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功效
中药功效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92043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广东微量元素科学、光明中医、江苏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等;中药功效的相关文献由25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世忠、郭教礼、姜建都等。
中药功效—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2043篇
占比:99.94%
总计:192157篇
中药功效
-研究学者
- 杨世忠
- 郭教礼
- 姜建都
- 张廷模
- 陈和利
- 乔延江
- 周利兵
- 周福生
- 姜紫勤
- 常惟智
- 徐静
- 李祖伦
- 游章才
- 牛家瑜
- 王耘
- 肖相如
- 蒋永光
- 许仕杰
- 赵明敬
- 赵肖帆
- 陈冠林
- 陈勇
- 陈君千
- 高黎
- CUI Meng
- GAO Bo
- ZHU Ling
- ZHU Yan
- 丁蓉珍
- 云雪林
- 仝用
- 仵倚
- 任广来
- 任德权
- 任远
- 任钧国
- 余飞
- 余飞12
- 候晓宇
- 冯帆生
- 冯明
- 冯泳
- 刘宝宝
- 刘建勋
- 刘志刚
- 刘旭海
- 刘明平
- 刘晓瑜
- 刘晓芳
- 刘树民
-
-
欣欣
-
-
摘要:
在浩瀚的中药品种中,有很多同名(或别名同正名)现象,这些同名品种,实际上大多不属同科植物,其功效也大相径庭。一、同称金不换功效各不同金不换为防已科植物华千金藤的块根,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止痛、散瘀消肿之功.
-
-
-
-
摘要:
黄山学院中药功效成分与健康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为契机,以疾病诊断、治疗为研究目标,聚焦中药功效及健康技术研究,通过药学、化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凝练,长期致力于两个具有地方特色和科研前沿的研究方向:一是中药成分方面,着重研究药效物质基础、药物作用机制.
-
-
吴应清
-
-
摘要:
"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几千年来,中药一直守护着中国人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中医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证明中药的有效性?如何让中药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一批批专家学者正在为此不懈努力。西北大学教授赵新锋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员。赵新锋主要致力于分析新方法的创建及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研究,意在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明确中药功效物质,揭示其作用机制,从而证明中药理论的科学性。
-
-
张小琼;
陈明;
廖江铨;
杜金行
-
-
摘要:
考证古代文献中山茱萸补气固脱功效的理论阐述与应用,山茱萸不仅可以直接补益元气治疗脱证,也通过补益脾胃充养元气,还可补肾气、肝气、心气助固脱.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低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多汗症等疾病;药理研究也佐证其补气固脱功效.应用山茱萸以补气固脱的代表方剂主要有还少丸、大补黄芪汤、既济汤等.
-
-
张文杰;
查玉玲;
李军
-
-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题词检索方法检索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4个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结合IBM SPSS Statistics 20.0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涉及中药112味;方剂应用率>50%的药物有麦冬、炙甘草、五味子;药物功效分类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补虚药,其次为安神药和活血化瘀药.聚类分析中,提取5对药对及3组药物组合.结论: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以益气养阴为治法,方药以补虚药为核心,辅以安神药,佐以活血化瘀药,治疗的核心药物为麦冬、炙甘草、酸枣仁、丹参,聚类分析结果对于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
-
魏纪中;
刘访;
马振武;
肖浩;
曹波
-
-
摘要:
目前,肛瘘的主要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保守治疗为辅,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肛瘘切除术、挂线疗法,往往因为肛瘘病情复杂,而术后病程较长且手术创面较大,且易感染,致肛瘘创面愈合缓慢,甚至长久不愈,所以如何促进术后创面的愈合一直是肛肠领域乃至外科领域的难点、热点之一.
-
-
朱云仙
-
-
摘要:
麻黄药性骁勇,被称为"虎狼之药",有辛温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临床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哮喘咳嗽及水肿.医圣张仲景临床使用麻黄精当准确,配伍灵活严谨.通过剖析《伤寒论》中运用麻黄的方剂,发现麻黄还可疏通郁阳、疏达肺金、破癥坚积聚、祛伏邪旧寒,这些功效和作用机制还可做进一步研究,以使麻黄能在临床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
-
陶芬芬;
赵厚睿
-
-
摘要:
小金丹是清代王维德首创用于治疗阴疽的名方.通过梳理大量阴疽类文献结合近现代临床运用的报道,针对阴疽气血不足、寒痰瘀滞的病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认为小金丹治疗阴疽的机理主要体现在温散寒凝、化痰、散瘀、解毒四个方面,其中尤应重视疽毒的治疗机理,主要体现在祛毒依附、因势泄毒、以毒攻毒三个方面.
-
-
-
-
ZHU Yan;
朱彦;
ZHU Ling;
朱玲;
GAO Bo;
高博;
CUI Meng;
崔蒙
- 《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本研究首先整理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和《中药学》教材中记载的中药功效术语,对其进行拆分和标准化,完成了功效概念的识别,将其作为语义网络节点;并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出中药功效概念间的促进、抑制、上下位和相似等4种语义关系;然后,通过计算功效间语义距离结合专家审核的方法,完成了功效语义网络的构建;最后,以示例方式,展现了功效语义网络在方剂整体功效的计算和可视化表达方面的应用.本研究构建的功效语义网络,能为中医方剂尤其是古方、自拟方的知识抽取、功效识别提供支撑,为更好地学习、理解与应用中医方剂奠定基础.
-
-
常惟智;
柴剑波;
曲苗
- 《‘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法象药理是传统中药药性理论学说中,用来探究药物功用和奏效原理的一种理论模式.法象药理认为药物的功用是由其形、色、味、体、质、所生之地、所成之时等自然特征决定的.法象理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药药性学说的内容,使临证用药由单纯凭借经验用药向理论指导用药有所发展和进步.根据法象理论,物从其类,同气相求,采用取类比象思维方式进行逻辑分析,有助于从事物同一性的角度,宏观认识中药功效并阐释其奏效作用机理,对前人的用药方法和规律予以归纳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其简单、机械的推理方式,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对药物作用实质的探求亦产生了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对此问题有必要加以澄清.
-
-
-
-
高希言
- 《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风药之名首见于东垣著作,是中药中常见一类药物.应用象思维理论对风药进行探讨,总结风药功效及临床活用.从象的角度体悟风药之功效,既能疏达气机使人体一气周流运行,活血化瘀使人体气血周流不滞,又可温收涣散阳气使之顺达肝木之性,其运用着眼于宇宙大象和人体气机周流的层次,用之使顺达机体肝木之性,犹如使春气之温升也,临床运用广泛.典型的风药荆芥、蝉蜕、僵蚕、木蝴蝶、水蛭、黄芪等,临床也可灵活运用于各种病症,效果比较满意.
-
-
高希言
- 《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风药之名首见于东垣著作,是中药中常见一类药物.应用象思维理论对风药进行探讨,总结风药功效及临床活用.从象的角度体悟风药之功效,既能疏达气机使人体一气周流运行,活血化瘀使人体气血周流不滞,又可温收涣散阳气使之顺达肝木之性,其运用着眼于宇宙大象和人体气机周流的层次,用之使顺达机体肝木之性,犹如使春气之温升也,临床运用广泛.典型的风药荆芥、蝉蜕、僵蚕、木蝴蝶、水蛭、黄芪等,临床也可灵活运用于各种病症,效果比较满意.
-
-
高希言
- 《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风药之名首见于东垣著作,是中药中常见一类药物.应用象思维理论对风药进行探讨,总结风药功效及临床活用.从象的角度体悟风药之功效,既能疏达气机使人体一气周流运行,活血化瘀使人体气血周流不滞,又可温收涣散阳气使之顺达肝木之性,其运用着眼于宇宙大象和人体气机周流的层次,用之使顺达机体肝木之性,犹如使春气之温升也,临床运用广泛.典型的风药荆芥、蝉蜕、僵蚕、木蝴蝶、水蛭、黄芪等,临床也可灵活运用于各种病症,效果比较满意.
-
-
高希言
- 《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风药之名首见于东垣著作,是中药中常见一类药物.应用象思维理论对风药进行探讨,总结风药功效及临床活用.从象的角度体悟风药之功效,既能疏达气机使人体一气周流运行,活血化瘀使人体气血周流不滞,又可温收涣散阳气使之顺达肝木之性,其运用着眼于宇宙大象和人体气机周流的层次,用之使顺达机体肝木之性,犹如使春气之温升也,临床运用广泛.典型的风药荆芥、蝉蜕、僵蚕、木蝴蝶、水蛭、黄芪等,临床也可灵活运用于各种病症,效果比较满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