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论
符合论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2150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逻辑学(论理学)、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专利文献2034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现代哲学、哲学分析、广西社会科学等;
符合论的相关文献由418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龙、尹柱霞、韩辉等。
符合论
-研究学者
- 杨龙
- 尹柱霞
- 韩辉
- 高鹏
- 安东尼·M·金
- 萨德·纳斯尔
- 安德鲁·M·普赖斯
- 雷恰尔·E·穆尔
- 菲利普·R·夸克
- 李俊
- 赵玉秋
- 不公告发明人
- 魏龙
- 刘亚强
- 刘继国
- 陈杰
- 马天予
- 阿达许·克里许纳·瑞玛苏布雷蒙尼安
- 张伟
- 张帅
- 李楠
- 王益魁
- 肖吉军
- 郑威
- 陈涛
- 黄晖
- 杨隆梓
- M·J·斯坦哈特
- W·M·坎农
- 伍旭东
- 周涛
- 孙中奇
- 张变玲
- 徐斌
- 徐献民
- 戴小氐
- 曹军
- 李可
- 涂学峰
- 牟明
- 田莉蓉
- 逯计划
- 邢亮
- 闫吉曾
- 刘世豪
- 刘新有
- 刘波林
- 刘潇
- 刘行健
- 刘静
-
-
李忠伟
-
-
摘要:
张江教授的阐释学说以及强制阐释论,在形而上学和本体论上的要义是坚持对象自身的存在及存在的确定性,以及对象相对于理解、阐释和理论的独立性。其阐释认识论自然是符合论的,也即认为真切的阐释是符合实在的阐释对象及其中作者意图的阐释。张江教授的阐释伦理学说是义务论的,强调对文本及其意义的尊重,对阐释道德律令的遵从。笔者尝试对强制阐释学说的这些哲学预设进行分析和做可能的修订。张江教授在新近集中呈现阐释心理学的作品《阐释与自证》和《再论强制阐释》中认为,自证是阐释的本质,然而自证可能只是阐释的典型特征之一,而非全部本质。此外,除了阐释偏见,心理和环境中各种信息有时候会对阐释活动形成阐释噪音,干扰阐释活动,导致阐释偏差。
-
-
刘清平
-
-
摘要:
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的支持者在争论中往往忽视了认知需要尤其是求知欲作为认知行为动机源头的关键作用,结果没能看到问题的要害:由于求知欲是为了弥补知识缺失形成的对于事实真相的惊诧好奇,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们追求的真理知识只能在于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相比之下,尽管认知需要中还包含了求晰欲,尽管认知行为往往有非认知需要的参与,它们分别追求的逻辑融贯和实用成效却有可能干扰求知欲的趋真目标,产生扭曲真相的负面效应。所以,从需要的角度看,在真理本质的问题上,只有符合论才能成立,融贯论和实用论等则难以成立。
-
-
陈波
-
-
摘要:
金岳霖在逻辑和哲学上都深受罗素的影响,在真理观上也是一样.他的真理观接近于罗素在逻辑原子论时期的真理观.他们探讨了有关真的一些类似论题,持有近似的哲学立场,如形而上学上的实在论倾向,认识论上的经验论,真理观上的符合论.但金岳霖的真理观不是罗素真理观的简单模仿、重述甚至抄袭,而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和创新.例如,金岳霖强调真的如下一般特性:真是一种关系质,真没有程度之分,真不相对于时空,真不相对于知识类等,由此凸显真命题的客观性、可靠性和超越性;他论证了符合论在常识中有坚实基础,捍卫常识在哲学和科学中的地位,认为常识不可完全推翻,否定常识要依靠另一部分常识;他对质疑符合论的"主客内外"鸿沟说做出回应,提出一种认知主义事实观:事实是接受和安排了的所与,是基于所与之上的一种认知建构,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金岳霖是一位有深厚中西学养、独立思考、有原创性的现代中国哲学家.
-
-
张志平
-
-
摘要:
一、尼采的真理观。尼采真理观的提出是建立在他对前人真理观的批判与颠覆上的,而在前人真理观中,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符合论的真理观又是他抨击的靶心。对尼采来说,符合论意义上的真理观强调认识与实在的符合,强调作为真理的认识即知识应该具有确定性、永恒性和不变性。
-
-
叶斌
-
-
摘要:
上帝存在证明是笛卡尔实现由我思转向外部世界的关键,但其论证可能存在的循环嫌疑,一直使得他的认识论陷入需要或者不需要上帝的争论.尽管存在不同版本的为其辩护的解释,但由于文本的复杂性使得此类辩护亦处于被质疑的状态.本文将通过对第三沉思中上帝存在证明的三个要素进行分析,从符合论真理观、知性自身的可靠性及认知秩序与存在秩序的区分三个角度出发,尝试为笛卡尔进行辩护.
-
-
-
张耕华
-
-
摘要:
曼德尔鲍姆用“恺撒跨过鲁比孔河”为例来论证历史陈述的“符合论”,只是论证了陈述之“真”有“符合”的一面,而未能涉及“真”还有“融贯”的一面.其实,任何一个历史陈述都可以做“符合论”或“融贯论”的解读,它们既不对立,也不矛盾.至于选择何者来做具体的解读,全取决于我们实际的需要.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历史陈述之所以能指称实态的史事,并达成“符合”的效果,全凭语言文字所具有的“记号示义”能获得我们一致的认可.历史陈述之“真”,表面上看是陈述“符合”实际史实,实质上端赖我们对记号的含义及其用法有一致认可和一致遵循.
-
-
张耕华
-
-
摘要:
在历史著述中,所谓历史陈述有“单个史事的陈述”,也有“陈述与陈述相组合而成的叙事”。它们涉及的问题不尽相同,需要分开讨论,在此只讨论前一类陈述。历史陈述的“符合论”释析在史学理论的语境中,关于陈述之“真”的界定,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在陈述与史事的关系上认定“真”,另一种是在人们的普遍认可上认定它的“真”。
-
-
孙婷;
陈堂发
-
-
摘要: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报道真相反转、情绪对事实遮盖等有关新闻真实的再认识问题日益突出,既有的"客观真实"理论被质疑,而"符号真实"等新的新闻真实理论又产生了新的新闻真实核证危机.回溯真实观在哲学中的讨论,"符合论""融贯论"真实观的分歧与结合提供了对当下主流新闻真实理论的分析思路.结合"'姐弟恋'婚姻比例占主流"的失实报道,指出新闻业在追求"符合真实"的目标指引下,应首先辨别各独立信源的可靠性等级,再交叉验证各信源信息,以信息之间是否逻辑融贯来确证信息是否真实.
-
-
吴娜
-
-
摘要:
真理问题是哲学领域被广泛讨论的核心问题,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哲学家曾提出过各种各样的真理观,符合论真理观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的一些哲学家们在接受它的同时试图对它进行修正,康德、黑格尔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符合论真理观存在的困境却使它越来越难以为继,直到马克思第一次将"实践"的观点纳入真理观之中,才实现了真理问题的革命性变革,研究真理符合论到实践论的演化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