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原湖泊

高原湖泊

高原湖泊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70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地理、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0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277篇;相关期刊323种,包括致富天地、风景名胜、云南画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2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环境历史与人类文明、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2010年南方十三省(区、市)水电学会秘书长会议等;高原湖泊的相关文献由87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祥华、吴阳、张珍明等。

高原湖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0 占比:6.77%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7277 占比:93.02%

总计:7823篇

高原湖泊—发文趋势图

高原湖泊

-研究学者

  • 赵祥华
  • 吴阳
  • 张珍明
  • 郭小芳
  • 郭秒
  • 黄遵锡
  • 刘朝蓬
  • 和丽萍
  • 张家春
  • 德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跃辉; 黄玉美; 杨智; 陈欣
    • 摘要: 农业面源污染作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主要污染源之一,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严重威胁到湖泊水生态环境安全。为全面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削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结合洱海农业面源污染末端拦截及综合利用试点工程建设,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不断推进湖泊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乃至全国其他类型湖泊的面源污染防控提供技术示范和成功案例。试点工程雨季可通过有效拦截冲击性负荷,减少入湖面源污染;旱季可拦截回用农业灌溉回归水,整体压缩区域农田灌溉的洱海新鲜水取用量,以减排倒逼节水,保障农田灌溉用水。分析结果表明:试点工程通过有效发挥拦截、调蓄、回用功能,每年可综合利用回用拦蓄水量791×10^(4)m^(3),可削减总氮56.8t、总磷2.8t入湖量,提高洱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益。
    • 侯磊; 卢江蓉; 梁启斌; 王琛
    • 摘要: 为探究云南省湖泊的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及驱动机制,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框架下,建立了5个相应的项目层,选取16个反映生态安全状态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公报、统计年鉴和规划数据对2009—2018年云南省湖泊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湖泊生态安全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1年达到最低值0.153,其生态安全等级经历了3个类型,由Ⅳ级(较危险)经Ⅴ级(危险)向Ⅲ级(预警)转变,2014—2018年呈现稳步变好趋势;项目层指数变化趋势与生态安全指数一致,对生态安全指数贡献最大的状态层和影响层指数值偏低,湖泊水体化学需氧量、总氮及富营养化指数是限制因素;生态安全指数与压力层外的各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反映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调控难度最大。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截污治污、生态恢复等政策调控举措对改善云南省湖泊生态安全状态具有积极作用。
    • 王艳红; 郝兆; 郭小芳; 德吉
    • 摘要: 开展羊卓雍错水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探究影响水体细菌群落的主要理化因子,可为湖泊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监测、湖泊微环境平衡人工调控以及极端环境下细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夏季,按照地理位置不同,分别在羊卓雍错沿岸区、空母错沿岸区、沉错沿岸区、羊卓雍错湖心区选择10个样点进行水样采集。采用平板涂布法从羊卓雍错10个水体样品中分离细菌,结合16S rDNA区域序列分析和经典分类法对细菌菌株进行鉴定,运用R 3.6.1和SPSS 20.0软件分析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羊卓雍错水体中共分离得到322株细菌,分属于12属、15种,优势种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土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terrigena)以及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分别占总菌株数的23.9%、22.4%和11.8%。细菌多样性指数表明,羊卓雍错沿岸区水体中分离的细菌属数和种数均最多,为12属、15种,空母错沿岸区水体最少,仅8属、9种;空母错沿岸区水体细菌总丰度最高,羊卓雍错湖心区最低,但4个区域总丰度无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丰富度指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沉错沿岸区均最高,空母错沿岸区均最低;羊卓雍错湖心区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羊卓雍错沿岸区最低。相关分析表明,羊卓雍错可培养细菌总丰度与水体化学需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体浊度、总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羊卓雍错细菌资源比较丰富,水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受理化因子与人为活动共同影响。
    • 袁康; 谭德宝; 赵静; 文雄飞
    • 摘要: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湖泊开始逐步扩张,对自然环境和野外基础设施产生了威胁。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湖泊水量的影响,利用2010~2018年青海可可西里腹地盐湖(又名68道班盐湖)的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别提取了盐湖的水位及面积,结合实测获取的盐湖水下地形数据,计算并构建库容关系曲线,并结合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11年,湖泊水量增加了0.2亿m^(3),这一阶段盐湖还是独立湖泊;之后上游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3个湖泊的湖水开始注入盐湖,盐湖成为流域水量“接收者”,水量开始快速增加,仅1 a就暴涨近12亿m;(该阶段主要为上游3个湖泊溢出水量);2016年开始以平均每年约5.5亿m;的速度上涨;9 a间,盐湖的水量增加近33亿m^(3),并且作为流域水量的“接收者”,盐湖还在持续扩张。(2)降水量增加是盐湖扩张的主要因素,温度上升引起的冰川融化和冻土融水是湖泊变化的另一气候因素,但可能不是决定性因素。
    • 卢雯婷; 尹丹
    • 摘要: 恒丰银行发布“计划投放绿色金融专项支持额度不低于3000亿元”绿色金融行动方案之后,昆明分行积极践行绿色金融理念,与大理州人民政府签署了《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已合计投放4500多万资金,以绿色金融活水助力洱海保护工作。作为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对洱海生态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地企业也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持该举措。
    • 陆建树; 王智斌(图)
    • 摘要: 谁说滇中不能“登山观海”?巍巍梁王山,自南而北,绵亘数十里,以抬头就可以望见“梁峰兆雨”的姿态缥缈于层云与群峰之上。登山远眺,滇中的高原湖泊一滇池、抚仙湖、阳宗海尽收眼底;天朗气清之时,还能远眺江川的星云湖,真可谓是“一山观四海”。
    • 李加龙; 李慧赟; 罗潋葱; 龚发露; 张如枫; 刘凤龙; 吴松涛; 罗碧瑜
    • 摘要: 在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抚仙湖水位波动显著,尤其是2009—2012年极端干旱事件的发生,使抚仙湖平均水位(1721.31 m)低于法定最低水位(1721.65 m),给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找到合适有效的湖泊水位模拟方法,对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未来水位进行预测,并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对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至关重要.本文运用DYRESM水动力模型对抚仙湖1959—2050年水位进行了模拟.因抚仙湖流域尚无长时间序列的历史水文观测数据,故利用模型和水量补偿法对抚仙湖入湖水量进行反推,构建了降水量—入湖水量的回归方程,并通过有效的实测入湖水量和水位数据,对回归方程的精度进行了检验.利用全球气候模式BCC-CSM2-MR中SSP245和SSP585两种情景提供的未来气候预估数据,运用DYRESM预测了抚仙湖2021—2050年水位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构建的DYRESM水动力模型和降水—入湖水量回归方程精度较高,模型结果能很好地反映抚仙湖水位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且能有效捕捉到抚仙湖的水位峰值.(2)在SSP245和SSP585两种情景下,抚仙湖2021—2050年多年平均水位分别为1722.98和1723.93 m,较1959—2017年平均水位1721.77 m分别升高1.21和2.16 m.两种情景下抚仙湖未来水位均有部分时段超过法定最高蓄水位(1723.35 m),但均高于法定最低水位.因此,未来气候变化对抚仙湖水量的影响有限,并不会导致水位过低,当水位超过法定最高蓄水位时,可通过控制出流闸门将水位调节在合理范围内.
    • 环境科学导刊编辑部
    • 摘要: 《环境科学导刊》,投稿及联系邮箱:hjkxdk@163.com;电话(传真):0871-64142389;国内统--连续出版物号:CN53-1205/X,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9655。《环境科学导刊》是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主管,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类环境科技双月刊。刊物力求反映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环境科学导刊》设置有科研专题研究、环境管理、水环境保护、高原湖泊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防治、农业环境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栏目。
    • 赵飘; 刘振亚; 王娜; 牛孟莹; 艾静; 肖德荣; 王行
    • 摘要: 为掌握挺水植物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参数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环境因子对植物繁殖的影响路径,该文利用云南高原的立体地形,通过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探讨6个湖泊共有挺水植物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的克隆生长、有性繁殖的地理差异和变化规律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密度、株高、基径等克隆生长参数,以及结实率、穗生物量及其投资比、种子产量、活性种子数等繁殖参数在不同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差异。(2)密度、株高、结实率、穗生物量及其投资比等参数具有显著的经纬度、海拔地带性分布特征,其中密度随纬度和海拔的增加而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株高、结实率、穗生物量及其投资比随纬度和海拔的增加而减小、随经度的增加逐渐增大。(3)暖月和冷月均温,土壤全氮、全磷是影响水葱克隆生长(密度、株高)的关键因子,其中暖月均温影响最大,年均降水、土壤有机碳是影响水葱有性繁殖的关键因子,其中年均降水影响最大。综上认为,气候因子(暖月均温、冷月均温和年均降水)是影响云南高原湖泊湖滨带植物水葱生长和繁殖的主要因子。
    • 环境科学导刊编辑部
    • 摘要: 《环境科学导刊》,投稿及联系邮箱:hjkxdk@163.com;电话(传真):0871-6414238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1205/X;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9655。《环境科学导刊》是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主管,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类环境科技双月刊。刊物力求反映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环境科学导刊》设置有科研专题研究、环境管理、水环境保护、高原湖泊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防治、农业环境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栏目。欢迎广大作者惠赐文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