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葫芦素B

葫芦素B

葫芦素B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67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8114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生态学报、中成药、中药药理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2医学科学前沿暨第二届个体化治疗与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趋向研讨会等;葫芦素B的相关文献由576位作者贡献,包括邓意辉、尚轶、黄三文等。

葫芦素B—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8114 占比:99.91%

总计:108214篇

葫芦素B—发文趋势图

葫芦素B

-研究学者

  • 邓意辉
  • 尚轶
  • 黄三文
  • 马永硕
  • 不公告发明人
  • 陈大为
  • 吴莹
  • 邓吉林
  • 张忠华
  • 张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陆俊霏; 熊艺琏; 欧虹灵; 彭鹏; 司渊; 刘莹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药活性成分葫芦素B(cucurbitacin B,CuB)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作用及机制。方法:Western blot、QPCR检测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在AML细胞中的表达水平;CCK-8及台盼蓝拒染法检测CuB对AM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uB对kasumi-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uB对kasumi-1细胞中CIP2A表达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QPCR检测CuB对CIP2A基因转录的影响;PP2A活性试剂盒检测CuB对Kasumi-1细胞中PP2A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KIT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变化;CuB与PP2A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A)共处理细胞检测CuB抑制C-KIT是否与PP2A活性的再激活有关。结果:CIP2A在t(8;21)AML中高表达并与AML预后不良显著相关。CuB可以显著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该作用机制可能与CIP2A/PP2A/C-KIT信号通路有关。结论:CuB通过抑制AML细胞中CIP2A的表达并重激活PP2A,使C-KIT及其下游信号失活,进而抑制AML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 赵越; 郑祖国; 周萍; 李萍; 刘志红
    • 摘要: 目的:针对狼疮性肾炎(LN)的重要靶点Toll样受体7(TLR7),构建高通量筛选(HTS)体系从天然产物库中筛选TLR7抑制剂,为LN新药研发提供线索。方法:基于稳定表达人TLR7(hTLR7)基因的HEK-Blue^(TM)hTLR7细胞系构建HTS体系,从活性天然产物库中进行TLR7抑制剂筛选。分离并原代培养MRL/lpr狼疮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给予葫芦素B(CuB)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TLR7下游信号分子及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对TLR7配体瑞喹莫德(R848)及阳性药羟氯喹(HCQ)的最佳工作浓度进行优化后构建HTS体系,经初筛和次筛发现CuB可显著抑制TLR7活性且对细胞活力影响较小。体外实验证实CuB可抑制TLR7下游信号分子MyD88、p-p65表达,下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以及I型干扰素签名基因(ISGs)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TLR7抑制剂的HTS模型并筛选获得新TLR7抑制剂CuB,为治疗LN提供了先导化合物。
    • 张雯慧; 夏林波; 邓仕任; 吴佳妮; 孙璐; 边星
    • 摘要: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波长切换法构建小陷胸汤中腺苷、巴马汀、小檗碱、葫芦素B等4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固定相为Poroshell 120 EC-C 18(3.0 mm×150 mm,2.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A相为0.1%甲酸-水,B相为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0~6 min,B:5%→8%;6~9 min,B:8%→35%;9~12 min,B:35%→50%),检测波长0~10 min,262 nm;10~12 min,234 nm,柱温46°C,流速0.6 mL·min^(-1)。结果小陷胸汤中4个成分腺苷、巴马汀、小檗碱、葫芦素B分别在0.017~0.17、0.073~0.73、0.15~1.50、0.01~0.10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100.6%、101.2%、99.1%,RSD均小于3.0%(n=6);4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052~0.061、0.24~0.30、0.49~0.59、0.033~0.045 mg·g^(-1)。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好、简便高效,可用于小陷胸汤的质量控制。
    • 黄擎擎; 王丹凤; 马毅; 田力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葫芦素B对激素受体阳性的人MCF-7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MCF-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0μM、50μM、100μM葫芦素B组.SRB法观测葫芦素B对人MCF-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Hoechst 33258凋亡实验观察葫芦素B对人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葫芦素B各浓度组能显著抑制人MCF-7细胞增殖,增强其细胞凋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葫芦素B各浓度组LC3-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LC3-Ⅰ、P6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葫芦素B可诱导人MCF-7细胞自噬和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 蓝晓步; 植国繁; 许崇摇; 黄兴振; 吴瑞; 卢文汐; 秦艳娥
    • 摘要: 目的:建立外感二号合剂中葫芦素B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为外感二号合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外感二号合剂中葫芦素B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JADE-PAK ODS-AQ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46∶54,v/v).流速选用 1.0 mL/min,检测波长选择228 nm,进样量10μL.结果:在TLC图中,外感二号合剂的供试品溶液与葫芦素B的对照品溶液在相同位置上显现暗斑.含量测定实验中,葫芦素B质量浓度在0.10~10.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49%(RSD=1.77%,n=6).结论:此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靠,能有效地对外感二号合剂的质量进行控制.
    • 汪小莉; 李华; 李东; 徐成; 林冰雪; 阳泰; 张涛
    • 摘要: 目的:了解葫芦素B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以期为该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葫芦素B""肿瘤""癌症""cucurbitacin B""CuB""tumor""cancer"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EBSCO、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21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葫芦素B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与结论:葫芦素B对多种恶性肿瘤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控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激酶-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Notch、Wn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黏附灶激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VEGF/FAK/MMP-9)等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抗血管生成、破坏细胞骨架、改变表观遗传、诱导自噬、诱导细胞衰老等作用.此外,葫芦素B的抗肿瘤作用往往涉及多个肿瘤表型,是一种多靶点、多途径的抗肿瘤药物,其对信号通路的效应具有肿瘤差异性.葫芦素B还可以有效改善肿瘤细胞对阿霉素、吉非替尼、紫杉醇等药物的耐药现象,与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如顺铂、多西他赛、吉西他滨等联合使用也可极大地提高治疗效果.
    • 陈翔; 梅建凤; 李莎; 黄朱梁; 吴益春
    • 摘要: 目的:提高葫芦素B葡萄糖苷(CuBg)生物转化为葫芦素B(CuB)的得率.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链霉菌(Streptomyces sp.)RW-2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初始pH和培养时间.结果:200 g·L-1的马铃薯煮沸后汁液中,加入30 g·L-1的蔗糖、14 g·L-1的大豆粉,调节pH为7.5,作为产酶培养基,接种链霉菌RW-2孢子液后,于30°C、180 r·min-1条件下培养4 d,除去菌体的粗酶液转化甜瓜蒂提取物,CuBg转化为CuB的得率最高,达到69.1%.结论:在马铃薯汁中仅加入蔗糖和大豆粉作为链霉菌RW-2产β-葡萄糖苷酶的培养基,具有组分少,配制方法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 王菊辉; 丘韶校; 徐羽中; 李元广; 何臣
    •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葫芦素B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与CIP2A/AKT信号表达的相关性,明确葫芦素B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葫芦素B处理A549细胞不同时间,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IP2A、AKT、PAKT表达.结果 葫芦素B以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对A549细胞存在G2/M期阻滞并促进其凋亡,抑制CIP2A及PAKT表达.结论 葫芦素B能够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途径可能为CIP2A/AKT,这为葫芦素B作为CIP2A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提供了有力证据.
    • 文君; 陆俊霏; 向雨晨; 刘莹; 张亮
    • 摘要: 目的:探讨葫芦素B(Cucurbitacin B,CuB)抑制胃癌细胞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uB对胃癌细胞MGC803和SGC7901增殖的影响;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SwissTargetPrediction在线预测与CuB相结合的关键因子;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分子对接模拟CuB与STAT3的结合作用。结果:CuB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在线预测发现STAT3是CuB潜在结合靶点,分子对接发现CuB与STAT3直接结合。结论:CuB通过靶向STAT3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