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求偶行为

求偶行为

求偶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昆虫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5828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化石、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一届中国竹藤资源利用学术研讨会等;求偶行为的相关文献由23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晓鸣、刘杰、姚俊等。

求偶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828 占比:99.66%

总计:25915篇

求偶行为—发文趋势图

求偶行为

-研究学者

  • 陈晓鸣
  • 刘杰
  • 姚俊
  • 李明涛
  • 石雷
  • 陈顺安
  • 夏继刚
  • 宗世祥
  • 张万佛
  • 张金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杰; 李明涛; 陈顺安; 姚俊; 石雷; 陈晓鸣
    • 摘要: 【目的】阐明金斑蝶Danaus chrysippus觅食求偶时视觉嗅觉信息利用机制。【方法】通过行为学观察,测试金斑蝶成虫对7种不同颜色的假花和假花喷施10%蜂蜜水后的觅食响应;通过自然种群求偶和塑封模型访问试验,验证金斑蝶对颜色和气味行为响应。【结果】在无气味的7种颜色的假花条件下,金斑蝶成虫访花总次数为138次,对长波长红色(620~750 nm)显示出明显的颜色趋性(占总访花次数的52.17%),访问蓝色(占总访花次数的15.22%)和橙色(占总访花次数的11.59%)次之,其他4种颜色假花较少访问;在假花上喷洒10%蜂蜜水后,金斑蝶成虫访花总次数增加3.05倍,雌雄蝶访花次数分别增加3.31和2.86倍;去花冠无气味的花枝几乎没有蝴蝶访问,然而在去花冠无气味的假花花枝上喷洒10%蜂蜜水后,金斑蝶成虫访花总次数增加146次,对单一颜色的访问次数与对单一气味的访问次数相比无显著差异,金斑蝶成虫对气味加颜色的访问总次数较对单一气味的访问总次数增加2.88倍,雌雄蝶访花次数分别增加2.95和2.83倍;金斑蝶雄蝶对颜色和气味的敏感性高于雌蝶。在求偶过程中,金斑蝶对自然种群与蝶翅模型都有雄追雄、雄追雌、雌追雌和雌追雄4种模式,但金斑蝶对无气味蝶翅模型的追逐次数显著低于对自然种群的追逐次数。在自然光下,雌雄蝶翅颜色和图案相近,除了雄蝶后翅腹面多一白色性标斑点外,其他无显著区别;在紫外光下,蝶翅模型的颜色和图案比自然蝶翅更为明显,可能有助于异性识别。【结论】金斑蝶成虫在觅食和求偶过程中,视觉嗅觉同等重要。颜色较稳定、醒目、容易被发现;气味不稳定、易挥发、受环境干扰较大。在觅食中,金斑蝶利用视觉先进行初步定位,通过嗅觉和味觉确认食物资源;在求偶中,金斑蝶成虫通过视觉初步区分异性,然后依靠嗅觉进行精确识别。
    • 刘杰; 李明涛; 陈顺安; 姚俊; 石雷; 陈晓鸣
    • 摘要: [目的]研究鹤顶粉蝶(Hebomoia glaucippe)成虫觅食、求偶时的视觉、嗅觉信号利用机制。[方法]通过行为观察分别测定不同花色和蜂蜜水及塑封模型对鹤顶粉蝶的引诱效应。[结果]在无气味的7种不同颜色假花诱集试验中,雌雄蝶对长波长红色(620~750 nm)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倾向,雌雄蝶访花总次数为259次,雌雄蝶分别为151次和108次。而在假花上喷洒蜂蜜水后,雌雄蝶访花总次数为583次,雌雄蝶分别为305次和278次。单一蜂蜜水诱集时,雌雄蝶访花总次数仅10次,雌雄蝶访花次数分别为8次和2次。颜色-气味组与气味组和颜色组相比,访花次数分别提高58.30倍和2.25倍。在鹤顶粉蝶求偶过程中,雌雄蝶对模型的访问和自然种群的追逐规律不一致,鹤顶粉蝶对缺乏气味的标本模型的访问次数显著低于自然种群(P<0.05)。雌雄蝶翅膀的色彩与图案存在差别。[结论]鹤顶粉蝶在觅食过程中,以视觉为主,嗅觉为辅,具有明显的色觉偏爱;在求偶过程中,视觉和嗅觉均参与求偶识别,虽然鹤顶粉蝶可以通过视觉信号进行最初的配偶识别,但仍需要通过嗅觉信号精确识别配偶及同性。
    • 郭前爽; 卓富彦; 朱景全; 陈庆华; 朱凤; 黄德超; 杜永均
    • 摘要: 【目的】探索大螟Sesamia inferens性信息素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和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的合成和释放及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及其与田间性信息素诱捕的关系。【方法】通过溶剂浸提和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分析大螟雌蛾性信息素Z11-16∶Ac和Z11-16∶OH的滴度,结合行为观测和多地田间实时性信息素诱捕数据,调查大螟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释放及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结果】大螟雌蛾腺体内性信息素Z11-16∶Ac和Z11-16∶OH含量可检测到的时间始于暗期前1 h,暗期后4 h快速增加,暗期8 h为第1次高峰,但光期1 h又一次高峰,光期5 h还可以被显著检测到。分泌至腺体外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可检测到的时间始于暗期后6 h,高峰期在暗期后10 h,光期后1 h性信息素Z11-16∶Ac滴度达到96.9±20.9 ng/雌。采用溶剂浸提法获得的Z11-16∶Ac和Z11-16∶OH的比例在暗期平均为2.8±1.9,在光期平均为2.5±0.9,统计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而SPME法获得的Z11-16∶Ac和Z11-16∶OH的比例在暗期平均为8.5±1.2,在光期平均为5.7±0.6,统计上二者差异显著。产卵器伸出时间发生在暗期6-8 h,产卵器伸出持续时间平均为80.8±4.4 min。大螟的交配发生在暗期4-10 h,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83.4±5.0 min。广东、四川、浙江、江苏四省性诱自动计数的田间每日每小时实时计数数据显示,越冬代诱蛾比较集中,之后的世代则比较分散,田间雄蛾的性诱昼夜节律受地理环境、季节和世代等因子的影响。【结论】本研究发现大螟交配和性信息素释放的昼夜节律在时间上不一致,交配时间在暗期较早时段。雌蛾性信息素有效的释放时间范围比雄蛾对性信息素反应的要小。产卵器伸展与雌蛾性信息素化合物的释放速率加快和扩散范围有关。
    • 孙雨萌; 郑瑞茂
    • 摘要: 摄食(food-intake)可维持物种生存;而求偶(courtship behavior)则是种系繁衍所需重要行为;这两种生物最基本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调控机制,以维系物种适应及进化。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Hui-Hao Lin带领的科研团队以黑腹果蝇为研究对象,发现了摄食与求偶之间的关联机制:即,首先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然后再启动求偶行为;而两种行为之间的转化,是由肠道细胞来源的一种神经肽,“利尿激素31”(diuretic hormone 31,Dh31)参与介导的。该发现于2022年2月发表在Nature杂志。
    • 李森浩; 王伟波; 李玟默; 陈彦汲; 鲁庆斌
    • 摘要: 为了阐明天目溪小䴙䴘Tachybaptus ruficollis的集群规律和生存对策,2019年10月—2020年3月采用样线法对其非繁殖期的集群行为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非繁殖期小䴙䴘平均每群有4.21只±0.70只,2只/群的最多,占总集群数的32.35%。小䴙䴘主要以小规模集群适应各类生态环境。各月集群规律基本上以集成1~4只/群为主,但1月主要集成1~5只/群,2月主要集成1~4只/群和20只以上的大群,说明1、2月小䴙䴘的集群处于不稳定状态。2月与其他各月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推测主要与温度和求偶行为等密切相关。
    • 张旭; 吴旭; 朱正娇; 胡倩倩; 靳二辉; 李升和; 任曼
    • 摘要: 本实验旨在研究鹅的求偶、交配与产蛋行为学,以皖西白鹅为研究对象,组建多父本家系(24♂+96♀),为科学选配、提高皖西白鹅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观察记录法比较分析不同年龄(1、3年龄)皖西白鹅求偶行为、交配行为、产蛋之间的差异.结果 表明:鹅的求偶方式主要分为公鹅主动求偶、母鹅主动求偶以及公母鹅相互求偶,其中公鹅主动求偶是最主要的方式,年龄对于皖西白鹅的3种求偶方式没有影响,但年龄对皖西白鹅的产蛋和交配行为有显著影响;3年龄母鹅产蛋性能高于1年龄母鹅(P<0.05),1年龄鹅交尾频次大于3年龄鹅(P<0.05).综上,年龄是影响皖西白鹅繁殖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交尾和产蛋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对求偶、爬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 陈瑶瑶; 古枫; 钟国华; 易欣
    • 摘要: [目的]fruitless (fru)是昆虫求偶和交配行为中的关键基因,但是其在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中的具体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fru在桔小实蝇求偶交配行为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fru的生物学意义.[方法]根据NCBI上桔小实蝇fru的预测序列设计两端引物,以桔小实蝇羽化10d已交配的成虫头部cDNA为模板克隆fru基因的全长cDNA,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域进行预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桔小实蝇交配前后表达量的变化.待合成fru基因的dsRNA后,注射到羽化9d后的桔小实蝇雄成虫腹部进行RNAi,分别于注射后48 h和72 h取样,检测加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于RNAi后72 h进行求偶交配行为观察,测定桔小实蝇的交配频率和交配持续时间.[结果]克隆获得桔小实蝇fru的全长cDNA,长2 865 bp,编码95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104.1 kD,等点为6.01.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具有特殊结构域,分别为一个BTB(Broad-complex,Tramtrack and Bric-a-bric)结构域和两个锌指(zinc finger)结构域.RT-qPCR结果表明,相比未交配的桔小实蝇成虫,fru基因在雄成虫头部中的表达量在与雌成虫交配后显著上升.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注射DEPC水)和阴性对照组(注射dsGFP),注射dsfru的RNAi处理组的雄性求偶时间延长(延长了25~35 min),且交配频率下降(降低了17%~22%),说明fru基因在雄性桔小实蝇的求偶交配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明确fru在非模式昆虫桔小实蝇求偶交配行为中的功能提供参考,并为深入研究桔小实蝇的求偶交配行为和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 摘要: 节气解说大雪,就是雪量大的意思。大雪节气是指太阳到达黄经255°时,在每年12月7日前后。《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不再鸣叫;由于此时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 韩瑞; 杨帆; 吴梅; 肖春
    • 摘要: 利用丹皮酚对马铃薯块茎蛾雌、雄蛾分别进行毒力测定,研究了丹皮酚亚致死浓度处理后对马铃薯块茎蛾雌、雄蛾求偶行为和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丹皮酚亚致死浓度LC10处理1日龄雌虫后,雌虫的求偶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单雌求偶时间由(61.92±6.54)min降至(34.6±4.31)min,单次求偶时间由(15.44±2.15)min降至(5.69±1.02)min;处理后雄虫对不同当量正常产卵器粗提物的接触次数、滞留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正常雄虫对处理后雌虫产卵器粗提物浓度只有0.5头当量时降落次数、滞留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在其它浓度下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而产卵量和孵化率与对照相比,只有第1天有显著差异,第2、3天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 李明涛; 刘杰; 陈顺安; 石雷; 姚俊; 陈晓鸣
    • 摘要: [目的]解析玉带凤蝶的视觉和嗅觉在觅食和求偶过程中的识别和选择规律,讨论玉带凤蝶的视觉和嗅觉在觅食和求偶过程中的生态学意义.[方法]通过玉带凤蝶自然种群访问颜色、气味和颜色加气味的试验,自然种群求偶和访塑封模型试验,分析玉带凤蝶觅食及求偶时的视觉及嗅觉利用权重.[结果]在无气味的7种颜色的假花条件下,玉带凤蝶对红、蓝和紫色显示出了明显的颜色趋性.在假花上喷洒蜂蜜水后,雌、雄蝶访花次数均增加3.16倍;在无颜色的花香挥发物(β-石竹烯、苯甲醛)试验中,玉带凤蝶访问数量很少,增加颜色后,雌、雄蝶访花次数增加了60?120倍,说明颜色的诱集作用超过气味;而访问单一颜色与加上花香挥发物后比较,增加倍数只有1%?5%,说明气味对玉带凤蝶的诱集作用较小.在求偶过程中,玉带凤蝶对塑封模型的访问与自然种群求偶的追逐类型及比例相似,说明玉带凤蝶可利用视觉识别雌雄.在自然光和紫外光下,玉带凤蝶雌、雄蝶翅膀颜色和图案区别明显,可能是该蝶识别配偶的一个指标.[结论]玉带凤蝶在觅食及求偶时均以视觉为主、嗅觉为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