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hippophaecolus是沙棘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在寄主主干及根茎内蛀食进行为害.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我国辽宁、内蒙古、山西等省区暴发成灾,造成大面积人工沙棘林枯死,严重削减了沙棘作为水土保持树种所应发挥的生态效应,同时也给沙棘产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沙棘木蠹蛾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以期为今后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打基础.并在目前已掌握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基础上,开展了沙棘木蠹蛾环境协调性控制技术,特别是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限制,化学药剂喷干杀卵、灌根防杀沙棘木蠹蛾幼虫均效果不佳,幼虫死亡率均低于20﹪.而采用根部施用磷化铝丸剂进行熏蒸的方法,可使沙棘木蠹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8.95﹪;更由于其施药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因此在集约经营的沙棘林中有推广价值.同时,也进行了小卷蛾斯氏线虫Beijing品系室内侵染及野外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恒温27°C、线虫剂量为每头400条的情况下,最高死亡率可达92.5﹪;野外防治试验中,由于受环境温湿度及施药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最高虫口减退率仅为13.22﹪.在试验过程中还首次发现了自然寄生沙棘木蠹蛾幼虫的真菌,并进行了分离培养,初步确定其中一种分离培养物为轮枝孢属Verticillium的一个种.室内初步侵染试验中,沙棘木蠹蛾幼虫校正死亡率最高可达46.67﹪.室内侵染试验的结果充分说明,利用线虫和真菌防治沙棘木蠹蛾具有较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