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EGFR

EGFR

EGFR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263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5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335篇;相关期刊494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循证医学、临床肿瘤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1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第二届中国西部药物分析学术研讨会、2009南方消化论坛暨第五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等;EGFR的相关文献由712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洪林、徐玉芳、赵振江等。

EGFR—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5 占比:48.8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1335 占比:50.70%

总计:2633篇

EGFR—发文趋势图

EGFR

-研究学者

  • 李洪林
  • 徐玉芳
  • 赵振江
  • 陈涛
  • 丁照中
  • 刘希乐
  • 包如迪
  • 杜学明
  • 胡利红
  • 邓丽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楠; 闻俊
    • 摘要: 目的: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呤治疗4~5期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38例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别嘌醇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BUN)、血尿酸(U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5%(68/69),高于对照组的85.51%(5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4~5期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肾功能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别嘌醇治疗。
    • 赵冉; 伍潇怡; 陈颖玮; 何章勇; 罗鹏; 黄维纲; 王雪亮
    • 摘要: 目的探讨驱动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靶向检测,分析650例NSCLC组织中ALK、BCL2L11、BRAF、EGFR、ERBB2、FGFR、KRAS、MAP2K1、MET、NRAS、NTRK、PIK3CA、RET、TP53、ROS1共15种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NSCLC中至少发生1种基因突变频率为61.23%。67.65%突变位点位于EGFR基因;携带EGFR突变患者有313例(48.15%),其中56例(17.89%)合并其他基因突变,包括48例EGFR合并另1种基因突变,7例EGFR合并其他2种基因共突变以及1例EGFR合并其他3种基因共突变。除exon 19del、exon 20ins、T790M和L858R外,还发现其他24种非常见EGFR突变;除EML4-ALK融合外,还发现3种ALK基因其他不同位点突变。NSCLC中女性、腺癌患者发生突变的频率更高(P<0.05)。结论应用NGS技术可揭示NSCLC各驱动基因变异更多的独特特征,为NSCLC药物开发和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 张洁冰; 张飞飞
    • 摘要: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相关性,并评估其预测突变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PET/CT检查的患者,筛选出73例确诊肺腺癌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EGFR基因检测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疾病分期以及PET/CT相关代谢参数与EGFR突变之间的关系。结果73例患者中EGFR突变患者33例(45.2%),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EGFR突变(χ^(2)=6.154,P<0.05;不吸烟组的EGFR突变比例较吸烟组高(χ^(2)=5.400,P<0.05;年龄、疾病分期与EGFR突变无关。EGFR突变组和野生组原发病灶的SUVmax分别为(12.22±4.87)和(12.15±4.47)(P=0.952);SUVmean为(7.39±3.06)和(7.22±2.60)(P=0.791);MTV为10.34(5.07,19.67)cm^(3)和8.24(4.36,20.99)cm^(3)(P=0.650);TLG为69.18(37.49,144.26)和60.56(23.35,161.17)(P=0.542)。结论EGFR突变组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的均值或中位数稍高,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吸烟史等临床特征与EGFR突变存在相关性。
    • 王小艳; 杨俊武; 张蓬杰
    • 摘要: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纳入陕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共138例,根据肾组织活检结果分组,其中无新月体组50例,节段性新月体组18例,大新月体组70例;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功能良好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各组不同组间年龄、24 h尿蛋白量、Scr、eGFR、新月体类型、合并内皮增生比例及系膜增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随访肾脏功能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大新月体组随访肾脏功能良好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线eGFR水平、合并大新月体比例可能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各病理类型之间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临床预后可能受患者基线eGFR水平、合并大新月体比例影响。
    • 郭业兵; 王木森; 高菲
    •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胸水细胞蜡块在肺癌诊断、组织学分型及EGFR/ROS1/ALK及PD-L1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制备细胞蜡块行HE染色,选取不同的免疫组化抗体进行标记,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对其进行分型,对确诊的肺腺癌的标本,行EGFR/ROS1/ALK及PD-L1检测。结果429例样本中查见癌细胞138例,肺腺癌97例,小细胞癌10例,鳞状细胞癌3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乳腺癌6例,胃癌4例,卵巢癌3例,子宫浆液性癌1例,子宫癌肉瘤1例,骨髓瘤1例,胆管癌1例,未知来源10例。对确诊的84例肺腺癌行EGFR/ROS1/ALK检测,EGFR突变率为63.1%(53/84例)、ROS1融合突变率1.19%(1/84例)、ALK突变率3.57%(3/84例)。PD-L1共检测5例,阳性表达率40%(2/5例)。结论胸水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诊断,可行基因检测为肺癌患者精准化的治疗提供依据。
    • 张丰晓; 白雪松; 胡敬华
    • 摘要: 目的:评估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DF)对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和肝肾功能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8月我院感染科118例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奇偶数随机分组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n=59例)和对照组(n=59例),观察组给予TDF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ETV)治疗。治疗周期为4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两组外周血中HBV DNA病毒载量(VL)、谷丙转氨酶(ALT)、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情况,通过弹性成像评分判断肝脏硬度。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HBV DNA病毒载量开始显著下降,后期各时间点HBV DNA病毒载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1%(P<0.001)。结论:TDF可显著降低乙型肝炎病毒载量,降低肝脏纤维化风险,不良反应小,不会增加肝肾功能损害。
    • 摘要: 约8%的神经胶质瘤携带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基因组变异(扩增、突变和/或融合),特别是EGFR1和EGFR2。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的Ⅱ期临床试验研究,评估了选择性EGFR1-3抑制剂Infigratinib(BGJ398)在携带EGFR变异的复发性神经胶质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招募了明确携带EGFR变异的复发性或进展的神经胶质瘤成年患者,予以口服Infigratinib 125 mg(1~21/28天)。
    • 胡关朔; 赵国平
    • 摘要: 目的探究伯格替尼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检测不同辐射剂量处理之后LOVO细胞中EGFR,p-EGFR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LOVO细胞中EGFR、p-EGFR、γ-H2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7和cleaved caspase-9表达量,DR-GFP质粒系统检测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NHEJ)水平,CCK-8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 FITC/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①辐射处理后,LOVO细胞EGFR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伯格替尼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EGFR磷酸化。②伯格替尼抑制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伯格替尼联合辐射处理LOVO细胞后,细胞凋亡水平增加。结论伯格替尼通过抑制EGFR磷酸化,抑制LOVO细胞的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促进细胞凋亡,最终增加了LOVO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 程辰; 李雪平; 徐艺; 赵红艳; 赵海涛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上皮钙黏附蛋白(E-cad)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5月至2021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连云港市中医院经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167例,随访并整理患者病例资料,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分析评价生物学预后因子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评价体系Neo-bioscore相关性的研究;总生存期、生存分析观察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开展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排除混杂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结果乳腺癌标本167例,其患者平均年龄为46.4岁。(1)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子分型与Ki-67、EGFR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463、P<0.001,χ^(2)=25.652、P<0.001);Ki-67与EGFR,EGFR与E-cad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67、P=0.007,χ^(2)=18.576、P<0.001)。(2)EGFR与Ki-67的表达水平有紧密的正相关性(r=0.207,P=0.007),与E-cad的表达水平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325,P<0.001);乳腺癌Neo-bioscore评分体系分值高低与Ki-67、EGFR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324、P<0.001,r=0.176、P=0.023),与E-cad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162,P=0.037)。(3)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及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和Neo-bioscore评分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χ^(2)=3.950、P=0.047,χ^(2)=13.372,P=0.004),且为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i-67、EGFR及E-cad表达对增殖活性分子表达等产生了辅助判断作用,使得个性化、靶向治疗成为可能,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直接或间接相关性,动态监测肿瘤靶向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 程学荣; 李木清; 张月娟; 李成丽; 姜雄; 杜攀攀; 毛滔; 杨振武
    • 摘要: 目的:通过象皮生肌膏对慢性创面型大鼠的治疗,研究其对创面肉芽组织TGF-β1、EGFR及FN表达的影响。方法:从72只SD大鼠中随机挑选18只为空白组,其余54只SD大鼠制备慢性创面模型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8只;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对照组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敷,实验组用象皮生肌膏外敷,每组每天换药2次。所有组在第3、7、14天随机挑选6只处死并取相同部位创面组织进行Western Blot检测TGF-β1、EGFR及FN蛋白含量。同时进行HE染色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结果:各组在处理后第3、7、14天比较,空白组皮肤组织中TGF-β1、EGFR及FN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处理后第3、7、14天,TGF-β1、EGFR、FN在空白组大鼠局部皮肤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无明显差异;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TGF-β1、EGFR、FN表达水平变化均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第3天,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TGF-β1、EGFR、FN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TGF-β1、FN、EGFR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第14天,实验组及对照组TGF-β1、FN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EGFR蛋白第14天增长减缓,模型组增长明显。组织形态学观察空白组皮肤结构完整,表皮无坏死脱落,无出血、无炎细胞浸润,前后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对照组组织形态学观察与同期较模型组相对恢复更好。结论:采用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创面大鼠,能有效提高肉芽组织中TGF-β1、EGFR、FN蛋白的表达,促进伤口愈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