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枢敏化

中枢敏化

中枢敏化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69790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针灸临床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九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首届疼痛医学华夏会议、2000海内外中青年学者神经科学研讨会等;中枢敏化的相关文献由28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生元、王云、黄宇光等。

中枢敏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9790 占比:99.98%

总计:569879篇

中枢敏化—发文趋势图

中枢敏化

-研究学者

  • 于生元
  • 王云
  • 黄宇光
  • 俞卫锋
  • 刘若卓
  • 姚明
  • 孙雨晴
  • 康凯
  • 王娟
  • 王智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兵; 朱江; 吴雪莲; 黄强民; 吴宗辉
    • 摘要: 疼痛的诊疗思路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导致疼痛的因素较多,且疼痛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随着不断的学术争鸣和研究的深入,目前主要是1965年由Ronald Melzack和Patrick Wall提出的闸门控制学说和特异性学说。王群等[1]认为两个学说应该不是"非你即我"的关系,特异性学说强调的是正常生理性疼痛的感知和传递系统,而闸门控制学说更适合解释病理状态下中枢敏化的过程。相信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临床疼痛诊疗技术也会得到较好发展。
    • 吕相龙; 黄媛馨; 王林
    • 摘要: 慢性疼痛是大多数疾病常见的机制复杂的并发症之一,并且伴随焦虑及抑郁,目前已成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是一类单胺类神经递质,对疼痛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多年来许多医学研究者对5-HT及其受体对疼痛所起作用进行了研究。5-HT_(3)与慢性疼痛关系密切,下行易化系统通过作用于脊髓背角的5-HT_(3)(5-hydroxytryptamine 3,5-HT_(3))受体从而促进中枢敏化,并参与疼痛发生、发展过程,但其受体的作用机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慢性疼痛中5-HT_(3)在中枢转导的调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 冯思娜; 舒星星; 李笑雨; 张慧
    • 摘要: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其活化后发生形态改变,释放多种促炎因子,参与中枢敏化并介导疼痛的发生。研究表明,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亚基12受体-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与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形态改变显著相关,并在慢性偏头痛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胶质细胞在慢性偏头痛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郭梦霞; 王俊丽; 牛争平
    • 摘要: 偏头痛是一种由神经血管功能紊乱所致的原发性头痛,慢性偏头痛是导致失能时间最长的偏头痛类型。对于慢性偏头痛的机制研究集中在下丘脑和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激活、皮层扩散性抑制、外周和中枢敏化的作用、一些分子物质的释放等方面。研究发现在慢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有谷氨酸的参与。现对谷氨酸与慢性偏头痛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慢性偏头痛的机制研究、治疗及预防提供新思路。
    • 孙维; 孔祥朋; 程徽; 程凌燕; 柴伟
    • 摘要: 中枢敏化(central sensitization,CS)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疼痛传递信号增强,导致痛觉过敏或异常性疼痛的一种特殊病理过程。它解释了非伤害性刺激引发的疼痛相关症状,被认为是中枢敏化综合征(central sensitivity syndromes,CSS)的根本原因。近些年来,CS被证实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持续疼痛和不满意的重要危险因素。了解CS形成机制、正确识别并积极干预有助于减少TKA围术期并发症、改善病人术后功能、提高病人满意度。中枢敏化评价量表(central sensitization inventory,CSI)是一种无创、简便的评估方法,适用于临床诊疗。然而,我国膝关节炎人群使用CSI量表诊断CS的阳性率较国外文献报道明显偏低,可能与如下原因有关:(1)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2)翻译的对等性和准确性;(3)我国膝骨关节炎和TKA病人的文化程度偏低。因此,目前缺少成熟的汉化版CSI量表,需要进一步跨文化适应性等翻译学范畴的研究。
    • 邹颖(译)
    • 摘要: 正极经颅直流电刺激(atDCS)已被发现可以减轻健康人群和慢性疼痛人群的疼痛。atDCS在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L-DLPFC)诱导的镇痛已被发现与丘脑和后岛叶的活动减少相关,表明DLPFC-丘脑连接参与了疼痛的调节。本研究探讨atDCS对M1和DLPFC对低频电刺激(LFS)诱导的中枢敏化的影响。受试者为39名右利手、身体健康、年龄为18~51岁的个体。使用非侵入性脑刺激问卷(NiBSQ)测量DCS相关的感觉。使用10分制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受试者右前臂接受电刺激,刺激强度增加,直到受试者在VAS上将疼痛评定为5/10。通过重复低频刺激(LFS;1Hz和0.5 ms持续时间)诱导中枢敏化。然后,在单独的环节中,在左侧单独M1、单独DLPFC、M1和DLPFC(M1+DLPFC)或假刺激处分别应用atDCS(20分钟,1mA)。与假刺激处相比,M1的atDCS增加了引起中度疼痛所需的电流水平(P<0.001)。在DLPFC或M1+DLPFC上的atDCS并非如此。DLPFC的atDCS将继发性痛觉过敏降低到低于假刺激处的水平。然而,与单独使用M1或单独使用DLPFC相比,同时使用M1和DLPFC的atDCS并不能减轻疼痛或痛觉过敏。结论:本研究发现,在左侧运动皮层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以1 mA的单次atDCS刺激20分钟可以调节实验引起的疼痛和继发性痛觉过敏。
    • 黄鼎力; 邹宛芸; 张英; 刘庆
    • 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脑卒中后中枢痛(CPSP)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选取30只为假手术组,剩余60只进行丘脑腹后外侧核(VPL)注射Ⅳ型胶原酶造模,造模后3 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TWL降低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30只。干预组连续7 d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造模前1 d(T_(0))、造模后10 d(T_(1))、造模后17 d(T_(2))、造模后31 d(T_(3)),测定大鼠TWL;在T_(3)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PL中蛋白表达;免疫荧光观察VPL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PL中炎症介质的释放水平。结果模型组、干预组T_(1)~T_(3)时TWL低于T_(0)时,T_(2)~T_(3)时TWL低于T_(1)时,T_(3)时TWL低于T_(2)时(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VPL神经元数量均减少(P0.05)。模型组VPL中Iba-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水平较假手术升高(P<0.05),干预组VPL中Iba-1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及神经炎症进展治疗CPSP。
    • 徐成飞; 倪华栋; 徐淼; 陈寅生; 伏杰; 赵宝霞; 徐龙生; 姚明; 林学武
    • 摘要: 目的:检测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大鼠脊髓(spinal cord,SC)中GPR160的表达,探讨GPR160受体在骨癌痛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92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a?ve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n=28)、骨癌痛组(BCP组,n=36)、BCP+GPR160-siRNA组(BCP+siGpr160组,n=8)、BCP+control siRNA组(BCP+sieGfp组,n=8)。采用von Frey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检测大鼠机械痛阈的变化;Cat Walk步态分析系统分析大鼠步态数据;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脊髓GPR160受体蛋白的表达分布;Real-time PCR检测m RNA表达;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TNF-α、IL-1β及IL-6蛋白表达。结果:BCP大鼠造模后第6天,左足MWT出现明显降低,并持续至术后18天(P<0.001)。在BCP造模后第18天,出现了明显的癌细胞浸润和骨质破坏。与Sham组相比,BCP组大鼠脊髓中GPR160的蛋白和m RNA均明显地增加。与BCP+sieGfp组相比,鞘内注射GPR160-si RNA,能明显逆转BCP大鼠WMT下降的趋势;与BCP+sieGfp组相比,BCP+siGpr160组大鼠脊髓GPR160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01)。BCP组大鼠脊髓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明显升高,而鞘内注射GPR160-si RNA可以逆转这一作用。结论:GPR160受体参与骨癌痛大鼠脊髓中枢敏化,其机制可能与增加促炎因子表达有关。
    • 沈雷; 张保朝; 傅国惠; 白方会; 曹杏; 梁燕
    • 摘要: 目的探究正天丸(Zhengtian pills,ZTP)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痛觉过敏和畏光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偏头痛模型组和ZTP治疗组,每组15只。用von Frey测痛仪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值,评估机械痛觉敏感性;用热水浴法检测大鼠撤尾潜伏期,评估热痛觉敏感性;用黑白箱实验检测观察大鼠的畏光行为;用HE染色观察三叉神经节中的卫星胶质细胞;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三叉神经节中CGRP和c-Fos的表达。结果偏头痛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值降低,热痛觉阈值降低,表现出明显的痛觉过敏;ZTP可缓解偏头痛大鼠的痛觉过敏现象。黑白箱实验结果显示,偏头痛模型组大鼠待在白箱中的时间明显降低,表现出畏光行为;ZTP可改善偏头痛大鼠的畏光行为。HE染色显示,偏头痛模型组大鼠的三叉神经节中卫星细胞明显增多;ZTP可降低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中卫星细胞数。免疫荧光染色表明,偏头痛模型组大鼠三叉神经节中CGRP和c-Fos表达均增加;ZTP可降低偏头痛大鼠CGRP和c-Fos的表达。结论ZTP能缓解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的痛觉过敏和畏光行为,且这种作用可能与降低中枢敏化相关。
    • 薛梦; 黄诚
    • 摘要: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发生在神经系统的一种慢性疾病,炎症反应和中枢敏化是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的脊髓中枢机制.因其复杂的发病机制致使治疗的难度大,一直是困扰世界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良好镇痛效果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围绕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级联反应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电针的镇痛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