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觅食行为

觅食行为

觅食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5918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世界、湖泊科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2河南省计算机大会暨学术年会、第七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等;觅食行为的相关文献由43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俊年、陶双伦、刘季科等。

觅食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5918 占比:99.45%

总计:26062篇

觅食行为—发文趋势图

觅食行为

-研究学者

  • 李俊年
  • 陶双伦
  • 刘季科
  • 胡锦矗
  • 吴帅玲
  • 周世强
  • 康琦
  • 王永洁
  • 石雷
  • 章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杰; 李明涛; 陈顺安; 姚俊; 石雷; 陈晓鸣
    • 摘要: 【目的】阐明金斑蝶Danaus chrysippus觅食求偶时视觉嗅觉信息利用机制。【方法】通过行为学观察,测试金斑蝶成虫对7种不同颜色的假花和假花喷施10%蜂蜜水后的觅食响应;通过自然种群求偶和塑封模型访问试验,验证金斑蝶对颜色和气味行为响应。【结果】在无气味的7种颜色的假花条件下,金斑蝶成虫访花总次数为138次,对长波长红色(620~750 nm)显示出明显的颜色趋性(占总访花次数的52.17%),访问蓝色(占总访花次数的15.22%)和橙色(占总访花次数的11.59%)次之,其他4种颜色假花较少访问;在假花上喷洒10%蜂蜜水后,金斑蝶成虫访花总次数增加3.05倍,雌雄蝶访花次数分别增加3.31和2.86倍;去花冠无气味的花枝几乎没有蝴蝶访问,然而在去花冠无气味的假花花枝上喷洒10%蜂蜜水后,金斑蝶成虫访花总次数增加146次,对单一颜色的访问次数与对单一气味的访问次数相比无显著差异,金斑蝶成虫对气味加颜色的访问总次数较对单一气味的访问总次数增加2.88倍,雌雄蝶访花次数分别增加2.95和2.83倍;金斑蝶雄蝶对颜色和气味的敏感性高于雌蝶。在求偶过程中,金斑蝶对自然种群与蝶翅模型都有雄追雄、雄追雌、雌追雌和雌追雄4种模式,但金斑蝶对无气味蝶翅模型的追逐次数显著低于对自然种群的追逐次数。在自然光下,雌雄蝶翅颜色和图案相近,除了雄蝶后翅腹面多一白色性标斑点外,其他无显著区别;在紫外光下,蝶翅模型的颜色和图案比自然蝶翅更为明显,可能有助于异性识别。【结论】金斑蝶成虫在觅食和求偶过程中,视觉嗅觉同等重要。颜色较稳定、醒目、容易被发现;气味不稳定、易挥发、受环境干扰较大。在觅食中,金斑蝶利用视觉先进行初步定位,通过嗅觉和味觉确认食物资源;在求偶中,金斑蝶成虫通过视觉初步区分异性,然后依靠嗅觉进行精确识别。
    • 王新建; 周立志; 陈锦云; 范少军
    • 摘要: 集团结构和生态位特征是量化动物群落组织过程的重要指标,鸟类集团结构及其食物资源分割的分析对于理解群落中不同鸟种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越冬水鸟集团结构和生态位特征取决于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本文通过对升金湖越冬水鸟的觅食生境和觅食行为的观察,对水鸟群落的集团结构进行划分,采用Levins指数和Pianka指数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结果表明,升金湖越冬水鸟可被划分为4个觅食集团,即G1浅水啄食集团、G2草滩啄食集团、G3广食性集团和G4深水潜水觅食集团.在浅水和中水区的觅食集团物种组成比深水区的水鸟集团丰富.G3广食性集团的生态位宽度远高于其余3个特化集团.比较而言,所有水鸟物种的觅食行为均较特化,但在觅食生境方面却较宽化.同一集团内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远高于集团间的生态位重叠.G3广食性集团内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度低于其它特化集团内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度.研究结果表明,升金湖越冬水鸟群落集团结构主要受食物资源空间配置及其可利用性的影响.水鸟群落结构和生态位特征的信息对监测升金湖湿地的质量和制定有效的湿地保护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 李文静
    • 摘要: 母乳喂养有诸多好处,但在喂养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三早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尽量在分娩后的1小时内,进行"三早"。早接触:指分娩后宝宝就要和妈妈进行肌肤与肌肤的接触,一是能让宝宝找到安全感;二是能帮助宝宝维持体温;三是通过肌肤接触,帮助宝宝和妈妈建立感情。早吮吸:指宝宝出生后,将宝宝放在妈妈的胸前,刺激宝宝的觅食行为,开始吮吸动作。早开奶:指宝宝有吮吸动作后,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可以促进乳汁分泌,让妈妈尽早开奶,保证宝宝的营养需求。
    • 廖荣; 陆施毅; 黄中豪; 李友邦
    • 摘要: 开展近缘物种觅食行为比较对理解动物的行为可塑性及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和黑叶猴(T.francoisi)是近缘物种,体形大小相近,社会结构和栖息环境相似,是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邻域分布的灵长类.为了探索两个物种在喀斯特生境中是否有相似的觅食策略,我们于2012年1-1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两种叶猴的觅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在不同时段均为叶食性,树叶是两种叶猴各个时段主要食物,其中白头叶猴日均取食树叶77.0%±4.4%,黑叶猴日均取食68.9%±8.3%,两者对树叶的采食比例均没有显著的日时段差异(白头叶猴:x2 =6.602,df= 11,P=0.830;黑叶猴:x2=11.393,df=11,P= 0.411).两种叶猴的觅食行为都在猴群清晨离开夜宿石洞后和进入过夜山洞前的时段中频繁发生.白头叶猴在09:00-10:59和16:00-17:59出现觅食高峰,时间占比分别为41.7%和46.3%;黑叶猴同样在09:00-10:59和16:00-17:59的时间段内发生高频率的觅食行为,时间占比分别为31.3%和38.0%.此外,两种叶猴的觅食时间在大部分时段中的差异并不明显.白头叶猴和黑叶猴在石灰岩生境中具有相似的觅食策略,这意味着两种叶猴在取食生态学上可能采取相似的保护措施.
    • 高怡; 毛艳慧; 杨一
    • 摘要: 针对粒子滤波算法存在重要性密度函数难以选取的问题,将人工鱼群算法的随机搜索优化的思想引入到标准粒子滤波中,提出一种人工鱼群粒子滤波算法.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重要性权值计算中引入AFSA的觅食行为和聚群行为,使得先验粒子向高似然区域移动,提高估计精度,并对人工鱼群的视野进行改进,增加有效样本数.将提出的算法应用到标准单变量非静态增长模型中进行仿真验证,对比提出的人工鱼群粒子滤波算法与标准粒子滤波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结果表明,人工鱼群粒子滤波的有效样本多,均方根误差最低,说明其估计精度高于粒子滤波和扩展卡尔曼滤波.在增大过程噪声方差情况下,三种算法的均方根误差均随着噪声方差的增大而增大,但是人工鱼群粒子滤波状态估计精度仍优于粒子滤波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 高晨阳; 鱼小军; 闫妍
    • 摘要: 蜂群算法(Bee Colony Optimization,BCO)主要针对蜜蜂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模仿,是群智能算法中最受关注的算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路径规划、流水作业以及军事等诸多领域.首先,本文对蜂群算法进行分类,同时系统地阐述了每一类算法的实现过程;其次,概述了当前蜂群算法的改进方式,主要聚焦于算法中的初始化方式、探索方式、算法结合以及评估方式4个方向;最后,对当前蜂群算法的不足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 周世强
    • 摘要: 雌性大熊猫妊娠阶段的胚泡延迟着床、胎儿快速发育以及秋季产下体型短小幼仔的生殖策略,与其食物结构中的能量含量和营养成分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野生大熊猫特有的觅食行为模式.即野生大熊猫以主食竹富含能量和营养物质的竹笋和幼嫩竹叶为主食,少量取食竹茎、竹枝和老竹叶以及不同的竹子种类,并且随栖息环境的气温变化而垂直迁移.本文从栖息地气候的季节变化格局与野生大熊猫的垂直迁移特征、亚高山竹类的物候规律与野生大熊猫的觅食行为习性、主食竹器官的营养和能量分异与野生大熊猫的生殖生理策略,以及主食竹营养和能量的生理基础等方面综述并论证了大熊猫生殖策略与觅食行为的耦合机制:能量-营养-气温关联效应.
    • 许绘香; 曹敏; 马莹莹
    • 摘要: 针对传统方法不能对网络流量变化特征进行准确描述,并且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非线性网络流量组合预测模型.通过对非线性网络流量数据进行有效分解,获得不同尺度的分量,利用混沌理论对多尺度分量进行相空间重构获得流量子序列.构建改进鸟群算法优化模型,并对重构后的网络流量子序列进行预测和组合,获得网络流量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精确地描述网络流量的非线性、周期性以及长相关性等变化特征,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