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而知之

生而知之

生而知之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2年内共计3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教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0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267种,包括前线、船山学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生而知之的相关文献由335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溪屏、陈西、五岳散人等。

生而知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0 占比:99.43%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0.57%

总计:352篇

生而知之—发文趋势图

生而知之

-研究学者

  • 冯溪屏
  • 陈西
  • 五岳散人
  • 伍文
  • 卢小丽
  • 孙启武
  • 王乾成
  • 王厚明
  • 王继芳
  • 纪川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张艳国
    • 摘要: 在中国传统话语语境中,“老师”(或称“师父”)是一个内涵丰富、崇高而神圣的字眼,具有极强的社会生活意义和文化学意义。没有人能够生而知之,也没有人能够无师自通,都需要老师指导、教诲和训练,得到人格提升和技能提高。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论述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摘要: 《论语》子罕篇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译文】子牢说:“孔子说:‘我(年轻时)不曾被国家所用,所以学得很多技艺。’”【评析】这一章与上一章的内容相关联,同样用来表明孔子“我非生而知之”的思想。他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也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他说他的多才多艺是因为年轻时没有做官,生活比较贫困,所以掌握了许多谋生的技艺。
    • 施先鲲
    • 摘要: 读书,是一件令我非常热爱又感到纠结的事。由于多年的职业缘故,我患上了严重的干眼症,一看书则眼内如针刺,一行行的字都幻化成了团团雾气。虽然读书痛苦如斯,但也给我带来不少乐趣。增长知识。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迭代非常之快,只有不断为自己充电,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否则很有可能被社会淘汰。以我自己从事政协文史工作的亲身经历来看。
    • 李永红
    • 摘要: 人的一生很短暂,不知不觉迈入古稀之年已有五六载了。大学毕业五十多年了,我下过农村,进过工厂,当过教师,坐过机关……最后做了拍卖,而且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至今还没收手,看来我跟拍卖有缘!初涉拍卖人没有生而知之,都是学后而知的。我做拍卖的第一位老师或者说启蒙老师是冯家驳,他是北京第一家拍卖公司——北京市拍卖市场(后来改为中联国际拍卖公司)的经理,轰动全国的“‘92’北京国际拍卖会”就是他们组织的。
    • 王厚明
    • 摘要: 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新时代新征程,有许多未知领域、未解课题需要攻关解难。在学识专业上,并不是天生就会,都有一个从束手无策到熟能生巧的过程。弥补素质上的不足,离不开工作中的满腔激情,离不开岗位上的执着坚守,也离不开事业上的牺牲奉献。这就需要我们多一些岗位上的"宅情",才能静下心来干事业、沉下心来干成事业。
    • 石毓智
    • 摘要: 《论语》中有一句话,千百年来令无数的人不解、费解甚至误解,那就是“生而知之者上也”。
    • 熊山卉
    • 摘要: 自从接触了女性主义理论,我开始对自身的社会性感兴趣,为什么个体会陷于群族、性别的窠臼而难以自拔?以我的理论物理的背景,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是形成顽固秩序的重要原因。我开始阅读社会生物学方面的书籍。社会生物学研究动物的社会性行为的生物机制,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Wilson)用引人入胜的写作向大众介绍昆虫的利他行为和超生命体(superorganism),使得这个领域一度备受瞩目。但是当昆虫的社会性被引申到人类社会时,一些结论显然为种族歧视和性别压制提供了廉价借口,于是科学家阵营爆发了激烈争论和质疑,争议残留的一个问题是:人到底有多特别?在进化过程中.
    • 郭美星
    • 摘要: 在《论语·季氏》篇中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将人分为生知、学知、困知、困而不学等四种不同的致知形态。《中庸》延续了这一观点,将知与行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及至宋明理学,对格物致知说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又以朱熹的观点为主流。然而在阳明先生看来,"朱子错训格物。只为倒看了此意,以尽心知性为物格知至,要初学便去做生知安行事。如何做得?"阳明先生指出,尽心知性知天,是生之安行的人才能做到的事,存心养性事天.
    • 陈西
    • 摘要: 佛是什么?是永生的本我,是灵魂(信息),是可以通过DNA遗传的本物种的全部生存进化信息。所有生而知之的物种都这样告诉我们,如大马哈鱼、海龟、树籽……人是学而知之的物种,不学就会一无所知。而生命本是生而知之的.
    • 邓木辉
    • 摘要: 笔者根据在某语文QQ群中的讨论情况写成《谈"人非生而知之者"之"者"的词性与意义》,其主要观点是:无论从日常用例、类推原理、句式翻译看,还是从权威工具书的注释看,"人非生而知之者"之"者"都是指代人的代词,可译为"的""的人"。然黄硕老师有不同看法,他撰写《也谈"人非生而知之者"之"者"的词性和意义——与邓木辉老师商榷》(以下简称黄文)与笔者商榷,表达了如下观点:无论从日常用例、句式翻译、类推原理看,还是从权威著作看,"生而知之者"之"者"都是语气词(助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