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机理
耐药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19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基础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5268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四川生理科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实验动物管理与学术交流会、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2013国际肝胆胰外科东海论坛暨第25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等;耐药机理的相关文献由269位作者贡献,包括冯萍、刘士先、尚小领等。
耐药机理
-研究学者
- 冯萍
- 刘士先
- 尚小领
- 张玉妥
- 李若瑜
- 王其南
- 王浴生
- 肖永红
- 范昕建
- Brya.LE
- CHEN Mei-ling
- CHEN Rui
- GONG Bao-yong
- HUANG Ren
- Hall.A
- Ji Fu
- LI Hang
- LIU Chun-ying
- LIU Xiao-lin
- LUO Yin-zhu
- WANG Hui
- WANG Yu
- WU Yu-e
- Xu Ming
- YU Dan
- YU Ning
- Yang Chao
- ZHANG Yu
- 万喆
- 于丹
- 于嘉林
- 于宁
- 云玉芹
- 付婉瑞1
- 付文颖
- 任海霞
- 何随彬
- 余杨
- 余超亚
- 俞志海
- 倪泉兴
- 傅德良
- 党宏月
- 冉飞武
- 刘丁
- 刘叙仪
- 刘国平
- 刘子文
- 刘宝瑞
- 刘彤
-
-
-
-
-
摘要:
青蒿素是现今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但有些疟原虫逐渐对它产生了耐药性。德国研究人员近日表示,他们找到了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的机理,这一发现有助于未来改善针对疟疾的药物。德国伯恩哈德·诺希特热带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恶性疟原虫体内有一种名为Kelch13的蛋白质。
-
-
邵莉萍;
张继瑜
-
-
摘要:
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QLs)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临床细菌病的治疗.其作用靶点为细菌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形成药一酶-DNA三元复合体,阻止蛋白质合成,从而达到抑菌效果.目前,通过对许多三元复合体的晶体结构解析,以及非催化镁离子模型的建立,进一步合理地解释了喹诺酮类药物活性受到影响的现象.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现象的机理研究较多,主要是基因突变、膜对药物的通透性改变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性(PMQR)3个方面.文章主要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细菌耐药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后期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优化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Quinolones (QLs) are synthetic antimicrobials and widely used to treat clinical bacterial disease in the world.Quinolones trap DNA gyrase or topoisomerase ⅣV to form reversible drugenzyme-DNA complexes and prevent protein synthesis,resulting in bacteriostasis.Recently,the analysis of crystal structures of cleaved complexes and building of the model of noncatalytic magnesium ion present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phenomenon of the effect of quinolon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for the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of quinolones,gene mutation,altered drug permeation and 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are three main aspects.Here,the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antibacterial action and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of quinolones were fully discussed and updated,so as to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information for optimization of quinolone antimicrobials based on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
-
余超亚
-
-
摘要:
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其分布广,危害大.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也随之出现,耐药的水平越来越高,耐药种类越来越多.本文则针对猪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及危害,病原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理、耐药性的基因检测方法、防范对策进行综述.
-
-
付婉瑞1;
李凌志1;
钟鑫1;
胡莺菡1;
朱晓凤1;
宋章永1
-
-
摘要:
近年来,临床上以念珠菌为代表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急剧上升趋势,且临床菌株的耐药性也随之发生且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念珠菌的临床症状、检验技术的发展、耐药菌株的发生和耐药机理研究现状和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和开发,为诊断和治疗临床上日益严重的念珠菌病提供依据。
-
-
次珍
-
-
摘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之一,随着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畜产品中检出,并通过食物链导致食物中毒.本文综述了M RSA的耐药机理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后来的研究与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
-
-
-
杨冠洲;
尚若锋
-
-
摘要:
截短侧耳素是20世纪50年代从高等真菌中分离获得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双萜类化合物,其抗菌活性较弱、水溶性较差,但通过分子结构改造可获得具有良好抗阳性耐药菌活性的截短侧耳素类及其衍生类药物.文章就截短侧耳素类药物、抗菌机理、耐药机理及近5年合成的截短侧耳素类衍生物进行全面综述,发现当前通过化学修饰截短侧耳素类化合物侧链而筛选获得有效的截短侧耳素类候选药物或兽用药物仍较少.因此,今后应根据截短侧耳素类化合物侧链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子结构设计,通过化学合成手段及生物活性、稳定性与毒理学等研究,筛选出更多的截短侧耳素类候选药物,从而创制出更多高效、安全的新型截短侧耳素类兽用药物.
-
-
杨冠洲1;
尚若锋2
-
-
摘要:
截短侧耳素是20世纪50年代从高等真菌中分离获得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双萜类化合物,其抗菌活性较弱、水溶性较差,但通过分子结构改造可获得具有良好抗阳性耐药菌活性的截短侧耳素类及其衍生类药物。文章就截短侧耳素类药物、抗菌机理、耐药机理及近5年合成的截短侧耳素类衍生物进行全面综述,发现当前通过化学修饰截短侧耳素类化合物侧链而筛选获得有效的截短侧耳素类候选药物或兽用药物仍较少。因此,今后应根据截短侧耳素类化合物侧链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子结构设计,通过化学合成手段及生物活性、稳定性与毒理学等研究,筛选出更多的截短侧耳素类候选药物,从而创制出更多高效、安全的新型截短侧耳素类兽用药物。
-
-
-
-
张勇昌;
陈月新;
赖伟忠;
周淑珍
- 《中华医学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目的:将皮氏罗尔斯顿菌的鉴定及药敏结果做一报告。rn 方法:对来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的痰、血液、输液反应后的余液;细菌分离和鉴定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及SS平板,35°C培养18~24h。鉴定仪器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菌株鉴定用法国生物一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的GIG 32E做鉴定。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药敏试验抗生素 呱拉西林、头抱他 咙、头抱曲松、头抱毗肪、氨曲南、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药敏试验为ATB Expression的ATB G-试条。rn 结果:皮氏罗尔斯顿菌医院感染情况:从住院患者分离出31株皮氏罗尔斯顿菌,有22株是从医院感染病例分离出来,医院感染率为70. 97%(22/31)。皮氏罗尔斯顿菌的耐药性:31株皮氏罗尔斯顿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抗生素敏感性均为100% (31/31)。皮氏罗尔斯顿菌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吡肟12. 90% (4/31) ,亚胺培南35. 48%(11/31)、头孢他啶22. 58% (7/31)、头孢曲松35. 48% (11/31) ,氨曲南38.71%(12/31)、阿米卡星48. 39% (15/31)、妥布霉素51. 61% (16/31)、庆大霉素58. 06% (18/31)、哌拉西林100% (31/3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 (31/31)。皮氏罗尔斯顿菌的生化结果:31株皮氏罗尔斯顿菌氧化酶、OF (0)、动力、D-葡萄糖、D-甘露糖、D-木糖、L-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酸盐、柠檬酸盐、丙酸盐、乙酸盐、辛二酸盐、DL-乳酸盐、L-丙氨酸、组氨酸、L-脯氨酸、3-羟基-丁酸盐、4-羟基-苯甲酸盐、尿素酶、硝酸盐、硝酸盐还原产气均为阳性,甘露醇、鼠李糖、核糖、N-乙酰葡萄糖胺、蔗糖、D-阿拉伯糖、衣康酸、丙二酸盐、水杨素、密二糖、岩藻糖、山梨醇、H2S、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5-酮基-葡萄糖酸盐、3-羟基-苯甲酸盐、L-丝氨睃均为阴性。生化反应不定的试验:麦芽糖、癸酸盐、戊酸盐、2-酮葡萄糖酸盐。rn 结论:关于皮氏罗尔斯顿菌的耐药性,文献报道较少。国外报道皮氏罗尔斯顿菌对多粘菌素耐药,对氨基糖甙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一定耐药性,而对氯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敏感。罗强等报道皮氏罗尔斯顿菌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唑啉、头孢替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呋喃妥因耐药;头孢他啶中介: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科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本资料皮氏罗尔斯顿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见上述结果,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率在50%左右,亚胺培南耐药率也达35. 48%,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暂无耐药性,与国外报道相似,与罗强等报道有差别;皮氏罗尔斯顿菌的耐药机理有待研究。
-
-
王宝成
- 《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CSCO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恶性肿瘤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理论体系是20世纪70年代由folkman等提出来的.随着"没有新生血管,就没有肿瘤生长及转移"的概念的确立,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方法.随后,Jaint提出了使肿瘤血管"正常化"的理论,通过修复异常的肿瘤血管网使之趋于正常,增加肿瘤细胞氧供,进一步提高了放化疗的疗效.目前研究显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确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况,使常见肿瘤的治愈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临床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医师与研究人员产生困惑.
-
-
王宝成
- 《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CSCO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恶性肿瘤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理论体系是20世纪70年代由folkman等提出来的.随着"没有新生血管,就没有肿瘤生长及转移"的概念的确立,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方法.随后,Jaint提出了使肿瘤血管"正常化"的理论,通过修复异常的肿瘤血管网使之趋于正常,增加肿瘤细胞氧供,进一步提高了放化疗的疗效.目前研究显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确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况,使常见肿瘤的治愈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临床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医师与研究人员产生困惑.
-
-
王宝成
- 《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CSCO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恶性肿瘤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理论体系是20世纪70年代由folkman等提出来的.随着"没有新生血管,就没有肿瘤生长及转移"的概念的确立,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方法.随后,Jaint提出了使肿瘤血管"正常化"的理论,通过修复异常的肿瘤血管网使之趋于正常,增加肿瘤细胞氧供,进一步提高了放化疗的疗效.目前研究显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确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况,使常见肿瘤的治愈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临床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医师与研究人员产生困惑.
-
-
王宝成
- 《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CSCO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恶性肿瘤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理论体系是20世纪70年代由folkman等提出来的.随着"没有新生血管,就没有肿瘤生长及转移"的概念的确立,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方法.随后,Jaint提出了使肿瘤血管"正常化"的理论,通过修复异常的肿瘤血管网使之趋于正常,增加肿瘤细胞氧供,进一步提高了放化疗的疗效.目前研究显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确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况,使常见肿瘤的治愈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临床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医师与研究人员产生困惑.
-
-
李亮亮;
刘晓晴
- 《第19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6年CSCO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2007年日本学者Soda等首次报道在NSCLC患者中发现ALK基因重排现象,并证明了ALK重排是NSCLC发生的驱动突变,短短4年时间的2011年,第一个ALK抑制剂Crizotinib就成为ALK阳性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其转化速度之快令人惊讶.而近5年新一代的ALK-TKIs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在如此让人目不暇接的TKIs中,如何合理、科学地选择适合的TKI、确定每个TKI的最佳给药时机以及根据TKI的特性处理耐药和脑转移等问题成为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三代TKIs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间的差异以及ALK-TKIs改善脑转移的疗效和长期生存。无论ALK-TKI前期的疗效如何优异,在持续的治疗过程中继发性耐药出现是必然现象。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科学指导后续耐药治疗,合理地选择TKIs,将大大提高PFS及OS,达到“精准治疗”的效果。在ALK阳性NSCLC的治疗过程中,ALK-TKI不需孤军作战,应该协作接力。科学合理安排几代TKI出场顺序,全程管理是关键。在全程管理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药效经济学、患者个人意愿以及药物的可及性等。
-
-
李亮亮;
刘晓晴
- 《第19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6年CSCO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2007年日本学者Soda等首次报道在NSCLC患者中发现ALK基因重排现象,并证明了ALK重排是NSCLC发生的驱动突变,短短4年时间的2011年,第一个ALK抑制剂Crizotinib就成为ALK阳性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其转化速度之快令人惊讶.而近5年新一代的ALK-TKIs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在如此让人目不暇接的TKIs中,如何合理、科学地选择适合的TKI、确定每个TKI的最佳给药时机以及根据TKI的特性处理耐药和脑转移等问题成为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三代TKIs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间的差异以及ALK-TKIs改善脑转移的疗效和长期生存。无论ALK-TKI前期的疗效如何优异,在持续的治疗过程中继发性耐药出现是必然现象。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科学指导后续耐药治疗,合理地选择TKIs,将大大提高PFS及OS,达到“精准治疗”的效果。在ALK阳性NSCLC的治疗过程中,ALK-TKI不需孤军作战,应该协作接力。科学合理安排几代TKI出场顺序,全程管理是关键。在全程管理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药效经济学、患者个人意愿以及药物的可及性等。
-
-
李亮亮;
刘晓晴
- 《第19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6年CSCO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2007年日本学者Soda等首次报道在NSCLC患者中发现ALK基因重排现象,并证明了ALK重排是NSCLC发生的驱动突变,短短4年时间的2011年,第一个ALK抑制剂Crizotinib就成为ALK阳性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其转化速度之快令人惊讶.而近5年新一代的ALK-TKIs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在如此让人目不暇接的TKIs中,如何合理、科学地选择适合的TKI、确定每个TKI的最佳给药时机以及根据TKI的特性处理耐药和脑转移等问题成为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三代TKIs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间的差异以及ALK-TKIs改善脑转移的疗效和长期生存。无论ALK-TKI前期的疗效如何优异,在持续的治疗过程中继发性耐药出现是必然现象。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科学指导后续耐药治疗,合理地选择TKIs,将大大提高PFS及OS,达到“精准治疗”的效果。在ALK阳性NSCLC的治疗过程中,ALK-TKI不需孤军作战,应该协作接力。科学合理安排几代TKI出场顺序,全程管理是关键。在全程管理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药效经济学、患者个人意愿以及药物的可及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