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节律
日节律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329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四川动物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次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等;日节律的相关文献由263位作者贡献,包括田秀华、何相宝、刘选珍等。
日节律
-研究学者
- 田秀华
- 何相宝
- 刘选珍
- 叶辉
- 吴振云
- 周国磊
- 孙晓玲
- 张涛
- 彭小忠
- 曹济民
- 李喜旺
- 李德明
- 李洪文
- 杨佳璐
- 杨茂发
- 武承旭
- 盛如
- 盛承发
- 赵匠
- 辛肇军
- 鄢平
- 陈灏
- Ohua T
- S.Anderson
- Stupfel M
- 万丽霞
- 万冬梅
- 万霞
- 严海丹2
- 乔媛媛
- 乔磊
- 于长江
- 付晓伟
- 付晔
- 任黎华
- 伊铭
- 何云云
- 何建新
- 何慧
- 佛斯特·克莱兹曼
- 刘丹
- 刘倩
- 刘健锋
- 刘兴泉
- 刘利
- 刘启泉
- 刘增才
- 刘宇
- 刘承国
- 刘昊
-
-
万丽霞;
贾阳阳;
杨巨才;
色拥军;
罗宏德
-
-
摘要:
2019年4—6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斑头雁的孵化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孵化期,雌性的主要行为是坐巢,在巢率为88.13±1.28%,每天离巢1.51±0.08次,每次离巢时长为55.82±4.00 min,每天翻卵4.73±0.43次;在孵化期的不同阶段,雌性的在巢率、离巢频率、离巢时长、翻卵频率存在显著差异.雄性的主要行为是静息(66.41%±1.03),其警戒、理羽、觅食、游走、驱逐行为显著多于雌性.斑头雁的坐巢、觅食、理羽、理巢、翻卵、静息、警戒行为表现出一定的日节律.此外,温度、天气变化会对斑头雁的行为活动产生影响,温度与离巢频率、离巢时长显著正相关.在相同天气条件下,不同性别的斑头雁行为时间分配也有差异,雌性在风雪天减少觅食,而雄性在风雪天增加觅食.
-
-
万霞;
邓建宇;
王义平
-
-
摘要:
为提高现有诱捕器及灯光诱捕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的诱捕效果,本研究对目前应用的6种美国白蛾诱捕器进行筛选,以明确对美国白蛾诱捕效果最佳的诱捕器及LED波段;同时对美国白蛾日节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桶形诱捕器对美国白蛾的诱捕效果最好,平均每个7.1头,显著高于其他诱捕器;灯光诱捕美国白蛾成虫效果最好的波段为360~365 nm;性信息素协同360~365 nm LED灯的诱捕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美国白蛾昼伏夜出的特性明显,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凌晨02:00-04:00和晚上18:00-20:00的活跃度最高.本研究为性信息素诱捕器及LED灯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美国白蛾监测与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
-
朱佶轩;
戴琴;
高威;
段健诚;
宋崇阳;
张攀;
阎斌伦;
高焕
-
-
摘要:
为探究隐花色素基因(cry1)在甲壳类中的节律调节功能,实验根据脊尾白虾转录组序列,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脊尾白虾cry1的cDNA序列全长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脊尾白虾cryl全长2 190 bp,开放阅读框1 845 bp,5'端非编码区为241 bp,3'端非编码区为104 bp,共翻译出61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70.5 ku,理论等电点为5.09.同源性分析显示,脊尾白虾cryl与凡纳滨对虾的同源性最高,为71.6%.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脊尾白虾cryl在眼柄、鳃、心脏、胃、肝胰腺、性腺、肌肉、肠道和腹索神经中均有表达,其中眼柄的表达量最高,性腺和心脏次之;不同时段的表达结果发现,其表达量在日节律(24 h)中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不同光色条件下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结果显示,注射小干扰RNA(siRNA)后3~6 h蓝光光照下脊尾白虾cryl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光光照,9~24 h蓝色和白色光照下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而RNA干扰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此结果表明cry1可能主要响应蓝光周期节律.目前对甲壳类生物钟的研究较少,该研究为深入探究甲壳类生物钟基因的调控机制提供帮助.
-
-
谢首冕;
李艺;
林少娜;
钟志强;
曾向武;
林宜舟
-
-
摘要:
环颈鸻(Charadriusalexandrinus)属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鸻科(Charadriidae)鸻属鸟类,中小型涉禽,常栖息于海边潮间带、河口、泥地等生境中.于2020年6~7月在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15个环颈鸻巢穴架设了红外相机,采用瞬时取样法每间隔5 min对孵化期内的环颈鸻的行为进行采样并记录.参考水鸟类行为分类,将环颈鸻孵化期的行为定义为6种:分别是调整行为、孵卵行为、回巢行为、离巢行为、晾卵行为、修巢行为,统计得出孵化期各行为出现的比例分别为:孵卵行为56%,离巢行为25%,调整行为9.6%,晾卵行为8%,回巢行为1%,修巢行为0.4%.对孵化期的三种主要行为日节律统计,结果表明:孵化行为在每天的0~7时和17~24时出现高峰,且明显高于离巢行为和调整行为,在11~14时处于低潮;离巢行为在0~4时出现低潮,7~9时出现高峰,10~14时再次出现低潮,15~17时达到峰值;晾卵行为在每天的10时~14时时出现频率最高,其他时间段出现频次极低.
-
-
牛媛媛;
刘磊
-
-
摘要:
中医时间医学是根据五运六气推断各个年份的气候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四季节律用来养生、调理阴阳,月节律月相的盈亏用来治疗妇科病,日节律昼夜节律性用来指导疾病的盛衰和阴阳的调理等。时间医学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可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疾病的诊治,对失眠、心悸、发热等疾病可进行有效的时间辨证,并进行择时治疗。
-
-
闫文静;
张玉栋;
吴娜;
王俊刚
-
-
摘要:
测定棉长管蚜和棉蚜分泌蜜露日节律及其对蚜虫蜜露的选择性,旨在阐述蜜露这一信息物质在种间竞争中发挥的作用.蜜露对棉长管蚜和棉蚜寄主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棉长管蚜和棉蚜的蜜露数量、蜜露量及蜜露斑直径均随着蚜虫龄期的增加而增加,且白天分泌的蜜露量大于夜间,说明蚜虫白天的代谢活动大于夜间.无翅棉长管蚜对棉长管蚜蜜露和棉蚜蜜露的选择具有趋避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翅棉长管蚜对棉蚜蜜露具有选择趋避性,选择率为31%;无翅棉蚜对棉蚜蜜露和棉长管蚜蜜露选择具有趋避性,选择率分别为27%、22%;有翅棉蚜对棉蚜蜜露选择具有趋避性,选择率为35%,但棉长管蚜蜜露对有翅棉蚜选择的影响不明显.棉长管蚜和棉蚜对蜜露选择的差异,说明棉蚜有更强的领域占领能力.
-
-
黎天天;
周国磊;
周国鑫;
刘兴泉;
张涛
-
-
摘要:
为探明温度对米象成虫的飞行行为的影响,应用起飞测定装置和昆虫飞行磨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米象成虫的飞行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23°C时,米象即可起飞;23~35°C内,60.0% ~73.3%的米象个体具备飞行能力;温度对米象雌成虫的24 h累计飞行距离、24 h累计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均有显著影响,随温度的升高其飞行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在32°C时上述3个飞行参数均有最大值.米象雄成虫的24 h累计飞行距离、24 h累计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受温度影响不显著,整体随测定温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9°C时有最大值.米象雌雄成虫的日常日行活动呈现一定的节律性,每日上午和傍晚以后有两个飞行活动高峰.研究结果明确了米象成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飞行行为特征,可为米象的扩散和害虫感染的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
-
沈正先;
吴春晓;
刘启泉
-
-
摘要:
“日节律”在现代医学中是人体体内激素水平在一天当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本文提及的“日节律”是人体的脏腑经络在其 配属十二时辰中有规律的重复循行。十二时辰是古代重要的计时方法,中医将“日节律”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结合,形成了中医“人 与自然相统一”的整体观念。刘启泉教授在临床当中,依据十二时辰与脏腑经络之间的规律治疗嗳气具有良好的效果。
-
-
潘迪;
李佶;
何云云
-
-
摘要:
基于"天人相应"理论的中医时间学包括日节律、月节律、四时节律、年节律、时辰节律。根据"天人相应"理论的中医时间学在现代临床的应用,发现按照时间节律养生和治疗疾病是中医研究新的突破口。但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现代医务工作者多集中于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论著的研究,而对其他的中医类古籍研究较少;较多观点还不能进行系统的原理阐释或者严格的临床试验和数据分析,在现代医学界还存在不少质疑;被验证的一些观点只是在某个临床学科中运用。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对中医时间医学理论的研究,深入探索人体生理病理与中医时间医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并进行系统的临床试验研究甚至是多中心、多学科之间的合作,探讨作用机制,更好地发挥中医学的特色,并且积极运用于临床工作。
-
-
-
赵海云;
颜培实
- 《第十次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二花脸、长白、约克夏公猪在高温季节体温调节行为的变化,以探求二花脸的耐热性和体温调节特性.在27~34 °C环境温度下,三个品种猪的直肠温度均维持在39°C以下的体热平衡状态,变幅为0.40、0.21、0.25 °C.横卧时间占的比例分别为67、63、62 %,长白和约克夏多为横卧与伏卧的辗转反侧,二花脸的静立以16%居多为特有的体温调节模式.
-
-
赵海云;
颜培实
- 《第十次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二花脸、长白、约克夏公猪在高温季节体温调节行为的变化,以探求二花脸的耐热性和体温调节特性.在27~34 °C环境温度下,三个品种猪的直肠温度均维持在39°C以下的体热平衡状态,变幅为0.40、0.21、0.25 °C.横卧时间占的比例分别为67、63、62 %,长白和约克夏多为横卧与伏卧的辗转反侧,二花脸的静立以16%居多为特有的体温调节模式.
-
-
赵海云;
颜培实
- 《第十次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二花脸、长白、约克夏公猪在高温季节体温调节行为的变化,以探求二花脸的耐热性和体温调节特性.在27~34 °C环境温度下,三个品种猪的直肠温度均维持在39°C以下的体热平衡状态,变幅为0.40、0.21、0.25 °C.横卧时间占的比例分别为67、63、62 %,长白和约克夏多为横卧与伏卧的辗转反侧,二花脸的静立以16%居多为特有的体温调节模式.
-
-
赵海云;
颜培实
- 《第十次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二花脸、长白、约克夏公猪在高温季节体温调节行为的变化,以探求二花脸的耐热性和体温调节特性.在27~34 °C环境温度下,三个品种猪的直肠温度均维持在39°C以下的体热平衡状态,变幅为0.40、0.21、0.25 °C.横卧时间占的比例分别为67、63、62 %,长白和约克夏多为横卧与伏卧的辗转反侧,二花脸的静立以16%居多为特有的体温调节模式.
-
-
赵海云;
颜培实
- 《第十次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二花脸、长白、约克夏公猪在高温季节体温调节行为的变化,以探求二花脸的耐热性和体温调节特性.在27~34 °C环境温度下,三个品种猪的直肠温度均维持在39°C以下的体热平衡状态,变幅为0.40、0.21、0.25 °C.横卧时间占的比例分别为67、63、62 %,长白和约克夏多为横卧与伏卧的辗转反侧,二花脸的静立以16%居多为特有的体温调节模式.
-
-
田秀华;
石全华;
何相宝;
陈灏
- 《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笼养东方白鹳(Cioniaboyciana)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在越冬期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静栖行为59.25%,避风行为11.17%、觅食行为6.41%、瞭望行为5.56%、理羽行为5.39%、游走行为5.14%;成年个体与亚成体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两性间越冬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不大;温度和天气条件对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有影响.经观察发现:东方白鹳在高纬度北方地区越冬,对北方寒冷的天气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在北方室外安全过冬。
-
-
田秀华;
石全华;
何相宝;
陈灏
- 《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笼养东方白鹳(Cioniaboyciana)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在越冬期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静栖行为59.25%,避风行为11.17%、觅食行为6.41%、瞭望行为5.56%、理羽行为5.39%、游走行为5.14%;成年个体与亚成体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两性间越冬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不大;温度和天气条件对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有影响.经观察发现:东方白鹳在高纬度北方地区越冬,对北方寒冷的天气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在北方室外安全过冬。
-
-
田秀华;
石全华;
何相宝;
陈灏
- 《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笼养东方白鹳(Cioniaboyciana)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在越冬期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静栖行为59.25%,避风行为11.17%、觅食行为6.41%、瞭望行为5.56%、理羽行为5.39%、游走行为5.14%;成年个体与亚成体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两性间越冬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不大;温度和天气条件对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有影响.经观察发现:东方白鹳在高纬度北方地区越冬,对北方寒冷的天气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在北方室外安全过冬。
-
-
田秀华;
石全华;
何相宝;
陈灏
- 《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笼养东方白鹳(Cioniaboyciana)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在越冬期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静栖行为59.25%,避风行为11.17%、觅食行为6.41%、瞭望行为5.56%、理羽行为5.39%、游走行为5.14%;成年个体与亚成体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两性间越冬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不大;温度和天气条件对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有影响.经观察发现:东方白鹳在高纬度北方地区越冬,对北方寒冷的天气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在北方室外安全过冬。
-
-
田秀华;
石全华;
何相宝;
陈灏
- 《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笼养东方白鹳(Cioniaboyciana)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在越冬期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静栖行为59.25%,避风行为11.17%、觅食行为6.41%、瞭望行为5.56%、理羽行为5.39%、游走行为5.14%;成年个体与亚成体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两性间越冬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不大;温度和天气条件对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有影响.经观察发现:东方白鹳在高纬度北方地区越冬,对北方寒冷的天气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在北方室外安全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