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培养细菌

可培养细菌

可培养细菌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86270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科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中国海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七届地质微生物学术研讨会等;可培养细菌的相关文献由67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晓华、刘光琇、张威等。

可培养细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6270 占比:99.86%

总计:86392篇

可培养细菌—发文趋势图

可培养细菌

-研究学者

  • 张晓华
  • 刘光琇
  • 张威
  • 史晓翀
  • 章高森
  • 陈义光
  • 崔晓龙
  • 杨振德
  • 王鹭
  • 艾尔肯·热合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彩霞; 高卓; 李浩; 王志慧; 刘炳炎; 潘宇睦; 芦光新
    • 摘要: 为了明确高寒地区油菜秸秆与猪粪在自然堆制过程中可培养细菌菌落数及物种数的变化特征,本试验以油菜秸秆与猪粪的混合物为原料进行堆肥试验,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自然堆肥过程不同阶段的细菌,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菌株进行纯化,提取菌株DNA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油菜秸秆与猪粪混合物在自然堆制过程中,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堆体温度先升高,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细菌菌落数先增加后逐渐减少。在整个堆肥发酵过程中,共分离筛选出可培养细菌菌株30株,对21株菌株进行鉴定,由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隶属于8个菌属,其中菌属(种)Bacillus velezensis、Stenotrophomonas sp.、Salmonella enterica为堆肥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该结果为当地农作物秸秆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王志慧; 刘炳炎; 黄彩霞; 邱鹏滢; 潘宇睦; 郑文珺; 王俊涛; 芦光新
    • 摘要: 为了解自然堆肥过程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本文将新鲜猪粪与油菜秸秆按照一定比例混匀自然堆肥,采用稀释平板法,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对自然堆肥过程中可培养细菌进行计数和分离,研究自然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对可培养细菌菌落数、物种数、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堆肥中共分离获得可培养细菌总菌落数为29108个,共16属;堆肥前期的物种数较多,随着堆肥时间的持续及温度的变化,堆肥的菌落数和物种数逐渐减少,且高温阶段的细菌菌落数和物种数最多。通过多样性分析得出,微嗜酸寡养单胞菌属为主要优势种,其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7775。综上可知,可培养细菌群落多样性与温度有关。
    • 申云鑫; 沈广材; 包玲凤; 濮永瑜; 张庆; 周旭东; 尹兴盛; 张荣琴; 陈齐斌; 何永宏; 杨佩文
    • 摘要: 【目的】解析保山植烟土壤罹患烟草青枯病病株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种群多样性特征,揭示烟草青枯病害发生与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群间的关系,为利用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防控烟草青枯病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集隆阳区和施甸县10个乡(镇)、30个村的30份患病烟株根际土壤样品和30份健康烟株根际土壤样品,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可培养细菌种群,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健康烟株和患病烟株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种群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健康烟株和患病烟株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的OTU数量和α多样性指数间差异不显著。与健康烟株相比,在门分类水平上,患病烟株根际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提高,Firmicutes和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在纲分类水平上,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纲(Bacteroidia)的相对丰度提高;杆菌纲(Bacilli)和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在属分类水平上,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剑菌属(Ensifer)的相对丰度提高;假节杆菌属(Pseudarthrobacter)、赖氨酸芽胞杆菌属(Lysinibacillus)和土壤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的相对丰度降低。鞘脂单胞菌目(Sphingomonadales)、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假诺卡氏菌目(Pseudonocardiales)和假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是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富集的细菌种群,而Chitinophaga_sp__MHS12、Azospirillaceae、Azospirillum和Flavitalea则是患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富集的细菌种群。【结论】保山健康烟株与患病烟株土壤根际可培养细菌群落呈分化趋势,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烟株根际细菌种群丰度变化有关,利用有差异的可培养细菌种群可进行烟草青枯病的生物防控。
    • 王艳红; 郝兆; 郭小芳; 德吉
    • 摘要: 开展羊卓雍错水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探究影响水体细菌群落的主要理化因子,可为湖泊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监测、湖泊微环境平衡人工调控以及极端环境下细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夏季,按照地理位置不同,分别在羊卓雍错沿岸区、空母错沿岸区、沉错沿岸区、羊卓雍错湖心区选择10个样点进行水样采集。采用平板涂布法从羊卓雍错10个水体样品中分离细菌,结合16S rDNA区域序列分析和经典分类法对细菌菌株进行鉴定,运用R 3.6.1和SPSS 20.0软件分析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从羊卓雍错水体中共分离得到322株细菌,分属于12属、15种,优势种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土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terrigena)以及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分别占总菌株数的23.9%、22.4%和11.8%。细菌多样性指数表明,羊卓雍错沿岸区水体中分离的细菌属数和种数均最多,为12属、15种,空母错沿岸区水体最少,仅8属、9种;空母错沿岸区水体细菌总丰度最高,羊卓雍错湖心区最低,但4个区域总丰度无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丰富度指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沉错沿岸区均最高,空母错沿岸区均最低;羊卓雍错湖心区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羊卓雍错沿岸区最低。相关分析表明,羊卓雍错可培养细菌总丰度与水体化学需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体浊度、总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羊卓雍错细菌资源比较丰富,水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受理化因子与人为活动共同影响。
    • 张田田; 李永臻; 沈国平; 王嵘; 朱德锐; 邢江娃
    • 摘要: 为了解柴达木盆地茶卡盐湖、柯柯盐湖和小柴旦盐湖等三大硫酸镁亚型高盐盐湖可分离嗜盐耐盐菌的种群多样性,采用RM中、高盐培养基筛选分离可培养的嗜盐菌和耐盐菌,扩增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种属鉴定和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CCA),选取优势菌属构建系统发育树,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次级代谢产物四氢嘧啶(Ectoine)积聚量,筛选高产菌株。结果表明三大盐湖共分离获得嗜盐和耐盐菌113株,优势种属为Bacillus(42株)、Staphylococcus(30株)和Halomonas(26株),各丰度与盐湖类型相关;其中中度嗜盐菌居多,其次为耐盐菌和弱嗜盐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acillus属存在5个进化分支,由6个种组成,Halomonas属存在6个进化分支,由7个种组成。HPLC检测四氢嘧啶积聚量,获得具有高产四氢嘧啶潜力菌株7株。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柴达木盆地硫酸镁亚型高盐盐湖可分离嗜盐耐盐菌的优势菌属以Bacillus、Staphylococcus和Halomonas为主,且多为中度嗜盐菌,其高产四氢嘧啶的潜力菌株可用于后续四氢嘧啶发酵应用研究。
    • 徐蕾; 陈乃明; 杨振德; 周浩; 李琼; 韦善方
    • 摘要: 【目的】研究寄主转换对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从肠道细菌的角度解析云斑白条天牛的寄主适应性以及开发利用微生物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核桃作为原寄主,桉树作为转换寄主饲养云斑白条天牛幼虫,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16Sr RNA基因测序以及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转换寄主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共获得19株可培养细菌,从核桃饲养的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中分离出10株细菌,转换寄主后,从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中分离出9株细菌;两种寄主饲养处理均分离出6个属的可培养细菌,其中有5个属为共有菌属。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寄主转换前后的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样本中细菌分别属于20个门32个纲55个目90个科170个属,其中两种处理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优势菌均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下未确定属(Uncultured bacterium f Enterobacteriaceae)【结论】两种处理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细菌种类组成相似,肠道细菌群落整体多样性比较丰富且菌群较为稳定,短期内改变寄主很难使其肠道细菌多样性发生改变。
    • 王英浩; 满家银; 张桃香; 练春兰
    • 摘要: 【目的】通过对正红菇菇位土壤细菌的分离培养,探究其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其种间互作关系,为后续筛选促进正红菇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分化的菌根促生菌奠定基础。【方法】利用LB和ISP2两种培养基通过传统分离培养的方法对正红菇菇位土壤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使用R语言中的Bipartite包分析可培养细菌属间的相互作用。【结果】6份正红菇菇位土壤中共分离出128株细菌,隶属于3门16属34个OTUs,丰度最高的3个属分别是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和链霉菌属。属水平-采样品网络分析表明,可培养细菌分布具有随机的嵌套性。Bacillus属和Burkholderia属在细菌群落中存在较多的有效合作值(Effective partners)和亲密度(Closeness),被其他细菌所依赖程度(Species Strength)较高,是该群落中的重要组成类群。【结论】正红菇菇位土壤中具有丰富的细菌资源,细菌的群落组成和网络结构相结合分析可以更清晰阐明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张宝贵; 朱茜; 刘晓娇; 吴佳灵; 常丽娟
    • 摘要: 作为土壤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以吕梁山中麓云顶山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区域,以不同海拔(2450 m、2500 m和2550 m)、不同深度(0~10 cm和20~3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可培养方法测定了土壤细菌的数量,同时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海拔、不同深度可培养细菌数量介于3.13×10^(9)~10.4×10^(9) CFU/g,且同一海拔表层土壤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30 cm深处(P<0.05),不同海拔0~10 cm与20~30 cm深度土壤细菌数量均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细菌数量与土壤全碳(STC)和土壤温度(S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酸碱度(p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土壤全碳、土壤温度及土壤pH值是影响该区域土壤细菌数量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应对气候变暖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 高雪雨; 商丽; 吴蕾蕾; 张晓华; 史晓翀
    • 摘要: 为解决目前对极地环境中参与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二甲基硫(DMSP/DMS)循环的细菌类群多样性的认知仍十分有限的问题,本文作者依托本实验室建立的极地微生物资源库,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南北极来源的174株细菌进行了DMSP降解和合成活性初步筛选,并对获得的活性菌株进行多样性分析。研究发现具有DMSP降解活性的极地细菌有57种、103株,占总细菌种数约59.2%,以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为主,其中43.7%的潜在DMSP降解菌兼具脱甲基和裂解途径;具有DMSP合成能力的极地细菌有25种、28株,占总细菌种数16.1%,以γ-变形菌纲的假单胞菌属、嗜冷杆菌属、海杆菌属和黄杆菌纲的黄杆菌属等为主,其中17株合成菌兼有降解DMSP的脱甲基和裂解途径,2株细菌的DMSP合成能力较强,分别是成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engduensis)和栖藻黄杆菌(Flavobacterium algicola)。研究还发现在可培养菌株样品中,南、北极来源的功能细菌类群在属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参与DMSP/DMS循环的细菌种类繁多,且在极地环境中广泛存在。
    • 刘冬晖; 李凤巧; 靳志丽; 李孝刚
    • 摘要: 植物微生物组是维护植物生长发育、提升抗逆防病的重要调控因素。为发挥植物微生物促进烟草生长、改善烟草根区微生态功能作用,本研究从烟草根表分离筛选可培养细菌组,并对不同菌株的促生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从烟草根表分离并鉴定出可培养菌株310株,隶属于31个属,其中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②对比分析发现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成对杆菌属(Dyadobacter)为4种供试土壤烟草根表共有的细菌类群;③对进一步筛选得到的16株菌株进行促生能力的测定,发现6株菌具有固氮能力,5株菌产铁载体,4株菌可溶解无机磷,4株菌产IAA;④盆栽试验验证16株菌株的促生效果,其中37.5%的菌株对烟草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烟草株高、总鲜物质量和地下部干物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5.1%、27.9%和30.7%。总之,从烟草根表分离获得多种具有促生能力的菌株,为未来构建促进烟草健康生长的复合菌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