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3024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建筑科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2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348877篇;相关期刊258种,包括广东化工、工业用水与废水、净水技术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5年年会、2014青岛国际脱盐大会等;生物滤池的相关文献由644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杰、王林、李冬等。
生物滤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8877篇
占比:99.81%
总计:349538篇
生物滤池
-研究学者
- 张杰
- 王林
- 李冬
- 李兴也
- 汪晓军
- 邱江平
- 孙召强
- 陆少鸣
- 郑俊
- 杨健
- 吴军
- 王忠民
- 于鑫
- 李继
- 董文艺
- 蔡文
- 顾晓扬
- 曾辉平
- 何强
- 祁淑敏
- 任洪强
- 刘杰
- 徐瑞娥
- 李银生
- 王宏杰
- 陈佛颂
- 陈志伟
- 张阳
- 杨宏
- 华劲
- 华敏
- 张晓健
- 彭永臻
- 李新凯
- 李旭东
- 李睿华
- 杨立
- 王磊
- 韩洪军
- 丁磊
- 刘秀红
- 吴敏
- 周健
- 张宁迁
- 徐立农
- 王伟
- 冯岩
- 吴青
- 杨庆
- 柴宏祥
-
-
任武昂;
曹锋锋;
鞠恺;
金鹏康;
李思敏;
柴蓓蓓;
雷晓辉
-
-
摘要:
针对间歇曝气耦合内循环生物滤池的强化脱氮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的问题,探究了反应器沿程污染物去除特性,运用多项测试手段解析系统沿程生物量、生物活性、硝化及反硝化速率,并对反应器内沿程微生物种群特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沿程类蛋白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最终出水并未检测到类蛋白峰;反应器沿程10~50cm区段NH^(4)^(+)-N的降低并没有引起NO_(3)^(-)-N大幅增长,并且在50cm处NO_(3)^(-)-N含量有所下降,该段反硝化作用明显;沿程溶氧环境和生物量也显示,该区域具备较为明显的缺/厌氧的环境以及富集了充足的生物量;此外,50cm处的好氧速率(OUR)低但TTC-脱氢酶活性高以及反硝化速率明显强于硝化速率,均可表明系统在该区域强化了反硝化脱氮过程.另外,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系统在门水平上涉及反硝化功能的微生物有更高的丰度,主要有Firmicutes(厚壁菌门:10.64%)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22.29%);在属水平上也明显存在反硝化功能的Comamonas(丛毛单胞菌属:3.11%)和Hydrogenophaga(2.43%).上述研究均表明间歇曝气耦合内循环的BAF系统强化了底部区域的反硝化作用进而提升了脱氮效能.
-
-
李宗强
-
-
摘要:
随着水资源环境保护的深化,城镇污水厂出水指标逐步提升,由国标的一级B逐步过渡至一级A排水标准。为应对排放标准提高,湛江市某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主体工艺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兼顾了过滤、硝化、反硝化脱氮及除磷功能。经提标后污水厂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GB18918-2002)及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较严值。
-
-
朱聪沛;
陈贺涵;
李泽龙;
尹立鹏;
谢春生
-
-
摘要:
水产养殖废水的有效处理及循环利用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分析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现状,介绍目前常用的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尤其是其中的生物滤池法,具有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少、抗冲击负荷强、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应用普遍。总结生物滤池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效果,综述生物滤池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生物滤池处理效能的因素(滤料、溶解氧、气水比、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最后对生物滤池处理养殖废水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
郭泓利;
陈鹏飞;
王超;
李杰;
金泽;
郑梅
-
-
摘要:
采用活性焦两级生物滤池工艺对城镇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该工艺的脱氮除碳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在水力停留时间6h和不排泥的运行条件下,COD平均去除率为31.29%,TP平均去除率为58.49%,TN平均去除率20.24%,NH_(4)^(+)-N平均去除率为57.03%,SS平均去除率69.85%。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可达到COD<20mg/L、TN<11mg/L,对有机物和总氮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活性焦两级生物滤池工艺能有效实现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净化,促进污水的再生利用。
-
-
张超
-
-
摘要: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具有运行负荷高、出水效果好、经济高效、易于管理等优点,在污废水处理领域中应用广泛。但传统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存在不足之处,如采用固定床定期间断反冲洗,实际运行时系统配置复杂、自动控制要求高、占地面积大。移动床生物滤池对传统生物滤池进行了优化,使滤料在池内进行内循环流动。在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研究了移动床生物滤池与传统生物滤池对COD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负荷略高于传统生物滤池的情况下,移动床生物滤池对COD的处理效果高于传统滤池;处理负荷高于传统滤池负荷3倍的情况下,移动床生物滤池对COD的去除效果与传统滤池接近。
-
-
王嘉麟
-
-
摘要:
根据电镀项目产生的废水水质水量的特点,设计采用“分类处理+二段缺氧+二段接触氧化+PACT+臭氧+生物滤池”等相结合的工艺处理电镀废水。工程稳定运行后,处理系统出水的总镍、六价铬和总铬质量浓度分别低至0.1 mg/L、0.5 mg/L和0.1 mg/L,去除效率在99%以上;再经过生物化学的深度处理之后,其最终出水明显优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表3标准,达到当地尾水排放水质要求,且系统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能真正处理电镀废水,以防止其污染环境。
-
-
孙雪倩;
李丽;
董双林;
侯润川;
赵鑫
-
-
摘要:
为研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三级生物滤池的水处理效果及影响其处理效果的因素,本文测定了系统各单元的重要水质指标,使用典型判别分析法(C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投喂模式下生物滤池去除水体含氮化合物的效果及其与水质因子间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养殖池出口与生物滤池出口水体中总氨氮(TAN)、亚硝氮(NO^(-)_(2)-N)和化学需氧量(COD)差异显著(P0.05)。CDA分析表明,生物滤池对TAN有明显去除作用;相关性分析显示,TAN去除率与水中TAN浓度、温度、TN和T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和溶解氧(DO)呈显著负相关(P<0.05);生物滤池TAN去除率人工投喂模式显著高于自动投喂机模式(P<0.05)。不同投喂模式下,养殖池TAN、NO^(-)_(2)-N和NO^(-)_(3)-N的日变化规律不同,自动投喂机模式下养殖池的水质更稳定。不同投喂模式下,生物滤池内TAN浓度及其每小时TAN去除率的变化规律与养殖池相似,日间生物滤池进水TAN负荷高时,每小时TAN去除率也高,最高达到57.05%。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滤池能有效去除废水中TAN,投喂模式可显著影响养殖系统的水质和生物滤池的运行效率。
-
-
付昆明;
黄少伟;
廖敏辉;
吴青;
刘永剑;
李飞
-
-
摘要:
分别从NH+4-N吸附与实际运行两方面比较沸石与火山岩二者在ANAMMOX生物滤池中应用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T=30°C,pH=7.14的条件下,天然沸石、NaCl改性沸石和火山岩对NH+4-N的累积吸附率分别可以达到28.59%,46.50%和8.50%,累积吸附量分别可达到76.72,124.13,19.45 mg,沸石对NH+4-N的吸附能力远大于火山岩。分别以NaCl改性沸石和火山岩作为填料启动并运行生物滤池反应器,在进水和运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火山岩生物滤池在室温阶段、低温阶段和温度恢复阶段的TN去除率、TN去除负荷以及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效果各方面都要优于沸石生物滤池。虽然沸石对NH+4-N的吸附能力优于火山岩,但实际运行中火山岩的效果要更好,因此更适合作为ANAMMOX生物滤池的填料。
-
-
陈玉龙;
吴元;
芮云龙;
陆嘉易;
高继贤
-
-
摘要:
介绍了餐厨垃圾臭气的特点,将预处理的213 000 m^(3)/h臭源分为2条高浓度点源和1条低浓度面源,高浓度线采用“酸洗+碱洗+生物滤池+碱洗+应急活性炭”的处理工艺,低浓度线采用“酸洗+碱洗+生物滤池+碱洗”的处理工艺,最终NH质量浓度<4.36 mg/m^(3)、HS质量浓度<0.03 mg/m^(3)、CHS质量浓度<0.01 mg/m^(3)、臭气为浓度977,浓度排放及定量排放均满足上海地标。
-
-
谷鹏飞
-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区距离污水处理设施越来越近,污水处理设施的恶臭气体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现已有诸多除臭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污水处理设施。以重庆市某水质净化站为例,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除臭工艺,并总结各种除臭工艺的适用范围。在该水质净化站工程设计中,针对与景观公园共建的需求,采用生物滤池+土壤滤池联合除臭工艺处理臭气,同时设置干式化学滤料吸附箱作为应急除臭设施,除臭处理规模为27000 m^(3)/h。水质净化站排放的恶臭气体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厂界二级排放标准。除臭工程运行成本约为733元/(t水)。
-
-
李棒;
宋孟;
梁帅;
王洪杰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为强化污水处理厂尾脱氮除磷效果,采用硫/沸石自养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开展了污水厂尾水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研究,在硫/沸石(体积比)分别为1:1及1:2,水力停留时间为1.9h,溶解氧为1-3mg/L的条件下,现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不同硫/沸石比的硫自养反硝化生物滤池均对污水厂尾水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在较短水力停留时间较短的时间内下,总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0%以上,出水TN、TP浓度均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叭6)》中规定的一级A标准(TN≤15mg/L,TP≤0.5mg/L).硫/沸石比为1:1的反应系统脱氮效果优于硫/沸石比为1:2的反应系统,而沸石比例较高时除磷效果更佳.
-
-
张会宁;
袁洁;
孙广垠;
张倬炜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针对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含氮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分别采用了活性炭、石英砂和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等三种不同填料的滤池,在挂膜启动过程中对NH4+-N、NO2--N、NO3--N和DON去除效果进行了对比评价;并对挂膜稳定后以氨基酸为代表的含氮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规律及滤池内部微生物群落结构做了重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挂膜启动期间,生物砂滤池、生物炭砂滤池和生物炭滤池对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3.87%、89.06%和77.86%,对DON可以控制在1(C/CO)左右.而在稳定运行期间,滤池中非极性侧链是H或烷基的氨基酸去除效果较差,在滤池内部50cm处氨基酸去除效果最好,而通过测序发现,该处微生物丰度最高.
-
-
魏艳丽
- 《2018全国石油石化企业污染防治技术交流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从废水氧化处理法出发,结合即将颁布的《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比分析化工污水处理装置目前存在的处理瓶颈问题.通过对化工污水装置二沉池出水臭氧接触氧化+生物滤池试验期间数据分析,探讨了臭氧接触氧化最佳时间、臭氧投加量及对CODcr去除情况.证明了臭氧接触氧化+生物滤池技术对化工废水处理效果显著.
-
-
CHENG Hai-hua;
程海华;
ZHU Jian-xin;
朱建新;
QU Ke-ming;
曲克明;
LIU Shou-tang;
刘寿堂;
SUN De-qiang;
孙德强
- 《第八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第二届鱼类工业化养殖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为在养殖生产中建立科学地生物滤池清洗方法提供理论帮助.通过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模拟装置,研究不同干露时间处理后,生物膜硝化作用效果及主要功能菌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干露时间为3h时,系统经过21h运行后,生物膜对TAN和NO2--N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为80.1%和93.5%;随着干露时间变长,生物膜对CODMn的去除能力逐渐变弱;各处理组经过相应干露时间处理后,生物膜上异养细菌、亚硝酸菌和硝酸菌数量均明显减少,除了9h组和15h组外,其它各组织间主要功能菌群数量均为极显著性差异(P<0.01).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中,在需要对生物滤池进行冲洗的情况下,冲洗时间应控制在3h左右.
-
-
-
陈小燕
- 《2017中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高级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工程规模较大,分四期扩建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工艺采用A2/O、MBBR,深度处理工艺采用硝化反硝化生物滤池、浸没式超滤膜,出水达到受纳水体环境功能区Ⅴ类水接收标准;污泥处理工艺采用浓缩、厌氧消化及脱水,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及资源化.对当前污水处理项目扩建提标改造的工艺选用具有指导意义.
-
-
-
朱宏伟;
于涛;
王梓;
魏东洋;
王信;
贺涛;
吴英海;
姜琦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以给水污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水玻璃为添加剂研制新型颗粒状给水污泥/粉煤灰基质(Graininessstromacalcinated bywatertreatmentsludge,Gscwts).采用正交试验对Gscwss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以表观密度/吸水率作为综合指标,确定最优制备条件;通过吸附磷实验研究Gscwss对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影响因子对颗粒基质性能影响显著性顺序为烧结温度>原料配比>添加剂比例.优化得到的最佳烧制参数为:给水污泥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为25:75,添加剂比例为10%,烧结温度为1000°C,该条件下制得的Gscwss对磷的吸附效果也最好,去除率可达到96%,饱和吸附量可达到0.24mg/g.Gscwss对磷的去除率及吸附量与综合指标呈负指数函数关系.
-
-
朱宏伟;
于涛;
王梓;
魏东洋;
王信;
贺涛;
吴英海;
姜琦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以给水污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水玻璃为添加剂研制新型颗粒状给水污泥/粉煤灰基质(Graininessstromacalcinated bywatertreatmentsludge,Gscwts).采用正交试验对Gscwss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以表观密度/吸水率作为综合指标,确定最优制备条件;通过吸附磷实验研究Gscwss对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影响因子对颗粒基质性能影响显著性顺序为烧结温度>原料配比>添加剂比例.优化得到的最佳烧制参数为:给水污泥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为25:75,添加剂比例为10%,烧结温度为1000°C,该条件下制得的Gscwss对磷的吸附效果也最好,去除率可达到96%,饱和吸附量可达到0.24mg/g.Gscwss对磷的去除率及吸附量与综合指标呈负指数函数关系.
-
-
朱宏伟;
于涛;
王梓;
魏东洋;
王信;
贺涛;
吴英海;
姜琦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以给水污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水玻璃为添加剂研制新型颗粒状给水污泥/粉煤灰基质(Graininessstromacalcinated bywatertreatmentsludge,Gscwts).采用正交试验对Gscwss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以表观密度/吸水率作为综合指标,确定最优制备条件;通过吸附磷实验研究Gscwss对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影响因子对颗粒基质性能影响显著性顺序为烧结温度>原料配比>添加剂比例.优化得到的最佳烧制参数为:给水污泥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为25:75,添加剂比例为10%,烧结温度为1000°C,该条件下制得的Gscwss对磷的吸附效果也最好,去除率可达到96%,饱和吸附量可达到0.24mg/g.Gscwss对磷的去除率及吸附量与综合指标呈负指数函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