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皮肺穿刺活检

经皮肺穿刺活检

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3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8933篇;相关期刊185种,包括现代医用影像学、浙江临床医学、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放射学实践》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暨东莞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七届年会、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等;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相关文献由863位作者贡献,包括邱懿德、黄伟俊、彭巍炜等。

经皮肺穿刺活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3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8933 占比:99.47%

总计:59248篇

经皮肺穿刺活检—发文趋势图

经皮肺穿刺活检

-研究学者

  • 邱懿德
  • 黄伟俊
  • 彭巍炜
  • 傅爱燕
  • 冯峰
  • 司海峰
  • 张燕
  • 李凤
  • 王伟
  • 赵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倪英
    • 摘要: 目的探究经皮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皮肺穿刺活检,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EA、NSE、CA125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者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分型腺癌、鳞癌中的诊断临界值;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四者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及不同肿瘤类型中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肺部良性病变21例,NSCLC 71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检测结果符合NSCLC 66例(90.14%),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检测结果符合腺癌38例(90.24%),鳞癌28例(90.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CEA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分型腺癌、鳞癌中的临界值分别为7.56、11.07、5.86 ng/ml;CA125临界值分别为26.52、24.12、25.65 U/ml;NSE临界值分别为16.49、18.32、20.16 ng/ml。腺癌、鳞癌血清CEA、NSE及腺癌CA125水平均高于良性组,鳞癌CA125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CEA、CA125水平均高于鳞癌组,NSE水平低于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在腺癌中的灵敏性、特异性高于鳞癌,CA125在鳞癌中的灵敏性高于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腺癌、鳞癌中,联合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血清CEA、CA125、NSE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CA125、NSE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具有一定诊断效能,而联合经皮肺穿刺活检后能显著提高在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中的诊断效能,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 邓燕云; 覃丽兰; 黄晓琪
    • 摘要: 肺结节(PN)是肺部常见病变,其定性诊断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点。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广泛应用,其在肺结节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但仍有少部分病变诊断困难,尤其是肺结节的良恶性的鉴别。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临床获得病理的常用方法,其成功的关键是导航技术的选择,国内外PET/CT应用于肺结节穿刺活检的研究及临床经验不断更新。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就PET/CT功能影像引导肺结节精准穿刺的若干问题进行综述。
    • 石静; 谢军; 袁玉山; 王洪剑; 王影; 陈颍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女,75岁。因体检发现“左下肺占位3 d”于2021年3月21日收入阜阳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患者3 d前门诊体检行胸部CT平扫:左肺下叶高密度,占位不除外;心包积液。患者无咳嗽、咯痰、咯血、胸痛等症状。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余,自服缬沙坦及卡托普利降压,效果尚可;慢性胃炎3年余,长期口服奥美拉唑抑酸治疗,效果尚可。
    • 赵正兴; 袁威威; 卞虎; 戴建虎; 姚娟; 赵红梅
    •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对其生命体征的影响,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手术病理检查诊断符合情况;比较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前后生命体征;分析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不同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41例,良性病变9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5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中,48例经穿刺活检诊断明确,诊断符合率为96.00%,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56%、88.89%;穿刺后5 min,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血氧饱和度(SaO_(2))显著低于穿刺前5 min;5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后痰中带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且于右中、纵膈部位穿刺活检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均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均较好,且患者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前后生命体征平稳。
    • 曾诗涵; 胡良安; 杨丽
    •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25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76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肺结节患者临床、病理、影像、穿刺过程、术后并发症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分为COPD组及非COPD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分析气胸的风险因素、耐受性及与COP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共收集患者176例,COPD组54例,非COPD组122例。手术操作成功率100%,确诊率85.9%。COPD组术后气胸16例(29.6%),显著高于非COPD组的19例(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2,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的患者,穿刺至出院时间及术后气胸的处理方式上(吸氧、抽气、闭式引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确诊率高、安全性好及微创的一种活检方法。COPD合并肺结节患者,特别是COPDⅠ-Ⅱ级患者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没有增加医疗负担。
    • 林荣梅; 柴燕玲
    • 摘要: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发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技术具备微创、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并发症少、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如今,该技术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肺肿瘤,因其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在间质性肺疾病和特殊类型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该技术正朝着减少辐射、精准定位及人工智能等方向发展,未来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 许飞龙; 邓西子; 陈谐捷; 李凌华; 兰芸; 李青青; 何凯茵
    • 摘要: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治的55例艾滋病合并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根据肺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分枝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和肿瘤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所占比例和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特征.3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检验水准,因为进行3次两两比较,所以检验水准取0.016 7.结果 55例艾滋病合并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肺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分枝杆菌感染14例,真菌感染12例,肿瘤病变15例;11例患者为混合病变,包括分枝杆菌合并真菌感染7例,肿瘤合并真菌和(或)分枝杆菌感染4例;慢性间质性炎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痰、乏力、体质量下降和浅表淋巴结肿大.分枝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和肿瘤组患者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5.165,P<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真菌感染组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514,P<0.016 7);分枝杆菌感染组分别与肿瘤组、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255、5.306,均P>0.016 7).3组患者临床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15.119,P<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肿瘤组分别与分枝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10.311、9.095,均P<0.016 7).分枝杆菌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51~<200/μL、≥200/μL 的患者分别为3、1、10例,真菌感染组分别为10、2、0例,肿瘤组分别为1、2、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284,P<0.01).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显示,3组患者占位性病变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13.308,P =0.003);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分枝杆菌感染组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312,P<0.016 7),分枝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 0.931,P>0.016 7),真菌感染组与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 7.053,P>0.0167).3组患者病灶内部钙化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524,P =0.004);分枝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0.982,P<0.0167).结论 艾滋病合并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以分枝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肿瘤为主,可结合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是否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以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鉴别诊断.
    • 奚剑敏; 陆伟倩; 黄劲
    • 摘要: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肿块的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肺部肿块患者77例,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病理诊断为小细胞癌18例,非小细胞癌28例,转移性癌11例,炎性假瘤11例,肉瘤3例,血管瘤4例;经活检诊断为小细胞癌17例,非小细胞肺癌30例,转移性癌10例,炎性假瘤13例,肉瘤2例,血管瘤5例.两组诊断准确率经检验提示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CT引导活检1次穿刺成功率为93.51%,定位成功率为97.4%.经CT引导穿刺活检,气胸发生率为5.19%,咳血发生率为5.19%,穿刺部位出血率为3.90%,总发生率为12.99%.结论:利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肿块,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王亚
    • 摘要: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定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140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加强组80例和常规组60例.加强组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进行加强护理,常规组患者在术中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后,加强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采用加强护理效果明显提高,能大大平复患者心情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邱旭龙; 李锐雄; 卢来顺; 陈恕; 蓝斌
    •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与CT引导经皮同轴肺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因周围型肺肿物在我院行经皮同轴穿刺活检术的215例患者,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分成超声组和CT组,评价两组在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于周围型肺肿物,超声组与CT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穿刺时间超声组(9.32±2.55)min明显少于CT组的(22.43±2.55)min(P0.05),特异性均为100%,准确率为96.85%vs 96.59%(P>0.05);并发症发生率超声组明显低于CT组(3.93%vs 27.27%,P<0.01).结论:超声和CT引导经皮同轴肺穿刺活检对于周围型肺肿物的诊断具有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高等优点,但超声引导更安全、快速、费用低、无辐射性,是临床优选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