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美国诗歌

美国诗歌

美国诗歌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73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文学教育、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诗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美国诗歌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尚婷、马永波、彭予等。

美国诗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23.9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79%

专利文献>

论文:573 占比:75.30%

总计:761篇

美国诗歌—发文趋势图

美国诗歌

-研究学者

  • 尚婷
  • 马永波
  • 彭予
  • 张子清
  • 洪振国
  • 脱剑鸣
  • 阿蒙
  • Dickinson
  • Emily
  • 刘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小航
    • 摘要: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擅长以朴实简单的意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弗罗斯特诗歌主题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等的矛盾复杂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特色,其《修墙》中的反讽手法和《摘罢苹果》中的隐喻手法的运用,成为其文学写作的典型手法。
    • 熊辉
    • 摘要: 以译代作是闻一多早期诗歌创作的特殊方式,但很少有人论及。从新文学运动早期以译代作的时代风尚为切入点,论述闻一多以译代作的诗歌创作方式成就了他的多首作品,使他的部分诗作不可避免地沾上了模仿、改写甚至抄袭外国诗歌的印迹,这也可能构成了他很少提及美国诗歌影响的原因。但实际上,不仅闻一多的多首诗歌与美国诗歌关系密切,就是闻一多偏爱色彩的风格也来自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
    • 赵小琪; 周秀勤
    • 摘要: 20世纪美国诗歌的中国形象之所以呈现一种异于19世纪西方文学中国形象的风貌,与诗人们想象中国的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大致而言,20世纪美国诗歌建构中国形象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再造性想象、互文性想象、相反性想象.运用再造性想象,20世纪美国诗人再造中国器物表征与再造中国化视觉空间,旨在通过"发现"中国来言说自我.运用互文性想象,20世纪美国诗人对中国诗歌文体、句法结构、立意进行仿拟,对中国字和句进行直接粘贴,意在通过"师法"中国文学和文化来丰富自我.运用相反性想象,20世纪美国诗人将混乱、称霸的美国与和谐、友善的中国进行对比,意在通过"正视"中国来反思自我.可以说,这三种想象中国的方式,在20世纪美国的不同历史情势下,都成为这一时期美国诗人具有积极意义的批判性武器,它们以中国文化为参照系,对美国现实进行了社会和审美等方面的批判.
    • 王金娥
    • 摘要: 狄金森诗歌中的社会历史性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而狄金森的隐逸生平更使美国内战对她的影响变得错综复杂。实际上,在表面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下,狄金森对社会、政治、历史事件的密切关注,与美国内战对其心理及创作产生的影响直接相关。狄金森的"内战诗歌"书写呈现为三重维度,第三维度是其"内战诗歌"的主体。狄金森"内战诗歌"的主要特色和贡献则是对作为创伤后遗症的"痛苦"这一情感体验的深入剖析和极致书写。
    • 漆婉榕
    • 摘要: 艾略特作为现代美国诗歌的先锋者之一,融合了法国象征主义与玄学派诗歌的技巧,将讽刺、用典、象征以及独白等现代主义写作手法融入到《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通过对这些技巧的使用,艾略特辛辣地批判了现代社会的堕落混乱,生动地揭示了现代人内心犹豫不决、怀疑与疏远的特点.
    • 谭琼琳
    • 摘要: 中国禅画是一种融绘画、哲理和宗教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古代禅僧画家表达禅理的方便法门之一,具有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美,给观者留下超凡脱俗、清丽俊逸、寓意深刻之印象。禅画秉承物我合一的创作理念,以静止的形态表现自然变化的动势,同时还遵循佛法上所讲的"空而不空"的教义,故画家常运用留白、简洁等技巧表现画作留给禅修者"修心观境"的精神空间。中国禅画自从被意象派诗歌领导者庞德引介英语世界后,受到一些现当代美国诗人的追捧,并在诗歌实验时被改写入诗。本文以一幅宋朝匿名山水画、廓庵师远禅师的《十牛图颂》和牧溪的《六柿图》为绘画蓝本,选取简·赫斯菲尔德、约翰·凯奇和加里·斯奈德依据这些禅画所创作的诗歌作品,探讨美国现当代诗人是如何吸纳中国禅画时空一体、物我不二和虚实相生等特性,解构西方哲学所蕴含的二元对立思想,从而达到有效调适的审美愉悦目的。
    • 蒋岩
    • 摘要: 现代科技为诗歌重新回到声音与表演形态提供了诸多可能.20世纪中期以来的美国诗歌史,是诗歌从书面文本走向朗读、实验、表演、展览、合作等多种非书面文本表现形式的历史,这与录音、录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不无关系.诗歌的传播载体不再仅限于印刷出版后的纸质品,影音档案也成为重要的一环.而这些档案在诗歌研究中长期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创立于2003年的“宾大之声(PennSound)”,是美国众多诗歌录制档案中心之一,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诗歌音频与视频收容.本文以之为例,从诗歌录制档案这一隐藏在当代美国诗歌史中的力量为线索,回溯美国诗歌录制史、存档史,探索诗歌在书面文本之外的表现形态与美学特征,分析战后美国诗歌与技术的双向互动.本文认为,诗歌录制档案除了具有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功能,也为新的诗歌形态和诗歌体制确立了合法性,是诗歌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路径与资源.
    • 冯溢1
    • 摘要: 查尔斯·伯恩斯坦在他的《诗歌的暗音》一书中写道,他的座右铭一直是艾米莉·狄金森的一句话:“难道你不知道‘不’是我们赋予语言的最炽烈的词?”,这表明他的诗歌与狄金森赋予“不”的矛盾悖论意义具有共鸣。伯恩斯坦的诗歌具有否定经济,这一点往往被简单地解读为纯粹的否定,因此常常被一些批评家误解。禅宗和道教在20世纪50年代传播到美国。D.T.铃木大拙博士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使禅宗在西方广为人知。他表明,禅宗哲学的虚无,不仅表示消极性,还表示多种可能性。同样地,在道教中,虚空/虚无被称为道,虚无可以在宇宙中引发多种转化,变为充盈。伯恩斯坦声称,虚无是他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主题。要理解伯恩斯坦的诗学和美学,道禅的虚无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分析伯恩斯坦的一些代表性的诗歌,在伯恩斯坦的诗学中,虚无是一种挽歌力量,也是引发“荒诞玄学探究”发生的空白,旨在扩容诗学和美学至无限。伯恩斯坦的虚无是继承了艾伦·坡和迪金森所代表的美国文学传统,同时与美国后概念诗学思想以及禅宗道教的虚无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伯恩斯坦诗歌对道禅哲学的虚无丰富了“为艺术而艺术”,体现了诗人伯恩斯坦对“为诗歌而诗歌”中诗歌悖论的超越。
    • 冯溢
    • 摘要: In his book Pitch of Poetry,Charles Bernstein writes that his motto has long been Emily Dickinson's "Don't you know that'No'is the wildest word we consign to Language?",indicating that his poetry resonates with the paradoxical meanings of "No" endowed by Dickinson.Bernstein's poetry has a negative economy which is often simply interpreted as purely negative and misinterpreted.Zen and Taoism spread to America in the 1950s.Dr.D.T.Suzuki states that nothingness in Zen denotes not only negativity but also multiple possibilities.Similarly,in Taoism,nothingness is called the Tao,which can engender multiple particular entities and fullness in the universe.Bernstein claims that nothingness serves as a major and pivotal theme in his poetics.Nothingness in Zen-Taoism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understanding fully Bernstein's poetics and aesthetics.By interpreting some of Bernstein's representative poems,I argue that the poetic nothingness in Bernstein's poetry serves as not only an elegiac and negative force but also a positive force and a void for "pataquerical struggles" to be engendered in order to make poetics and aesthetics expand to the infinity.Moreover,Bernstein's poetic nothingness is the amalgamation of American literary tradition,American post-conceptual ideas,as well as the nothingness in Zen-Taoism.What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is that the poetic nothingness in Bernstein's poetry expands the notion of "art for art's sake" and showcases Bernstein's transcendence of the paradox of art.%查尔斯·伯恩斯坦在他的《诗歌的暗音》一书中写道,他的座右铭一直是艾米莉·狄金森的一句话:“难道你不知道‘不’是我们赋予语言的最炽烈的词?”,这表明他的诗歌与狄金森赋予“不”的矛盾悖论意义具有共鸣.伯恩斯坦的诗歌具有否定经济,这一点往往被简单地解读为纯粹的否定,因此常常被一些批评家误解.禅宗和道教在20世纪50年代传播到美国.D.T.铃木大拙博士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使禅宗在西方广为人知.他表明,禅宗哲学的虚无,不仅表示消极性,还表示多种可能性.同样地,在道教中,虚空/虚无被称为道,虚无可以在宇宙中引发多种转化,变为充盈.伯恩斯坦声称,虚无是他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主题.要理解伯恩斯坦的诗学和美学,道禅的虚无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分析伯恩斯坦的一些代表性的诗歌,在伯恩斯坦的诗学中,虚无是一种挽歌力量,也是引发“荒诞玄学探究”发生的空白,旨在扩容诗学和美学至无限.伯恩斯坦的虚无是继承了艾伦·坡和迪金森所代表的美国文学传统,同时与美国后概念诗学思想以及禅宗道教的虚无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伯恩斯坦诗歌对道禅哲学的虚无丰富了“为艺术而艺术”,体现了诗人伯恩斯坦对“为诗歌而诗歌”中诗歌悖论的超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