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压站
海上升压站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3年内共计413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建筑科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85349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科技风、中国科技成果、石油工程建设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土建专业委员会2013年“新能源、新技术、创新发展”学术交流会、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2011年青年技术论坛、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技术交流会 等;海上升压站的相关文献由1045位作者贡献,包括俞华锋、贾献林、施朝晖等。
海上升压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5349篇
占比:99.87%
总计:85459篇
海上升压站
-研究学者
- 俞华锋
- 贾献林
- 施朝晖
- 赵生校
- 吕国儿
- 孙杏建
- 袁建平
- 杨文斌
- 孙震洲
- 杨林刚
- 汤群益
- 王永发
- 陶安
- 黄春林
- 李智
- 朱军
- 范京申
- 许钢
- 郦洪柯
- 冯卫江
- 马煜祥
- 徐志辉
- 戚海峰
- 傅春翔
- 徐小龙
- 徐晗
- 徐鸥洋
- 方滔
- 王淡善
- 王赫楠
- 陈德春
- 高宏飙
- 冯璐
- 史政
- 吕亚博
- 孟勋
- 张力
- 王小合
- 王峰
- 罗雯雯
- 芮守娟
- 谢瑞
- 郭士杰
- 陈杰峰
- 冯小星
- 叶任时
- 喻飞
- 张发印
- 杨建军
- 杨源
-
-
袁建平;
孙震洲;
陈杰峰;
卢洪超
-
-
摘要:
导管架式海上升压站的瞬态响应分析依赖时域积分法,初始条件引起的瞬态响应中阶次较高的振动成分,必须取足够小的计算时间步长才能得到较准确的结果。针对海上升压站的瞬态响应分析,提出一种基于Laplace变换的频域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振动系统的特征值分析得到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进而计算传递函数的极值和留数,同时将初始条件考虑到瞬态响应的极值和留数中,经Laplace逆变换得到时域瞬态响应。分别采用四自由度系统和导管架式海上升压站数值模型对此方法进行验证,并与Newmark⁃β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瞬态响应与Newmark⁃β法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并能够避免Newmark⁃β法由于时间步长较大引起的误差,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
-
李腾飞
-
-
摘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必然选择,各行各业提出了数字化的转型目标,在此背景下BIM正向设计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就凸显出来。将BIM技术与海上升压站结构设计相结合,研究了海上升压站正向设计的方法,并对上海奉贤海上风电项目进行BIM正向设计应用,与二维设计图进行自动交互,提升了设计效率及质量,对BIM三维正向设计的应用起到参考作用。
-
-
刘宏洲;
王峡平;
洛成;
李令;
葛畅
-
-
摘要:
为解决复杂环境下海上升压站桩靴式导管架基础施工面临的调平难及水下灌浆难两个问题,开展了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首先,提出导管架套筒上部安装液压卡桩器的调平措施,沿每个套筒环向均匀分布8个液压缸组成液压卡桩装置,辅助调平导管架;其次,提出导管架桩套筒底部安装自封闭式封隔器,在水下灌浆中对环形空间的底部实现封堵,提高水下灌浆的质量。两项措施有效解决了上述关键技术难题。
-
-
张伟;
张坤;
姜贞强;
孙震洲;
王永发;
吕国儿;
陈杰峰
-
-
摘要:
脚靴式海上升压站导管架的桩套筒与主导管的连接结构是关键荷载传递部位。整体梁系有限元模型无法反应局部板型结构的失效状态;截断板系有限元模型则受制于边界条件的合理性,结果不够精确。文中基于某工程海上升压站,建立不同精细化范围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及不同边界条件的截断模型,对结构屈服失效及屈曲失效复核的同时论证了局部网格对计算精细程度的影响及截断模型对边界条件的敏感性;此外,研究了轭板板厚及应力比对屈曲失效的敏感程度,为今后海上升压站脚靴结构不同阶段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
-
吴军武
-
-
摘要:
随着海上风电项目的大力发展,海上升压站关系着整个风电场的顺利并网。基于此,在陆地上建造的大型海工模块——海上升压站需要平稳滚装到运输船上,在滚装全过程中,站内主变压器和GIS等关键设备的运动参数满足设计要求,是项目交付前的一个关键环节。结合项目实例,从模块车配置、码头面承载、潮水选择、滚装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此类危重大工程提供参考。
-
-
陈凤云;
范肖峰;
叶兆艺;
雷传
-
-
摘要:
为解决复杂环境下海上升压站导管架基础施工的困难,以江苏某海上升压站导管架的基础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详细探讨了导管架沉放、基础钢管桩植桩、导管架定位校核、灌浆施工、皇冠板和上部模块安装座板的焊接等关键施工技术;其次,研究了沉桩停锤标准控制方法、导管架安装允许偏差及灌浆材料质量控制等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
-
史政;
陈桂举;
梁金放
-
-
摘要:
[目的]海运工况是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结构设计的控制工况之一,荷载输入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上部组块的结构设计。目前国内上部组块的海运工况普遍忽略了船体变形荷载的影响,将船体考虑为一个刚体,该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有必要针对船体变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首先介绍了国内海运设计方法,然后结合船级社规范对船体变形进行理论阐述,介绍了某些跨国公司海运设计如何考虑船体变形的影响,对目前的海运设计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实际项目计算证明不考虑船体变形荷载时结构应力严重偏小。随着海洋工程的发展,船体变形对海运设计的影响应该更受重视。[结论]本研究阐述了传统海运设计方法的不足,为改进海运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
-
范亚南;
苏冠明;
王增光;
张风奇
-
-
摘要:
为了满足海上升压站自动化巡检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挂轨式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网络节点模式,将控制系统分为行走升降分系统和云台传感分系统。系统采用STM32F4微处理器,集成H桥驱动、电流采样、编码器信号解析、网络通信、串行通信等电路完成对挂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传感器信号处理。采用速度-位置双闭环的控制算法提高机器人定位精度和响应速度,并为上层用户提供运动或位置两种控制模式。为便于控制系统的功能开发,分别设计了电机调试软件和功能测试软件。实验表明设计的系统控制的机器人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响应性和可靠性。
-
-
贾佳;
刘仁海;
吕国儿;
葛畅
-
-
摘要:
为解决复杂环境下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整体吊装作业窗口少的问题,提出一种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分体式吊装方法。首先,介绍了主变模块、GIS模块及转换层模块装船方法;其次,分别对1#主变模块吊装过程中的吊装索具的吊重、吊高、钩偏角三面向进行了分析计算,确保分体式吊装的安全性;最后,详细介绍了上部组块分体式吊装的抛锚就位、吊放顺序、各模块间的连接方式等关键施工技术。研究成果可为以后的升压站上部组块分体式吊装提供参考。
-
-
陈亮;
陶安;
张恒宇;
王博士;
苏凯
-
-
摘要:
以某海上风电项目场区内220 kV海上升压站结构为例,通过采用shell单元模拟支撑柱、beam单元模拟梁柱构件建立整体有限元数值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台风作用下海上升压站结构的受力特征:结构在二层、顶层边缘、直升机平台及附近顶层边缘位移普遍较大,重力作用导致升压站结构竖向变形明显,而受风方向的变形相对较小;结构每一层支撑柱表面与H型钢交接处局部应力明显较大,其余部位普遍较小。
-
-
Yang Zhihua;
杨知化;
汤鹏;
Tang Peng;
Shan Xiaohui;
单晓辉;
Zhou Dengke;
周登科;
Pang Dongdong;
庞栋栋;
Jin Qiuchun;
金秋春;
马鹏
- 《第六届中国激光雷达遥感学术会议》
| 2020年
-
摘要:
海上升压站自动巡检系统是一种面向海上升压站全站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主要完成对海上升压站中电缆、设备、仪表等装置的自动化巡检任务.设备的运行状态往往通过指示灯的颜色判断,这是自动巡检的一项关键任务.由于指示灯的半透明特性,其在不均匀光照下存在反光问题,使得颜色和亮度信息及其非均匀特性的混合,造成了指示灯图像的“数据不敏感特征”.传统的RGB颜色空间的均匀性较差,使得只依靠RGB颜色空间对指示灯颜色检测存在较大误检.相对于RGB空间,HSI空间能够非常直观的表达色彩的明暗、色调以及鲜明程度,方便进行颜色之间的对比.因此,文中提出将指示灯图像从传统的RGB颜色空间转换到HSI空间,通过提取H分量计算直方图相似度的指示灯颜色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提高了指示灯颜色检测精度,尤其在不均匀光照下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
-
汪冬冬;
李鸿运;
张悦然;
项建强;
陈克伟
-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依托江苏响水近海风电场220kV海上升压站安装工程,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设备和工艺,国内首次在外海工况条件下成功完成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灌浆施工.本项目采用长度超过100m,直径仅2.5寸的橡胶软管进行灌浆作业.灌浆料浆体在灌浆泵压力作用下,经历"过山车"式路径,先向上抬升8~12m高,再向下通过长度5m、内径仅60mm的预制灌浆管通过灌浆孔自下而上灌满3m高的环形空间.灌浆施工历时8h,共使用55tUHPG-120海上风电导管架灌浆料,成功完成升压站4个腿柱灌浆,功效达到国外同类技术水平.经第三方检测,硬化灌浆料浆体28d抗压强度大于115MPa,优于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
-
-
-
冯卫江;
孙杏建
-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2011年青年技术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海上升压站是整个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关键部分,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快速实施发展阶段,对海上风电场建设关键技术应用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海上升压站作为海上风电场电能输出的重要结构,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关键点,海上升压站结构的研究和应用是迫切需要完成的课题。华东院作为较早进入海上风电场建设的设计单位,一直致力于海上风电场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期间对欧洲部分海上风电场进行了考察,研究完成了多个课题和项目的前期工作,总结了模块装配式海上升压站和整体式海上升压站两种适合于海上风电场的升压站结构形式。这两种模式的海上升压站能很好地适应海上风电场的环境,满足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等各种要求,并且能降低施工难度,保证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