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区域
环渤海区域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63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2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46706篇;相关期刊231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环渤海经济瞭望、信息系统工程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第七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等;环渤海区域的相关文献由40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文、梁娜、贺晓波等。
环渤海区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706篇
占比:99.23%
总计:47069篇
环渤海区域
-研究学者
- 刘文
- 梁娜
- 贺晓波
- 刘阳
- 姚腾霄
- 房光婷
- 王雨辰
- 赵莉晓
- 马虎兆
- 任建全
- 吴云霞
- 孙明华
- 孟辉
- 常玲
- 康淼
- 张俊
- 张璞
- 晁晖
- 朱慧
- 李丕鹏
- 李冰
- 李跃利
- 李靖宇
- 林匡平
- 檀菲菲
- 牛桂敏
- 王书明
- 王政
- 王昊
- 王正方
- 王道龙
- 罗春燕
- 罗润东
- 董中保
- 许博梁
- 许文韬
- 邱建军
- 邵明波
- 郭丽英
- 闵宪忠
- 阎庆福
- 陆兆华
- 陆宇燕
- 陈丽红
- 陈冬云
- 马品懿
- 高国明
- 黄松龄
- Liu Cong
- Phoumilay
-
-
赵富强;
高会;
李瑞婧;
金帅辰;
张海波;
李十盛;
张克玉;
束芹;
那广水
-
-
摘要: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了环渤海区域典型河流下游水体中6类58种抗生素的赋存特征,采用生态风险模型和人类健康风险模型分别评估了抗生素对生态和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环渤海区域4大典型河流(小凌河、滦河、黄河和大辽河)下游水体中有6类50种抗生素被检出,青霉素G浓度水平最高,最高浓度为353.13ng/L.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为该区域水体中主要抗生素污染类型.与国内其它河流相比,环渤海区域4大河流下游水体中抗生素浓度处于中等污染水平,与国外河流相比,处于较高的污染水平.抗生素在研究区域水体中的总浓度水平为124.50~489.16ng/L,平均浓度大小排序为:小凌河>大辽河>滦河>黄河.风险评估的结果表明:阿莫西林、脱水红霉素和红霉素对研究区域水体中敏感水生物种呈现出高生态风险,四环素、土霉素、恩若沙星、氧氟沙星和西诺沙星呈现出中等生态风险;目标抗生素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健康风险值在2.53×10^(-7)~6.79×10^(-3),远小于1,抗生素的污染对环渤海区域人群构不成健康威胁.
-
-
辛红军;
祝小钦
-
-
摘要:
“经专家组检测,湿地苗木成活率98%,柽柳等珍贵树种成活率达到100%!”中交天航局寿光小清河湿地修复项目负责人王志国在项目工作群里发布了这条消息。小清河入海口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位于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是环渤海区域重点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之一。项目要降低这片超过两万亩的盐碱湿地土壤含盐度,重新植树造林。完工后,超过四千万棵各类绿植将覆盖整个湿地。
-
-
刘诗涵;
王庆生
-
-
摘要:
根据城市旅游竞争力与新时代旅游发展理念构建城市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环渤海17个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各城市旅游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排序,采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分析各城市旅游发展阻碍因素.研究表明:环渤海城市旅游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主要为,天津、青岛、大连、烟台,其他城市均处于略低水平阶段,区域旅游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城市环境、公共服务与经济水平为大多数城市第一障碍因素,开放程度与旅游发展也制约着部分城市旅游发展.针对各城市旅游发展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建议,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
-
-
-
-
摘要:
2020年12月16日,由中国法学会指导,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山西、内蒙古七省区市法学会共同主办,天津市法学会承办的"第十五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暨第六届京津冀法学交流研讨会"在天津市举行。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线上出席并讲话,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赵飞致辞,中国法学会会员部负责同志宣读了表彰决定。
-
-
Phoumilay;
张俊;
王春霞
-
-
摘要:
利用2009~2014年间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在环渤海及其邻区的多期GPS对地观测速度场数据,分别采用多面函数法、刚体模型(RRM)、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REHSM)及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模型(RELSM)对速度场数据进行拟合和推估。对四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拟合精度还是推估精度,多面函数法都要优于其他三种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面函数法按0.5˚ ×0.5˚的间隔进行速度场插值,根据插值结果绘制了环渤海区域地壳运动的水平速度场,并计算出环渤海区域相对于ITRF2008,其东向速度为30.2844 mm/yr,北向速度为−11.2871 mm/yr,整体上以32.3194 mm/yr的速度往东南20.4406˚方向运动。
-
-
张文亮;
聂志巍;
赵晖;
张靖苓
-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提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经济作为海洋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上做足文章,且关键要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本文以判别天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根本,从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在与其他沿海地区发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天津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其重点影响因素并找出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做好天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努力方向,为政府部门科学管理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
-
闻虹;
曲晓范
-
-
摘要:
铁路旅行指南是民国时期铁路大众化以后大量出现的一种新式资讯类书籍.其内容包罗万象,包括铁路各线运行时刻列表,沿线各站风景名胜推介,商旅、时讯及休闲娱乐设施等内容.以环渤海区域为代表的铁路指南既是施政者发展区域经济、拓展旅游客源的媒介,也是平民百姓行旅生活的指南.铁路指南的文本既展现了近代铁路沿线旅游地空间结构的迁移,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旅游模式的转型.
-
-
-
-
侯思远;
刘雨华;
郑小慎;
徐帆;
杜荣璇
-
-
摘要: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是表征大气浑浊程度的关键的物理量,也是确定气溶胶气候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环渤海区域为例,首先利用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对MODIS数据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进行验证分析,暗像元法反演结果最好;然后基于2005年1月至2019年2月MODIS暗像元法反演结果分析环渤海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结果 表明:环渤海地区AOD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季节气溶胶处于高值区(0.7-0.9),秋冬季节处于低值区(0.2-0.5),AOD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北京、天津及河北和山东交界地区.气溶胶分布特征可能与沙尘天气、季风变化和工业生产生活的污染物排放有关.
-
-
王书明;
张志华
- 《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在环渤海区域,渤海与区域内的河流水系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紧密联系为一个整体,加之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需合作治理,因此应开展各方主体的交流与合作来实现该区域环境治理现代化,以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然而,环渤海区域的环境治理面临着不同行政区域与职能部门间多头管理、社会机制的缺失、缺乏海陆、河海统筹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借鉴地中海合作行动的成功经验,建设一个生态文明善治认知共同体,将各方主体纳入进来.在我国,可以尝试建构一个能够发挥认知共同体作用的环渤海区域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其中需要将参与建设的区域划分为核心圈与第二圈,以及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环保组织等主体纳入到环境治理框架中,并且建立起相应的组织结构与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在具体运作中,还需要设立协同创新平台、开展主体间的联动合作、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等.
-
-
薛智胜;
李林
- 《第七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
| 2012年
-
摘要:
科技资源一般是指能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的发展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能够被人们在从事科研活动中利用或运用的所有物质条件和信息数据的总称,主要包括科技物力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有必要从区域立法角度,探讨优化环渤海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完善科技资源共享的管理和协调机制,确立和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激励机制,细化立法相关规定,提高可操作性,增加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完备强制共享制度,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购置评议制度,理顺科技资源共享法律关系,强化责任制度,对促进环渤海科技资源共享利用率,进一步增强环渤海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
-
- 《第七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
| 2012年
-
摘要:
在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率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是北京乃至环渤海区域各省份的共同目标.本文仅以北京市拆迁整治工作为例,根据在拆迁整治中发生的涉法问题,建议以人为本,法治先行,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拆迁整治工作目标的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是自己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所在,而不是“政绩工程”。结合典型案例,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讲、巡回展板、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增强有关人员的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反映诉求,为实现担利、解决纠纷,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畅通渠道。建议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相应的专项调研,进一步加强拆迁补偿政策的制定研究,统筹全市拆迁补偿资金的调控,推进拆迁补偿政策标准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完善我市拆迁整治工作和谐有序的基础保障。整合力量,加强稳控,强化管理,堵塞漏洞,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地区的土地及房屋巡查力度,对于部分村民的违章抢建、扩建行为,要及时发现和制止,并注重从工作机制上加以规范和完善。尽快制定有效的被拆迁房屋入户测量办法,强化镇(乡)政府的审核和监督职责,防止部分测量工作人员虚报、谎报补偿面积,坚决遏制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
-
-
-
金国坤
- 《第七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
| 2012年
-
摘要: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需要政府的推动,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语境下,为行政协作提供基本的行政法规范是当前和今后政府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实现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体化,从法制协调和法制保障的角度说,需要中央和区域内各行政主体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
-
Liu Cong;
刘聪
- 《第25届太平洋海洋科学技术大会(PACON)——海洋管理与海洋法治分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兼具雄厚的老工业基地的基础和发达的高新技术,经济商贸发达,同时也是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但是,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环渤海区域一系列是水域污染问题,环境状况的迅速恶化反过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治理渤海污染无疑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本文在分析环渤海水域污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环渤海水域污染的法律治理对策.
-
-
张华;
陈晓东;
张帆;
童颖;
王文冬
- 《第九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环渤海区域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之一.工业、农业、养殖业等行业迅速发展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对环渤海区域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由环渤海区域推及全国,深入探讨我国治污模式,得出"第三方治理"模式为我国现阶段最佳治污模式的结论.多年治污经验证明,“第三方治理"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污染治理模式。当下中国“第三方治理"模式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第三方治理”试点成功运营后,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第三方治理”模式,清除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监管扶植,环保企业的锐意创新,以及排污企业环保意识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