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17篇,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世界文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825714篇;相关期刊360种,包括法国研究、读书、文教资料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大会、第八届两岸三地课程论坛等;后结构主义的相关文献由55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霞、钱翰、孟华等。

后结构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3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25714 占比:99.97%

总计:1826231篇

后结构主义—发文趋势图

后结构主义

-研究学者

  • 张永霞
  • 钱翰
  • 孟华
  • 金惠敏
  • 李克建
  • 肖锦龙
  • 陈晓明
  • 马驰
  • 付昌玲
  • 付筱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刚; 龙凤霞
    • 摘要: 赛义德的知识分子论,是他在后殖民理论写作基本完成之后,对后殖民批评理论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对后殖民批评家所作的自我反思,既展示出赛义德的心路历程及其后殖民批评理论的特点,也揭示了后殖民批评家的内心矛盾与后殖民理论自身的不足。后殖民批评家的内心矛盾与后殖民理论的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后结构主义思潮本身的理论困境。
    • 欧勤扬; 易晓艳
    • 摘要: 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之间有着本然的联系。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和文学分析工具的后结构主义,将自身的逻辑渗透到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领域分析和政治主体的构成当中,使社会和政治主体切断了与其本质和直接指涉物的联系,解构了阶级,构造出差异性与多元化的政治主体,最终促使拉克劳与墨菲发展出一种适合当代资本主义斗争现实的激进民主政治理论。但同时,应认清后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政治理论与直接受惠于后现代的族群政治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异。
    • 张菁; 谢龙新
    • 摘要: 《S/Z》是罗兰·巴特针对巴尔扎克的古典小说《萨拉辛》所写的分析之文,同时是巴特由结构主义走向后结构主义的标志性文本。巴特将原小说中的人物置于“阉割主题”之下进行重读,发现人物的属性在阉割与被阉割、主动与被动之间流转不定,而人物的结局、特性也在生与死、完满与空无之间频频变动,这样一种“二元转化”的解读倾向显然与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观有所偏离。资料显示这一期间巴特的思想受到中国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的影响,而“二元转化”也与中国的“阴阳转化”观念相契合,由此可以推断,在巴特由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的过程中,中国的道家思想应当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 冯伟
    • 摘要: 欧美剧场表演分析的基本方法由符号学与现象学奠定。前者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先锋主义戏剧兴起之后,旨在关注意义的生成,并随戏剧实践的发展而历经数次演变。90年代左右,符号学方法已无法完全应对日益去符号化的当代戏剧和展演艺术。作为符号学研究方法的补充,现象学为剧场表演分析开辟了新的路径。现象学悬置符号学赖以生存的观念体系,强调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关注剧场表演中的物性与感触的流动。二者在与社会文化批判理论相结合之后,阐释力得以释放,从而在兼顾美学的同时更全面地应对作品中的伦理、社会和政治诸问题。
    • 简成熙
    •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一日千里,哲学对于教育的影响日益降低,许多基层教师汲汲于学习教学新技巧。其实,哲学对于教学反思的功能,一直未曾间断。1960年代分析的教育哲学对于教学概念、模式都有许多贡献,哲学家帕斯莫尔特别撰写教学哲学。同一时间,现象学、存在主义发展本真的教育理念,与分析传统分庭抗礼。近年来,后结构主义学者比斯塔站在本真的立场,希望重拾教学理念,恢复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他更发扬洪西耶赫的空知教师的概念,让解放的教学能够立基于师生平等的设定。在后现代、后结构、后疫情,乃至后人类时代的来临时刻,仍然需要教学哲学的深刻反思。
    • 高艳丽
    • 摘要: 情感与身份的关联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的新兴课题。基于后结构主义视角,探究教师情感与教师身份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情境性和动态变化性是后结构主义视角下身份观和情感观的共性,构成二者关联的基础;能动性建构于社会实践,且具有一定的表演性,是身份与情感关联的粘合剂。基于上述发现,尝试性探讨了教师情感促进其身份构建的具体策略,具体包括:提升情感反思力;构建与他人的亲密情感关系;充分发挥情感主体性。
    • 陈婧雯
    • 摘要: 乔纳斯·梅卡斯的日记电影在现当代电影发展中具有鲜明的精神内核和艺术特性,是电影类型中一支独具特色的电影美学类型。日记电影是一个具有历史偶然性的主体,通过主观性体现的思想去探索乔纳斯·梅卡斯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技术和经济结构背景下,如何发展日记电影这一表现形式
    • 宋一帆
    • 摘要: “内在批判”(Immanent Critique)是由阿多诺到霍耐特所代表的批判理论传统愈发明确的方法自觉。这种“内在”意味着批判并不需要在既定的社会规范之外设立一种标准,该标准常常会放弃否定性,而导向一种乌托邦思想,“内在批判”就是要揭示现存社会自我瓦解的趋势。马丁·萨尔(Martin Saar)教授《内在规范性与统治的事实:“内在批判”评注》(Immanent Normativity and the Fact of Domination:Notes on“Immanent Critique”)一文不仅仅意在接续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这个传统的首要特征正是黑格尔的内在性原则),更致力于将内在批判的方法运用于后结构主义的挑战。
    • 美Eric Prieto; 颜红菲(译)
    • 摘要: 本文回顾了地方概念在现象学方法研究人类空间性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检视了这一概念自身的弹性张力,以应对怀疑地方是否能作为科学探究的可靠对象的各种挑战。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现象学的地方概念对于分析以主体为中心和以人物为主导的文学模式(如抒情诗和第一人称叙事)最有帮助;但是,正如詹姆逊所指出的那样,现象学的观点忽视了影响人类能动性的结构性力量。因此,一个批判性的、可行的地方概念必须在现象学研究的主体中心与对结构性力量(包括生物、地理和经济制约)的更多认识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 朱蘅初
    • 摘要: 隐喻存在于绘本图像叙事中,且以支线的样貌成为一种隐秘而有力的沟通工具.其不仅以视觉形式的艺术表达来传递文字无法渗透的思想与情感,更属于创造性艺术实践活动的语言形式,对绘本治疗甚至更广泛的艺术治疗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绘本中的隐喻图像进行初步分析,试图接近绘本图像叙事的多义性内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