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身份政治

身份政治

身份政治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3294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当代世界、开放时代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西比较视野中的西方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等;身份政治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谭安奎、庞金友、李丽华等。

身份政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3294 占比:99.21%

总计:23480篇

身份政治—发文趋势图

身份政治

-研究学者

  • 谭安奎
  • 庞金友
  • 李丽华
  • 冉源懋
  • 刘永明
  • 吕佩爱
  • 孔元
  • 张丽丝
  • 张兴旺
  • 李子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章淼榕; 杨君
    • 摘要: 本文从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三大学科视野统合了“身份认同”研究概况。身份认同是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连接点。在心理学学科中身份认同研究强调独特的个体认同与鲜明的群体认同。在政治学学科应用中身份认同先是表现为族群文化身份,而后在民族国家中出现了公民认同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张力,又在全球化浪潮中遭遇多重身份困境。在社会学学科中身份认同研究重视“身份”这一外在化标识,进而从制度安排与社会流动两个角度探讨面对社会身份系统的剧烈变化,群体如何在当下的社会结构中回应身份归属问题。
    • 钮松
    • 摘要: 阿富汗塔利班的再度执政,重塑了该国的政治生态,并将对国际关系产生持续且深远的影响。自塔利班作为一种自发现象兴起迄今,其自称和他称随着阿富汗国内政治、地区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演进而历经复杂流变。当前阿富汗临时政府为谋求外交承认,保持了一定耐性且展开了国际互动,但其两度以“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为“国号”的做法,引发了国内外的审慎思考。未来对“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的外交承认问题,将会对阿富汗国内及国际社会对阿塔的历史书写产生连锁影响。除了对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外交承认会牵涉阿塔首次建立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以外,国际社会还对其建立包容性政府、与恐怖组织脱钩、保障人权、改善民生以及与邻国关系等诸多方面重点关切,这些因素将会对阿塔的执政及受国际社会接纳的前景产生直接的影响。
    • 吴冠军
    • 摘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为了应对世界的复杂性,我们被教导要学会抓事物的本质。然而,本质会反噬我们。本文通过对《性、谎言和录像带》《心理游戏》《水浒传》《哈姆雷特》等作品的分析,旨在追踪本质主义思维在当代世界的运行逻辑与展布形态,进而借助拉康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现象学理论、对象导向的本体论、操演论等理论所打开的分析视角,来对本质主义做出本体起源学的考察,并对作为本质主义之政治形态的身份政治展开政治本体论层面的批判。作为一种后形而上学研究的妥当的方法论路径,不应从现象看本质,而应从现象看现象:现象永远是开放的,包含研究者自己同它的诸种意向性关联。
    • 李铁
    • 摘要: 洛昌族身份政治与不丹国家结构体系的逻辑演进有三:一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和洽:洛昌族身份政治与不丹国家结构体系的和谐构建;二是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对立:不丹国家结构体系的变动与洛昌族的身份政治危机;三是徘徊在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洛昌族的身份政治困境。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的精髓在于求同存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收异质文化的养分。循此逻辑,在当前身份政治、国家结构体系、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诸难题日渐凸显之际,洛昌族只有超越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重构身份政治,融入国家结构体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和而不同,从而与时俱进,和谐共生,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出路。
    • 韩敬云
    • 摘要: 身份政治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日益显著,它与国家认同建构既对立冲突又相辅共生。宗教、语言、民族和种姓等维度的身份(认同)多元性是印度国家认同建构的客观现实。印度国家认同建构实践,在国大党主导下以“多样性中的统一”为取向,而在印度人民党政府主导下则日益朝着“多元化一”的方向推进。身份政治影响深远、同化主义取向加深、宗教色彩浓厚和“政党烙印”深刻是印度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尽管印度国家认同建构总体上是成功的,但印度的国家认同并不牢固——统一的国族观仍未形成,凝聚国民共识的核心价值依旧缺失,身份政治的挑战仍然严峻,国家认同建构日益极端化。
    • 吴理财
    • 摘要: 身份政治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社会运动,并非所有与身份相关的议题都可以纳入身份政治范畴。在如今的欧美社会,身份政治已经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图谱的重要颜色之一,它超越了传统的左右之分的意识形态光谱。身份政治是西方个体化社会的政治表征,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政治”。既要认识到身份政治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身份政治与普遍主义的公民政治不可避免地存在紧张和冲突关系,二者能不能调和以及如何调和,仍然有待于未来政治理论的创新来解答和政治实践的发展来破解。
    • 廖玉林; 金承志
    • 摘要: 身份政治作为西方当下重要的思想潮流和社会现象,以突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身份政治产生有着时代共性和整体脉络,是多重因素催生的结果。身份政治基本内容的阐发是基于特定群体对应的政治实践的,其理论困境包括消解阶级政治、诱发民粹主义、阻碍国家治理、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等。理清身份政治的理论困境,不仅有助于认清当今大变局环境下国际政治走向,也有益于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 李丙坤
    • 摘要: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身份问题已经成为理解美国政治的关键。“身份政治”简言之就是以身份认同为核心的政治形态。对于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国家而言,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不同语言的美国人出于对自己身份的考虑在涉及具体的政治事件中会表现出独属于自己的“群体认同”。这种“群体认同”正在挑战美国的社会秩序,引发了主流群体和非主流群体之间的对抗,加深了美国社会的分裂程度。
    • 关斯玥(译)
    • 摘要: 阿格妮丝·赫勒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布达佩斯学派代表人物。通过与阿甘本、埃斯波西托、哈特和奈格里等人的生命政治思想的比较,赫勒阐述了她关于生命政治的基本观点,特别涉及以下问题:与基因工程等新生物技术相关的生命政治的技术、道德和法律限制;作为一种身份政治的生命政治概念与作为一种治理术和人口统计学实践的生命政治概念之间的张力;阿甘本的生命政治理论和阿伦特关于政治代表的观点以及她对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区分等。
    • 吕佩爱; 李子阳
    • 摘要: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天黑前的夏天》被芭芭拉·弗雷·韦克斯曼誉为“成熟小说”的文本典范。女主人公凯特人至中年,由于社会价值逐渐降低而饱受年龄歧视的袭扰,为此她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夏日之旅。在此过程中,凯特通过体验三种不同的新身份,意识到了母职对女性的束缚;通过对“镜像”的解构,察觉女性在社会文化中的客体性;通过梦境中海豹的救赎,实现自我突破,重塑女性身份。莱辛用凯特的“出走”与“回归”强调了女性在习得社会性别与面对年龄歧视时的痛苦与屈辱,揭示出个体身份虽受限于社会规范,但也能通过自我意识挑战社会规范,超越特定的性别文化角色性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