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头雁
斑头雁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中国文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146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中国国家地理、四川动物、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第八次全国生物物理学术会议等;斑头雁的相关文献由20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国钢、李来兴、王稳等。
斑头雁
-研究学者
- 张国钢
- 李来兴
- 王稳
- 陆军
- 刘冬平
- 华子千
- 杨乐
- 侯韵秋
- 戴铭
- 李莉
- 江红星
- 葛玉修
- 钱法文
- 星智
- 曹建
- 李凤山
- 梁宇和
- 郑思思
- 马鸣
- 丁峰
- 丁霞
- 万丽霞
- 丹丁
- 兰广克
- 刘宁
- 刘文
- 刘文凤
- 刘秀兰
- 张军
- 张淑仪
- 张耀南
- 徐谦
- 操胜
- 李媛丽
- 李振吉
- 李斯洋
- 李继荣
- 杨延峰
- 杨芳
- 杨跃涛
- 梁学
- 楚国忠
- 水修基
- 渠敏
- 熊生昌
- 王雪莲
- 纪托
- 罗宏德
- 罗泽
- 贾阳阳
-
-
候建平;
郑思思;
朱丽琳;
赵文信;
何顺福;
王稳
-
-
摘要:
为探究高低海拔斑头雁肺脏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通路的变化,基于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斑头雁肺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进一步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高海拔组斑头雁肺脏相比,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84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51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33个。经GO功能注释后富集到21个显著性GO功能,"生物过程"显著富集到11个条目,涉及代谢过程以及内源性刺激的应答等。"细胞组成"显著富集到1个条目,涉及到细胞外区域。"分子功能"显著富集到9个条目,涉及到酶活性、激素、转录因子、钠离子跨膜转运等。注释到KEGG的显著性富集通路有3条,涉及到糖胺聚糖降解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以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斑头雁的基因资源,为该物种海拔适应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
秀英
-
-
摘要:
2021年,大批候鸟陆续飞抵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草海管理委员会12月11日监测数据显示,已有黑颈鹤1500余只、灰鹤560余只、斑头雁2400余只及其他候鸟飞抵草海越冬。近年来,随着草海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前来此地越冬的候鸟逐年增多。湿地是迁徙鸟类休息和补充营养的中转站和栖息地。湿地的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迁徙鸟类种群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
-
万丽霞;
贾阳阳;
杨巨才;
色拥军;
罗宏德
-
-
摘要:
2019年4—6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斑头雁的孵化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孵化期,雌性的主要行为是坐巢,在巢率为88.13±1.28%,每天离巢1.51±0.08次,每次离巢时长为55.82±4.00 min,每天翻卵4.73±0.43次;在孵化期的不同阶段,雌性的在巢率、离巢频率、离巢时长、翻卵频率存在显著差异.雄性的主要行为是静息(66.41%±1.03),其警戒、理羽、觅食、游走、驱逐行为显著多于雌性.斑头雁的坐巢、觅食、理羽、理巢、翻卵、静息、警戒行为表现出一定的日节律.此外,温度、天气变化会对斑头雁的行为活动产生影响,温度与离巢频率、离巢时长显著正相关.在相同天气条件下,不同性别的斑头雁行为时间分配也有差异,雌性在风雪天减少觅食,而雄性在风雪天增加觅食.
-
-
-
董磊(文/摄影);
彭建生(摄影)
-
-
摘要:
秋季的朋曲湿地内,即将迁飞到越冬地的赤麻鸭和斑头雁开始集结,几百只挤在一起。每年3-5月,赤麻鸭、斑头雁和黑颈鹤等候鸟会迁徙到朋曲湿地内,开始求偶繁殖。在9-11月,当年出生的幼鸟长大后,它们会集结成群,开始陆续南迁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去往云贵高原的高原湖泊越冬。
-
-
万锦文
-
-
摘要: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终年积雪,气候寒冷。每年春秋两季,喜马拉雅山都是斑头雁迁徙的必经之地。斑头雁是人类目前已知飞得最高的鸟。在《飞越喜马拉雅》这本书里,作者刘虎以一对斑头雁夫妇惨遭盗猎、不幸分散、忠贞守候、破镜重圆的故事为主线,赞美了斑头雁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品格,谱写了一部关于斑头雁的壮丽的生命史诗。
-
-
-
-
摘要:
大雁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常见的大雁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动物界,大雁以列阵飞行而闻名,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些动物学家认为,它们之所以这样做,并非因为个体之间有深厚的联系,主要是为了节省体力,以便更顺利地完成长途旅行。研究显示,与独自飞行相比,一支由25只大雁组成的"人"字形编队可以多飞71%的路程。其中,飞在最前面的头雁扇动翅膀,其身后就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在后面的大雁可以通过它来减少空气的阻力,从而达到节省体能的目的。
-
-
葛玉修(图/文)
-
-
摘要:
我的家乡鲁西南平原,在大雁迁徙的线路上。每当初冬季节的清晨或黄昏,常常会听到远远的天边,传来雁群悠远、沉着的鸣叫声。渐渐地望见从霞光中飞过的整齐雁行,偶尔有一两只飞离了队形,但不一会儿便又会加入队列。它们傍晚落在大片的麦田里进食、休息,黎明前又向南飞去。正如小学课本中描述的:“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排成个一字……”
-
-
宋怀忠
-
-
摘要:
其实,“鳄鱼湾”这个名字是我在拍完这张照片,回到驻地琢磨了半天之后才拟就的.“鳄鱼湾”位于西藏班公湖的一个转弯处。班公湖,是西藏阿里地区的一个东西走向的内陆湖,湖面面积为639739.1亩,平均海拔4400米。湖面上大大小小的分布着不少岛屿,其中尤以鸟岛最为有名,上面栖息了斑头雁、棕头鸥、赤麻鸭等数十种鸟类,成千上万的鸥鸟把几百平方米的小岛铺得严严实实…….
-
-
姚秦川
-
-
摘要:
1953年,一名登山者曾在海拔近9千米的珠穆朗玛峰顶上,亲眼看到了一只斑头雁从旁边飞过。据了解,这一高度比当时已知的动物最高飞行海拔高出了近2千米。当时,许多动物学家对这名登山者所说的情况持怀疑态度,这一事件也―直没有定论。不过,在2020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人工饲养的斑头雁进行研究,终于证实,斑头雁确实有在这一高海拔飞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