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4年年会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4年年会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4年年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厦门
  • 出版时间: 2014-12-06

主办单位: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

会议文集: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在经历了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后,进入了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与此同时,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还强调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在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后,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路径,最大限度地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是提升工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究竟对企业管理的变革和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信息技术不单影响了企业的管理变革,而且对企业的组织资本和企业绩效同样产生了调节效应。此外还从企业模仿创新与产业集群升级、企业网络化成长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创新与企业管理升级的具体措施。从公司治理的发展历程看,公司治理有三个基本目标: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而实现这三个目标,就必然要考虑到公司的股权结构、企业的基本特征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治理问题。企业的规模和所处地理区域不同,其所面临的治理问题和治理效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而稀缺资源这一理念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
  • 摘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下国有经济与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融合.要实现这个改革目标,中国面临着与时俱进地根据国家使命调整国有经济功能和布局、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确立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分类分层全覆盖的新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奠定国有经济高效运行微观治理机制四项重大任务.新时期需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将国有企业分成公共政策性、特定功能性和一般商业性三种类型.这是国有经济改革的前提.在现有113家中央企业中,本文认为公共政策性企业有5家,特定功能性企业有32家,一般商业性企业有76家.针对三类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各类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重点都不同.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上下结合、试点先行、协同推进"的方法论原则,做到"蹄疾而步稳";具体推进时要做到改革程序公正规范、改革方案依法依规、股权转让公开公允、内部分配公正透明;要协调推进产权改革、治理改革、政府功能完善及市场结构调整,保证非国有经济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公平透明;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员工持股制度,应该坚持激励相容、增量分享和长期导向三个原则;推动垄断性行业向可竞争性市场结构转变,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创造条件.国有经济管理新体制是由"国有经济管理委员会—国有资本经营公司或者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一般经营性企业"三个层次构成,管理公共政策性、特定功能性和一般商业性三个类型国有企业,可覆盖所有国有经济的"三层三类全覆盖"管理体制.在"三层三类"国有经济管理体制下,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关键是建立差异化的分类治理机制,也就是按照不同功能定位的国有企业,分别建立不同的企业治理机制.
  • 摘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而国有企业改革是核心改革之一.本次国有企业改革将在所有制方面有重大突破,国有资产管理思路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而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参与各方利益都能得到改善,而绝不是零和游戏."分层"和"分类"是把握新一轮国企改革逻辑的关键.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新一轮国企改革将从宏观所有制层面、中观行业层面、中观经营操作层面和微观企业内部层面四个层次推进.在短期之内,每个层面都有不同的着力点.宏观所有制层面改革关键是"国有资本产权交易、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中观行业层面改革关键是"划分类型、国退民进";中观经营操作层面改革关键是"放宽内外准入、并购转型";微观企业内部改革关键是"地方试点先行,形式百花齐放".顺序上,内部激励机制改革将从单一企业、单一地域的试点"破题",成功经验将推广至可比的同类型企业以及相同地域的企业,走一条"从边缘到中心"的路子;形式上,根据企业的分类定位和所处行业的竞争度,可采取分红权、增值权、虚拟股票、股份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和MBO等方式;行业上,以往实施股权激励的国企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未来除经营绩效较好的传统产业之外,新一轮国企改革将更多地激励新兴产业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国企改革是一个中长期逐步推进的过程,国企改革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快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新一轮国企改革帷幕已拉开,混合所有制和国资管理方式将发生重大突破.国企分类治理、降低国资垄断、放宽内外准入、资产整合重组、优化激励机制等举措将成为国企改革的关键,也将催化相应的投资机遇.一是混合所有制推进,有望带动上市国企的资产价值的向上重估,而跨越准入门槛的上市民企也将明显受益,关注石化、水电、通信、房地产等行业;二是集团母公司层面的整体上市、纵向及横向的资产兼并整台也将带来投资机会,关注石化、汽车、军工、公用事业、商业零售等行业;引入战投、民资或建立市场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都有利于提升上市国企的经营效率,释放市场化红利,并提升上市国企的业绩和估值水平.A股市场中大部分行业的国企市值占比都超过50%,无论是央企改革还是地方国企改革的试点,对整个A股市场的结构性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本文整理出了21个重点行业享受改革红利最大的A股上市公司,可重点关注"一带一路"、迪士尼板块和区域政策的推进(海西自贸区和京津冀等地)的影响,关注家电、非银、地产、医药、环保、汽车等低估蓝筹的机会.
  • 摘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本文总结了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了金融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实意义和主要障碍,最后给出了金融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建议.分门别类推进国有金融资产战略性重组,积极推进金融国企领导人管理体制由“集中统一管理”转向“分层分类管理”,扫除金融国企向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身份障碍”,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从而提升与金融国企交叉融合的能力,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金融国企和民营企业相互竞争的市场结构,努力完善产权流动的市场机制和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积极创造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
  • 摘要:科技人才是国有企业创新的主要来源,保持科技人才的稳定性是打造优秀科技团队和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已有研究多关注员工离职、流失角度,是一种被动应对,如何提升人才稳定性,主动防御人才流失,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研,构建了国有企业科技人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命名了七个因子,分别是领导特质与管理、工作性质与发展、人才开发与管理、社会保障与环境、家庭因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宏观管理政策.最后运用Amos17.0对其进行了验证,修正后的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可以适配.
  • 摘要:当今,针对组织资本的研究集中在组织资本概念界定、评价、形成、构成要素及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上,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研究组织资本和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章很少.鉴于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信息流转速率、知识共享度,有必要研究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资本的影响机制,即信息技术是否对组织资本与企业绩效有调节作用.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其次对研究现状进行评述,进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提出相关假设.最后,笔者通过发放问卷,利用SPSS17.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用实证方法对组织资本、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验证,进而得出信息技术对组织资本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结论.
  • 摘要: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和国家竞争力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双轮驱动模式,即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和跟随企业模仿创新是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途径.在对来自玻璃机械制造集群的18家案例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发现龙头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的方式引领了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向,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是产业集群升级的途径和保障,跟随企业的模仿创新是产业集群升级的支撑机制,这三种机制支撑了产业集群的升级.本文进一步深化了学术界对集群中龙头企业和跟随企业在产业集群升级中不同角色的认识.
  • 摘要:考虑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管理层任职状况的差异(是否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03~2011年的样本,基于两种委托-代理理论,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集中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大股东未在上市公司管理层任职,则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表现为倒U形的先增后降关系,此种情况下适合用股东-经理人代理理论(监督理论)对大股东行为进行解释.该结论意味着随着持股比例的变化,大股东对管理层可能表现为监督不足或者监督过度;如果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管理层任职,则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表现为U形的先降后增关系,此种情况下适合用大-小股东代理理论(侵占支持理论)对大股东行为进行解释.该结论意味着随着持股比例的变化,大股东对民营上市企业可能表现为利益侵占或利益支持.
  • 摘要:基于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理论构建,本文以中国A股出版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出版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出版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他经济领域国企产权改革与治理的做法和经验对转企改制步伐较慢、上市较晚的出版传媒企业深化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第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目前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企业治理绩效有反向影响,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已显示出了不利于企业治理绩效提高的迹象;第三,股权制衡度与公司治理绩效正相关较弱,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出版上市公司第二到第五大股东在防止因"一股独大"造成的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内部制约作用有限,以此推动企业治理绩效的作用尚待增强.研究结果为当前进一步推进出版企业改革与提升公司治理绩效提供了明晰的政策借鉴.
  • 摘要:从2003年中央提出东北振兴战略以来直至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和前提是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东北地区企业治理机制的改善与提升.本文以东北三省、上海两个地区在沪深两市2003~2013年11年间均存在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分析和对比两地样本公司治理的多个维度,发现东北地区上市公司在独立董事、高管薪酬和股权多元化三个方面有显著变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改革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略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全面实现东北振兴、有重点地完善东北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供了经验支持与具体建议.充分利用各种资本市场,与市场相适应,与国际接轨。在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国家和当地政府也一直在努力营造公平的环境,健全法律法规,股权多元化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来看,保持适度的股权集中度是有好处的。对国有企业高管制定有效的报酬一绩效契约;可健全对高管的股权等长期激励,重视高管的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不断完善股权激励计划,实现其个人价值和公司价值的统一;按照锦标赛理论,可适当拉大薪酬差距,促进激励效应。
  • 摘要:2013年起,互联网普惠金融迅速发展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基金理财产品、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三种主要互联网普惠金融形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据制度性创业理论,从新兴场域制度性创业的理论化、扩散化和制度化三个发展阶段以及最终目的是获取组织合法性的基本原理,对其发展趋向进行分析,提出其未来发展所需的四种思维模式(普惠与用户思维、免费与流量思维、傻瓜型与简约思维、迭代与跨界思维)和可能的四种组织业态(移动型组织、社区型组织、利基型组织和开放型组织).
  • 摘要:全世界的企业认识到外部环境已经呈现出高度互联的网络化特征。随着价值创造的模块化,价值创造活动已经从一体化模式向合作模式转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网络协作成本,使企业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组织价值创造活动。网络化环境下商业模式创新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然而,以往研究尚未能识别能够有效提高商业模式新颖性的学习方式,未能辨明动态能力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分析了行业外学习和行业内学习对商业模式新颖性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了内部重构能力和联盟管理能力的调节作用.在扩展以往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同时也为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指导.
  • 摘要:获取品牌价值业已成为企业努力追求的重要方向。品牌价值是“以可转让的货币单位表示的品牌经济价值”,其数额高低既可表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被认可程度,又能反映企业经营者的工作绩效。对Interbrand和Brand Z品牌榜单的历年数据研究表明,我国品牌依托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迅速壮大,在全球品牌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同时,我国品牌格局已呈现出中国移动稳居"第一品牌",金融业品牌稳处"第一组团",中央企业品牌排名前、体量大等鲜明特征.从品牌注册地看,北京是大品牌的集聚地,数量最多;广东第二。山东第三;福建、江苏、浙江形成了实力不容小觑的“品牌群"然而,将榜单中品牌群体视为品牌金字塔系统的"塔尖品牌群",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来评价我国品牌系统多样性与主导性的协调度,研究发现,我国品牌系统的产业格局长期处于不协调的状态,以及这一品牌系统似乎并不支持"双主导".
  • 摘要:在关于战略决策质量影响因素及企业家对战略决策质量的影响研究方面,现有文献较少关注社会资本的影响及其具体影响路径和机制.本文提出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决策理性和决策质量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基于258家中国企业样本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制度性维度和市场性维度将以决策理性为中介对战略决策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补充了高阶理论和战略决策过程理论,提高了现有理论的解释力,可为中国企业家构建社会资本、提高战略决策质量的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 摘要:基于企业柔性与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本文从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出发,以30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AHP构建出企业柔性因子的网络层次模型,将企业柔性划分为研发柔性、市场柔性、资本结构柔性、运营柔性和资源柔性,利用突变级数法、回归分析预测法加以量化和测评,探讨柔性因子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柔性因子按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权重比排名依次为:研发柔性、市场柔性、资源柔性、运营柔性以及资本结构柔性.同时,本文对该结果做了可信度检验,使结论更具可靠性.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柔性战略理论,在实证上为企业柔性战略的调整提供了实证依据.
  • 摘要:随着战略的制度基础观被学者认可,合法性已经成为企业的成长战略选择中必然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但企业追求合法性的战略是实用性的还是道德性的,会对企业的战略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伊利公司成长过程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将合法性内化为企业自身的责任而非工具更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的成长.伊利选择的方法是建立文化品牌,挖掘伊利带给消费者的最根本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内涵,构建伊利式的生活方式——滋养生命活力。
  • 摘要:网络为企业提供了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利益,进而将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企业网络中,通过网络嵌入性获取更多的知识、能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本研究在现有网络嵌入性、不同属性知识、创新能力等相关理论与文献的研究基础上,从网络嵌入性的四个维度: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关系稳定性、网络中心性和网络居间性,分析了网络嵌入性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假设,全面地研究了它们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过程,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摘要:上市公司高管腐败目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选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从薪酬管制的视角出发,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薪酬管制对上市公司高管腐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薪酬管制是高管腐败的重要诱因,另外,在薪酬管制下,高管兼职有利于抑制高管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担任执行董事也有利于抑制高管腐败行为的发生.这对于国有企业管理高管问题、提高国家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本文以25家本土化企业128个团队共510名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层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索了共享领导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共享领导和边界跨越对团队创造力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共享领导对边界跨越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边界跨越在共享领导与团队创造力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安全不仅调节边界跨越与团队创造力间的关系,还调节了边界跨越对共享领导与团队创造力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即在高心理安全氛围下,团队创造力水平明显高于低心理安全氛围团队的创造力水平,但边界跨越对团队创造力的直接影响和共享领导对团队创造力的间接影响较弱;在团队心理安全氛围低时,边界跨越对团队创造力的直接影响和共享领导对团队创造力的间接影响较强,但此时团队创造力水平明显低于高心理安全氛围团队.
  • 摘要:本文选择新生代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反馈效价的视角,采用二维四分图法将反馈内容和反馈目的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了一个放任型、耗散型、协整型和激发型四种绩效反馈影响新生代员工CWB的机制模型,即分析了员工自我效能感和考核公平感在不同类型的绩效反馈影响新生代员工CWB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通过纵向的实验型案例研究发现:放任型和激发型反馈分别会对新生代员工的自我效能感产生负向和正向影响,耗散型和协整型反馈分别会对新生代员工的考核公平感产生负向和正向影响,进而分别促进和抑制其CWB.论文还基于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的绩效反馈实践和相应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后续研究可以基于该理论模型一方面进行模型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另一方面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进一步检验该模型。本研究并没有对放任型反馈和激发型反馈对新生代员工考核公平感的影响以及耗散型反馈和协整型反馈对新生代员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做出明确且可靠的理论解释。因此,后续的研究可以寻找其他的理论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更为有效和准确的界定。最后,本研究尚未考虑绩效反馈影响CWB的调节机制问题。事实上,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中“个体一情境互动论”的观点,不同类型的绩效反馈作为一种特定组织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会受到个体特征的显著影响。基于此,个体成就目标定向、个体反馈倾向等个体特征对绩效反馈影响新生代员工CWB的调节机制应该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相应的关注。
  •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混合所有制在中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引入非公资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占到总企业户数的52%.今天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观实现形式,除了提供制度合法性以外,还进一步明确了这种混合所有制的制度意义与高度,明确混合所有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和实现形式,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情况看,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下一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面临的重点问题,进而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若干措施.切实按照市场机制推进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继续推进国有企业的配套改革,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运转协调、制衡有效、保障平等的公司治理等。
  • 摘要:通过正确可靠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潜力与能力,是中国提升工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来看,目前国企改革方面的主流理论却对改制后国有企业的能力建设与技术积累作用不大.这就要求对当前国企改革的主导范式和主流思路进行反思.本文以文献述评的方式进行了这一反思工作,并以一个企业案例说明了主流理论在实际中的局限性与短期性.与此同时,这一案例支持了演化经济学界对创新型企业社会条件的有关讨论.在这一理论脉络中,能力建设的逻辑替代了产权关系的逻辑,成为企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的解释变量.这一理论视角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设计与逻辑范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并因此具有对主流改革思路的替代作用.
  • 摘要:整体上市是大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步骤,针对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监控中董事会、监事会、信息披露等机制存在的失灵问题,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匹配性、经营者业绩评价的客观性、监控合谋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长期性等角度,探究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监控失灵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外部董事为主的超脱型董事会、强化外派内设监事会的独立监控机制,科学设计经营者选聘监控、增强经营者薪酬监控的有效性、强化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实现对监控主体的有效监控等方面,提出整体上市中央企业经营者有效监控的协同治理思路.
  • 摘要:"新工业革命"不仅会带来技术基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更会带来管理变革和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变化.我们正在进入数字化的商业情景,数据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价值网络正在发生着重构,新商业秩序正在形成.在数字化商业情境下,企业将处于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之中,企业和用户、企业内部各层级、企业和企业,以及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都在发生着变化.纵现100多年的管理理论发展,经历了"从物到人"向"从人到物"的转变,从聚焦效率向创新和领导力转变,从指令管理、目标管理向价值观管理的转变,组织在努力克服着"自身僵化"带来的困难,总体上是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主体框架下,遵循着管理职能"动态平衡"的逻辑,基于法约尔提出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管理职能,进行管理职能的增减,以及管理职能间的调整和组合.管理理论如何应对"新工业革命"给管理带来的变化?显然,从这一逻辑出发已经很难应对上述的变化.这将促使对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人"、企业目标、管理边界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发现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管理变革呈现出社会资源"再组合"的趋势性特征.按照社会资源"再组合"的变革逻辑,用户资源将会内化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企业与用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更多呈现出社会化商务的特征;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富有弹性,工作也会有更加丰富的分类.
  • 摘要:"大数据"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对消费者的决策、购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为此,企业管理者、创业者需要对引领企业发展的战略思维进行升级拓展,以迎合新环境下经营管理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大数据"对传统以资源、竞争、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的影响,讨论了"大数据"时代应发展的"大数据"战略思维:定量、跨界、执行、怀疑思维.最后总结了"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者、创业者应秉承的战略思维:兼具2.0版以资源、顾客和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和"大数据"战略思维.
  • 摘要:在新时期,构建以孵化器为主导的孵化器-政府-创投企业三方协作的新一代科技企业孵化器战略联盟对于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培育创业企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本文从孵化器、政府、创投企业三方的特质资源禀赋出发,分析三方形成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及合作动机,确定孵化器为联盟发起方和主导者,政府和创投企业为响应方,并针对孵化器的四大核心功能分别设计运作机制和战略联盟协作模式,以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
  • 摘要: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程度是经济学研究的传统问题,企业的存在正是由于其提供了优于市场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机制,当企业的生存与成长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后,探讨企业网络化成长过程中资源的投入与使用机制就十分必要了.本文认为网络中的资产专用性、网络位置和关系强度将影响企业资源的投入方式,强关系的共享优势和关系互动会影响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企业只有构建了相应的网络能力才能充分利用网络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与利用.同时,本文还以网络化生产作为悖论解释情境探索了企业网络化成长中面临的资源匹配与冗余问题.
  •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持续成长是中小企业不断创新的结果,这一发展模式在新时期出现困境.为进一步实现自身的持续成长,中小企业需要在创新模式上进行探索,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实际情况来看,治理结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中小企业可以在治理结构方面予以创新,如加强产权制度、优化决策机制以及改善激励约束机制等,实现企业创新活动与持续成长目标相匹配,保证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
  • 摘要:本文以我国公开市场股份回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公司治理机制、公司财务等相关理论,设计了股份回购行为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鉴于股份回购的灵活性导致其在宣告和实施两个阶段存在时间差异,并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故本文将基于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两个视角,从公开宣告和实施两个阶段分别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公开市场股份回购在宣告和实施两个阶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经营业绩、股利支付水平、现金持有水平以及股权集中度是影响上市公司宣告股份回购的关键因素,而上市公司实施回购行为则受到股价表现以及自身现金流水平的共同影响.鉴于国内外学者对股份回购的研究偏重于回购动机假说和回购市场效应的检验,对回购公司内在特质(财务和非财务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从财务状况和公司治理两个视角展开的系统研究更是乏善可陈。本文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行为特征,在为相关利益者(包括政府监管层、公司管理层和市场投资者)提供理论框架和参考的同时,推进和完善股份回购及收益分配相关理论的发展。本文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针对政府监管层而言,有利于预测公司回购行为,也有利于具体明确回购公司应具备的条件,规范回购行为,从而进一步完善股份回购法律法规建设;针对公司管理层而言,有助于其加强对公开市场股份回购的正确认识,逐渐从“大股东套现”、“剥离不良资产”等单一动机的协议回购转向改善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减少代理成本等多种目的的综合实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利用股份回购实现企业收益分配和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针对市场投资者而言,有利于引导其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参与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行为,有效区分“真假回购”进而保障自身利益。
  •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本文借助文献研究和时代特征,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来观察人类行为的不确定性、分工和价值的变化.进而,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商业创新本质的诠释,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商业创新分析框架.在框架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创新的基础做了宏观上的概括和解答.在内容方面,“商业创新内容研究主要包括商业组织创新、商业营销创新、商业服务创新和商业技术创新四个方面”。由于商业内涵解读不同,很多研究或侧重于商业中主体企业的创新,或侧重于零售商业的创新。本文中的商业是大商业概念,其核心点是人。商业,即人与人之间处在一定时空中,面对不确定,基于社会的分工基础进行的有价值交易的总称。新的时空条件将改变人与时空之间的关系,直接导致了新的不确定性、分工和价值的变化。基于这样的认识,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创新应该来自于不确定性环境中的法治环境的改善、基于知识分工的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以及价值变化中知识的重构。商业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时空下的人。在这样的基础设定下,主要探讨基于创新主体和创新对象下的移动互联网商业创新内容。在分析一定时空下人的基础上研究商业创新的内容要从原则上把握两个方面:刨新主体和创新对象。考量商业创新,人们多会引用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等内容。综观经济学的不同流派,人们对不确定性、分工、价值的研究下了很大功夫。本文主要讨论一种新时代下的商业创新,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回顾理论上,所以,本文的论述主题可以视作是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商业创新框架。研究主要不足表现在,考虑到篇幅限制和基础性思考,未能对基础概念一一综述;作为借助文献的探索性研究,以构建框架为主,研究深度可能存在不足。后续研究可以根据框架进一步构建商业创新的评价体系以及实证或定量设计,从而进一步丰富、完善分析框架。
  • 摘要:中国自主研制民用大型客机起步较晚,面对波音、空客在中国民用航空市场的垄断局面,如何提高企业绩效,在国内市场分得一杯羹,成为国内研究民用飞机研发与营销的重要议题.本文构建民用飞机的技术水平、合理性营销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以北京、上海等地的飞机制造单位、航空公司和机场的220名职工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技术水平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合理性营销战略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技术水平与合理性营销战略显著正相关.该结论进一步丰富了合理性营销战略研究,并为民用飞机制造商如何提高企业绩效做出了理论指导.
  • 摘要:心理账户效应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但已有成果大多只是利用情景实验法探索心理账户对人们决策行为的作用,鲜有学者专门针对大学生心理账户特征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利用扎根理论方法,以中国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理账户基本特征进行了探索;同时,根据扎根理论结果,开发出中国大学生心理账户特征量表,并利用SPSS20.0和AMOS21.0对两次采集的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扎根理论开发出的心理账户特征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可信度.尽管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说我们得出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但通过总方差解释率(仅63.234%)来看,还有将近1/3的成分没有得到解释。因此,还有可能存在其他重要的心理账户特征未被解释。因此,未来研究可以继续针对社会中的大学生或者其他群体进行扎根,以探索出中国文化背景下心理账户的其他重要特征。心理账户特征的探索性研究及量表开发只是针对心理账户自身进行研究的开始,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心理账户特征的前因与后果两个角度出发,利用大样本抽样方式探索心理账户的中介作用。心理账户特征属于人类心理过程的倾向性特质,可能既受先天遗传的作用,也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且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心理账户会左右人们的投资、消费等方面的行为,但却没有学者进一步探索这些影响对人们家庭生活、工作或学习产生作用的机理。
  • 摘要:本文以2002~2011年进行海外投资的深沪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CEO、董事长、TMT的过度自信和国际化经验对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直接影响和交互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差异表现.本文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分为进入模式和建立模式,前者基于海外子公司所有权性质的角度,分为合资模式和全资模式;后者基于海外子公司所有权取得的角度,分为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研究表明,TMT国际化经验与进入模式、建立模式均显著正相关;CEO国际化经验与进入模式显著正相关,与建立模式无显著关系;董事长国际化经验与进入模式、建立模式均无显著关系;CEO、董事长、TMT的过度自信都积极影响进入模式和建立模式的选择.CEO国际化经验和过度自信的交互作用与进入模式、建立模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长国际化经验和过度自信的交互作用与进入模式、建立模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TMT国际化经验和过度自信的交互作用与进入模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建立模式的关系在统计上不显著.这表明,在"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这一重大决策问题上,中国企业倾向于采取集体决策形式,亦即TMT影响程度高于CEO或者董事长的影响程度;管理者的国际化经验和过度自信对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和交互影响.研究还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管理者国际化经验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大于国有企业管理者国际化经验,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国有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受制度性因素的影响较大.
  • 摘要:本文通过对使命陈述相关文献的梳理,从使命陈述构念、研究主题以及研究设计三个方面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概括,并基于文献中的使命陈述研究主题提出了整合性框架.框架中给出了目前使命陈述研究中的几个重点:使命陈述的相关构念、内容质量标准、内容要素对比分析以及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对于每个重点本文都给出了理论框架并总结了具有代表意义的研究结果.文章最后还就目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自从使命陈述的思想出现之后,学者们对于使命陈述的构念界定、内容质量标准,以及其对于组织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从现有文献来看,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空间,包括使命陈述内容质量标准,使命陈述的贯彻实施,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组织层面上结果变量的实证研究等。
  • 摘要:选择合适的创新方式对于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取得竞争优势、进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经济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创新方式的多样化,进而使得创新方式的选择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时间脉络、技术发展,结合经济发展现状,从知识扩散、企业发展及创新角色三个层面对创新方式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系统归纳与梳理,研究发现:在企业家主体的引导下,创新方式进行螺旋式上升演进,并形成累积关系.本文为企业在实践中从知识管理层面系统认识创新方式并从中选出自己的最优方式提供了指导意义.
  • 摘要:为应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实施分布式创新(DistributedInnovation)活动或加入、构建分布式创新网络,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知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降低研发成本及风险。因此,进一步优化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知识资源的配置及创新效率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而以提高创新效率、促进知识交流与创造的出发点来研究分布式网络中节点间的知识流动问题则是对这一需求的直接响应。本文在回顾及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流动问题的研究对象、假设及范围,进而对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的多种关系机制展开讨论,并在相关理论支撑下分析了节点间知识分布与流动的特征及其转化机制,最后,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关于节点间知识流动的研究仍是今后关于分布式创新及创新网络研究的重要课题,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围绕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流动的动态过程模型与机理、因素系统及影响机制、效应评价、管理机制与对策、案例探究等路径展开,或进行交互探讨。
  • 摘要: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政府补贴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却忽视了政府补贴强度的变化以及企业异质性特征可能起到的作用.本文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902959家企业专利数据,考察了政府补贴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曲线关系.当政府补贴低于某一临界值时,政府补贴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当政府补贴超过临界值时,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开始显现.基于异质性的视角发现,政府补贴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为明显.基于制度环境的考察发现,在法制环境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补贴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本文从补贴强度、企业特征与制度环境三个方面拓展了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理论框架,对于理解政府补贴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制定创新政策等具有重要价值.
  • 摘要:以社会交换理论和权力依赖理论为基础,探讨情感承诺和离职意愿在破坏性领导与下属组织公民行为和组织越轨行为关系中的中介及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下属对组织的情感承诺在破坏性领导与组织越轨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破坏性领导通过降低下属对组织的情感承诺,继而减少下属的组织公民行为和增加下属的组织越轨行为.下属的离职意愿在破坏性领导与下属的组织公民行为和组织越轨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当员工离职意愿高时,破坏性领导显著增加其组织越轨行为;当员工离职意愿低时,破坏性领导显著减少其组织公民行为.
  • 摘要:员工建言能有效地促进组织创新.很多企业积极推进员工建言,但建言行为对员工自身产生的不确定后果极大地抑制了员工建言的积极性.本文主要检验建言行为与上级对建言采纳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上下级关系、员工绩效对此种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两轮数据收集,获得有效配对数据303份.层次回归的结果表明:①员工建言行为与上级对建言的采纳度正相关,其中,上级对抑制性建言的采纳度要高于促进性建言;②上下级关系对促进性建言和上级采纳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对抑制性建言和上级采纳度之间关系的调节并不显著;③员工的关系绩效(包括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对促进性建言和采纳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员工的任务绩效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本文为员工主动的建言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策略指导,同时也启示管理者要关注不确定性回避、情感偏好以及晕轮效应可能带来的对建言的认知偏差.
  • 摘要:由于过去对员工反生产行为(CWB)影响因素的研究往往将焦点放在包括人格特质在内的个体差异上,却忽视了影响个体认知过程的群体与组织特征,所以并没有为CWB的组织控制提供太多的理论指导.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的视角,采用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企业的员工人格特质、组织伦理气氛、组织公正与CWB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企业员工的人格特质对其CWB有显著的影响,管理者可以利用资源保护理论来科学治理CWB.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组织伦理气氛和组织公正不仅能够直接影响CWB,而且还能够对员工人格特质与其CWB之间的关系起到相应的调节作用,所以,管理者还可以通过培育组织伦理气氛和创造组织公正环境等策略来有效控制CWB.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