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理论困境

理论困境

理论困境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法律、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543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现代哲学、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8年新媒体产业国际研讨会等;理论困境的相关文献由187位作者贡献,包括凌学武、吴静、刘同舫等。

理论困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3.0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543 占比:96.91%

总计:5720篇

理论困境—发文趋势图

理论困境

-研究学者

  • 凌学武
  • 吴静
  • 刘同舫
  • 史璇
  • 吴立群
  • 孙晋
  • 张钰欣
  • 李清林
  • 杨凤
  • 杨普春

理论困境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刚; 龙凤霞
    • 摘要: 赛义德的知识分子论,是他在后殖民理论写作基本完成之后,对后殖民批评理论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对后殖民批评家所作的自我反思,既展示出赛义德的心路历程及其后殖民批评理论的特点,也揭示了后殖民批评家的内心矛盾与后殖民理论自身的不足。后殖民批评家的内心矛盾与后殖民理论的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后结构主义思潮本身的理论困境
    • 程乐松
    • 摘要: 自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诞生开始,中国哲学就一直在划界:哲学在中国,抑或中国的哲学?“照着讲”的译介工作与历史叙述,抑或“接着讲”的思想探索与理论建构?划界的尝试凸显了中国哲学的三重理论困境:其一,哲学反思被预设了的“普遍性”与中国的哲学的“中国性”之间的张力;其二,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世界与精神生活中抽绎出哲学性并加以申发的哲学史,与面向当下的、基于中国经验的哲学探索之间的牵扯;其三,西方哲学的汉语化与中国思想的哲学化之间的双重他者性。
    • 王志华
    • 摘要: 史学碎片化的内涵,需同时从否定和肯定两个角度进行透视——从否定性的角度看,它是对史学宏大叙事的抛弃;从肯定性的角度看,它首先指的是史学研究之整个过程的一种特定状态,其次它代表一种以碎片化为价值追求的学术立场。辩证地看,史学碎片化一方面内蕴着理论和实践的多重困境,另一方面又具有其合理性。为超越碎片化,西方学界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发展出了种种“新的史学宏大叙事”,但由于它们无法辩证地看待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之间的关系,导致其愿望落空。迄今为止,唯物史观当是超越史学碎片化的可行选项。
    • 廖玉林; 金承志
    • 摘要: 身份政治作为西方当下重要的思想潮流和社会现象,以突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身份政治产生有着时代共性和整体脉络,是多重因素催生的结果。身份政治基本内容的阐发是基于特定群体对应的政治实践的,其理论困境包括消解阶级政治、诱发民粹主义、阻碍国家治理、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等。理清身份政治的理论困境,不仅有助于认清当今大变局环境下国际政治走向,也有益于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 万彬吉
    • 摘要: 亚历山大. 温特是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以构建“中间道路”的方式对国际政治做出了新的诠释和展望。然 而,其理论体系的建构依然存在超越与困境并存的特点,并突出体现于结构的建构、“人性”的回归和本体再认识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 温特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体系建构,于深化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 张钰欣
    • 摘要: 个人信息控制权被克减、与国家安全以及公共记录博弈的让步、与执法程序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突使得个人信息在进行公益性利用时,存在保护的理论困境.同时,法律传统的忽视、技术进步导致的保护手段失效、救济手段的不足,又加剧了公益性利用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困境.对此,顶层设计时应更好地平衡公私利益、深入分析公益性个人信息保护的价值基础与合理利用的界限问题,明确信息利用机关应有更高的注意义务和严格责任,深入思考设立独立监督机构的必要性,以期为保护公益性利用的个人信息提供有效途径.
    • 张钰欣
    • 摘要: 公益性利用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困境1.个人信息控制权被克减。学界普遍认同,美国学者沃伦(Wallen)和布兰代斯(Brandeis)1890年发表的《论隐私权》一文是隐私权保护的开创之作。该文关注的是技术和媒体的侵入性,认为应保护个人隐私不被极具事业心的媒体、摄影师或者任何其他可以记录和复制场景(或声音)的现代设备持有者所入侵,从而保持独处的权利(the right to be let alone)。
    • 杨英法
    • 摘要: 剥削,不仅是个经济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伦理学概念和法学概念.消灭剥削,不仅仅因为一种行为在经济学上被认定为不劳而获,实际在伦理学上也被认定为不正当,法律上被认定为不合法.如果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阐释,不充分考虑剥削概念与伦理学、法学的兼容,就会使得其所认定为剥削的一些行为在伦理学上是正当的,在法律上是合法的,这样在解释现实中一些经济现象的时候,就很容易陷入理论困境.破解剥削理论困境,必须对剥削概念加以重新解释,保持经济学、伦理学和法学解释的一致,即当作剥削所欲消灭的,必须是无功或超功取得的那些不正当的、违法的行为,而不能连功酬相当的正当的、合法的行为也予以消灭.
    • 孙爱琴; 马玉珂
    • 摘要: 儿童文化研究在20世纪以来进入黄金期,知识生产愈渐蓬勃,表现为多学科视角的参与、研究内容广泛等方面.然而通过对儿童文化研究现状的筛查,不难发现其在核心范畴和命题上并未有新突破.经由知识图谱和文本分析儿童文化研究的主体、内容、路径与方法,了解到儿童文化研究面临着主体缺失、内容泛化、对事实研究不足的理论困境,因此难以形成系统的学科意义.儿童文化的研究需要建立学术共同体、秉持理论自觉,并在坚守事实的基础上融合人类学的范式,探索学科基本理论的建构路径,实现对儿童生活的全景深描.
    • 吕延顺; 贾中会
    • 摘要: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进行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时代发展的新需求,落实融媒体中心建设有利于确保国家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并且提供为人民服务的新途径。融媒体是通过运用新型媒体形式,对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提高媒体宣传价值、手段和功能的媒体运营模式。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成立媒体资源整合和调配的组织机构,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目的是建立“融媒体+商务”“融媒体+政务”的传播模式,构建新时代的宣传格局和平台,实现最佳媒体宣传效果。虽然融媒体建设意义深远但是目前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融媒体中心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是从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出发,结合目前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状,寻找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措施,争取通过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研究,完善融媒体中心建设体系,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