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鳞状细胞癌

肺鳞状细胞癌

肺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1294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1年全国病理技术新进展研讨会、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10年北京市病理技术年会暨北京市病理技术第三次学术研讨会等;肺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文献由56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伟、李翔、C·佩鲁等。

肺鳞状细胞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1294 占比:99.87%

总计:121452篇

肺鳞状细胞癌—发文趋势图

肺鳞状细胞癌

-研究学者

  • 李伟
  • 李翔
  • C·佩鲁
  • D·N·海耶斯
  • G·梅休
  • H·法鲁基
  • J·赛罗德
  • M·莱-高德曼
  • 侯晓丽
  • 刘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彩银; 李通; 段绍峰; 张继
    • 摘要: 目的评估基于CT增强图像的影像组学方法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ADC)和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51例ADC患者和34例SCC患者,从CT增强图像感兴趣区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按照7:3的比例,选取59个患者作为训练集,26个作为验证集。应用相关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随机森林算法交叉验证的方法选择特征及降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和贝叶斯网络构建预测模型进行比较,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8个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模型,通过ROC曲线发现训练集AUC为0.97、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97.1%、准确率为91.5%。验证集AUC为0.89、灵敏度为80.2%、特异度为73.3%、准确率为84.6%。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的影像组学方法在SCC与ADC的预测与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医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丁彤彤; 王君萍; 李祖云
    • 摘要: 目的:探究纺锤体装配检查点蛋白家族成员BUB1B在肺鳞状细胞癌(LUS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BUB1B在LUSC中的表达值,通过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MD)及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综合分析BUB1B mRNA在公共数据集中的表达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验证BUB1B在LUSC细胞系(NCI-H2170)与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中BUB1B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技术(IHC)验证61例LUSC组织和对应54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BUB1B蛋白的表达情况,搜索癌症中的增强子RNA(eRic)数据库在LUSC中与BUB1B表达相关增强子RNA(eRNA),RT-qPCR验证eRNA在NCI-H2170和BEAS-2B中mRNA的表达。结果:BUB1B mRNA在公共数据集中均呈现出在LUSC组织中的高表达趋势(P0.05)。ENSR00000075512在LUSC组织中与BUB1B表达相关,且ENSR00000075512 RNA在LUSC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P<0.05)。结论:BUB1B在LUSC中高表达,可能通过与ENSR00000075512相互作用参与LUSC的发生发展。
    • 管超; 李梦玲; 蒋礼青; 李思敏; 张宇冲; 张博; 李智; 赵明芳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模型对肿瘤突变负荷(TMB)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从癌症影像数据库(TCIA)下载37例肺磷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资料,在首次CT图像中勾画感兴趣区,再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3D Slicer)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筛选出与TMB高度相关的特征,构建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模型,进一步构建nomogram图,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通过LASSO回归共筛选出与TMB相关的9个影像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进一步筛选出TMB预测模型的3个影像学特征。该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提示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模型对肺鳞癌TMB状态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沈运涛; 蔡笃雄
    • 摘要: 目的筛选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lung carcinoma,SQCLC)中差异表达且具有临床意义的潜在靶基因,并探究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肺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临床数据库GEPIA找出在肺鳞状细胞癌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进一步筛选出相较于正常肺组织表达差异性最显著的LncRNAs作为研究目的基因。通过PholyCSF数据库预测目的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中发挥功能的形式。通过短发夹RNA(shRNA)介导敲低目的基因表达,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验证目的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与目的基因共表达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探索其在肺鳞状细胞癌中发挥功能的潜在分子机制。结果研究最终选取在肺鳞状细胞癌中显著差异高表达的MIR205HG作为目的基因进行实验探究。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205HG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6.785±0.462 vs 1.084±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873,P<0.05),且随着临床分期越高MIR205HG表达水平越高(P=0.0472)。MIR205HG主要通过LncRNA形式在肺鳞状细胞癌中发挥功能。与shCTL组(0.988±0.039)相比,shMIR205HG#1组(0.709±0.032)和shMIR205HG#2组(0.736±0.026)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163,P<0.001)。shMIR205HG#1组(0.324±0.021)和shMIR205HG#2组(0.402±0.023)细胞克隆形成速率明显低于shCTL对照组(1.809±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093,P<0.001)。shMIR205HG#1组(5.988±0.321)和shMIR205HG#2组(5.702±0.345)细胞中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hCTL对照组(1.022±0.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386,P<0.001)。shMIR205HG#1组(3.857±0.362)和shMIR205HG#2组(3.698±0.314)细胞中下游P21蛋白表达亦明显高于shCTL对照组(1.106±0.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106,P<0.001)。结论lncRNA MIR205HG在肺鳞状细胞癌中显著高表达,可能通过P53信号通路参与肺鳞状细胞癌的增殖和克隆形成,可作为肺鳞状细胞癌的潜在药物治疗靶点。
    • 王安生; 王祖义; 郑传明; 陈娜娜; 李伟; 洪海宁; 桑海威; 王康武; 李其才; 陈力维; 朱浩楠
    • 摘要: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调节子4(TBRG4)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肺鳞状细胞癌类器官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BRG4蛋白的表达。采用胰蛋白酶消化癌组织,分离肿瘤细胞,将分离的肿瘤细胞培养形成人肺鳞状细胞癌类器官。将人肺鳞状细胞癌类器官分为对照组和TBRG4沉默组,对照组类器官转染空载体慢病毒,TBRG4沉默组类器官转染TBRG4沉默慢病毒。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人肺鳞状细胞癌类器官转染24、48、72、96 h时的增殖活力,Transwell法检测人肺鳞状细胞癌类器官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肺鳞癌类器官中TBRG4、增殖细胞核抗体(PCNA)、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磷酸化磷脂酰肌醇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结果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BRG4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TBRG4沉默组人肺鳞状细胞癌类器官转染24、48、72、96 h时的增殖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BRG4沉默组穿膜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TBRG4沉默组人肺鳞状细胞癌类器官中TBRG4、PCNA、p-PI3K、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BRG4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是通过PTEN/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人肺鳞状细胞癌类器官的增殖、侵袭和转移,TBRG4有望成为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 钟炜祥; 韦晰凤
    • 摘要: 目的:探讨赣南地区原发性肺鳞癌患者EGFR和ALK基因突变的特点,科学指导此类患者优选靶向用药。方法:入组73例原发性肺鳞癌病例,采用ARMS-PNA技术检测EGFR基因第18、19、20、21外显子突变,应用不平衡法检测其中60例病例的ALK融合基因,回顾性分析EGFR和ALK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EGFR基因突变8例,阳性率为10.96%(8/73),4例为L858R突变,3例为19del突变,1例为G719X突变。女性患者突变率(66.67%,2/3)明显高于男性患者(8.57%,6/70)(P=0.030),EGFR基因突变在高龄(≥60岁)、进展期(N_(1-3)、Ⅲ+Ⅳ期)患者中相对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突变与吸烟史、T分期以及肿瘤分布位置均无相关性(P>0.05);ALK融合基因表达2例,阳性率3.33%(2/60),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TNM分期及肿瘤分布类型等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未发现EGFR和ALK基因共存突变病例。结论:赣南地区原发性肺鳞癌患者EGFR和ALK基因突变率相对不高,EGFR基因突变以L858R和19del突变为主,且好发于女性患者,可能是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因子之一。
    • 郭强; 李丹; 季艳梅; 郭家龙(指导)
    • 摘要: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与非小细胞肺癌进展有关。然而,ACE2在肺鳞状细胞癌(LUSC)患者预后和免疫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方法:通过UALCAN、TCGA、TISIDB等数据库分析ACE2在LUS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LUSC进展和免疫中的作用价值。结果:ACE2在LUSC组织中低表达。ACE2低表达与LUSC患者种族、癌症分期、吸烟史、组织学亚型和免疫学亚型相关。ACE2高表达的LUSC患者预后较好。基因富集分析显示ACE2可能通过药物代谢酶、TGF-β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等途径参与LUSC进展。ACE2表达水平与LUSC免疫浸润细胞、免疫激活分子、免疫抑制分子、MHC分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分子水平相关。结论:ACE2有望成为LUS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且与LUSC免疫相关。
    • 张丹; 田姗; 李翔; 牟尚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Erbin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80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8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临床特征及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bin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肺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并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肺鳞状细胞癌组织Erbin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深层肌肉层、分化类型(高分化)、Erbin表达(阳性)等因素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rbin阳性表达肺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肿瘤浸润深、多为高分化类型,Erbin阳性表达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高,生存率低,预后较差.
    • 张丹; 田姗; 李翔; 牟尚东
    • 摘要: 目的探讨Erbin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手术切除的80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8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临床特征及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bin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肺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并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肺鳞状细胞癌组织Erbin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深层肌肉层、分化类型(高分化)、Erbin表达(阳性)等因素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rbin阳性表达肺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肿瘤浸润深、多为高分化类型,Erbin阳性表达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高,生存率低,预后较差。
    • 秦超; 冯永海; 杨闪闪; 郭迪
    •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与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新鲜肺腺癌组织标本37例和肺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23例,所有患者术前未行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取新鲜癌组织行原代细胞体外培养.取第2代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细胞,将癌细胞分别均分为顺铂组和对照组,顺铂组细胞以含顺铂的培养液继续培养72 h,对照组细胞按原代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72 h,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取新鲜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取第2代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细胞中MACC1 mRNA的表达.结果 37例肺腺癌患者对顺铂的敏感率为59.46%(22/37),耐药率为40.54%(15/37);23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对顺铂的敏感率为52.17%(12/23),耐药率为47.83%(11/23);肺腺癌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对顺铂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9,P>0.05).高、中、低分化肺腺癌对顺铂的耐药率分别为41.67%(5/12)、42.11%(8/19)、33.33%(2/6),高、中、低分化肺腺癌对顺铂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16,P>0.05),高、中、低分化肺鳞状细胞癌对顺铂的耐药率分别为50.00%(2/4)、46.67%(7/15)、50.00%(2/4),高、中、低分化肺鳞状细胞癌对顺铂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7,P>0.05);高、中、低分化的肺腺癌与肺鳞状细胞癌对顺铂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14、1.034、1.679,P>0.05).Ⅰ、Ⅱ、Ⅲa、Ⅲb、Ⅳ期肺腺癌对顺铂的耐药率分别为0.00%(0/2)、33.33%(1/3)、36.36%(4/11)、38.46%(5/13)、62.50%(5/8);随着TNM分期升高,肺腺癌对顺铂的耐药率升高(χ2=21.417,P0.05);Ⅲb、Ⅳ期肺腺癌对顺铂的耐药率显著低于肺鳞状细胞癌(χ2=8.361、10.357,P0.05).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细胞中MACC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17±0.012、1.137±0.011,肺腺癌与肺鳞状细胞癌细胞中MACC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37,P>0.05).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ACC1蛋白表达与顺铂耐药性呈正相关(r=0.747、0.681,P<0.05).结论 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对顺铂的耐药率较高,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ACC1蛋白表达与顺铂耐药性呈正相关,MACC1可能参与了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对顺铂耐药的发生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