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舱室

舱室

舱室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820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特种医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543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现代舰船、舰船电子工程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2中国大连国际海事论坛、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第16届全国多媒体技术、第3届全国人机交互、第3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等;舱室的相关文献由412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建明、张惠明、张益民等。

舱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0 占比:14.8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1543 占比:84.78%

总计:1820篇

舱室—发文趋势图

舱室

-研究学者

  • 陈建明
  • 张惠明
  • 张益民
  • 赵小林
  • 吴新梅
  • 宋震
  • 张衡
  • 陈梅清
  • 仲岳
  • 王继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娇; 王明杰; 张曰浩
    • 摘要: 轮船舱室的减振设计需要对舱室的固有振动特性和响应进行分析。基于Ansys Workbench对舱室进行模态分析,利用壳单元对舱室进行建模,获得其前20阶的固有频率、振型,并对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利用半功率带宽法测出舱室阻尼比,在模态分析基础上对舱室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位移和频率响应曲线。考虑粘弹性材料频变特性,对敷设粘弹性层舱室进行谐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舱室的模态仿真结果和试验测试的结果吻合良好,误差均在6%以内,试验验证了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舱室的位移幅值在28 Hz时振幅最大,即模态阶数的第2阶为舱室易发生共振时的频率,从而为舱室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效参考。敷设粘弹性层后舱室振动响应降低了19.6%,验证了该粘弹性阻尼材料能够有效抑制在基础激励下的振动响应。
    • 张志宇; 刘振晓; 李科
    • 摘要: 介绍了综合管廊内各种类型的舱室其通风系统设计的原则以及风机等设备选型的方法,阐述了各种类型舱室内与通风系统相关联的设备的控制策略,为进一步研究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设计起到促进作用。
    • 闫金海; 韩卫敏; 李广歧; 翟少波; 考希宾; 万红
    • 摘要: 目前,火炮发射过程中的有害气体含量测试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某自行火炮闭舱射击时舱室内产生的有害气体(CO、CO_(2)、NO_(2)、NH_(3)、H_(2)S、SO_(2))进行测试和分析,为其防护措施和设计改进提供技术参数。连续记录火炮在闭舱射击时舱室内3个位置的有害气体含量,并对试验记录得到的数据分别按照相关国军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舱室内3个测试点位的部分有害气体浓度均不同程度的偏高。探讨了自行火炮闭舱发射时舱室内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产生的原因以及浓度的影响因素,根据测得的有害气体浓度计算出抽气效率至少要达到34%。该火炮在闭舱射击时需对产生的有害气体采取进一步的防护。
    • 胡陈映; 高飞
    • 摘要: 目的研究舱门结构振动特性对舱室声场特性的影响与控制方法。方法基于声固耦合分析方法,对典型舱门结构的振动声辐射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材料、板厚以及阻尼层对舱门结构声辐射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舱室声学分析模型,分析舱门结构振动对舱室声学环境的影响。结果计算了典型舱门结构的固有频率和声辐射特性,舱门结构在固有频率处容易辐射出较大的噪声能量。通过分析舱室典型位置声压频率响应可知,声压峰值频率以舱室模态频率为主,且响应最大值出现在舱门结构频率和舱室模态频率重合处。仿真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在舱门表面增加约束阻尼层的降噪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舱室噪声。结论舱门结构振动模态频率与舱室声学模态频率的重合产生较大的共鸣噪声。在舱门上增加约束阻尼层是一种简易且有效的舱室噪声控制措施。
    • 缪智昕; 唐博进
    • 摘要: 为防止盐雾侵入,海上升压站通常设置正压送风系统以维持房间正压,但正压送风的计算却存在规范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以紧凑型海上升压站为例,运用缝隙法、压差法、换气次数法以及排除余热法探讨正压送风系统送风量计算,并对余压阀的设计选型进行了分析,四种计算结果表明,压差法的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 王骁; 苏洪涛; 陈昊; 方芳; 余涛; 施红旗
    • 摘要: 船舶舱室通风方式直接决定各区域内部的空气质量。实验研究和传统的计算流体力学算法耗时较长,为此将多区域网络通风模型引入到舱室通风控制策略的影响研究中。以典型舱室和通风系统结构为基础,采用多区域污染物传播算法,获得不同通风控制策略下的各区域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浓度反馈控制的通风策略与基于时间或新风量控制的通风策略相比,能够降低10%的空气质量超标风险,在空气质量保障和节能运行上具有显著优势。
    • 于浩
    • 摘要: 某浮式生产储卸油船船舶(FPSO)投入使用近20 a,其舱室底板和壁板腐蚀减薄严重。调查发现,该船舶个别压载舱存在L型横段顶板(即油舱底板)锈蚀渗漏、壁板横焊缝锈蚀渗漏、三舱交汇竖焊缝锈蚀渗漏等问题。现场人员针对L型横段顶板,加工了一套带有四根螺栓、一个注胶槽的堵漏工装,实现对薄弱点提供支撑力,防止渗漏问题继续恶化;针对舱室壁板焊缝渗漏问题,制作了一套隔离箱,防止漏液扩散;针对三舱交汇存在渗漏的竖焊缝,制作了一套既可以黏贴,又可以焊接的注胶盒,实现在生产状态即可止漏。以上措施不仅保证了船舶本身的正常生产,而且防止渗漏问题恶化及溢油环保事故的产生。
    • 程岗; 李彦腾; 魏铂沅; 王淑为; 刘帅; 刘邦鑫; 刘亚楠; 张剑宁
    •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环境爆炸后比格犬颅内外压力变化特点,明确冲击波在颅内的传播规律。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成年比格犬46只,分别进行了自由场、舱室和水下3种环境下的实验爆炸研究,分别采用0.65、1.00和3.50 kg圆柱形三硝基甲苯爆源。自由场和舱室实验中,比格犬麻醉后,卧姿固定在与爆源一定距离的位置,头部正对爆源;水下实验中,比格犬麻醉后用救生圈固定,头部露出水面。测量比格犬头部所在位置的外界冲击波压力、颅内来自颅骨方向和脑组织方向的冲击波压力。不同时间点采用大动物神经功能评分法进行评定,观察动物损伤情况。结果自由场和舱室环境实验中,冲击波能够穿透颅骨进入颅内,且仅表现为波幅的下降,冲击波形态及变化规律与外界冲击波基本一致。自由场冲击波穿透颅骨进入颅内后,其峰值呈指数下降(相关系数R^2=0.804)。自由场和水下研究发现,来自脑组织方向的冲击波形态及变化规律也与外界冲击波基本一致,说明冲击波能够通过躯体传至脑部,其中水下研究发现,来自脑组织方向的冲击波峰值强度与外界相比,也存在指数级别的下降(相关系数R^2=0.767)。舱室爆炸冲击波形式复杂,未发现颅内外冲击波峰值存在明确的数值关系。不同环境下,比格犬的损伤程度顺序是:水下>舱室>自由场。结论在不同爆炸环境中,冲击波能够通过颅骨或胸腹腔上传作用进入颅内,但冲击波的影响因素复杂。
    • 王亮; 廉秀铭
    • 摘要: 本文基于工序前移思想,将码头阶段进行的机舱舱室结构试验提前至干船坞阶段,研究分析了这种方式对结构强度、建造效率等各方面的影响.结合实船项目,采用了一系列模拟计算方法进行评估,经验证是安全有效的.
    • 王臻婻
    • 摘要: 不是坐在飞机上,也不是靠背着类似喷气背包的装备,而是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空中--这是多少人的梦想!我们还未实现这样的梦想,一只小青蛙倒是率先实现了一一1997年,一名叫做安德烈·海姆的科学家将这只青蛙丢到一个特制的实验舱室里,结果它竟然完全无视重力地漂浮在舱室的正中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