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
品诗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专利文献66576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福建党史月刊、星星:上旬刊、小学语文教师等;
品诗的相关文献由92位作者贡献,包括毛翰、钟法、雅韵等。
品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6576篇
占比:99.84%
总计:66681篇
品诗
-研究学者
- 毛翰
- 钟法
- 雅韵
- 叶海花
- 张静
- 陶园
- 乔泽霞
- 乙慧
- 介子平
- 余之
- 余子彤
- 刘世明
- 刘启华
- 刘鑫春
- 刘麦田
- 吕贵品
- 吴履忠
- 吴润霖
- 周一新
- 周丽波
- 周伟兵
- 周其森
- 周国瑞
- 周国瑞1
- 周田坤
- 周祖仁
- 姜竹先
- 孙耀煜
- 张峪铭
- 张晓蓉
- 张正虎
- 张海珍
- 张节来
- 张萍
- 徐红梅
- 徐美芳
- 徐雪莱
- 戴清
- 曲关
- 曹山
- 李鸿瑜
- 杨云
- 杨龙英
- 林晓丽
- 柴兆斌
- 毛锜
- 江晓慧
- 沈建宇
- 沈雪莲
- 海地
-
-
黄盈盈
-
-
摘要:
1冬日或许是一整年里最能够让我缱绻品诗的日子。斜阳慵懒地洒下圈圈光晕,恍若在墨香的氤氲中,便能够将几千年来的恨相知晚,悲欢离合一揽入怀。可喜,他们能在路上蓦然回首,与知己欢喜相逢;可叹,他们因人世间造化弄人,与知己分道扬镳。
-
-
叶海花
-
-
摘要:
童诗教育是处处彰显生命活力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研究带领低年级段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可行性.在确定方向后,笔者便从唱诗、赏诗、品诗、写诗四个方面,引领学生多角度品析儿童诗的语言,初步感受儿童诗的意境,并尝试性地进行创作.
-
-
叶海花
-
-
摘要:
童诗教育是处处彰显生命活力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研究带领低年级段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可行性。在确定方向后,笔者便从唱诗、赏诗、品诗、写诗四个方面,引领学生多角度品析儿童诗的语言,初步感受儿童诗的意境,并尝试性地进行创作。
-
-
王静
-
-
摘要:
古诗和国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画同源向来是文学家与艺术家常常谈论的话题。我们学过的很多唐诗,都充满了画的意境。比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等。明代有一位著名画家陆治,他根据这些唐诗描绘的意境创作了一本山水图册,其中有山水,有人物,有禽鸟,独具风骨,别有生趣。你想感受一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并领略这位画家的人格魅力吗?让我们开启一段诗意之旅,在品诗赏画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思考探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
-
翁郑英
-
-
摘要:
儿童诗具有特有的魅力,是最适合学生学习语言的短文。现今使用的低年级语文教材引进了许多儿童诗,诗歌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充满生活情趣的情节,朗朗上口的语言,深深地赢得了小学生的喜爱。笔者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以"诗"的方式相遇,让学生入诗、读诗、品诗、写诗,他们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合情合理的想象,大胆地创作,让课堂变得多姿多彩、情趣盎然。
-
-
-
马建梅
-
-
摘要:
教学目标:1.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2.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3.走近王维,感知田园,领悟田园;4.学会读诗、品诗、入诗、赏诗的学诗方法。重点难点:透过《竹里馆》田园诗,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
-
周国瑞
-
-
摘要: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中,诗歌应是最能直接反映诗作者本人的内心世界与主观情感的.因此,通过读诗品诗,也是最能直接进入诗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最能直接感受诗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王海玉老师的《再读杜甫诗三首》与他以前所作的一些咏物诗、述怀诗、唱和诗、应景诗有所不同,它是一首以读诗述感为由,而实则咏人怀人的诗.正如中国古代诗论所说:"诗是心声……其诗如日月之光,随其光之所至,即日月见焉.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清·叶燮《原诗》)所以,读诗就是读人,我们通过《再读杜甫诗三首》,既可以深刻认识伟大诗人杜甫,也可以深入了解作者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