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栎属

栎属

栎属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古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244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生态学报、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河南省全省山区开发学术讨论会等;栎属的相关文献由28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浙昆、任宪威、张硕新等。

栎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1.4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244 占比:98.56%

总计:6335篇

栎属—发文趋势图

栎属

-研究学者

  • 周浙昆
  • 任宪威
  • 张硕新
  • 曹基武
  • 曹明
  • 杨莉
  • 冯秋红
  • 刘世荣
  • 史作民
  • 吴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宁; 刘建锋; 江泽平; 常二梅; 赵秀莲; 谢瑞; 王奇
    • 摘要: [目的]通过探讨光周期与光质对栎属(Quercus L.)植物幼苗生长及对幼苗叶片光化学反应的影响机制,为栎属植物育苗壮苗及人工辅助更新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栎属植物幼苗(3栓皮栎种源+1蒙古栎+1短柄枹栎)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控人工LED光源的方式,研究3种光周期(日夜时长分别为10 h/14 h,14 h/10 h,18 h/6 h)、3种红光/远红光比(R:FR分别为0.83±0.04、1.37±0.04、4.69±0.04)对栎属植物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1)随着光周期延长,总体上栎属植物幼苗叶片的F_(v)/F_(o)、F_(v)/F_(m)、Ψ_(o)、ΦE_(o)、P_(IAbs)增加,M_(o)、V_(i)、V_(j)、ABS/RC、DI_(o)/RC、ΦD_(o)降低,其中栓皮栎幼苗在中光周期下M_(o)、V_(i)、V_(j)最高,Ψ_(o)、ΦE_(o)最低;在种间水平上,短柄枹栎和栓皮栎较之蒙古栎对光周期的响应更强烈,缩短光周期会显著降低短柄枹栎的F_(v)/F_(m)及RGR,延长光周期显著提高了栓皮栎和短柄枹栎的RGR,但蒙古栎的F_(v)/F_(m)及RGR对光周期的响应均不显著。在种源水平,延长光周期显著提高了栓皮栎南方种源(YN)的F_(v)/F_(o)和F_(v)/F_(m),且栓皮栎3个种源的RGR均随着光周期延长呈增加趋势。(2)栎属植物幼苗总体对光质比处理不敏感。光质比对3个栎属种间和栓皮栎不同种源间的RGR以及能量分配参数、量子产额参数影响不显著。(3)光质比与光周期对RGR存在显著交互效应。在中光周期下,幼苗表现出明显的避阴反应,即低光质比下RGR最高,且显著高于正常光质比和高光质比。[结论]幼苗对光周期和光质比响应存在种内和种间差别:栓皮栎南方种源对光周期变化响应更加敏感,短柄枹栎和栓皮栎较之蒙古栎对光周期的响应更强烈;栎属植物幼苗总体对光质比处理不敏感,幼苗只在特定光周期下有避阴反应。
    • 余敏芬; 梅家琪; 何立平; 李东宾; 徐栋斌; 杨影; 袁虎威; 闫道良; 郑炳松
    • 摘要: 为有效利用栎属Quercus植物,以‘针栎’Q.palustris‘Pin Oak’、‘猩红橡木’Q.coocinea‘Scarlet Oak’、‘太平洋光辉’Q.palustris‘Pacific Brilliance’、‘沼泽白橡木’Q.icolor‘Swamp White Oak’、‘北方红橡’Q.rubra‘Red Oak’、‘绿柱’Q.palustris‘Green pillar’、柳叶栎Q.phellos和2种娜塔栎Q.nuttallii种质(红叶娜塔栎和绿叶娜塔栎)9种国外引进的栎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所选26条引物中筛选出23条多态性ISSR引物;利用多态性ISSR引物对9种栎属植物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98条多态性条带,其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3.42%,表明这9种栎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9种栎属植物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859~0.7649。UPGMA聚类结果表明,9种栎属植物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亲缘关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650处,9种栎属植物可聚为3类,其中3个沼生栎品种(‘绿柱’‘太平洋光辉’和‘针栎’)和2种娜塔栎种质(红叶娜塔栎和绿叶娜塔栎)被归为第一类,柳叶栎、‘猩红橡木’以及‘北方红橡’被归为第二类,而‘沼泽白橡木’单独归为第三类,在第一类中,‘绿柱’和‘太平洋光辉’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其属于同一个种的分类特征一致,‘沼泽白橡木’与其他8个种(品种)间的相对亲缘关系最远。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栎属植物的培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王志明; 徐明海; 张健; 徐广云
    • 摘要: Camptoloma属和C.interiorata(Walker)在我国惯被称为花布灯蛾属和花布灯蛾,被置于灯蛾科内.近些年研究表明,将Camptoloma属置于夜蛾科更为合理.因此,建议将其中文名改为花布夜蛾.为探讨花布夜蛾在中国东北地区爆发成灾的原因,本文分析了该属分布区域的原因,及花布夜蛾幼虫的滞育越冬、卵块覆毛防御作用和幼虫行为的组织性等行为特性.
    • 陈昊轩; 刘欣蕊; 孙天雨; 王瑞丽; 张硕新
    • 摘要: 植物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学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环境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热点之一.研究亲缘关系相近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差异对于深入了解植物的化学计量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对于亲缘关系相近物种沿海拔梯度各如何变化未获得一致性的结论.因此,本研究在秦岭太白山海拔约1100-2200 m范围内,对槲栎(Quercus aliena)、栓皮栎(Q.variabilis)、锐齿栎(Q.aliena var.acuteserrata)、辽东栎(Q.wutaishansea)这4种栎属树种的叶片C、N、P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考察叶片化学计量特征随海拔的变化趋势,同时量化气候、土壤和地形3种影响因素对其变异规律的解释程度.结果 表明:(1)总体来看,4树种叶片C含量随海拔升高先上升后降低,叶片N含量和N∶P则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而叶片C∶N随海拔升高而升高.(2)不同树种随海拔的变化趋势不同:槲栎与锐齿栎具有相似性,叶片N、P含量都随海拔升高显著降低,C∶N都随海拔升高显著升高;栓皮栎的叶片N含量和C∶N与前两者呈现相反趋势;辽东栎叶片C含量随海拔上升而下降,与栓皮栎相同,但其叶片P含量和N∶P分别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先降低后升高的曲线变化趋势.(3)叶片不同化学计量特征值受到不同因子的影响.其中,叶片N含量和C∶N主要受气候因子影响(解释度为39.91%和36.59%);叶片C含量主要受土壤因子影响(解释度为25.22%);叶片P含量、N∶P和C∶P则主要受到土壤因子和坡度影响(解释度有23.70%-39.83%),且这两个因子的交互效应影响较大(交互效应解释度有16.24%-24.72%).本研究结果说明:(1)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在应对环境变化时,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格局及对应的养分策略,而且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它们的地带性分布规律;(2)地形因子会与土壤因子共同影响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在研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时,坡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影响因子.
    • 吕晓军; 刘峰; 周建云
    • 摘要: 栎类用途非常广泛,作为我国乡土树种而存在,文章主要分析栎类属天然林的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阐述当前发展过程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来保护标属天然林的途径。标属天然林在我国分布广泛,经济效益非常高,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国内约有130多种,分布海拔也非常广,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尤其是生态、经济优势,具备广泛的适应性,而且材质坚韧,具备很强的耐腐蚀性能,加上纹理美观,果实可食用,部分种类树干还可以培养香菇和木耳等。
    • 禹靓倩; 吴毅; 彭继庆; 李娇婕; 谭志超; 曹基武
    • 摘要: 本文对栎属27个树种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进行亲缘关系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条引物共扩增出140个位点,其中有115个是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2.14%,引物UBC864和UBC812分别扩增16、9个位点;27种栎属树种的观测等位基因数为1.8071,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68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319,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3621,这表明栎属树种的遗传多样性较高.27种栎属树种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在0.5429~0.9000之间,北美红栎与月桂叶栎遗传一致度最大,为0.9000;栓皮栎与椭圆果栎遗传一致度最小,为0.5429.27种栎属树种被分为5大类群,其中:短柄枹栎和白栎、北美红栎与月桂叶栎、南方红栎与柳叶栎等聚在一起,与传统形态分类一致;小叶栎与娜塔栎分为一类,与传统形态分类不一致.部分聚类结果与形态分类并不一致,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聚类未完全按照来源地进行分组,材料之间存在一定交叉.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很好的区分27种栎属树种,并得出其多态位点百分率,遗传距离、遗传一致度等一系列数据,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栎属树种的遗传基础,揭示其亲缘关系,为栎属树种杂交育种提供参考.该技术也可应用到栎属新品种鉴定、杂交亲本的选配与新种质资源的划分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 向晓媚; 王本忠; 张籍元; 张代贵; 陈功锡
    • 摘要: 该文报道了采自湖南省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德夯园区壳斗科栎属一新种——德夯栎(Quercus dehangensis G.X.Chen,D.G.Zhang & B.Z.Wang),根据其壳斗小苞片覆瓦状排列而被归于栎属.德夯栎和巴东栎(Quercus engleriana Seem.)相近,但与巴东栎的区别在于前者植株通常3~5 m高,侧脉7~10对,小枝、叶柄及叶背被覆具鳞片的星状毛,托叶早落.根据IUCN红色名录标准,德夯栎濒危等级为极危(CR).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