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
竹里馆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专利文献22318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人文杂志、郭沫若学刊、文史知识等;
竹里馆的相关文献由10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维、秦亚男、翟振业等。
竹里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318篇
占比:99.50%
总计:22431篇
竹里馆
-研究学者
- 王维
- 秦亚男
- 翟振业
- 邵明珍
- 丰晓流
- 付秀智
- 代邱南
- 伦爽
- 何华
- 何如(译)
- 俞汝忠
- 傅如一
- 八路
- 冯杰1
- 刘世辉
- 刘心武
- 刘汀
- 刘浏
- 卿毅
- 吴瑞裘
- 周维民
- 周芳
- 唐国忠
- 唐王维
- 夏彦国
- 姚荣
- 姜澄清
- 尹房聪
- 师长泰
- 庄奔月
- 廖华玲
- 弘征
- 张延珍
- 张恩众
- 张燕翠
- 张福庆
- 彭海燕
- 徐广德
- 徐迅
- 文广会
- 曾冬
- 木木
- 朱亚娟
- 朱波
- 李家伟
- 李彩平
- 李枝葱
- 李阳波
- 杨林柯
- 杨莉
-
-
陈巍
-
-
摘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脍炙人口的这首《竹里馆》以简朴清丽的遣词造句传达出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而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是气节、挺拔、高逸品格的象征。竹本质上是一种具有乔木形态的巨大的“草”,它往往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故有“蛰伏五年,一月而生”这样的形容。
-
-
杨林柯
-
-
摘要:
推荐理由:学校非常重视书香校园建设,全面构建了"新六艺""阳光悦读"课程,依托"互联网+"、学习强国、青岛支教岛等多个平台,以"竹里馆"空中课堂为实施载体,打通家校壁垒,跨越时空距离,以阳光悦读的浸润来引领人,发展人,塑造人,激励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
-
-
高宇鑫;
王丹
-
-
摘要:
在及物性视角下,对王维所作《竹里馆》及其四种英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原诗与四种翻译版本中所蕴含的及物性三要素的不同,比较中外翻译名家翻译的异同,进而探讨与原诗大意更贴近的译文,同时也为今后对于《竹里馆》的翻译及评价研究提供新思路.
-
-
庄奔月;
陈倩
-
-
摘要: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主要从经验功能的及物系统对比分析了唐诗《竹里馆》及其19种英文译本的不同译法,并对其异同作了评析。目的在于:(1)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对翻译作品进行语言分析可以帮助从新的角度对一些翻译问题重新审视;(2)通过比较及物过程、参与者与环境成分等的不同,检验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方面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这对于欣赏中国的古典诗歌和对其进行翻译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
-
-
-
摘要: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名诗鉴赏,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一边歌唱,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后两句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照着自己。
-
-
唐王维;
俞汝忠
-
-
摘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意解读]这是一首描写幽雅意境的名作。诗意是: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边弹琴,边放声高歌。深林之中,无人知我在此,唯有月色相照。[画外音]竹深林暗,遍地情辉。画中人坐于竹林中,十指抚琴,似闻琴声殊妙,泉水叮咚,二者和鸣,相得益彰。夜空中明月高悬,竹林外清流阵阵,此间天地仿如世外,清幽雅意,物我相融。
-
-
马建梅
-
-
摘要:
教学目标:1.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2.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3.走近王维,感知田园,领悟田园;4.学会读诗、品诗、入诗、赏诗的学诗方法。重点难点:透过《竹里馆》田园诗,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
王恒娟1
-
-
摘要: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除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典型特色之外,与之交相辉映的还有王维的''以禅喻诗''。因为当时盛唐兼容并包的文化风气与家庭因素,王维一生都深受佛理的影响,所以佛法的禅意与理趣在他的诗歌中会有明显地表现,而这也为他诗歌的艺术价值增添了不少色彩。
-
-
自绍尧
-
-
摘要: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新增了''课外古诗词诵读''版块,且所选内容都是古往今来流传较广、文质兼美且易学好懂的古诗词。这个版块的设置,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课外古诗词诵读''是编者精心挑选送给广大师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极好资源,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