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4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22972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临床儿科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专业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儿童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会议等;牛奶蛋白过敏的相关文献由48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泉山、杨敏、金玉等。

牛奶蛋白过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6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2972 占比:99.83%

总计:123176篇

牛奶蛋白过敏—发文趋势图

牛奶蛋白过敏

-研究学者

  • 张泉山
  • 杨敏
  • 金玉
  • 付四毛
  • 龚四堂
  • 刘志峰
  • 吴成
  • 吴潜珍
  • 周少明
  • 张纪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韦坤仪
    • 摘要: 目的 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与下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展开研究.方法 从东莞康华医院中随机选择50例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东莞康华医院接受治疗,患儿临床表现均为突发或者反复呕吐咖啡色物质或者便血情况,应用大便常规、血常规、免疫球蛋白E、过敏原检测、激发试验等对其进行检查,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 所选患儿经过治疗后,便血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结论 在婴幼儿中,牛奶蛋白过敏属于比较常见的过敏表现之一,临床表现并不具有显著特异性,其中消化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之一,应尽早对其展开有效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从而提高预后效果.
    • 罗婷; 张小容
    • 摘要: 目的 研究益生菌对消化系统牛奶蛋白过敏表现婴儿的体重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该院儿保门诊诊治的85例4~6月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受试患儿均有消化系统牛奶蛋白过敏表现,经开放式牛奶激发试验确诊后,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按是否服用了益生菌,将患儿分为益生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点、生长发育及体重增长情况。另选取正常足月无牛奶蛋白过敏表现的人工喂养婴儿41例纳入正常组。结果 连续口服益生菌1、2个月后,益生菌组与对照组患儿呕吐减少、拒奶减少、腹泻减少、肠鸣大于15次/分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口服益生菌3个月后,2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口服益生菌3个月后,2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口服益生菌1、2、3个月后,对照组与正常组婴儿的年龄别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口服益生菌1、2、3个月后,3组婴儿的年龄别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奶蛋白过敏表现在消化系统反应方面,会降低婴儿体重增长速率。但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基础上,辅以益生菌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则可以改善婴儿的营养状况,促进体重增长。
    • 李才学; 余楚烈; 何佳
    • 摘要: 目的分析HLA-DQ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杭州市儿童医院2020年1~8月确诊的80例CMPA患儿(CMPA组)和80名健康婴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统计两组基本临床信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LA-DQ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MPA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0例婴儿进行分析,CMPA组婴儿纯母乳喂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家族过敏史和HLA-DQA1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家族过敏史(OR=2.99,95%CI:1.721~15.193)和HLA-DQA1基因型(OR=10.412,95%CI:5.010~21.636)是婴儿发生CMPA的独立危险因素,纯母乳喂养时间≥4个月是儿童发生CMPA的保护因素(OR=0.405,95%CI:0.306~0.775)。结论HLA-DQ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婴儿CMPA的发生有相关性,HLA-DQA1基因型可能是CMPA的易感基因型。
    • 谭超元(综述); 朱达坚(审校)
    • 摘要: 牛奶蛋白过敏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发病率为2.5%~3.0%。目前基本确定牛奶蛋白过敏是由免疫调控异常引起,其中涉及多种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如辅助性T细胞(Th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随着对微小RNA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微小RNA可能在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病机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牛奶蛋白过敏患者的诊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姚家瑜; 邹国新; 胡红梅
    • 摘要: 目的 分析牛奶蛋白过敏(CMPA)婴幼儿的临床表现及触发因素。方法 选取80例CMPA婴幼儿及76例同期健康体检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CMPA婴幼儿临床表现,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了解CMPA婴幼儿的触发因素。结果 80例CMPA婴幼儿中, 69例临床表现为轻中度, 11例临床表现为重度。单因素分析发现, CMPA婴幼儿剖宫产、维生素D缺乏、家族过敏性疾病史、血清牛奶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阳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比分别为60.00%、15.00%、77.50%、56.25%、52.50%,均高于健康婴幼儿的26.32%、0、43.42%、0、6.58%,纯母乳喂养占比46.25%低于健康婴幼儿的8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发现,剖宫产、维生素D缺乏、家族过敏性疾病史、血清牛奶蛋白s IgE阳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CMPA婴幼儿触发的危险因素,纯母乳喂养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CMPA婴幼儿的产生与剖宫产、维生素D缺乏、家族过敏性疾病史、血清牛奶蛋白s IgE阳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密切相关,临床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病情。
    • 郭彬; 许增华
    • 摘要: 目的:观察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中医证型分布,以期为CMPA提出中医治疗方案的理论依据。方法:对疑为CMPA的患儿,通过食物回避、激发试验确诊为CMPA。采用秩和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调查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IgE介导、非IgE介导两组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显示:IgE介导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IgE介导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IgE介导的CMPA的中医证型为脾虚夹食(30.2%)、伤食(23.3%)、脾虚(16.3%)、湿热(14.0%)、脾肾阳虚(8.1%)、脾胃虚寒(3.5%)、风寒(3.5%)及肝气犯胃(1.7%)。结论:非IgE介导的CMPA与中医证型有密切相关性,尤以脾虚夹食证和伤食证显著。
    • 龙云; 秦臻; 卓琳; 吴成
    •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ood protein-induced enterocolitis syndrome,FPIE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识别指标。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例慢性FPIES患儿,分析性别、首次发作年龄、诊断时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牛奶口服耐受年龄等,另选择同期的15例急性FPIES患儿作对照,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内镜下表现、病理结果及治疗方案。对慢性FPIES患儿外周血CRP水平与IL-6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3例慢性FPIES患儿中,男7例,女6例,首次发作中位年龄为28(2~60)d,诊断时中位年龄为140(57~180)d,牛奶口服耐受中位年龄为20(11~32)个月。15例急性FPIES患儿中,男7例,女8例,首次发作中位年龄为90(22~480)d,诊断时中位年龄为230(123~630)d。与急性FPIES患儿比较,慢性FPIES患儿常见腹泻、血便、发热、体重增长不良,中性粒细胞计数、CRP、IL-6水平明显升高,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明显下降(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FPIES患儿外周血CRP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90,P<0.001)。结论:对于慢性胃肠道症状的患儿伴发热、贫血、体重增长不良及中性粒细胞计数、CRP、IL-6水平升高者,应考虑慢性FPIES的可能。
    • 杨丹丹; 何伟琴
    • 摘要: 目的:探究用维生素D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辅助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茂名市电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5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22)和试验组(n=23)。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维生素D对试验组患儿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免疫指标的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5.4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74%,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4.5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维生素D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其疗效,改善其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10、25羟基维生素D等免疫指标,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 张泉山; 谢春华; 龙晓玲; 俞奇; 梁结云; 彭小艳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25(OH)D水平对牛奶蛋白过敏(CMPA)婴儿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CMPA患儿,入院时均行血清25(OH)D检测,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及血清25(OH)D水平,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度组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25(OH)D水平与CMPA病情严重程度有关(P<0.05).入院时血清25(OH)D水平预测CMPA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风险的AUC为0.893,预测价值较理想。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CMPA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李传应; 吴成
    • 摘要: 目的 探讨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生素D代谢酶(CYP24A1、CYP27B1)和其受体(VDR)水平。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安徽省儿童医院32例CMPA患儿为研究对象(试验组),根据症状将患儿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7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轻中度组和重度组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VDR、CYP24A1、CYP27B1转录水平差异。结果 (1)试验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重度组患儿25(OH)D水平低于轻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患儿25(OH)D水平与住院天数呈负相关(r=-0.470,P=0.007);CYP24A1转录水平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r=0.806,P<0.001),25(OH)D水平与CUP24A1转录水平呈负相关(r=-0.397,P=0.024)。结论 CMPA患儿25(OH)D水平降低与CYP24A1水平升高有关,CYP24A1可能是CMPA潜在的治疗靶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