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腹部创伤

腹部创伤

腹部创伤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3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8084篇;相关期刊432种,包括河南外科学杂志、创伤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腹部创伤的相关文献由247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连阳、刘海燕、高劲谋等。

腹部创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3 占比:13.90%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8084 占比:85.60%

总计:9444篇

腹部创伤—发文趋势图

腹部创伤

-研究学者

  • 张连阳
  • 刘海燕
  • 高劲谋
  • 黎介寿
  • 华积德
  • 杨越涛
  • 胡平
  • 叶向红
  • 吴杰
  • 姚元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齐放
    • 摘要: 目的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老年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老年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运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感染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感染控制率94%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评分法(VAS)、主诉疼痛分级法(VRS)和现实疼痛强度量表(PPI)评分分别为(4.14±1.37)、(0.36±0.11)、(2.21±0.1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47±1.39)、(0.47±0.21)、(3.57±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觉醒次数、入睡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1.21±0.37)次、(0.29±0.16)h、(3.29±1.40)分,均优于对照组的(3.60±1.05)次、(1.61±0.31)h、(6.37±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老年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能够提高感染控制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其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 龙冬菊
    • 摘要: 《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学》一书由张建平,雍文兴,吕娟主编,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出版。张建平主编是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博士擅长肝、胆、胰、脾等相关疾病的综合诊治肝脏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管理黄疸及其原发病的诊治:腹部创伤的急诊救治:危重病人,特别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综合救治。目前肝移植治疗多例病人已存活8年以上,生活质量良好。多为肝癌病人长期生存。
    • 肖旭东; 唐玲; 曾钦娅; 李伟; 李洪
    • 摘要: 目的探索野战环境下犬腹部创伤模型建立及手术快通道麻醉方案,为应急医疗队野外手术科目训练创造条件。方法依托卫生列车医疗队野外训练的场景,选用18只2岁龄左右成年比格犬,雌雄不拘,体重9~13kg,实验前8h禁食,2h禁饮。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犬分为单纯速眠新Ⅱ组(S组)、咪达唑仑+丙泊酚组(MP组)、速眠新Ⅱ+丙泊酚组(SP组),各6只。应用临床目前常用的咪达唑仑、丙泊酚,在不同的给药方式条件下,观察比较几种用药方案麻醉诱导后有无抵抗动作及插管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期呼吸恢复时间以及自主活动时间,以及复制模型后围术期麻醉管理和苏醒情况。结果野外驻训条件下,18只实验犬麻醉及手术实验实施顺利,全部存活带回实验动物中心。速眠新Ⅱ麻醉诱导的S组和SP组优于MP组,诱导时间S组(19.8±1.6)min、SP组(21.3±2.6)min均显著快于MP组(63.2±6.6)min。MP组心率(115.6±7.5)次/min和平均动脉压(106.2±4.9)mmHg在诱导后显著高于S组[(77.8±4.5)次/min,(86.0±3.3)mmHg]和SP组[(78.0±9.7)次/min,(88.4±7.8)mmHg]。但在模型复制和手术操作过程中,S组心率和血压显著高于MP及SP组。在麻醉苏醒阶段,S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自主活动时间都显著延长。结论速眠新Ⅱ腹腔注射用于麻醉诱导、丙泊酚维持麻醉,效果优良,能够保证稳定的犬腹部创伤模型建立和手术救治,在手术后苏醒快速,便于野外应急医疗队训练的开展。
    • 杨新文; 张杨; 唐莉
    • 摘要: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28d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2019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确诊的腹部创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59例作为脓毒症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男性27例,女性32例;年龄17~75岁,平均51.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17例,摔伤18例,重物砸伤4例。选择同期来笔者医院就诊的腹部创伤非脓毒症患者50例作为非脓毒症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4~72岁,平均52.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3例,高处坠落伤15例,摔伤11例,重物砸伤1例。比较两组在入科后即刻、12h、48h的可溶性TM水平,并对其动态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入科后即刻、12h、48h的炎症指标[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以及28d的病死率,采用Pearson分析血浆TM与TREM-1、PCT、CRP、HMGB-1水平的相关性。同时按照腹部创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在28d的病死率分为存活组(n=24)与死亡组(n=35),对比两组患者入科后即刻、12h、48h的TM水平。结果整体分析可见,两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创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在入科后早期则可观察到TM水平的升高,且与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具有密切的正相关性,不过在评估患者预后方面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证实及研究。
    • 摘要: 腹部创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创伤性疾病。腹部影像学诊断较为困难,仍然存在很多盲区,所以腹部创伤,特别是空腔脏器损伤的诊断相对困难,容易发生漏诊和延迟诊断,导致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目前腹部创伤的诊断和治疗,对外科医师尤其是创伤外科医师仍然是巨大的挑战。
    • 丘桂连; 张燕
    • 摘要: 目的探究对行急诊手术腹部创伤伴有高血压患者施行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用信封随机法将我院70例行急诊手术腹部创伤伴有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施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血压、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急诊手术腹部创伤伴有高血压患者施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助于缩短术后恢复进程,减小血压波动,且术后疼痛感更轻。
    • 李一丁; 苗妍; 李云龙; 王勉; 洪流
    • 摘要: 腹部创伤伤及胃肠道的可能性极大,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院前急救水平的提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患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更多的结肠损伤病例可以进行一期修复手术[1]。对比较严重的损伤[高速火器伤、失血性休克需大量输血(>2000 mL)、高龄伤员、手术时机延误者(>6~8 h)及左侧结肠损伤],为保证术后伤口顺利愈合,有时需要加行转流性造口,确保肠内容物不再进入远端结肠.
    • 陈志达; 吴佳佳; 卫勃; 任昊远; 郗洪庆
    • 摘要: 背景近年来,全军各单位组织了大量演习,尤其是卫勤救治演习,在救治流程上已日渐成熟。目前在模拟伤员的创伤动物模型等方面研究不够,欠缺实战化经验。目的模拟野战演训基地医疗条件下卫勤手术力量对多发伤动物模型的救治全流程,分析损伤控制手术的时效救治效果,探讨现有机动手术力量的短板不足,并提出优化策略方案。方法选取2只成年实验动物绵羊,麻醉条件下建立目标伤情模型。模型建立后前接、转送至手术方舱进行紧急救治手术,记录手术操作过程、手术时间和生命体征,并在模拟战场环境——突发停电环境下完成救治。手术后转送重伤救治组继续圈养,静脉和动脉采血检测血清电解质并进行血气分析,观察实验动物3 d内存活情况。结果成功建立2例目标伤情动物模型,分别为腹部闭合性撞击伤伴上肢擦伤动物模型、多发伤动物模型。在手术方舱内分别应用常规条件和极端停电条件完成了2例动物模型的紧急救治:模型1手术时间34 min,完成剖腹探查,胃壁破裂穿孔修补术,左上肢清创缝合术;模型2手术时间58 min,完成剖腹探查,经过胃壁破裂穿孔修补术、肝填塞止血、补片辅助临时性腹腔关闭,胸腔探查、胸腔闭式引流管置入术,颅脑坏死组织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左大腿组织清创缝合术。2只实验动物术中和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均于术后30 min顺利清醒,2 h左右恢复自主活动能力,术后6 h给予进食喂养,存活3 d生命体征和自主活动进食情况良好。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指标稳定无异常波动。结论现有机动卫勤手术力量可以完成野战演训基地医疗条件下多发创伤动物模型的紧急手术救治,救治流程配合流畅并固化成熟,但仍应在极端条件卫勤准备等方面进一步贴近实战。
    • 李然; 高天虎; 范晓黎; 王璐
    • 摘要: 目的评价肝脏损伤中动脉损伤的CT表现,并探讨其与患者治疗方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5月—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和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共74例肝脏损伤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及有无行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输血等,在增强CT上判断肝脏是否存在动脉损伤并按照2018年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AAST)的标准进行分级。采用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肝脏动脉损伤与治疗方式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74例肝脏损伤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20例;年龄13~64岁,平均39.1岁;损伤类型:钝挫伤41例,穿透伤33例;致伤原因:锐器伤19例,道路交通伤31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12例;平均住院时间19(15,28)d,平均收缩压(117.2±21.6)mmHg,平均脉搏(71.7±13.4)次/min。74例患者中,14例为重度肝损伤(AASTⅣ~Ⅴ级),其中10例有动脉损伤;60例为轻度肝损伤(AASTⅠ~Ⅲ级),其中有4例动脉损伤。14例动脉损伤患者与无动脉损伤患者相比,其住院中位数时间延长了16d(P<0.001),接受肝动脉栓塞术的概率增加了17倍(P=0.003)。重度肝损伤患者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概率是轻度肝损伤患者的5.3倍。结论动脉损伤在肝损伤中并不少见,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式。
    • 虞俊波; 杨洋; 刘佳佳; 薛建华
    • 摘要: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3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救治,观察组采用DC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促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PTT)等指标和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DCS,能优化术中、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