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赤拟谷盗

赤拟谷盗

赤拟谷盗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0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学(农艺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1734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中国检验检疫、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一届中国核学会“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三核)论坛等;赤拟谷盗的相关文献由802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建华、王殿轩、唐培安等。

赤拟谷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9 占比:2.24%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1734 占比:97.60%

总计:12022篇

赤拟谷盗—发文趋势图

赤拟谷盗

-研究学者

  • 吕建华
  • 王殿轩
  • 唐培安
  • 曹阳
  • 王进军
  • 杨长举
  • 梁俊玉
  • 贺艳萍
  • 王争艳
  • 鲁玉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来电来函湖南读者赵晓薇来信咨询:粮食贮藏该如何防虫?答:粮食贮藏可采用以下方法防虫。(1)暴晒。粮食入库前,选择晴天在水泥地摊3~5厘米厚暴晒4小时以上,期间每小时翻动1次,能杀死麦蛾、赤拟谷盗等害虫,还能驱除玉米象。
    • 赵治恒; 刘玫; 敬思群; 隋勇
    • 摘要: 哈萨克斯坦小麦粉挂面的感虫性研究本研究通过诱捕实验比较了次生性储粮害虫赤拟谷盗和锯谷盗对两种哈萨克斯坦小麦粉挂面与一种国产小麦粉挂面的选择性差异,并利用GC-IMS(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了三种挂面中的挥发性物质,探讨了害虫对三种挂面选择性不同的原因。
    • 周峰; 逯靖; 王书红; 侯志波; 安越; 张继; 梁俊玉
    • 摘要: 研究直茎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对2种仓储害虫(赤拟谷盗成虫和烟草甲成虫)的杀虫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通过触杀、熏蒸试验来测试直茎蒿挥发油对2种仓储害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直茎蒿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18.68%)、樟脑(18.30%)、侧柏酮(6.51%)、荜澄茄油烯(6.33%)等。直茎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烟草甲成虫的触杀活性的LD_(50)分别为33.65μg/头和46.90μg/头,熏蒸活性的LC_(50)分别为121.93 mg/L和38.65 mg/L。直茎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烟草甲成虫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够为新型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 桑育黎; 石磊; 辛跃强; 韩甜甜; 范广文
    • 摘要: 赤拟谷盗是一种世界性的储粮害虫,在粮食储藏过程中,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防治赤拟谷盗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使用化学保护剂、通过气调熏蒸、控制温湿度、机械防治及行为调控等,其中行为调控是防治赤拟谷盗的一种重要手段.行为调控防治手段主要依赖调控赤拟谷盗嗅觉系统对其觅食、防御、交配、繁殖、信息交流等行为产生影响,以此形成驱避与触杀作用,而气味结合蛋白在嗅觉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表明昆虫的气味结合蛋白具有稳定的三维结构,有利于与气味分子进行结合,并且在昆虫体内表达有差异,而目前主流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赤拟谷盗气味结合蛋白的结构、种类、表达分布及主流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昆虫气味结合蛋白及防治赤拟谷盗等害虫提供理论参考.
    • 陈二虎; 孟宏杰; 陈艳; 唐培安
    • 摘要: 【目的】表皮蛋白是昆虫表皮重要的结构物质,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表皮蛋白基因参与介导昆虫抗药性形成。以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为研究对象,解析表皮蛋白基因TcCP14.6(cuticle protein CP14.6)和TcLCPA3A(larval cuticle protein A3A)在昆虫磷化氢抗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磷化氢熏蒸方法对采自5个省份赤拟谷盗的磷化氢抗性水平进行测定。基于赤拟谷盗基因组数据获得TcCP14.6和TcLCPA3A的cDNA序列,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信号肽和保守结构域。分别提取赤拟谷盗不同组织(头、胸、腹的表皮、翅、足、肠道、马氏管和脂肪体)、不同磷化氢抗性水平以及磷化氢胁迫后试虫的总RNA。以TcRPS和TcRPL为内参基因,运用RT-qPCR技术分析TcCP14.6和TcLCPA3A在赤拟谷盗不同组织、不同磷化氢抗性水平和药剂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最后,通过RNA干扰技术结合生物测定方法分析TcCP14.6和TcLCPA3A与赤拟谷盗磷化氢抗性的关系。【结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江苏(JS,RR=1.7)和云南(YN,RR=3.0)种群对磷化氢保持敏感,湖南种群(HN,RR=20.2)表现为中等抗性,四川(SC,RR=395.4)和广东(GD,RR=862.7)种群表现为极高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cCP14.6和TcLCPA3A蛋白均包含信号肽和保守的几丁质结合域。RT-qPCR结果显示,TcCP14.6和TcLCPA3A均在赤拟谷盗表皮组织中高表达,而在内部器官(脂肪体、肠道、马氏管)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此外,TcCP14.6表达量随磷化氢抗性水平的增加呈上调趋势,而TcLCPA3A表达量则呈下降趋势;赤拟谷盗经磷化氢熏蒸处理6 h,TcCP14.6和TcLCPA3A的表达量分别呈现上调和下调趋势。注射dsRNA分别干扰抗性(GD)和敏感(YN)种群两个基因的表达后再用LC30的磷化氢浓度处理试虫。与对照相比,TcCP14.6基因沉默后赤拟谷盗的死亡率显著升高,而TcLCPA3A基因沉默后试虫死亡率显著下降。【结论】表皮蛋白基因TcCP14.6和TcLCPA3A参与介导赤拟谷盗对磷化氢的抗性。
    • 赵珍; 姜雪; 张洪清; 冷本好; 谢召兰; 祁智慧; 王森山; 李燕羽
    • 摘要: 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是一种世界性的储粮害虫,是粮食加工和其他储粮设施中最重要的害虫。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系赤拟谷盗在不同水稻品种和加工程度上取食偏好和发育,包括四个籼稻水稻品种大粒香、宜香、福建和湖北与三个粳稻品种嘉禾、秀水和盘锦。结果表明,大米中出现子一代试虫数量最多,糙米次之。不同稻谷产地间,武汉品系赤拟谷盗的子一代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由籼稻加工成的糙米和大米上饲养的子一代种群密度显著高于粳稻加工成的,而原粮上饲养则是粳稻中高于籼稻。在储存时间研究中,2020年的稻谷原粮抗性强于2019年,而赤拟谷盗更偏好取食新的大米和糙米。武汉品系在成品粮上浸染性比山东齐河品系强,而在原粮中结果却相反。说明赤拟谷盗可以在所有稻谷原粮品种上繁殖和发育,因为这些原粮运输或被蛀食性害虫危害中有会部分谷外糙米和破碎粒产生。卫生和清除残余物质有助于全面的赤拟谷盗害虫的管理。
    • 周峰; 王存存; 王作亮; 蔡一凡; 王俊龙; 张继; 梁俊玉
    • 摘要: 研究毛莲蒿挥发油对常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成虫的生物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莲蒿挥发油并通过触杀、熏蒸和驱避3种测试方法对生物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毛莲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表现出较强的触杀活性(LD_(50)=30.63μg/头)和熏蒸活性(LC_(50)=7.91 mg/L);此外,在高测试体积分数78.63 nL/cm^(2)下分别作用2、4 h后,毛莲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表现出明显的驱避效果(驱避率均为100%)。因此,毛莲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能为我国储粮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 摘要: 植物精油是用于管理害虫种群的传统杀虫剂的环境友好替代品。无茎刺苞木(Carlina acaulis)的根部精油有宽的杀虫谱,对害虫和传媒介质有很好的活性,同时对哺乳动物的毒性低。为了更好地发挥无茎刺苞木精油的理化特性和其主要活性成分carlina oxide的作用,把无茎刺苞木精油制成纳米胶囊乳液[6%精油(w/w)],并评估了其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和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和成虫的杀虫特性。
    • 安越; 逯靖; 王存存; 侯志波; 宁安琪; 张继; 周峰; 梁俊玉
    •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川甘亚菊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1,8-桉叶油醇、樟脑、马鞭草烯醇、冰片和桃金娘烯醇)对赤拟谷盗幼虫的活性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通过熏蒸、触杀和驱避等测试方法评价两种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对赤拟谷盗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川甘亚菊挥发油、灌木亚菊挥发油和1,8-桉叶油醇均具有一定的熏蒸活性(LC_(50)分别为94.60、81.17 mg/L和18.42 mg/L)和触杀活性(LD_(50)分别为216.93、100.50μg/头和52.69μg/头)。同时,在高测试浓度(78.63 nL/cm^(2)和15.73 nL/cm^(2))时,分别处理2 h和4 h后川甘亚菊和灌木亚菊挥发油以及桃金娘烯醇对赤拟谷盗幼虫均表现出较明显的驱避活性,冰片驱避活性接近于阳性对照避蚊胺。因此,川甘亚菊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的幼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张硕; 韩少云; 熊黎剑; 侯宇鑫; 高薪; 汤修映
    • 摘要: 为实现储粮中害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的检测,该研究使用自主开发的储粮害虫电子鼻检测装置,采集了小麦中不同虫口密度梯度的赤拟谷盗挥发性气味信息,根据10个气敏传感器采集到的响应曲线,提取了各个传感器的相对变化值(Relative Change,RC)、相对积分值(Relative Integral,RI)、平均微分值(Mean Difference,MD)作为原始特征矩阵(10×3),使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作为特征选择方法,获得样本的特征信息,通过建立预测回归模型,实现了对小麦中赤拟谷盗虫口密度的预测。以识别准确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原始的特征矩阵进行了多特征优化,优化后的特征矩阵的识别准确率由原始的82.85%提升至97.14%,优化后的特征数量由原始的30个减少为12个,特征数量减少60%,传感器数量减少至8个。最后通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s Regression,PC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R)3种回归方法进行回归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的预测模型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预测集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28和11.293。研究证明了气敏传感器阵列多特征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为实现粮食虫害快检测提供一种方法和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