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物色

物色

物色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0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汉语、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专利文献942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社会科学辑刊、青春岁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物色的相关文献由84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唯平、杜方彦、崔明明等。

物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12.13%

专利文献>

论文:942 占比:87.87%

总计:1072篇

物色—发文趋势图

物色

-研究学者

  • 何唯平
  • 杜方彦
  • 崔明明
  • 赵蕴岚
  • 周维军
  • 小林克
  • 谷征夫
  • 邓厚利
  • 渡边康介
  • 薄达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武素涤
    • 摘要: 《文心雕龙》的研究自二十世纪以来从未停歇,考察2009年以来对古今有关学者《文心雕龙·物色篇》进行分析研究的论文,将之有争议的内容大致归为四类,具体从物色内涵,物色篇要旨,心物关系,引用《诗经》《楚辞》成因四个方面,对近十年以来《物色》篇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综述。
    • 陈舟恬
    • 摘要: 钟嵘《诗品序》中的“文已尽而意有余”和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的“物色尽而情有余”,其诗学内涵相似,容易被混淆。钟嵘“文已尽而意有余”说具体表现为创作主体在作品中运用举一反三、引譬连类的方法,有选择、有目的地在具体事物与抽象事理或主观情志之间建立譬喻关系。刘勰“物色尽而情有余”说强调主体在创作中的情感与体验,是对以山水田园诗为代表的南朝新兴诗歌观念的理论总结,属于感物抒情式的情物观,具体表现的是作者在当下环境中感触自然万物而引发的直觉式感动,是主体移情于自然而生成的情感体验。
    • 贾建国
    • 摘要: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无法逾越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其理论思想深刻影响了诸多后世文论思想的形成.《物色》篇在其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对《物色》篇的研究前人极尽详实,学界主流看法认为《物色》一篇已有较为成熟的情景交融思想,其对于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关系的阐释打破了六朝文艺理论的桎梏,以"物-情-辞"三者的关系构建了一种经典的文学创作模式.文学的创作模式固然与影视的创作模式截然不同,但两者共有的艺术创作逻辑和审美功能为其互相借鉴提供了可能性.
    • 朱玉芳
    • 摘要: 编辑部一位年轻同事最近有点心烦意乱。房子的一年租约到期,中介告知续租每月涨价500元,没有商量余地,理由简单粗暴,“你不租,也有别人租”。中介傲慢的态度和不经允许就带人看房的行为让她觉得尊严尽失,她决定不再续租,开始物色新的住处。这不是什么大事,离开家乡来到一、二线城市漂泊的年轻人,大多都有相似的经历,只是少不了要苦恼一阵。
    • 石海光
    • 摘要: 《文心雕龙·物色》一文论述了自然景物对写作的触发情以物迁;创作主体与自然景物的关系随物宛转,与心徘徊;表现自然景物的方法和标准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自然景物与文章写作关系之根本江山之“助”,以更为开阔的视野描述了创作中普遍存在的心物感应现象,更从根本上指出了自然景物与文章写作的关系及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应有的地位作用,显然属于更为宏观更具普遍意义的理论问题。
    • 大牙秦; 张翀(图)
    • 摘要: 念大学的时候,阿轩长了一张前途无量的脸。黛眉朱唇,冰肌玉骨,弱柳扶风,说话柔声细语,笑的时候有两个浅浅的酒窝。阿轩美得跟天仙似的,直接将宿舍平均颜值拉升了几个档次。我们一致认为她要么是富二代的妈,要么就是富二代的老婆,反正跟豪门是脱离不了关系的。因为阿轩这张倾城绝色的脸,我们几个倒是没少被请吃饭,也兴致勃勃地帮阿轩物色了几个不错的,譬如,化学系看起来就很务实的年级长,体育系帅得掉渣的游泳健将,外语系会写十几国语言告白情书的才子……
    • 张利群
    • 摘要: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既阐明从"感物"说到"物色"说再到"心物交感"说发展逻辑,又构成"感物—物色—心物交感"结构逻辑."心物交感"作为思想观念、形象思维、创作方法、审美交流方式,在其文论批评体系中贯穿"文以明道"本体论、"神与物游"创作论、"情景交融"意象论、"因情立体,即体成势"文体论、"体性""风骨"作品论、"知音""通变"鉴赏论等内容."心物交感"既是"感物""言志"说集大成,更是会通"言志""感物"为整体之心物关系认识之集大成,建构了中国古代文论批评传统.
    • 张侃宁
    • 摘要: 佛教般若学将"物"分为"物色"与"物性"两个层次,启发人们透过变动不居之"物色"而证悟空空之"物性".魏晋南北朝,随着般若学的流行,"物色"演变为诗学范畴.中唐诗学从般若中观思维出发,努力探寻诗的"象外"之意,从而促进了意境理论的成熟.可以说,对"物性"的证取,是意象理论向意境理论发展的关键.
    • 石海光
    • 摘要: 《文心雕龙·物色》一文论述了自然景物对写作的触发:情以物迁;创作主体与自然景物的关系:随物宛转,与心徘徊;表现自然景物的方法和标准: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自然景物与文章写作关系之根本:江山之"助",以更为开阔的视野描述了创作中普遍存在的心物感应现象,更从根本上指出了自然景物与文章写作的关系及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应有的地位作用,显然属于更为宏观更具普遍意义的理论问题.
    • 鲍楠
    • 摘要: 春去秋来,物候变迁,时光流逝,岁月迁移,最能拨动心弦。大自然存在的动物、植物等物候变化作为触动作家心灵的催化剂,是作家抒情写意的最初物象。而情与物的融合,又促使物象转换为意象,并在历代诗词创作中形成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历史记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