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米象

米象

米象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学(农艺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5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粮食储藏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第十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与产业化会议、中国粮油学会首届学术年会等;米象的相关文献由29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殿轩、唐培安、曹阳等。

米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76.4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3.25%

专利文献>

论文:25 占比:20.33%

总计:123篇

米象—发文趋势图

米象

-研究学者

  • 王殿轩
  • 唐培安
  • 曹阳
  • 吕建华
  • 赵英杰
  • 鲁玉杰
  • 严晓平
  • 李光涛
  • 许再福
  • 高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雪; 赵珍; 龚超; 张锡贤; 何丽莎; 王森山; 李燕羽
    • 摘要: 为明确S-烯虫酯在储粮实仓中对米象和玉米象成虫及子一代种群的持效性和敏感性差异,本实验分别扦取了经S-烯虫酯处理90 d和365 d后的小麦样品,在(27±1)°C,相对湿度(70±1)%的条件下对米象和玉米象2种常见储粮害虫进行持效性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施药时间为90 d时,S-烯虫酯处理下玉米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40.00±2.87)%,子一代数量仅为施药时间365 d的一半;通州、西藏、四川3个品系米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21±0.14)%、(88.13±0.15)%和(68.18±0.11)%,子一代种群数量分别是施药时间365 d的1/7、1/52和1/6。应用S-烯虫酯小麦90 d对于米象和玉米象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施药时间365 d,S-烯虫酯的药效随施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米象比玉米象对S-烯虫酯敏感,通州、西藏、四川3种品系的米象对S-烯虫酯的敏感性相同。
    • 摘要: 不久前,一则和我们米袋子息息相关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水稻专家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一起研制出了一种亩产能达到1500千克的水稻,这种水稻一年可种两季,单季亩产也能达到690多千克。看到这样的消息,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丰收时节,白花花的稻米香飘四溢,粒粒饱满圆润,可爱极了。可突然,画面里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小黑点”,只见它大摇大摆地在米粒中徜徉。这个“入侵者”究竟是谁?
    • 郭玥瑶; 李弘瑞; 蔡永胜; 王宇
    • 摘要: 研究并判别米象所处发育龄期,为粮食储藏及制定合理的粮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对粮食危害最为严重的米象为研究对象,提取基于二值图像的侵染粒中虫道的二维形态学特征,侵染粒三维图像灰度值的基本统计特征及基于特征变换的纹理特征,与二维特征相结合,构建原始特征空间,应用优化算法选取最优特征组合,并利用萤火虫算法-支持向量机方法(FA-SVM)判别米象所处发育龄期,识别率达到95%以上,有效识别出米象所处发育龄期.
    • 陈二虎; 侯秋莉
    • 摘要: 本研究基于米象(Sitophilus oryzae)基因组共鉴定到135个CPs,分别隶属于9个不同家族,其中85.93%(116个)的CPs包含信号肽.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部分CPs家族(如CPR)可聚集形成明显的物种特异性基因簇,暗示CPs基因复制事件在不同昆虫间独立进化发生;而CPAP1和CPAP3家族则主要依据某些特定保守结构域进化.此外,通过比较鞘翅目昆虫CPs家族成员和数量的变化,可推测昆虫CPs的进化与其环境适应密切相关.本研究不仅初步揭示了米象CPs序列结构特征的多样性、不同CPs家族的系统发育和进化特点,还可为后续深入开展CP基因的功能研究,进而评价其药靶潜力奠定重要的分子基础.
    • 杨悦玲; 余晚霞; 李敬丹; 李春燕; 王凯; 梁倩
    • 摘要: 研究土荆芥挥发油对谷蠹和米象的熏蒸、触杀与驱避活性.采用密闭熏蒸法、点滴法和滤纸扩散法对谷蠹和米象的熏蒸、触杀与驱避活性进行了测定.土荆芥挥发油对谷蠹和米象熏蒸活性的LC50值分别为1.07、0.56 mg/L;触杀活性LD50的值分别为16.09、9.62 μg/头.在最大质量浓度为58.975 μg/cm2时,处理2 h和4 h,土荆芥挥发油对谷蠹的驱避率分别为64%和82%,对米象的驱避率分别为33%和55%.土荆芥挥发油对谷蠹和米象两种仓储害虫具有良好的熏蒸、触杀与驱避活性.
    • 张蒙; 赵艳艳; 鲁玉杰; 高晴
    • 摘要: 为建立基于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的米象和玉米象的分子鉴定方法,对采自全国6个地理种群的米象和2个地理种群的玉米象,PCR扩增试虫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将获得的基因序列在Gen-Bank 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计算基于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米象COⅠ基因的种内相似度在98.17%以上,玉米象COⅠ基因的种内相似度100%,米象和玉米象COⅠ基因的种间相似度为85.84%~86.92%;米象COⅡ基因的种内相似度在98.37%以上,玉米象COⅡ基因的种内相似度在97.77%以上,2种象虫COⅡ基因的种间相似度为86.27%~88.31%.米象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2~0.020(COⅠ)和0.011~0.015(COⅡ),玉米象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0.023(COⅡ).两种象虫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145~0.185(COⅠ)和0.128~0.154(COⅡ),基于COⅠ和COⅡ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显著高于种内遗传距离.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在2个基因的系统发育树上,米象和玉米象的基因序列分别位于不同的进化支,同种象虫的基因序列位于相同的进化枝.根据本研究所用的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的差异性可以进行米象和玉米象的分子鉴定.
    • 荣晓东; 李文辉; 赵菊鹏; 魏成林; 郑妙; 卢木波; 张少波; 张小松
    • 摘要: 针对南方常见储粮害虫米象Sitophilus oryzae.L、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和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采用参考FAO抗性测定方法的磷化氢毒力测定方法,测定了磷化氢对米象、赤拟谷盗和谷蠹成虫的毒力曲线.选择磷化氢浓度0.025 mg/L ~0.4 mg/L剂量范围,能够测定磷化氢对米象、赤拟谷盗和米蠹成虫的浓度对数——死亡机率曲线;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害虫对磷化氢熏蒸的耐药性为:米象>谷蠹>赤拟谷盗,进行实际储粮害虫熏蒸处理时可以通过此方法测定实仓中害虫对应的剂量-反应,以确定准确的投药剂量.经过实仓常规熏蒸、缓释熏蒸及间隙熏蒸应用试验,在相同施药剂量下,有效浓度的保持时间与浓度峰值出现的时间点不同,常规熏蒸有效浓度保持时间最短,峰值出现的时间点最早;缓释熏蒸有效浓度保持时间最长,峰值出现的时间点相对延迟,如果仅从预防的角度考虑,磷化铝熏蒸尽量采用缓释熏蒸.
    • 黎天天; 周国磊; 周国鑫; 刘兴泉; 张涛
    • 摘要: 为探明温度对米象成虫的飞行行为的影响,应用起飞测定装置和昆虫飞行磨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米象成虫的飞行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23°C时,米象即可起飞;23~35°C内,60.0% ~73.3%的米象个体具备飞行能力;温度对米象雌成虫的24 h累计飞行距离、24 h累计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均有显著影响,随温度的升高其飞行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在32°C时上述3个飞行参数均有最大值.米象雄成虫的24 h累计飞行距离、24 h累计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受温度影响不显著,整体随测定温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9°C时有最大值.米象雌雄成虫的日常日行活动呈现一定的节律性,每日上午和傍晚以后有两个飞行活动高峰.研究结果明确了米象成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飞行行为特征,可为米象的扩散和害虫感染的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 黄依林; 王殿轩; 朱毓斌; 唐培安
    • 摘要: 明确氮气气调中温度对隐蔽性害虫各虫态致死时间的延迟程度及差异,可为气调杀虫时间的科学掌控提供参考.研究了在98%氮气浓度和(75±5)% RH下18、23和28°C时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成虫和隐蔽于粮粒内的卵、幼虫和蛹在不同时间的死亡率、致死时间以及羽化出成虫的时间.18°C温度下达到100%死亡率的时间为25 d,比23°C和28°C时相应延迟了6d和12 d.18°C下气调致死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的LTs0值(半数致死时间)分别为9、8、11和7d,LT99值(99%个体致死所需时间)分别为24、21、26和17 d;23°C时相应LT50值为6、5、7和5d,LT99值为19、16、21和11 d;28°C时LT50值为3、3、4和3d,LT99值为11、10、12和7d.98%氮气气调后残存米象隐蔽虫态均可发育,与正常气体环境相比18°C时从卵发育至成虫的历期最大可延迟27 d,温度降低可导致发育历期延长更为明显.米象不同虫态对氮气气调耐力由大到小为:蛹>卵>幼虫>成虫,氮气气调杀除米象时应以完全杀死隐蔽发生的蛹为目标.
    • 向征; 陈尚里; 张景
    • 摘要: 以重要储粮害虫米象为研究对象,起始虫口密度分别为0、3头/kg、5头/kg,详细研究了储粮环境中米象发生与CO2浓度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感染米象的、具有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储藏环境中,CO2浓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储粮中由于米象发生所引起的CO2浓度变化在虫口密度较小时并不显著,当虫害发生比较严重时粮堆的温度变化更为显著.通过测量密闭仓房内CO2含量的变化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虫害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