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茵栀黄

茵栀黄

茵栀黄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603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538篇;相关期刊271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药业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0年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首届全国新型给药技术与中药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等;茵栀黄的相关文献由974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志全、叶湘武、张羽斌等。

茵栀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7 占比:4.3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538 占比:95.64%

总计:13109篇

茵栀黄—发文趋势图

茵栀黄

-研究学者

  • 赵志全
  • 叶湘武
  • 张羽斌
  • 杨坤
  • 江帆
  • 潘婷
  • 闫文超
  • 刘花玲
  • 张可锋
  • 张国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毕兰芳; 曲艳杰; 高淑青; 王冬梅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及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建库至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等数据库发表的有关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及蓝光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应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RCTs,其中观察组(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及蓝光治疗)和对照组(蓝光治疗)分别为489例和47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治愈率高于对照组[RR=5.83,95%CI(3.10,10.97),P<0.00001]、黄疸消退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MD=-5.15,95%CI(-6.05,-4.24),P<0.00001]、治疗后胆红素浓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MD=-38.25,95%CI(-52.91,-23.58),P<0.00001]、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5,95%CI(0.26,2.16),P=0.59]。结论:益生菌联合茵栀黄及蓝光可提高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缩短黄疸持续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孙小卉
    • 摘要: 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和治疗有效率。治疗后,治疗组的TSB、TCB、DB水平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新生儿黄疸患儿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可优化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其症状。
    • 摘要: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肠炎宁制剂、茵栀黄口服制剂和银杏内酯注射液等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项进行统一修订。其中,肠炎宁制剂处方药说明书修订要求为:【不良反应】项应当包括:监测数据显示,肠炎宁制剂可见以下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口干、胃部不适、皮疹、瘙痒、头晕、头痛、过敏反应等。
    • 刘蕾
    • 摘要: 目的 观察茵栀黄联合微生态生物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其对机体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2019年在该院就诊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蓝光照射和茵梔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和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血清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DBIL)、体质量、头围、身长、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40,P<0.05).观察组的胎便排空时间、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排便次数和72 h TBIL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TBA、TB1L、DBIL、体质量、头围、身长、T3、T4和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BA、TBIL和DBI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体质量、头围、身长、T3、T4和T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联合微生态生物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明显,能够加速黄疸的消退,调节甲状腺功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 黄敏
    • 摘要: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60例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8年7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抽样方法进行随机分组,3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30例患儿纳入分析组,对照组患儿开展蓝光治疗,分析组患儿实施蓝光照射+茵栀黄口服治疗.比对分析2组临床疗效、胆红素水平.结果:分析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治疗第3d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症状,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麻景梅; 麻朝朝; 李斯; 王迎春; 牛丽颖
    • 摘要: 茵栀黄由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4味中药组成,其中茵陈为君药.茵栀黄是中国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复方制剂,目前有5种剂型,选择范围广,发展成熟.茵栀黄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对羟基苯乙酮、栀子苷、黄芩苷、绿原酸,常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肝炎、肝纤维化、胆汁淤积等病症.茵栀黄用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经验丰富.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茵栀黄相关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袁叶梅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为选定研究时间段,择取样本为本院收治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随机抽签模式划分为研究组(n=40)、对照组(n=40),对照组患儿行光照治疗,研究组患儿参照对照组治疗方案,加用茵栀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指标、黄疸消退时间,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在光照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疗效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 肖超景
    • 摘要: 目的:探讨茵栀黄及培菲康辅助蓝光治疗对新生儿黄疸血清转铁蛋白、心肌酶谱、免疫功能及血清总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3~2019-03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0例,随机分组分为两组进行本次研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5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性指标恢复时间、血清转铁蛋白、心肌酶谱及血清总胆红素、T细胞亚群、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84.44%)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观察组患者炎性指标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心肌酶谱及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转铁蛋白、心肌酶谱及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及培菲康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心肌酶谱及血清总胆红素显著改善,患者的炎性指标改善时间显著缩短,免疫功能显著改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 葛鹏飞; 李剑桥; 高雅; 汪嘉康; 闫婷; 徐杰; 张可锋; 钟明利
    • 摘要: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正常对照组(12只)和高脂饲料组(42只),进行NAFLD建模.8 w后每组随机各抽取2只,经病理检查确定NAFLD建模成功后,再将高脂饲料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茵栀黄9 g/kg组、二甲双胍0.2 g/kg组、茵栀黄联合二甲双胍(4.5 g/kg+0.1 g/kg)组,每组10只.除了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以外,其他各组同时给予相应治疗药物,每天1次,连续5 w,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6 h,取血液和肝脏.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的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TC、TG、LDL-C含量以及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HDL-C以及肝组织中SOD、GSH-Px的活力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TNF-α、IL-6以及TGF-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PPAR-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以上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其中茵栀黄联合二甲双胍组(4.5 g/kg+0.1 g/kg)改善程度最为明显.结论:茵栀黄和二甲双胍对NAFLD大鼠均具有治疗作用,并且联合应用二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茵栀黄或二甲双胍,其机制很可能与调节PPAR-α信号通路有关.
    • 唐告胜
    • 摘要: 目的:对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新生儿采用抚触和茵栀黄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150例,均为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之间收治的蓝光治疗黄疸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抚触和茵栀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黄疸小腿消退时间和经皮胆红素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黄疸消退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且治疗一周后经皮胆红素检测值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蓝光照射治疗黄疸新生儿采用抚触和茵栀黄辅助治疗,可显著加速患儿黄疸消退,降低经皮胆红素检测值,具有临床参考和借鉴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