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知识流动

知识流动

知识流动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0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科学、科学研究、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8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37480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管理工程学报、管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4年年会、首届海峡两岸科技管理学术年会、2013哈博·高校(经管)博士学术论坛等;知识流动的相关文献由827位作者贡献,包括顾新、张宝生、王晓红等。

知识流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8 占比:1.26%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7480 占比:98.69%

总计:37978篇

知识流动—发文趋势图

知识流动

-研究学者

  • 顾新
  • 张宝生
  • 王晓红
  • 张兵
  • 曾刚
  • 李久平
  • 苏屹
  • 赵健宇
  • 张庆普
  • 张江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丽婷; 匡登辉
    • 摘要: 考察我国直辖市"双一流"高校的专利合作网络演化,为提升直辖市的科技创新合作效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城市创新综合竞争力,为技术创新主体选择技术合作伙伴、探究地区间、高校间知识流动提供经验、启示。本文运用合作强度Salton指数、专利引用、绝对合作频次等,以Patentics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为工具,获取直辖市"双一流"高校合作专利数据,构建高校间的专利合作矩阵,采用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梳理直辖市"双一流"高校专利合作网络,揭示网络环境下高校科技创新和知识流动的特征及趋势,给出提升高校专利合作的建议。结果表明:直辖市"双一流"高校校际专利合作的强同城倾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是京沪两地的专利合作核心高校。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专利申请量居前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利被引量居前,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为专利合作的核心高校,对知识流动影响深刻。不足之处在于专利只能部分反映高校间的技术创新合作,合作申请只是技术合作的一部分,还包括科技论文合作和成果转化。
    • 李树祥; 杨庆; 褚淑贞
    • 摘要: 通过网络整体性分析、个体网络分析、网络中心性以及网络结构洞分析,对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的专利引用和创新知识流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生物医药专利的引用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子群特征,高校在生物医药专利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承担着重要的知识流动桥梁作用,特别是中国药科大学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洞特征。
    • 夏红玉; 胡潜; 王忠义
    • 摘要: 传统基于引文网络的主路径分析方法没有考虑引文对施引文献的相对价值,认为一篇学术文献的所有引文对该文献具有同等程度的知识贡献。本文从引用行为的统计学层面和语义信息层面综合区分引文重要性,探讨引文对施引文献的重要性对构造主路径的影响。构建了引文重要度指标对主路径分析方法中的链接遍历计数进行调节,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改进后的主路径分析方法在提取知识流方面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引文重要度加权调节后的关键主路径和全局主路径取得了实验中最高的精确值和F1值。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文重要度加权调节可以增加主路径链接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提高节点间的相关性,提升主路径分析方法找到关键节点的能力和链接溯源能力。
    • 贺正楚; 罗静; 潘为华
    • 摘要: 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样本,对企业年报进行文本词频统计分析;以知识流动为中介指标,对企业合作文化、知识流动与创新绩效的内在关系进行探究,以上研究表明企业合作文化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知识流动在企业合作文化对创新绩效中起中介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企业合作文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着差异,企业合作文化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知识流动的中介效应也有差异,国有企业的知识流动中介效应明显强于民营企业。
    • 李奉书; 徐莹婕; 杜鹏程; 徐建中
    • 摘要: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推广,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工业企业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必须组建联盟关系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基于创新联盟理论,构建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框架,通过对451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①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知识流动在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知识重构能力调节联盟管理能力与知识流动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 金新元; 马家喜
    • 摘要: 研发国际化是企业提升技术能力、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途径之一。本文在研发国际化相关基本概念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对研发国际化过程及其知识流动规律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案例实证。企业研发国际化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分别为内向研发国际化阶段、外向研发国际化前期阶段、外向研发国际中期阶段、外向研发国际化后期阶段,各阶段的知识流动规律呈现显著异质性。在此基础上,以温州本土上市公司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并对其研发国际化的现状进行分析。
    • 栾春娟; 李宇婧
    • 摘要: 采用专利引文分析法,基于专利引文的知识流动方向,选择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的、能源技术领域的有效发明专利数据,及其后向引证(backward citation,简称后引)专利数据和前向引证(forward citation,简称前引)专利数据(前引与后引数据都排除了自引),构建全球能源技术演进与技术预见模型,揭示技术演进的趋势并预见技术的发展前景。对全面把握世界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动态、正确制定和实施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在“过去—现在—未来”3个创新发展阶段,中国的整体能力有所提升,但机构创新能力尤其是企业创新能力需要加强;杂环化合物等技术将成为未来能源技术的重要领域;燃气涡轮发动机、光电转换/半导体器件技术及地下能源探测/开采等相关技术,是未来能源技术的前沿热点主题。
    • 王祺
    •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地区之间对于如ICT产业等高新科技的竞争日趋紧张,当前我国ICT产业面临着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困境,加强信息通讯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需求迫在眉睫,同时长三角作为全国人才、资源高度集聚地之一,伴随着ICT产业内组织的合作,催生出大量的创新网络,如何利用创新网络提升组织的创新绩效从而推动组织创新能力的增长,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同于以往文章,本文通过对2009~2019年长三角ICT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从网络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的角度,深度揭示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ICT产业创新网络结构洞、合作强度对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中心性、知识流动与创新绩效呈现倒U形关系。由此建议有关部门增强长三角ICT产业研发投入的动力机制,从而促进长三角ICT产业组织间的合作,创新网络中的组织也需要积极地加强创新强度,并且网络中接触较少结构洞的组织需要积极向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的企业进行合作交流,从而获得更多异质性知识。
    • 米晋宏; 张南
    • 摘要: 收集和运用全球七个主要创新强国的专利局自1996—2018年间共计约1亿6千万件专利申请和授权公告书数据,以及11.6亿次的专利引用记录,全景式地考察了全球科技格局的演变,并归纳了三个特征事实。基于特征事实的启示,发现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能力格局演变的主要变数来自中国和韩国,而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纲要》)的实施,结构性地提升了中国的科技赶超速度,使得中国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科技赶超速度最快的国家。据此,本文基于《纲要》实施的现实背景,从中国专利引用对内和对外技术进步的贡献切入,实证检验中国专利引用对内和对外的专利数量和质量产出弹性。分析结论显示,《纲要》的实施使得中国专利引用对内和对外技术进步的贡献都产生了结构性跃变,亦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结构性跃变的重要转折点。
    • 李兰芳; 陈云伟; 张雪; 邓勇
    • 摘要: [目的/意义]空间科学计量学已成为科学计量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对空间科学计量学相关研究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和归纳,以期为学者进行空间科学计量学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在对空间科学计量学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空间科学计量学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有关可视化实践的内容。[结果/结论]发现当前空间科学计量学研究多是基于科学信息的地理位置属性,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网络分析方法、模型构建和统计学方法、多指标构建方法开展科学合作、科研产出和知识流动等的研究。揭示了空间科学计量学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理论研究体系、方法适用性与效用性研究、数据分析来源和数据获取的准确性等多个方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