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月体

新月体

新月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28289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浙江临床医学、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等;新月体的相关文献由28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红、胡伟新、陈惠萍等。

新月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28289 占比:99.98%

总计:528371篇

新月体—发文趋势图

新月体

-研究学者

  • 刘志红
  • 胡伟新
  • 陈惠萍
  • 唐政
  • 刘正钊
  • 吴燕
  • 曾彩虹
  • 王慧
  • 章海涛
  • 陈江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小艳; 杨俊武; 张蓬杰
    • 摘要: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纳入陕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共138例,根据肾组织活检结果分组,其中无新月体组50例,节段性新月体组18例,大新月体组70例;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功能良好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各组不同组间年龄、24 h尿蛋白量、Scr、eGFR、新月体类型、合并内皮增生比例及系膜增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随访肾脏功能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大新月体组随访肾脏功能良好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线eGFR水平、合并大新月体比例可能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各病理类型之间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临床预后可能受患者基线eGFR水平、合并大新月体比例影响。
    • 夏清清; 俞东容; 姜飞; 孙旗策; 汤绚丽
    • 摘要: 目的探讨新月体比例25%~50%的IgA肾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新月体比例≥25%且<50%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Kaplan-Meier法分析肾脏累积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复合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54例,新月体比例30.0(27.8,35.7)%,尿蛋白定量1.42(0.83,2.41)g/24h,估算肾小球滤过率81.7(61.3,101.4)ml/(min·1.73m^(-2)),随访时间67.4(41.7,84.1)个月.85.7%的患者接受RASI治疗,96.8%的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89.0%的患者接受中药治疗.8例(5.2%)患者进入复合终点事件,5年、10年肾脏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2%、79.9%.终点事件组的患者高血压、尿蛋白定量、牛津分型T1/2、球性硬化比例较高,血浆白蛋白、血IgG较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尿蛋白定量、血尿酸是进展至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及中药为主治疗的154例新月体25%~50%的IgA肾病患者5年、10年肾脏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2%、79.9%;尿蛋白定量、血尿酸是这部分IgA肾病患者进展至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罗思言; 宣铭杨; 方吕贵; 李深; 饶向荣
    • 摘要: 由于病理机制复杂,西医对新月体型IgA肾病尚无有效治疗措施,预后通常较差。本文从中医"内外合邪"角度对新月体型IgA肾病的辨治进行探讨,认为IgA肾病固有的内邪与外入之风热、湿热相合,蕴成毒瘀,是IgA肾病新月体产生的关键因素。因毒瘀伤肾为新月体型IgA肾病的根本病机,故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调畅三焦。临证分缓急轻重,可取得积极疗效。
    • 罗卫(综述); 沈清(审校)
    • 摘要: 新月体是IgA肾病(IgAN)—种常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其形成与IgA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新月体形成大于包曼氏囊周长的50%是影响IgAN患者肾功能的危险因素但是新月体病变受累肾小球数目<50%在判断IgAN预后方面始终有争议。本文就原发性IgA肾病病理分型中的新月体及其比例对疾病的进展和治疗的影响作一综述。
    • 吴雪平; 崔彩侠; 刘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牛津病理分型为C1/C2的中等量蛋白尿IgA肾病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筛选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就诊,肾活检病理证实为IgA肾病,且病理分型为C1/C2,同时临床表现为中等量蛋白尿的患者,共6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治疗方案为: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对照组:单用泼尼松,剂量同观察组.收集并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肌酐等),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有20例病情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82.35%;而对照组有8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40.00%,两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有26例病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12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0.00%,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牛津病理分型为C1/C2,临床表现为中等量蛋白尿的IgA肾病患者,泼尼松联合CTX治疗优于单用泼尼松治疗.
    • 狄鼎新; 张铮; 方锦颖; 涂天琪; 邹古明; 高红梅; 李文歌
    • 摘要: 目的:探究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性IgA肾病(IgAN)患者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在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性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随访资料.随访终点为进入终末期肾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死亡,探究治疗方法与预后.结果:共纳入16例患者,平均年龄36.00±17.92岁,共13例发生终点事件,肾脏中位生存时间约为6个月.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未应用者较好(P<0.05),但8例(72.7%)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性IgAN患者肾功能下降速度快、肾脏病理损伤重,预后通常较差,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对预后虽然有一定改善,但不良反应也增加,使用时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 杜永晶; 王蔚
    • 摘要: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异常IgA1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主要特征.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表现多样,新月体形成是IgAN的常见病理改变之一.IgAN合并新月体对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在不同种族、人群患者中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综述了原发性IgAN患者伴新月体形成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生物标记物与疾病进展和预后关系的最新进展.
    • 罗卫
    • 摘要: 新月体是IgA肾病(IgAN)一种常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其形成与IgA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新月体形成大于包曼氏囊周长的50%是影响IgAN患者肾功能的危险因素.但是新月体病变受累肾小球数目<50%在判断IgAN预后方面始终有争议.本文就原发性IgA肾病病理分型中的新月体及其比例对疾病的进展和治疗的影响作一综述.
    • 龚劭敏; 金是; 石一沁; 沈子妍; 刘红; 丁小强
    • 摘要: 目的:探索尿液可溶性CD163 (sCD163)对原发性IgA肾病新月体形成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活检前3个月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根据2016年牛津病理分型,分为无新月体组和新月体形成组.测定肾活检前尿液sCD163浓度(经尿肌酐核正),分析其和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共入选358例患者,无新月体组218例(60.9%),新月体形成组140例(39.1%).新月体形成组患者尿液sCD163浓度显著高于无新月体组[(6.72±10.90) ng/mg vs (3.54±6.72) ng/mg,P<0.001].尿液sCD163浓度与24 h尿蛋白定量(r=0.593,P<0.001)、新月体比例(r=0.274,P=0.001)正相关,与肾功能负相关(r=-0.241,P<0.001).伴尿蛋白<1 g/24 h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1.73 m2)-1的新月体形成组患者尿液sCD163浓度均显著高于无新月体组(P<0.05).尿液sCD163浓度判断新月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大于eGFR (0.569,P<0.0001).结论:尿液sCD163在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其浓度与蛋白尿、肾功能、新月体百分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IgA肾病新月体形成的预测性能优于蛋白尿、肾功能,尤其在临床轻症患者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张沛
    • 摘要: 新月体的形成是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典型病理改变.T细胞参与了新月体的形成和新月体肾炎的病理进展.T细胞亚群中CD4+和CD8+细胞,以及T细胞共刺激因子以不同的方式介导免疫应答,参与了新月体的发生、发展和纤维化,亦或者延缓其恶化.该文综述T细胞在新月体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新月体肾炎提供新靶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