。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生物代谢通路、蛋白质合成、胞吐、黏蛋白类、蛋白合成与降解、免疫等过程,它们与卵鞘的形成,胚胎发育时期的保水、免疫等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美洲大蠊卵鞘功能奠定了基础,为美洲大蠊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张皓冰; 陈慧慧; 文琳; 孙妍; 赵红燕; 高建芳
    • 摘要: 蛇毒组学以蛋白组学研究方法为基础,实现了大规模解析蛇毒全蛋白组构成特征,为深度探讨蛇毒功能与进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探索更为优化的抗蛇毒血清效价评估方法,以蛇毒组学为基础的抗毒素组学策略应运而生,极大地提高了评估结果的精准度与可靠性.文章主要介绍了蛇毒组学研究与相关策略的发展以及抗蛇毒血清效价评估方法的迭代,旨在为蛇毒组学与抗毒素组学在蛇毒全蛋白组学及抗蛇毒血清效价评估新方法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 慧芳; 孙天霞; 薛东明; 姜英男; 赵雨
    • 摘要: 目的了解鹿茸再生及快速生长过程中基因和蛋白的动态变化,阐明鹿茸生长发育机制.方法以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的鹿茸[初生期(PS)、快速生长期(RG)、骨化期(OS)鹿茸组织]作为实验材料,基于Illumina Hiseq和iTRAQ技术在转录和蛋白水平进行分析,根据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结果筛选与鹿茸再生和快速生长有关的基因和蛋白.结果2组分别得到11294(PSvsRG)和4924(PSvsOS)个显著差异基因(DEGs),2组的蛋白组数据显示,分别得到236、211个差异蛋白(DAPs),相关性分析显示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相关性分析呈弱相关。在2组中分别有54、51个DEGs编码了其相应的DAPs,其中,在2组中分别得到35和20个在转录组和蛋白组中调节方向相同的DEGs和相应的DAPs。对候选基因/蛋白进行KEGG富集分析,分别富集到10和12个信号通路。其中,2组共同富集到的通路包括:血管平滑肌收缩、p53信号通路、黏着斑、蛋白质消化吸收、TGF-β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只富集到快速生长期的信号通路包括:戊糖磷酸途径、糖酵解/糖异生、果糖和甘露糖代谢及代谢途径。只富集到骨化期的信号通路包括:破骨细胞分化、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紧密连接、RNA转运、mRNA监测途径信号通路。共有10个候选基因/蛋白(CALD1、THBS2S、COL9A、ALDO、COL1A、HSPG2、SIRPA、CSRP、MYH9、H1-5)注释到上述信号通路。结论在鹿茸生长发育期间许多基因和蛋白质在鹿茸快速生长期和骨化期表现出不同的丰度.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相关性较差。筛选出与鹿茸生长发育相关的蛋白为:CALDh THBS2S.COL9A、ALDO、COL1A.HSPG2、SIRP4、CSRP、MYH9、H1-5以上结果为阐明鹿茸再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摘要: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丁琛团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侯英勇团队和郭剑明团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赵健元团队联合,对11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了蛋白组、基因组、转录组和磷酸化组测序分析,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既往病史、生存情况进行整合分析,描绘了我国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蛋白基因组表达谱,发现了肿瘤特异性通路和激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最新一期《血液与肿瘤学杂志》上。2020年,膀胱癌全球新发57万例、死亡21万例。膀胱癌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是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90%。此项研究通过大队列样本,描绘了我国人群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多组学图谱,鉴定到了膀胱癌中常见的突变。
    • 张圣平; 邓琼; 张颖; 张建文; 梁辉; 王铸
    • 摘要: 目的探讨草酸钙结石晶体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影响。方法建立草酸钙结石与HK-2细胞相互作用的模型,进行转录组和蛋白组表达谱高通量定量研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InterProScan进行GO富集分析,KEGG Mapper进行KEEG信号通路分析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STRING分析。结果转录组与蛋白组定量研究分别定量到57833个转录本和6407个蛋白。通过比较转录组与蛋白组的定量情况,发现有6144个基因在转录组和蛋白组水平都定量。蛋白水平464个分子显著下调,699个分子显著上调。转录组水平11个分子下调,14个分子上调。GO分析发现,线粒体衍生囊泡与腺嘌呤跨膜转运体活性、snRNA的细胞核输出以及中心粒周围异染色质组装具有最高的富集指数。KEEG富集分析显示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维生素B6代谢、硫中继系统以及糖胺聚糖生物合成和DNA非同源末端链接为最显著的KEEG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发现MYH9、MYH14、MYH1、MYL12A、ACTB、ARPC1A、ARPC2、ANXA2、CFL1、PRDX1、PRXD2共11个关键调控因子。结论转录组与蛋白组关联分析筛选所得关键通路及关键基因可能在肾结石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卢恒谦; 陈海琴; 唐鑫;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 摘要: 微生物油脂是未来燃料和食品用油的重要潜在资源.近年来,随着系统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从全局角度理解产油微生物生理代谢及脂质积累的特征成为研究热点.组学技术作为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被广泛用于揭示产油微生物脂质高效生产的机制研究中,这为产油微生物理性遗传改造和发酵过程控制提供了基础.文中对组学技术在产油微生物中的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产油微生物组学分析常用的样品前处理及数据分析方法,综述了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修饰)组及代谢(脂质)组等在内的多种组学技术,以及组学数据基础上的数学模型在揭示产油微生物脂质高效生产机制中的研究,并对未来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 张强; 王悦; 李美秋; 郑健
    • 摘要: 组学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是研究生物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生物的代谢产物及遗传现象的一门广泛的学科,目前对组学的分析已成为研究医学、动植物等各个领域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本综述分别阐述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微生物组等9种组学的研究进展,并对每个组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进行概述.
    • 曹梦丽; 宋仁德; 李吉叶; 郭宪
    • 摘要: 为了解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转录组、蛋白组比较研究进展,本文通过检索2012~2020年的相关文献,主要从转录、翻译水平对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差异分析归纳.研究发现,转录组学找到了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存在的差异及与犏牛雄性不育相关的基因和非编码RNA,发掘了一大批与犏牛精子发生阻滞的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蛋白组学获得了一批表达差异明显的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在细胞生长、细胞周期、精子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转录组、蛋白组比较研究分析,旨在为研究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转录组、蛋白组比较及犏牛雄性不育提供基础资料.
    • 陈佳佳; 朱陈松; 朱文伟; 商虎; 林琳; 罗玉琴; 孙威江
    • 摘要: 为研究白茶萎凋过程中氨基酸的变化,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及蛋白组学对0、12 h和30 h萎凋叶中氨基酸及相关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游离氨基酸总量在萎凋前后无显著差异,萎凋前期(0~12 h)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GABA)含量上升,N-乙酰-L-谷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N-α-乙酰-L-精氨酸下降,萎凋后期(12~30 h)谷氨酸及乙酰甘氨酸含量减少;萎凋过程中蛋白质趋于降解,氨基酸合成途径相关的酶在萎凋前期(0~12 h)下调表达,氨基酸降解相关的酶在萎凋后期(12~30 h)上调表达;白茶萎凋过程中增加的蛋白质氨基酸主要来源于蛋白质水解,萎凋后期蛋白质氨基酸进一步转化为非蛋白质氨基酸,在失水条件下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促进 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