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般若

般若

般若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4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五台山研究、法音、佛学研究等; 般若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华方田、吴立民、赵建军等。

般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4 占比:100.00%

总计:314篇

般若—发文趋势图

般若

-研究学者

  • 华方田
  • 吴立民
  • 赵建军
  • 仇江
  • 弘悯
  • 张云江
  • 方广锠
  • 曾其海
  • 朱庆之
  • 李少林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摘要: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设计师为项目起名观自在,确是想把生命体验和思辨内观结合在一起。项目地处北京海淀区,建筑面积442m^(2),闻名的京西水稻和乾隆御田已不太为年轻人所知,在西山山脉和永定河水的滋养下,城乡交汇处的村落接过城市发展递上的接力棒,影响新时代的村镇和这里的人。
    • 孙涛
    • 摘要: 清王朝取代明王朝入主中原后,其历代君王都极为崇奉藏传佛教。他们不仅广建恢弘梵刹、雄奇殿宇,还延请许多藏传佛教高僧来京弘法,并对这些高僧礼遇有加。汉藏两地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汉藏两地文化的结合越趋紧密,许多藏区民众信奉的神灵被引入到内地,并得到了内地藏传佛教信众的尊崇,汉族先民礼敬的神灵也被纳入到藏传佛教的神灵体系,获得僧人的虔诚敬奉,其中,尤以诸多战神为代表的威猛护法神灵最为凸显。笔者在参观第三届《般若光华—中国古代唐卡艺术大展》时,发现展览展出的一幅清代护法将军彩绘唐卡(图1),其艺术风格展现出鲜明的清代宫廷唐卡风格特征,且主尊形象带有典型汉地造型元素,有别于传统藏传佛教神灵的体态样貌.
    • 辛鹏宇
    • 摘要: 五台山诗歌是文殊思想的重要且独特的载体.五台山诗歌中最为显著的特色和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它以文学的形式反映了文殊菩萨的缘起性空和不二法门思想.缘起性空论呈现为色空圆融的诗学表达,不二法门呈现出超越两端、解脱自在的审美境界.文殊菩萨悲智双运,文殊般若思想是"智慧",教人以清凉智慧消除红尘热恼,以般若利剑破除执着挂碍;文殊慈悲济世精神是"悲",教人自觉觉他,长养利他心.文殊思想历久弥新,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代价值.
    • 明海
    • 摘要: 净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四个要点——发菩提心、树般若见、修息道观、入生活禅,前面我们讲了前三点,今天讲第四点——入生活禅。老和尚有很多关于修证生活禅的开示,在学习这些开示时,首先一点,我们不能片面或狭隘地认为,禅的修行就是打坐。其实,打坐只是禅修中的一种方式。
    • 张侃宁
    • 摘要: 佛教般若学将"物"分为"物色"与"物性"两个层次,启发人们透过变动不居之"物色"而证悟空空之"物性".魏晋南北朝,随着般若学的流行,"物色"演变为诗学范畴.中唐诗学从般若中观思维出发,努力探寻诗的"象外"之意,从而促进了意境理论的成熟.可以说,对"物性"的证取,是意象理论向意境理论发展的关键.
    • 羅慕君; 張涌泉
    • 摘要: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下簡稱"《金剛經》"),梵文vajracchedikānāma triśatikāprajñāpāramitā,又名《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佛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凡一卷,是大乘佛教初期産生的重要經典,歷來被認爲是大乘般若類經典的總綱、精髓。傳入中國後,自後秦至唐初,先後有六譯:1.姚秦鳩摩羅什譯本(以下簡稱"羅什譯本");2.元魏菩提留支譯本(以下簡稱"留支譯本");3.梁陳真諦譯本;4.隋達摩笈多譯本;5.唐玄奘譯本;6.唐義净譯本。
    • 程恭讓
    • 摘要: 道安大師是東晋時期中國佛教的一位著名領袖,是佛教中國化理論、實踐的一位重要奠基人。文章根據梁武帝蕭衍對道安大師的有關評論,指出道安大師是深具善巧方便智的一位佛教導師。文章不僅根據道安所遺留三篇般若類經典的詮釋文獻,對這一觀點予以了充分的證成,還通過對道安弟子僧叡、慧遠相關思想的觀察,發掘出道安系統的《般若經》理解重視般若、方便辯證關係的重要義理詮釋傳統。
    • 梁曉虹
    • 摘要: 一引言《大般若經》卷三百九十八有一段關於妙香城内諸苑池中衆鳥的描寫:諸苑池中多有衆鳥,孔雀、鸚鵡、鳧鷖、鴻鴈、黄鵙、鶬鶊、青鶩、白鵠、春鶯、鶖鷺、鴛鴦、鵁鶄、翡翠、精衛、鵾鷄、鳿、鶢鶋、鵾鳳、妙翅、鶙鶘、羯羅頻迦、命命鳥等,音聲相和遊戲其中。是諸苑池的無所屬,彼有情類長夜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於深法門皆生信樂,宿世共造如是勝業故。
    • 金延林
    • 摘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文博館藏有多種古籍,此前曾經刊介過^([1]),但有三件敦煌寫經未能收録其中,即CWC01《律雜抄》^([2]);CWC02《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四百一十三,第二分無縛解品第十五;CWC03《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五,第二分無闕品第七十四之二^([3])。其中CWC01《律雜抄》最值得關注。敦煌藏經洞遺書中有相當數量的佛教律宗文獻,具獨特性且含藏外之本,曾引起教學兩界的關注與研究。
    • 李永
    • 摘要: 《老子想尔注》的作者、成书年代问题,至今没有定论.从《老子想尔注》与魏晋正始玄学、《老子想尔注》与佛教、《老子想尔注》与《无上秘要》三个全新角度来看,《老子想尔注》隐含着般若学思想,《老子想尔注》开篇省去第一、二章内容及第三章注文均受王弼玄学思想影响;《老子想尔注》与《无上秘要》及其与《大乘起信论》的关系,以及三者与《周易》的联系,等等.从而,将《老子想尔注》成书时间推至北朝末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