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综合症病毒
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分子生物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8743篇;相关期刊42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海洋与湖沼、水生生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届海洋女科学家论坛、第七届世界华人虾蟹类养殖研讨会、第五届青年海洋科学研讨会等;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相关文献由342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建国、孙成波、孟小林等。
白斑综合症病毒—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8743篇
占比:99.95%
总计:168832篇
白斑综合症病毒
-研究学者
- 何建国
- 孙成波
- 孟小林
- 徐进平
- 李升康
- 王健
- 黄倢
- 龚燚
- 孔杰
- 孙金生
- 王刚
- 任春华
- 刘萍
- 胡超群
- 薛淑霞
- 赵哲
- 陈兆明
- 鲁伟
- 向赟
- 宋晓玲
- 李钫
- 杨丰
- 雷质文
- 俞开康
- 孔彤彤
- 孟海洋
- 张庆文
- 张毅
- 江晓
- 邓敏
- 刘助红
- 刘荭
- 刘莉
- 吕玲
- 孟宪红
- 张娜
- 张锐
- 戴和平
- 戴玲芬
- 李红梅
- 杨冰
- 林梵宇
- 梁成珠
- 江世贵
- 石磊
- 耿绪云
- 谢艳辉
- 赵若虹
- 陈娇
- 陈炯
-
-
尹文娟;
刘芳;
孟凡娟;
张广成;
王丽燕;
孙金生
-
-
摘要:
为了揭示凡纳滨对虾自噬相关基因LvATG3在对虾先天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利用PCR技术克隆出LvATG3,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LvATG3在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用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侵染凡纳滨对虾,检测WSSV侵染后不同时间LvATG3的基因表达情况.LvATG3 ORF区全长948 bp,编码315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5.527×103,对应等电点为4.58.LvATG3基因在凡纳滨对虾的眼柄、鳃、心脏、神经、血细胞等11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中肠、后肠、鳃和血细胞中表达量较高.血细胞中,LvATG3的表达在WSSV病毒感染的不同时间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凡纳滨对虾LvATG3参与的细胞自噬可能在WSSV病毒感染增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
张娜;
刘荭;
谢艳辉;
黄磊;
孙思阳;
斯泽恩;
李家侨
-
-
摘要:
水是病毒传播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从水中检测病毒是一项挑战。由于水中的病毒滴度低,而且水的样品成分复杂,检测前通常需要进行水样品处理,浓缩水中的病毒以达到可检测的数量。本试验分析切向流超滤技术的关键参数(包括切向流的不同孔径、不同面积的超滤柱)以提高从水环境样品中浓缩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效率,并用荧光PCR和数字PCR来定量检测病毒浓缩效果。结果显示,浓缩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过滤最佳过滤柱为0.2μm微过滤膜、UFP-100-C-4MA超滤柱(孔径100 kDa,面积为420 cm^(2))。在进行水样品倍比稀释后所构建的切向流超滤方法对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平均浓缩回收率为73.92%,浓缩效果较好;且病毒回收重复性较高。因此,本试验所优化的切向流超滤方法可以有效地浓缩环境水中的虾病毒,提高水生病毒病原体的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的效率。
-
-
李雪飞;
陶奕文;
郭华荣
-
-
摘要: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是危害我国虾蟹类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毒性病原体之一,与其他病毒相比,庞大的基因组和较低的基因组同源性是其显著特征。本文对WSSV病毒在基因组、病毒与宿主互作的机制、检测方法及防治手段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为加深人们对于WSSV病毒的理解,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帮助。
-
-
邱炜;
陈义烘
-
-
摘要:
C型凝集素(CTL)是一类重要的先天性免疫因子,在对虾机体的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利用相对定量PCR实验检测基因表达量、绝对定量PCR实验检测病毒拷贝数、组织切片分析实验检测感染病毒细胞数.实验数据显示:WSSV感染能显著上调LvCTL1的表达;WSSV感染的LvCTL1敲降的凡纳滨对虾中,膜囊蛋白VP28表达量、病毒拷贝数和胃上皮细胞中的感染细胞数都显著高于注射dsEGFP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WSSV感染后,机体通过上调LvCTL1表达来抑制WSSV复制.
-
-
-
马艳丽;
李钫;
杨丰
-
-
摘要:
WSV403是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一个极早期基因,它编码一种E3泛素连接酶.在293T细胞中,利用串联亲和纯化和蛋白质谱技术筛选WSV403的相互作用蛋白,获得了15个可能与WSV403结合的蛋白.在此基础上对5个候选基因进行了克隆,并分别将它们与WSV403基因共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分析证实了WSSV极早期蛋白WSV403能够与核转运蛋白(KP-NA6)、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 65 kDa调节亚基A(PPP2RIA)和striatin(STRN)发生相互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WSV403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
褚吉兴;
孟凡娟;
张广成;
耿绪云;
王丽燕
-
-
摘要:
[目的]克隆获得凡纳滨对虾自噬相关基因LvATG6 cDNA全长,揭示其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在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后的表达变化.[方法]利用PCR方法克隆LvATG6,半定量PCR方法检测LvATG6在对虾10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WSSV侵染后LvATG6在对虾鳃和肝胰脏2种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克隆获得LvATG6 cDNA全长1275 bp,编码42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大小为51.5 kD; LvATG6基因在凡纳滨对虾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无组织表达特异性;LvATG6在病毒感染不同时间的对虾鳃和肝胰脏组织中均出现明显的表达变化.[结论]凡纳滨对虾 LvATG 6及参与的细胞自噬可能在WSSV病毒感染增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为深入揭示凡纳滨对虾细胞自噬与WSSV病毒作用关系奠定了基础.%[Objective]To clone a full length of autophagy related gene 6(LvATG6)and reveal its tissu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in Litopenaeus vannamei.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LvATG6 tissue expression after WSSV infection.[Method]LvATG6 of L.vannamei was cloned by PCR.The ex-pression level of LvATG6 in 10 tissues of L.vannamei and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of LvATG6 in gills and hepatopancreas after WSSV infection were detected by semiquantitative PCR.[Result]The full length of LvATG6 cDNA was obtaind,including 1 275 bp which encoded 424 amino acids.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redicted protein was 51.5 kD.LvATG6 expressed in 10 tissues of L.vannamei,without tissue expression specificity. LvATG6 showed significant expression changes in the gills and hepatopancreas of the shrimp after WSSV infection.[Conclusion]LvATG6 and au-tophagy of this gene involved i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of WSSV infection.This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revea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phagy and WSSV virus in L.vannamei.
-
-
王庚申;
施慧;
谢建军;
汪玮;
何杰;
许文军
-
-
摘要: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高密度精养池塘中日本囊对虾体内及浮游动物白斑综合症病毒携带量的动态变化,检测结果显示,两口池塘的日本囊对虾苗种均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达2.43×105~9.42×105 IU/mg;浮游动物也携带微量白斑综合症病毒,达6.78×102~8.02×102 IU/mg.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日本囊对虾多个组织均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平均病毒量为鳃>肌肉>肝胰腺>胃;各组织病毒携带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肌肉、肝胰腺、胃等呈现明显的先降后升趋势,最低降至1.78×103 IU/mg,鳃白斑综合症病毒携带量的下降幅度较小,最低为7.29×104 IU/mg.浮游动物的病毒量在白斑综合症爆发前波动不明显,发病时急剧升高.综合认为,苗种携带是白斑综合症病毒的主要来源;当养殖进入中后期,底质变差、水温降至病毒适宜复制的温度时,易爆发白斑综合症.
-
-
王刚;
孙成波;
蔡传彬;
曹佩星
-
-
摘要:
研究了不同浓度哈维氏弧菌与白斑综合症病毒单独、合并浸泡感染,以及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下单独、合并浸泡感染对墨吉明对虾仔虾死亡情况和WSSV携带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哈维氏弧菌浸泡感染仔虾,48 h死亡率可达100%,高浓度WSSV浸泡感染仔虾,96 h死亡率可达97%;盐度突变可以降低弧菌与病毒浸泡感染对仔虾的致病性;高温条件下(32°C)弧菌对仔虾的致病性较强,低温条件下(26°C)病毒对仔虾的致病性较强;盐度26、水温26°C条件下,合并感染组死亡率较WSSV单独感染组低;哈维氏弧菌感染可以抑制WSSV在对虾体内的复制.
-
-
李晶晶;
李云;
刘红;
戴习林;
蒋飞;
丁福江
-
-
摘要:
为研究不同类型Toll样受体基因在凡纳滨对虾免疫调控机制中的作用,实验首先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凡纳滨对虾3种Toll样受体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3种Toll样受体基因mRNA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Toll1基因在肌肉,血淋巴,心脏和鳃均有较高表达,心脏表达量最高;Toll2基因在血淋巴,心脏和鳃均有较高表达,其中在鳃表达量最高;Toll3基因在鳃和心脏有较高表达,其中在鳃表达量最高.实验还对人工感染溶藻弧菌及白斑综合症病毒后凡纳滨对虾3种Toll样受体基因在不同免疫组织的表达变化差异进行研究.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后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及鳃中3种Toll样受体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并在各自达到表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直至恢复到感染前水平.感染溶藻弧菌后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3种Toll样受体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鳃中Toll1及Toll3表达量分别于感染后3h和12h有显著提高,而Toll2表达量无显著提高.由此推测3种Toll样受体基因均可能参与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免疫调控;而在溶藻弧菌感染所引起的免疫调控中,除了Toll1,Toll3参与鳃的免疫调控外,Toll2基因还参与血淋巴中的先天性免疫调控.长期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或溶藻弧菌后,凡纳滨对虾3种Toll样受体基因在血淋巴与鳃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这可能与虾体在长期感染过程中,需要不断保持较高免疫水平有关.
-
-
陈勇贵;
梁秋玲;
何建国
- 《第七届世界华人虾蟹类养殖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对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感染了WSSV的凡纳滨对虾分别置于17°C、21°C、25°C、28°C、32°C和36°C的海水中,观察记录对虾的生存状况并计算其平均存活时间.结果显示,在32°C海水中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为38.5%,其他温度下对虾全部死亡.在17~28°C范围内,实验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随着温度的增高而缩短,在32°C时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比相邻的28°C和36°C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
-
-
WANG Wei;
王蔚
- 《首届海洋女科学家论坛》
| 2012年
-
摘要: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ic Virus,wssV),是1种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的主要病原,至今仍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为了解对虾的先天性免疫机制,研究比较了细胞免疫中的凋亡和吞噬以及体液免疫中的酚氧化酶原系统在对虾WSSV侵染中起的作用,用cytochalasin B,z-VAD-FMK和allylthiourea这3种特异的抑制剂分别对凋亡、吞噬和酚氧化酶活力进行活体抑制,通过对感染对虾死亡率及其体内WSSV拷贝数的跟踪检测,发现凋亡和吞噬的抗病毒活性要高于酚氧化酶系统,说明对无脊椎动物的病毒防御来说,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所起的作用更大.为对虾病毒有效的防治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