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典测量理论

经典测量理论

经典测量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专利文献339576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社会心理科学、中国电子商务、中国电力教育等; 经典测量理论的相关文献由25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敏强、范晓玲、关丹丹等。

经典测量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39576 占比:99.96%

总计:339707篇

经典测量理论—发文趋势图

经典测量理论

-研究学者

  • 张敏强
  • 范晓玲
  • 关丹丹
  • 约瑟夫·M·瑞安
  • 万崇华
  • 伍慧
  • 何佳
  • 何惧
  • 余嘉元
  • 刘育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洁铭; 刘步平; 邝洁宜; 朱睿; 陈韵冰; 欧舒尹
    • 摘要: 目的探讨维克森林医生信任量表(CWFPTS)中文版的项目功能差异。方法调查广州某三甲医院门诊患者387人,通过主成分分析判断单维性,运用双参数Logistic等级回归进行CWFPTS条目性别、受教育程度的项目功能差异(DIF)分析。结果总方差解释率53.59%,Cronbach’sα为0.82~0.86,条目分离指数0.65~0.66;条目2、3、9在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均出现DIF,条目4在年龄出现DIF,条目5在受教育程度出现DIF。结论CWFPTS内部一致性较好,部分条目仍有修改空间。
    • 沈励; 万雅奇
    • 摘要: 为考试机构的考试数据分析工作提供实践新思路,以某学科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适应性测试数据为样本,采用CTT下的亚组分析及试题难度参数结构分析、多级计分IRT下的试题类别特征曲线和信息函数,分析试卷对不同能力考生的区分程度、试题难度结构配比、非选择题分值及采分点设置的适宜性。研究表明,上述结合CTT和IRT的考试数据分析方法拓展了传统的考试数据分析模型,研究展现的数据分析流程、结果样式及用途说明能为等级考命题提供数据支持。
    • 摘要: 按照R.J.Mislevy(1993)的观点,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标准测验理论阶段(standard test theory),包括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ing theory,CTT)、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和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GT);第二阶段是以认知诊断(cognitive diag‐nosis)为核心内容的新一代测验理论。
    • 李建生; 谢洋; 王佳佳; 冯贞贞
    • 摘要: 背景基于经典测量理论研制的病证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满意度问卷(ESQ-COPD)尚存在局限性,而联合应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可实现优势互补,为研制/修订测评工具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学支撑。目的研制病证结合ESQ-COPD修订版(mESQ-COPD),并进行测量学特性评价。方法通过成立ESQ-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修订小组、预设问卷基本特征、规范基本概念和术语、修订概念框架、建立条目池和评阅条目等环节,形成mESQ-COPD草表;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全国10家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门诊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265例进行预调查,联合应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分析与筛选条目,形成mESQ-COPD;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全国6家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门诊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365例进行现场调查,评价mESQ-COPD测量学特性。结果最终形成的mESQ-COPD包括4个领域(临床症状、工作生活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治疗效果)、19个条目。mESQ-COPD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9,临床症状、工作生活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治疗效果4个领域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43、0.869、0.829、0.767;条目与所在领域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0.798、0.855~0.882、0.795~0.907、0.857~0.934;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比较拟合指数、增量拟合指数均为0.94、非规范拟合指数为0.93,标准化残差均方根为0.07,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16;mESQ-COPD及各领域与COPD评估测试的相关系数为0.371~0.538,与改良版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的相关系数为0.329~0.564;肺功能1、2级与肺功能3、4级患者mESQ-COPD及各领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接受率为99.5%,完成率为99.2%,平均完成时间为(6.13±4.59)min。结论mESQ-COPD由19个条目组成,包括临床症状、工作生活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治疗效果4个领域,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临床可行性,为COPD疗效评价提供了有效工具。
    • 刘叶; 鲁杰; 李顶春; 李武; 陈一晖
    • 摘要: 目的基于经典测量理论(CTT)与项目反应理论(IRT)对慢性肝炎生命质量量表QLICD-CH(V2.0)的各个条目进行深入分析并评价。方法以2019年3月—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226例慢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QLICD-CH(V2.0)量表对其进行生命质量测量,采用CTT的变异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α系数法以及相关系数法,对量表结果进行宏观的统计学分析,并用IRT微观分析各个条目的信息量、区分度系数和难度参数,评价其质量的优劣。结果CTT分析结果提示:46个条目的QLICD-CH(V2.0)量表中有36个条目满足4种统计学方法里的3种;IRT分析结果显示:有36个条目的平均信息量>0.108;区分度在-0.387~3.574之间,有40个条目的区分度>0.30;各条目的难度系数在-14.805~9.057之间,符合范围在-4~4且从b1到b4呈单调递增趋势的有31个条目。结论QLICD-CH(V2.0)量表大部分条目性能较好,但仍有部分条目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或删除。
    • 刘育明
    • 摘要: 在一些教育和心理测量中,除了报告给考生一个总分,教育考试机构通常还向考生报告两个或多个子分数,为考生提供掌握不同内容的能力强弱的诊断性信息,便于考生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教学。但是在教育和心理测验中,子测验的项目一般较少,同时各个子测验分数之间、子测验分数与测验总分之间的相关又比较高,因而子测验的信度一般比较低。由此,教育测量学家们提出用同一个测验里的其他子测验的分数或者总分的信息来提高子分数信度的方法,这就是强化子分数。本文介绍Haberman以经典测量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强化子分数的基本概念,运用模拟数据和R函数介绍强化子分数的方法,包括根据子测验观察分、总分和强化子分数估计子分数的平均误方差减少比、子分数增值,以及强化子分数测量标准误。
    • 李博; 刁玉翠; 李静; 洪金涛; 孙建刚; 刘阳
    • 摘要: 基于测评体系应用的视角对美国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GMD)的产生发展背景、测量和评价系统、信效度、优缺点以及应用情况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促进我国儿童动作发展研究的开展.结果显示:TGMD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特定的社会和学术背景;经过30年的发展,TGMD系列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儿童粗大动作技能测评工具,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在于该测评体系的高度标准化.但TGMD存在着诸如指标适用性、过程性评价弊端等缺点,这需要引起使用者们的注意.文章通过对TGMD系列的解读分析,结合该测试目前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从思路和方法上提出对我国儿童动作发展研究的启示.
    • 刘育明
    • 摘要: 在一些教育和心理测量中,除了报告给考生一个总分,教育考试机构通常还向考生报告两个或多个子分数,为考生提供掌握不同内容的能力强弱的诊断性信息,便于考生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教学.但是在教育和心理测验中,子测验的项目一般较少,同时各个子测验分数之间、子测验分数与测验总分之间的相关又比较高,因而子测验的信度一般比较低.由此,教育测量学家们提出用同一个测验里的其他子测验的分数或者总分的信息来提高子分数信度的方法,这就是强化子分数.本文介绍Haberman以经典测量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强化子分数的基本概念,运用模拟数据和R函数介绍强化子分数的方法,包括根据子测验观察分、总分和强化子分数估计子分数的平均误方差减少比、子分数增值,以及强化子分数测量标准误.
    • 王新斌; 马睿玲; 赵粉琴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某高校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中西医妇产科学》试卷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情况,以期改善试题不足,为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2017级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全科班中西医妇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教育测量学原理和方法,以试卷信度、难度、区分度和效度为指标对试卷进行分析.结果 应试学生58名,平均成绩(74.40±8.10)分,;试卷cronbachα系数0.76;难度系数0.74;区分度0.21;效度0.56.结论 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信度良好,效度达到基本要求.但试卷基本知识点占分比率过高,综合应用类试题比例较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分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陈姝; 万崇华; 杨铮; 周佳丽; 梁启廉; 陈焕伟
    • 摘要: 目的 应用经典测量理论(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RT)分析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中乳腺癌量表QLICP-BR(V2.0)的条目特性.方法 采用量表QLICP-BR(V2.0)对24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自评式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变异度法、相关系数法、Cronbach'sα系数法及IRT中的Samejima等级反应模型对量表条目进行分析.结果 条目GSS1和GSS3在选项5的频率较高,分别为80.49%、90.24%;各条目的标准差为0.517~1.397;各条目与其所在领域的相关系数普遍大于与其他领域的相关系数,且普遍大于0.4(均为P<0.05);各条目与总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09~0.647(P<0.05);各领域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26~0.768.项目反应理论分析表明各条目的区分度为1.13~1.47;除条目GSO7出现逆反阈值,其他各条目难度系数随难度等级增加而递增,存在部分条目的难度系数b1、b2小于-3;各条目的平均信息量为0.194~0.604.结论 QLICP-BR(V2.0)的条目经CTT和IRT检验具有较好的特性,可作为评价中国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工具,但个别条目有待进一步改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