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内高压
腹腔内高压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49570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第11次全国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等;腹腔内高压的相关文献由31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帆、么改琦、伊敏等。
腹腔内高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9570篇
占比:99.97%
总计:349685篇
腹腔内高压
-研究学者
- 陈帆
- 么改琦
- 伊敏
- 易伟
- 朱宏亮
- 白宇
- 傅明
- 周滇
- 唐雯
- 张滋凤
- 朱红胜
- 李萍
- 梁玉坚
- 王慧
- 谢先强
- 郑智华
- 郭兴
- 钱洪军
- 陈建发
- 齐艳
- 侯祚琼
- 刘亚卿
- 刘健
- 刘汉青
- 刘涛
- 叶俊
- 叶向红
- 宋慧芳
- 宋湘玲
- 宋爱丽
- 庞永诚
- 彭南海
- 徐玲玲
- 曹小键
- 朱曦
- 李素萍
- 李维勤
- 杨俊红
- 江方正
- 沈琳
- 王丽
- 王娜
- 石汉平
- 章宏伟
- 薛翔
- 解建辉
- 贾林
- 邹衍泰
- 郝江
- 郭梅萍
-
-
王文涛;
秦绍杰;
雷汶璐;
郭燕;
祁绍艳;
刘小军
-
-
摘要: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腹腔内高压(IAH)患者器官功能、腹腔内压力(IAP)及胃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6例成人IAH患者,将前期接受传统临床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后期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用CBP治疗的4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器官功能、IAP及胃肠道症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IAP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灌注压(APP)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胃肠道症状出现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BP联合传统临床治疗应用于IAH患者中可有效降低IAH,促进器官功能恢复,减轻胃肠道症状。
-
-
梁玉坚;
李易娟;
李素萍;
唐雯
-
-
摘要:
[目的]了解脓毒症患儿腹腔内高压(IAH)的发生率,并探讨腹腔内压力变化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儿纳入前瞻性队列观察性研究,入组年龄>28 d至≤18岁、PICU治疗时间>24 h;排除对象:年龄≤28 d、使用神经肌肉阻滞、神经源性膀胱或膀胱手术史患儿.采用膀胱测压法监测腹腔内压力(IAP)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采用时间依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rvival ROC)确定IAP对脓毒症60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163例患儿,中位年龄2.2(0.6~5.8)岁,中位IAP 5.5(4.4~8.8)mmHg,发生IAH 30例(30/163,18.4%).死亡组(45例)较非死亡组患儿(118例)IAP明显升高5.2(3.7~8.8)vs.6.6(5.2~11.0),P=0.01.IAH患儿脏器损伤数量以及机械通气使用时间较非IAH患儿明显升高.IAP与住院死亡风险呈非线性关系,IAP在10 mmHg以下随着腹腔压力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比呈现上升趋势,IAP>10 mmHg风险比大于1.Survival ROC评估发现,腹腔内压力、PRISMⅢ评分、PCIS评分、乳酸对脓毒症60 d死亡的预测价值相当,其中乳酸预测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0.64.乳酸联合IAP可提高对脓毒症死亡的预测价值(AUC 0.70),灵敏度0.80,特异度0.56.[结论]IAH在儿童脓毒症发病率高,其与脓毒症死亡、脏器损伤发生数量以及机械通气使用时间相关.我们认为IAP可成为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新的重要指标.建议在儿童脓毒症,尤其是脓毒性休克救治中应进行腹腔压力监测.
-
-
王万里;
马幸
-
-
摘要:
目的 探究早期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SAP并发IAH/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内科传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施行软式内镜下腹腔灌洗腹膜透析治疗,记录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的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腹膜刺激征评分、肠鸣音恢复情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同时检测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d的血清和腹水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腹水中淀粉酶的含量.结果 纳入研究40例患者中有37例(92.50%)痊愈,3例(7.50%)于治疗7 d后因发生胰腺坏死及感染转入外科进行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5.67±5.44)d.治疗后7 d患者的IAP、腹膜刺激征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7 d患者的肠鸣音次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各指标治疗前后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 d患者的血清和腹水中的TNF-α、IL-6及腹水中淀粉酶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各指标治疗前后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
易伟;
李单;
朱宏亮;
陈帆;
李苑;
谢先强
-
-
摘要:
目的 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在严重胰腺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收治的33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1岁.16例手术后采用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纳入联合组,17例采用直接关腹及传统引流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体温、心率、腹内压、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后3d腹内压分别为(11.7±2.6)mmHg(1 mmHg=0.133 kPa)、(11.1±3.2) mmHg、(10.2 ±3.7)mmHg,均低于对照组(18.1 ±5.3)mmHg、(15.6 ±6.2)mmHg、(15.0±6.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住院总时间(29.2±17.8)d、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7.1±3.2)d,均少于对照组(49.5 ±26.3)d、(11.8 ±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体温降低(-0.1 ±0.9)°C、心率降低(18.2±17.2)次/min,均高于对照组(-1.2±0.7)°C、(-5.9±17.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8% (3/16),低于对照组52.9% (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4,P=0.041).结论 严重胰腺损伤患者手术后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在控制腹腔压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严重胰腺损伤中推广应用.
-
-
何英;
赵纪春;
吴洲鹏;
刘晓艳;
刘莉
-
-
摘要: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AAA)起病迅猛,预后差,是血管外科常见的危重疾病.腹腔间隙综合征(ACS)是RAAA患者术后出现的高危并发症,可影响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于ACS,需要采用医护一体化的临床护理模式,并联合急诊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其他临床相关科室,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管理模式下,规范处理流程,减少手术应激,加强腹内压的监测与管理,从而降低ACS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
朱宏坤;
张海东;
吕海
-
-
摘要:
目的 分析通腑护脏方干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20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AKI患者共56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研究组(37例),再根据是否伴有腹腔内高压(IAH)分为IAH亚组和非IAH亚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护脏方(组成:大黄、枳实、厚朴、姜黄、桃仁、红花等)进行中药汤剂管饲联合灌肠,浓煎200?mL,每日1剂.测定各组患者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记录尿量、机械通气(MV)时间、肠内营养(EN)达标时间、去甲肾上腺素(NE)使用时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持续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28?d生存情况.结果 ①?医疗相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MV时间、EN达标时间、CRRT持续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E使用时间亦有所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Cr:入组1?d,IAH患者入组各时间点CCr均略高于非IAH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组3?d开始,研究组IAH患者的CCr明显高于对照组IAH患者(mL/min:43.8±3.9比36.7±2.8,P0.05〕.结论 通腑护脏方对脓毒症AKI患者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可通过降低腹腔内压(IAP)改善肾脏灌注压以及其他机制实现,是潜在的可有效保护脓毒症AKI患者肾功能的药物.
-
-
高华;
聂锦山
-
-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大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对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内高压的疗效.方法 将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0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急性胰腺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加味大柴胡汤治疗.动态监测2组患者腹内压变化,观察和记录排便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患者平均腹内压随排便后均逐渐下降,治疗组腹腔内压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进展至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治疗组患者的排便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大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腹腔内高压,预防ACS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生.
-
-
熊翅;
刘丽娜;
刘志锋
-
-
摘要:
腹腔内高压在重症患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其可导致循环、呼吸、肾脏、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损伤,是重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腹腔内高压通过膈肌将压力传导至胸腔,升高胸腔压力,导致肺实质被压缩,肺容积减少,肺泡膨胀不全,肺毛细血管氧输送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出现以高呼吸道阻力、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为主要表现的呼吸功能障碍.对于腹腔内高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保护性肺通气可降低肺部炎症反应,减少肺部相关并发症.本文就腹腔内高压对重症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及腹腔内高压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
肖苏桃;
方海川
-
-
摘要:
目的 探究急诊患者伴有急性腹腔内高压患者临床预后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急性腹腔内高压患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2014~2018年收治的急性腹腔内高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576例患者,有448例(77.8%)存活,年龄≥60岁、APACHEⅡ≥15分、乳酸≥2mmol/L、CRP≥100mg/L、PCT≥10ng/ml、住院时间≥10d、肺/腹腔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肿瘤、吸烟会增高急性腹腔内高压患者的死亡风险(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P<0.05),提示模型拟合的效果较好.结论 急诊患者伴有急性腹腔内高压死亡风险较高,而年龄、APACHEⅡ、乳酸、CRP、PCT等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予以密切监测和及时干预.
-
-
沈琳;
任亢宗;
庞永诚;
方蓉;
铁明慧;
龚瑞莹
-
-
摘要:
目的 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参苓承气汤在药效学方面的特点,为深入探讨其的药效作用机制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方法 以人血浆中人参皂苷Rg1为代表,使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对该方进行分析.即将对第1、3、7d血浆利用地西泮为内标溶液,将进样稀释、离心后,用所测得峰面积求出对应血药浓度并进行比较得出实验结果.并将治疗前后对象的APACHEⅡ评分、腹围、腹腔压数值进行比较得出结果.结果 ①患者血浆中人参皂苷Rg1含量比较:与治疗第1d相比较,第3d患者血浆中人参皂苷Rg1含量显著升高;与治疗第3d相比较,第7d患者血浆中人参皂苷Rg1含量相接近.②实验组APACHEⅡ评分、腹腔压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参苓承气汤临床疗效切实可靠,其方中的补益类药物确实发挥临床效用,且药物浓度于治疗第3d即可达到高峰.
-
-
-
-
郭梅萍;
郁婷婷;
岳茂兴;
李瑛;
钱武强;
郑琦涵;
蔡爱敏
- 《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28号胃管能否提高危重患者结肠减压的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rn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的135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28号胃管组(试验组,68例)及常规肛门管组(对照组,67例).评价两组结肠减压总有效数及减压次数、腹腔间室综合征(ACS)发生率、住ICU时间及28天病死率的差异.rn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54例(79.4%)较对照组38例(56.7%)明显增加(P<0.01);达到显效及有效的结肠减压次数上,试验组4(3-4)次及13 (11-14)次均较对照组5(3-5)次及15 (13-17)次明显减少(P均<0.01).试验组ACS发生13例(19.1%)、住ICU时间9(7-13)天较对照组24例(35.8%)、12(8-16)天明显减少(P均<0.05).试验组28天死亡16例(23.5%)较对照组22例(32.8%)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在结肠减压的危重患者中应用28号胃管,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腹内压,减少了ACS的发生,缩短了住ICU时间.
-
-
-
黄照略;
郝江;
刘涛;
王喻;
陈应年
- 《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机械通气和腹部创伤对腹内压的影响.rn 方法: 应用膀胱测压法随机选择161例ICU住院患者.记录患者入住ICU期间的腹内压力、腹部创伤史和并发症等情况.同时监测记录呼吸机使用、血压、Glasgow评分、氧合指数、抑酸、镇静药物及尿量等指标.取腹内压增高检出率作比较.rn 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增高的比率较非机械通气、腹部无创伤者高,但低于腹部创伤组的检出率.rn 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测定腹内压时需考虑压力支持因素,尤其是同时并有腹部损伤者,应加强腹内压监测。
-
-
黄照略;
郝江;
刘涛;
王喻;
陈应年
- 《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机械通气和腹部创伤对腹内压的影响.rn 方法: 应用膀胱测压法随机选择161例ICU住院患者.记录患者入住ICU期间的腹内压力、腹部创伤史和并发症等情况.同时监测记录呼吸机使用、血压、Glasgow评分、氧合指数、抑酸、镇静药物及尿量等指标.取腹内压增高检出率作比较.rn 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增高的比率较非机械通气、腹部无创伤者高,但低于腹部创伤组的检出率.rn 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测定腹内压时需考虑压力支持因素,尤其是同时并有腹部损伤者,应加强腹内压监测。
-
-
黄照略;
郝江;
刘涛;
王喻;
陈应年
- 《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机械通气和腹部创伤对腹内压的影响.rn 方法: 应用膀胱测压法随机选择161例ICU住院患者.记录患者入住ICU期间的腹内压力、腹部创伤史和并发症等情况.同时监测记录呼吸机使用、血压、Glasgow评分、氧合指数、抑酸、镇静药物及尿量等指标.取腹内压增高检出率作比较.rn 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增高的比率较非机械通气、腹部无创伤者高,但低于腹部创伤组的检出率.rn 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测定腹内压时需考虑压力支持因素,尤其是同时并有腹部损伤者,应加强腹内压监测。
-
-
黄照略;
郝江;
刘涛;
王喻;
陈应年
- 《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机械通气和腹部创伤对腹内压的影响.rn 方法: 应用膀胱测压法随机选择161例ICU住院患者.记录患者入住ICU期间的腹内压力、腹部创伤史和并发症等情况.同时监测记录呼吸机使用、血压、Glasgow评分、氧合指数、抑酸、镇静药物及尿量等指标.取腹内压增高检出率作比较.rn 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增高的比率较非机械通气、腹部无创伤者高,但低于腹部创伤组的检出率.rn 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测定腹内压时需考虑压力支持因素,尤其是同时并有腹部损伤者,应加强腹内压监测。
-
-
黄照略;
郝江;
刘涛;
王喻;
陈应年
- 《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机械通气和腹部创伤对腹内压的影响.rn 方法: 应用膀胱测压法随机选择161例ICU住院患者.记录患者入住ICU期间的腹内压力、腹部创伤史和并发症等情况.同时监测记录呼吸机使用、血压、Glasgow评分、氧合指数、抑酸、镇静药物及尿量等指标.取腹内压增高检出率作比较.rn 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增高的比率较非机械通气、腹部无创伤者高,但低于腹部创伤组的检出率.rn 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测定腹内压时需考虑压力支持因素,尤其是同时并有腹部损伤者,应加强腹内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